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向操纵性检测..ppt
85页汽车的转向操纵稳定性检测,,汽车转向操纵性的评价指标:,1.转向盘最大自由转动量、转向半径 2.转向轻便性 3.转向灵敏度:汽车横摆角速度与方向盘转角的比值 4.转向回正能力:转向后自动回正能力 5.直线行驶特性:自动维持直线行驶能力 6.抗侧翻能力一、转向操纵性的一般要求,1、转向盘的最大自由转动量 是指汽车转向轮保持直线行驶位置静止不动时,轻轻左右晃动转向盘测得的游动角 A检验要求:最大设计车速大于或等于100km/h的汽车:20° 最大设计车速小于100km/h的汽车:30° B检验方法: 1)汽车保持直线向前状态,置于平坦干燥和清洁的硬质路面上; 2)将转向力-角仪安装在转向盘上; 3)转动转向盘至一侧有阻力止,再转至另一侧有阻力止,测出其最大自由转动量转向盘自由转动量检测仪: 结构:刻度盘、指针、固定装置 原理:检测时,把刻度盘和指针分别固定在转向盘轴管和转向盘边缘上,轻轻向左(或向右)转动转向盘,使转向盘转到一侧刚好能带动转向轮又没有转动时,调整检测仪器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零度位置;然后向另一侧转动转向盘到刚好能带动转向轮又没有转动时止此时读取指针指向刻度盘的角度值2、最小转弯直径 GB18565规定:车辆的最小转弯直径以前外轮轨迹中心线为基准测量,其值不得大于24m。
最小转弯直径 Rmin=L/Sinθ0max+a ; Dmin=2Rmin,理想的内外转角关系图,(a)转弯直径 (b)非转向内轮转弯直径,,转弯直径(mm):汽车转向时,汽车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车辆支承平面上轨迹圆直径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的转弯直径为最小转弯直径通道圆与外摆值,汽车和汽车列车(不计具有作业功能的专用装置的突出部分)必须能在同一个车辆通道圆内通过,车辆通道圆的外圆直径D1为25.00m,车辆通道圆的内圆直径D2为10.60m汽车和汽车列车由直线行驶过渡到上述圆周运动时,任何部分超出直线行驶时的车辆外侧面垂直面的值(外摆值)T不得大于0.80m 通道圆与外摆值——由直线行驶过渡到D2、D1之间的圆周运动时,任何部分超出直线行驶时的车辆外侧垂直面的距离.(铰接客车不大于1.2m;其他客车不大于0.8ma)汽车通道圆与外摆值 b)汽车列车通道圆与外摆值,3、转向轮最大转角的检测 1)检测要求: A、 转向轮最大转向角应符合原厂规定的该车有关技术条件 B、转向轮内外轮转角应符合的几何比例关系 Ctg θ0- Ctg θi=(DO-CO)/BD=K/L θ0——外轮转角; θi ——内轮转角; K ——两主销中心线延长线到地面焦点之间的距离 L —— 轴距。
2)所用仪器:转向轮转角仪,A、转角仪结构与工作原理: 转角仪基本结构由机械台架和控制系统组成 机械台架部分由两个基本测试单元组成,每个测试单元都能在台架轨道上借助电机的正反转而独立的左右移动,以适应不同的汽车轮距和不同的行驶路线每个测试单元都有一个可以转动的圆盘,圆盘的下方连接有一个角度传感器,用来记录车轮转动的角度,从而实现对转向轮转角的检测驱动电机,,,减速机,,限位开关,,圆盘,,行车方向,转角仪结构图,3)转角仪的检验方法,不同型号的转角仪检测方法也不同,以全自动转角仪为例加以说明: (1)设备的准备; (2)车辆的准备; (3)测试:根据提示向左打转向盘到极限位置,系统采样,测得左、右车轮的外、内转角同样根据提示向右打转向盘到极限位置,系统采样,测得左、右车轮的外、内转角转向盘回到中间位置测试完毕4、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有三种: 不足转向、中性转向、过多转向汽车应具备一定的不足转向特性,以使车辆具有正常的操纵稳定性 汽车三种转向特性,影响转向特性的因素,1、 (前后轴)车重分配与车轮侧偏刚度的匹配,前轴载荷大,向不足转向转化,后轴载荷大,向过多转向转化 2、轮胎气压、轮胎结构的影响,轮胎气压高向过多转向转化,轮胎气压低向不足转向转化。
3、驱动型式的影响,前驱向过多转向转化,后驱向不足转向转化; 4、左右侧车轮垂直载荷再分配的影响二、转向操纵轻便性(转向盘最大转向力),1.路试检测 A检验要求:汽车空载在平坦、干燥和清洁的硬路面上以10km/h的速度在5s之内沿螺旋线从直线行驶过渡到直径为24m的圆周行驶,施加于转向盘外缘的最大切向力不得大于150N(GB7258-2004规定为245N) B检验方法:1)将转向盘测力仪安装在转向盘上,检查轮胎气压应符合规定2)从直线行驶过渡到直径为24m的圆周行驶,记录过渡时间和施加于转向盘外缘的最大切向力2.原地检测 A检验要求: 转向盘的最大转向力不得大于120N B 检验方法:汽车转向轮置于转角盘上,转动转向盘,使转向轮达到汽车制造厂规定的最大转角,在此转向的全过程中,用转向力测试仪测量转动转向盘的操纵力转向盘测力仪: 结构:操纵盘、主机箱、传感器、连接叉和定位杆等部分 原理:将转向盘测力仪的中心对准被测车辆的转向盘中心,并与转向盘连接牢固,然后转动仪器的操纵盘,使转向盘带动汽车的转向系统以实现转向轮的转向同时,微机处理器读取测力传感器输出的最大电信号,并根据转向盘的直径换算成圆周上的切向操纵力显示在主机箱的窗口或打印出来。
三、车轮定位,1、车轮定位 悬架转向系的安装要求为车轮定位,过去只有转向轮定位,现在为车轮定位2、车轮定位的目的,保证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方向稳定性及最小的轮胎磨损,并在各种路况下保证这些要求的实现 磨损、变形、损坏会使定位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严重事故更换球销、摆臂、横拉杆等零件后对车轮定位参数进行调整也是必须的 车轮定位就是对悬架及转向系各部件进行调整,以达到原设计功能3、车轮定位基准,几何中心线和推力线重合 ① 车轮中心线: 指轮胎上对车轮轴垂直的中心线 ②几何中心线: 指车身纵向中心平面和过前后两车轴水平面的交线 ③推力线: 指后轮总前束的角平分线 4、定位基准的优缺点,①几何中心线定位,后轮位置发生变化,会发生定位问题 ②推力线定位但只要有如下任何一种变形出现,推力线位置便不正确 ③四轮定位:就是几何中心线和推力线重合的定位5、什么时候进行四轮定位?,① 直线行驶困难:(转向沉重、发抖、跑偏、不自动复位)驾驶时车感飘浮、颠颤、摇摆等不正常的驾驶感觉行驶中转向盘不正或行车方向的跑偏现象出现 ② 轮胎出现不正常磨损:(单边磨损、波状磨损、块状磨损、偏磨等) ③汽车更换悬架系统或转向系统有关部件。
④经碰撞事故维修后6、检测要求,1)检验要求:车辆转向轮的定位参数应符合原厂规定;后轮有定位参数的其参数值符合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2)检验仪器: 前轮定位角测试仪、 四轮定位仪,8、定位内容,前轮外倾、前轮前束、主销内倾、主销后倾; 后轮外倾、后轮前束; 纵向对称性、退缩角、转向20°前张角、包容角、推力角1)外倾角α的定义: 转向轮安装时并非垂直于路面,而是向外倾斜一个角度,车轮中心平面与铅垂线的夹角称为外倾角即汽车在横向平面内,车轮几何中心线与地面铅垂线的夹角有 零外倾 正外倾:铅垂线外侧 负外倾:铅垂线内侧,,,,(1)车轮外倾角,2)正外倾角的作用,减低作用于转向节上的负荷 防止车轮滑脱分力F2) 重载时防止内倾(重载时内倾) 减小转向操纵力(偏矩小) 减少磨损(全面接触) 为了避免汽车承重后,前梁变形引起前轮出现内倾,从而加速轮胎的磨损和加大轮毂外侧轴承负荷同时,有了外倾角也可以适应拱形路面3)负外倾角的作用,转向时,如有正外倾,则离心力使外轮外倾加大,加大磨损变形横向稳定性差,不足转向加大,即增横向稳定和减小胎磨损 A、大型客车和货车外倾角值一般为正值 1 °左右 B、新型的轿车大多数为负值。
原因:为了提高高速行驶转向时的稳定性车轮正外倾和负外倾示意图 负外倾 正外倾,,,,,,,,,,,,,,车轮外倾时的受力情况,,,,,,,,,,,(2)主销内倾角,1)主销内倾角β定义: 转向节主销轴线或假想的主销轴线在横向平面内向内倾斜,与铅垂线所形成的夹角称为主销内倾角2)内倾角β的作用,偏置最小,操纵省力偏置小,回跳、跑偏小 在大转向角度时,能使转向自动回正 过小不回正,低速偏摆(摆振) 左右不等,驱动跑偏,,包容角:内、外倾角的总和转向节弯曲,包容角变化 偏矩:主销线与地面交点和胎中心线与地交点的距离也称摩擦半径,有正负零之分3)负偏距的作用:,若前轮的制动器制动力不等,左轮大与右轮(F1F2),会产生制动跑偏,车身偏向是图示的X方向此时两边不等的制动力,作用在负偏距R上,F1使左轮向A方向偏转, F2使右轮向B方向偏转,两方向效果综合后,使车身偏向图示的Y方向即Y、X方向相反,但XY,则可减小制动跑偏的趋势 出现主销内倾角设计增大的趋势(15°左右),为了防止汽车出现一侧爆胎时,汽车向该侧剧烈跑偏的现象发生4)主销内倾角的回正作用 由于主销内倾,垂直反力Z产生的稳定力矩Mzβ 。
此力矩的方向与前轮转角δ的方向相反,其阻止前轮偏转的作用,是稳定力矩3)主销后倾,1) 定义:转向节主销轴线或假想的主销轴线(某些独立悬架的汽车无实际主销)在纵向平面内向后倾斜,与铅垂线所形成的夹角称为主销后倾角 主销后倾分为: 正后倾、零和负后倾2)主销后倾作用 行驶中的方向跑偏能自动回正,但转向时费力回正原理图示 不影响轮胎磨损 动力转向的车,后倾大 过小易偏摆(摆振),高速摆振 胎压低后可减小后倾(起后倾作用 ),主销后倾,侧向反力Y产生的稳定力矩Myγ,设转向轮绕主销按箭头方向偏转,离心力向外,地面侧向反力Y垂直与纸面向内,对主销的力矩Myγ=yrsinγ它的作用方向与前轮偏转方向相反,是稳定力矩γ,,,,,r,A,(4)前束,1)前束定义: 前轮前束是以推力线与几何中心线重合作为参考直线,左右轮胎的中心线与其的夹角有总前束和单独前束之分 后轮总前束的角平分线为推力线 正前束引起车轮内滚而悬架(车轴)使其外移,因而产生侧向外移力,胎外侧磨成羽毛状 从动轮受阻力外滚增大正前束;驱动轮增大负前束为了消除前轮外倾带来的不良后果,在安装前轮时,人为地使两轮中心平面不平行在沿前进方向上,两轮前端距离小于后端距离。
A与B之差就称为前束值2)前束的作用,消除由于外倾角所产生的轮胎侧滑因为车轮外倾角作用使车轮顶部朝外倾斜 当车辆向前行驶时,车轮要朝外滚动,从而产生侧滑,会造成轮胎磨损所以,前束作用是消除由于外倾角所产生的轮胎侧滑,(5)汽车退缩角(轮轴偏移),轮轴偏移是指两个前轮(或后轮)与地接触点的连线与垂直于推力线的直线间的夹角当右轮在左轮前方时此角度值为正,在左轮后方时此角度值为负 退缩角—汽车车轴轴线与横向水平线之间的夹角退缩角越小越好 其危害:行驶跑偏、制动跑偏,前后轴退缩 后轴退缩,,,,,,,,,,,,,,,,,,,前轴退缩 前后轴平行退缩,,,,,,,,,,,,,,,,,,,,,,,(6)前展,定义:汽车转向时内外轮的转角差内侧大于外侧,由转向梯形保证βα 无前展:汽车直行时两轮平行,转弯时左右轮转动量相同,则两前轮转动中心不在一个交点上,内轮滚动而侧滑、胎磨损严重 梯形臂变形则前展变化,(7)推力角,(8)横向偏位,横向偏位是指左(右)前轮和相应后轮与地接触点连线与推力线的夹角(即轮距向一侧变长或变短)如果后轮超出前轮,此角度为正9)轴偏位(推力角),实际的前后轴的平分中心线连线与理论车辆几何中心线的夹角,两前轮或两后轮同时横移,其它参数(如前、后轮总前束)不改变,也存在推力角。
10)轴距偏差,轴距偏差是指两前轮之间的连线与两后轮间连线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