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态势、影响冲击及政策建议.docx
27页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态势、影响冲击及政策建议 黄国平 丁一 李婉溶摘 要:央行数字货币是法定数字货币在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字人民币的推出不仅会改善我国数字金融和数字支付基础设施,也对我国货币形态、金融结构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影响和冲击首先,发行数字人民币可减缓其他形式货币(或金融)资产对现金的替代,加速M0向高阶货币和其他金融资产转化,冲击银行现金存款规模;其次,数字人民币可以提升基础支付体系、扩大金融普惠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金融脱媒和狭义银行效应,造成竞争失序并冲击现行竞争格局;最后,数字人民币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推动货币政策调控的精准性,但也会叠加和放大政策失误而产生危害而且,数字人民币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多重风险与约束因此,需要完善数字人民币相关法律和制度建设,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与运营技术路线的统筹协调,在推动数字人民币新业态发展的同时,提升数字人民币的监管效率,防范和化解数字人民币各类运营风险关键词:数字人民币;金融结构;金融监管;支付结算;货币政策:F822 :A:1000-176X(2021)06-0060-10一、问题的提出数字货币源自于20世纪80—90年代的电子支付(Electronic Payment)、电子货币(Electronic Money)和电子现金(E-Cash)系统[1]。
比特币开启了数字货币发轫之始,数字货币正式进入公众视野[2]目前,数字货币概念、内涵和外延仍处于进一步的拓展和丰富阶段,不同实践和应用场景内数字货币的类型和用途也各不相同[3]-[5]从发行人的角度看,基于国家主权发行的货币为法定数字货币(Digital Fiat Currency, DFC)DFC通常由各国中央银行发行,也称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与之相对,不依赖于国家主权,由私人(市场化)发行的数字货币则为私人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理论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私人数字货币而言,CBDC符合一致同意的货币共识规则,且有国家信用支持,在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发挥货币价值尺度职能,发展普惠金融和促进现代金融体系数字化转型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6]-[8]与传统实物货币相比,央行数字货币有助于提高中央银行监测货币流动和组织市场的能力例如,借助法定货币数字化便捷条件,中央银行通过信贷拍卖可对商业银行的放贷行为直接施加影响,从而降低基础货币向银行信贷传导的不确定性[9]再如,央行數字货币在技术和制度上可实现匿名可控,从而在保护隐私、信息披露、交易安全和打击犯罪、强化监管和提高政策调控效率等诸多方面可实现兼顾和平衡[10]-[12]。
诚然,央行数字货币对金融、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积极作用,但也可能对现行金融与货币体系带来不可预知的冲击央行数字货币可能会引发大规模存款搬家从而导致狭义银行效应[13];也可能会降低证券、基金、支付等其他金融机构与银行争夺资金来源的门槛,从而加剧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挤压中小银行生存空间,降低银行经营收益[14]为此,我们需要在政策制度、设计原则等方面完善和提升,加强预期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使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效,让狭义银行效应更低更小,以避免CBDC对现行金融体系造成剧烈的冲击[15]央行数字货币是法定数字货币在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2020年以来,我国央行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的推出不仅会改善现有的金融支付基础设施,也将深刻影响社会、经济和金融发展已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北京和上海等多个应用场景进行测试和试点,为数字人民币正式发行积极准备随着数字人民币进入公众和社会生活,它会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金融普惠性,同时,也有助于人民币突破地域界限,提高人民币获取性数字人民币发行落地势必会对我国货币形态、金融结构、宏观政策以及微观市场产生影响和冲击,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以趋利避害,行稳致远。
二、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态势(一)发展历程受私人数字货币发展刺激和数字经济发展浪潮推动,全球主要国家(地区)中央银行(货币当局)正在着手研究和开发央行数字货币(CBDC)继2018年国际清算银行展开央行数字货币调查之后,2019年,国际清算银行(BIS)再次对66个经济体的中央银行(货币当局)进行后续调查调查对象包括21个发达经济体和45个新兴市场经济体,覆盖了世界75%的人口和90%的经济产出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央银行(货币当局)正在(或将要)从事CBDC工作,CBDC已从概念层面落实到操作层面[16-8]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2020年已有62%的中央银行推动CBDC进入实证阶段,比2019年增长了20个百分点相较而言,新兴国家比发达国家在态度上更为积极[17]我国于2014年开始着手央行数字货币相关研究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法律制度问题、对经济金融总体影响、法定数字货币与私人数字货币关系以及国际上数字货币发行实践与经验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并形成了系列成果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举行数字货币研讨会,提出尽快推出数字人民币。
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启动数字人民币(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DC/EP)项目DC/EP本质上是一个包含人民币数字化更广泛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其中的支付产品称之为数字人民币(e-CNY)[18]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公布了数字人民币研究和发行准备情况,并进行封闭测试2020年以来,数字人民币陆续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和冬奥会开展场景启动试点和测试工作2020年8月,商务部发布《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截至2020年8月底,数字人民币在全国共落地试点场景6 700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19]当下,数字人民币发行和落地工作正在加速推进二)运营体系数字人民币(DC/EP)项目在设计理念和方案选择上与美国、欧洲等纯CBDC标准和原则并不一致,其实质上是合成CBDC(synthetic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sCBDC)概念和理论上,纯央行数字货币(CBDC)主要运营方和第一责任者是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既要负责CBDC系统中提供(或审查)钱包,开发(或选择)支撑技术,提供结算平台,响应客户请求、投诉和疑惑等具体运营和系统维护职责,也要承担客户尽职调查,管理市场与机构,监控交易和业务等金融监管职能这不仅会弱化中央银行调控宏观经济、维护金融稳定的核心职责,也会因为CBDC可能遭受网络攻击等故障和风险导致中央银行因失责面临声誉风险[20]更有甚者,如果纯CBDC在技术和制度设计上与现行金融体系不兼容,可能会导致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直接竞争,诱导存款搬家,产生狭义银行效应基于此,立足我国国情和金融发展现状,兼容现有技术和管理体制,数字人民币系统在技术和运营设计上采用的是动态竞争和多方案的双层运营体系如图1所示,在数字人民币的双层架构中,中国人民银行处于第一层,第二层参与者目前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以后还会吸收电信营运商、互联网电商与支付平台,如蚂蚁金服、腾讯支付、京东、苏宁等各类BigTech型平台公司,实现相互协调,合作共赢根据官方公开资料整理的数字人民币当前双层架构体系如图1所示处于数字人民幣的第二层参与者具有强大的金融科技水平,同时,也具有很强动力抓住数字人民币发展机会促进自身发展由于数字人民币采取的是双层架构式合成CBDC设计理念, 数字人民币系统第二层机构实际上拥有数字人民币(e-CNY)所有权及相关系统、技术和设备。
相应地,第二层机构在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The Anti-Money Laundering and Counter-Terrorism Financing, AML/CTF )、落实了解客户(Know Your Customers, KYC)和保护用户隐私方面也承担第一主体责任金融监管部门则利用处于第二层的机构传送和上报的交易信息和数据对金融系统和金融机构实施监督和管理,以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和实施金融与货币调控管理[21]数字人民币在技术和运营上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动态演进发展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等现有人才、技术和市场优势,整合资源,促进创新,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实现共同开发和共同运行,提升社会和公众对数字人民币的接受度;分散和化解技术、资金、经验和市场等诸多方面的风险和困难,避免风险过度集中;在现有金融结构中避免金融脱媒可能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不利影响,保障现行金融和货币体系稳定运行,从而实现金融与科技协调发展随着数字人民币系统建设不断提升和完善,它将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监管部门在数字化环境下的重要金融监管工具与抓手当前,数字人民币体系在坚持双层运营、流通中货币(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且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的原则,渐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测试和试点,为数字人民币正式发行落地积极准备。
数字人民币的发展不仅将改善现有的金融支付基础设施,助力金融体系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也将深刻影响我国货币形态、金融结构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三、数字人民币对现有货币形态的影响与冲击如同纸币替代了贵金属一样,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广将进一步减少货币发行、流通和回收过程中的成本,所有环节均通过通信与计算机系统完成,使用者也无需到商业银行的网点换取纸币,仅需利用(或其他客户终端)通过网络(甚至离线)便可以使用数字货币从现有各国CBDC设计理念和思路看,数字货币既与现金类似,又具备独特优势,如表1所示数字人民币作为匿名可控的现金(M0)替代性央行数字货币,对当前货币形态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与冲击一)减缓其他形式货币(或金融)资产对现金的替代数字人民币作为数字化法定货币在技术上兼具现金和存款职能,中国人民银行可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调控需要,利用CBDC实施不同货币政策和调控手段,减少(或逆转)其他货币和金融资产对现金的替代[22]近年来,随着支付宝、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发展,现金在经济生活中发挥支付和流动的功能减弱,M0与GDP比率逐年下降这一方面固然有助于提高效率,便利支付,同时,也降低了中国人民银行通过M0等基础货币调控经济的能力。
数字人民币作为法定安全支付工具,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和可广泛获取的数字化支付手段,有助于提高M0的流通和支付功能,增强金融监管与货币当局对金融、经济和货币体系的监管与调控能力例如,在特定时期,中国人民银行对数字人民币适当计息,可以提高政策调控效果此外,数字人民币支付效率和支付安全有助于平抑我国非现金支付体系中各种乱象和非法行为,促使部分结算性活期存款、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等其他货币形式向M0转化,提高了公众对数字货币的需求[23]当然,数字人民币也可能会加剧商业银行竞争压力,尤其在金融(经济)危机时期,可能扩大传染性风险,导致存款加速向数字人民币转移,弱化银行信用创造功能二)加速M0向高阶货币和其他金融资产转化近年来,随着支付手段电子化和移动化发展,我国货币结构总体上呈现狭义(基础)货币占比下降,高层级广义货币占比上升态势数字人民币为不同类型货币形态与金融资产的相互转换提供了高效手段,降低金融资产间的交易摩擦,这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流通中狭义货币的必要性,致使更多货币将以广义货币(M2、M3乃至更高阶)和其他金融资产形式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