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18版九年级上鱼我所欲也学案(3).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72975501
  • 上传时间:2024-08-1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0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3〈〈孟子》二则 鱼我所欲也 皇础积亭, JI CHU JI LEI QIAO J[ M 一、 字音字形 1. 识记生难字 苟得( ) 一 d a n ( )食 一豆 gen© ) 蹴( ) 2. 找出通假字 (1) 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 (2)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 通 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所识穷乏者得饥 通, 通, (4) 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重要词语 1. 重点词语理解 (1) 故不为苟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故患 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箪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一豆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蹴尔而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是亦不可以已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此之谓失其本心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词多义辨析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故不为荀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呼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 古今异义区分 (1)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古义:今义: (2)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义:今义: (3) 贤者能勿丧耳. 古义:今义: (4)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义:今义: 一、作品介绍 〈〈孟子》系语录体著作,战国时代孟子与其弟子万章等编著, 约成书于战国中后期。

      〈〈孟 子》全书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 〈〈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后来东汉赵岐作〈〈孟子章句》,便把这七篇每篇分为上下,因而我们今天所见的〈〈孟子》七 篇,也是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 (1)为 (2)得 (3)而 ⑷于 答案:一、字音字形 1. go u 箪 2. (1) “辟” 惠,感激“与” 、重要词语 1. (1)苟且偷生2) 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c u “避” 躲避 (2) 语气助词 “ 辩” (4) “辨”辨别 (3) “得” “乡” “向”从前 “德” 恩 祸患,灾难 (6)用脚踢4)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5)古代 (8)万钟的俸禄,此处指 (3) (7)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位厚禄9)停止,放弃10)大性,天良 2. (1)为了,介词;接受 不译表转折,却 做,动词 (4)比 对 (5)给 通“欤”,语气助词 3. (1)两个词,可,可以;以,用来 (2)取得 通“德”,感激 (3)表修饰, /一个词,能够2)这种/判断动词3) P * ■ T 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罢了” /耳朵4)古代的一种量器。

      /一种计时器具 谭又探突• K.E W EN T AN J |U JIKG D U 1. 课文结构的不够合理处探究 点拨:本文分两段,结构上不够合理,就行文思路来说,贤者舍生取义,行道之人、乞 者以义为先,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 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 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于反面论证所以,“一箪食,一豆羹,得 之则生,弗得则死……乞人不屑也”应归入第一段 2. 课文在思想内容上的进步性探究 点拨:〈〈鱼我所欲也》 的论点是“舍生取义” 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 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坏事来 他表扬了那些重义轻生、 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 贪图享受、为利忘义的人这种思想显然有它的进步性 3. 核心图解 杳生而-取义 卜1~[论证, 逻地推理卜 「f甚于生者.不为新矿[ ■[甚于死者.患不目前卜卜 ■[莫其于生,何不顽卜| -T竟甚于死,何不施}■卜 些 惟理, [举例沦证 :正面,嗟来之食: :反面,万'钟傕裱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