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定位研究述评.docx
8页大学定位研究述评 摘要:近年来,大学定位研究十分活跃,总括起来,研究者主要是在大学定位是什么、为什么要给大学定位以及如何给大学定位三个层面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的梳理和研究发现,大学定位研究在方法论层面研究多,而在本质论和价值论层面研究少;大学定位研究的目的是探寻高教系统生态链的链接规律;大学定位研究的功能是理性审视实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学定位研究;述评 大学能做什么?有没有条件做其想做的事?这就涉及大学定位大学总是要满足社会的需要,这是其存在的合理性理由之一然而大学对社会需要的满足是有限度的,“大学不是风向标,不能流行什么就迎合什么大学应不断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不是它的欲望大学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以大学的定位十分重要近年来,大学定位研究十分活跃从1996年至2005年这10年间共有约130篇左右的论文研究大学定位本文拟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并进行简单述评 一、大学定位研究的视角 大学定位研究的视角很多,研究者们从理论与实践、整体与局部、系统内外等多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可以概括为:大学定位是什么、为什么要给大学定位以及如何给大学定位三个层面 (一)大学定位是什么:从本质论角度来研究大学定位 刘献君认为高等学校定位包括高等学校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一所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及学校内部各要素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三个层面,而当前我们应重点研究的是高等学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其实质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分层。
解飞厚认为高等学校的定位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它既受高校自身发展阶段的制约,又受高校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及市场发育程度的影响王义遒教授认为高校定位难的原因在于高校举办者对办学目的过于笼统,政府对学校的投入及学校社会地位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学校的层次,还有国家政治、文化因素的负面影响及人才市场的发育不充分、不健全等眭依凡从大学的理念、理想的角度对大学定位进行了考察和研究,认为:大学办学定位理念是大学校长希望把大学办成什么样子的一种教育理念,是他们持有的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关乎自己所在大学的方向选择、角色定位、特色所在的大学理想和价值追求王传旭在研究美国、德国大学的发展历程后指出:自治权和学术自由是大学发展的支柱,未来大学的理想就是要从价值定位、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以及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来确定胡弼成认为现在的大学定位观已经发生了转变:从听命政府安排转变为各寻其位、各安其位刘振天认为,大学定位是一个集观念、制度、政策与技术于一体的整体的、根本的和发展的概念刘志民认为大学定位有两重涵义,一是大学的宏观群体定位,二是微观个体定位宏观层面的大学群体定位是指大学自身的职能属性定位,它所要确定的是大学的责任和使命,所要回答的是“大学应该是什么或做什么”的问题。
微观层面的大学个体定位是指大学的类别、类型、特色、水平等发展目标,是对某所大学“是什么样或将是什么样”问题的回答 从本质论角度研究大学定位,更能让人看清涉及大学定位诸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大学定位不是一个简单的位置在哪里的问题,而是涉及大学是什么和大学能干什么的问题,正如有人所研究的那样:大学定位是一个体系,它应当包括目标定位、类型定位、层次定位、学科定位及服务面向定位高等学校的领导者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以人为本、崇尚学术、服务社会、走向世界的现代大学理念及大学的不同分类,找准自己学校的定位 (二)为什么要给大学定位:从价值论角度来研究大学定位 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机构的功能和任务产生分化由于多层次结构比单层次结构更加灵活,更能适应不同的任务和变化不一的要求,所以,各国高等教育系统会越来越感到要求向上衍进的压力给大学定位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大学作为“轴心机构”的功能,也是为了使高等教育系统完成其整体功能大学是复杂的社会组织,大学管理者应对大学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评价,形成恰当的定位观王义遒认为,我国高校发展中存在着过分趋同的倾向:一些学校不顾社会客观需要和学校实际条件,盲目追求高层次、综合性、研究型;同时也存在着重点大学盲目追求大而全,成为包罗万象、多层次、多形式并举的“太学”的情况。
其实,每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呈“金字塔”型,这种将“金字塔”上下“拉齐”的做法,不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处于塔顶的高校“向下拉”明显地稀释了精英高等教育资源,处于塔的其他部分的高校费力不讨好地“向上爬”也浪费了宝贵的高等教育资源这些现象往往导致学校间恶性竞争,珍贵教育资源被滥用、闲置和浪费,培养的人才也脱离社会实际王德蒇认为大学定位的必要性在于: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高校办出特色的需要以及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问题的需要了解这些需要是大学定位的一个重要前提雷洪德认为,大学之所以为大,靠的是有文化的教师,而不是权和钱,权、钱都只是发展大学的外部条件,因此,给大学定位就在于充分利用大学外部资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资本),为大学寻找一个合适的外部环境,推动大学发展周焱从系统论的角度谈到了大学定位的价值他认为大学教育系统结构中,各类各级高校都应当有自己层次不同、功能各异、风格有别的角色分工正是这种明确且有机的角色群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发展,才构成了整个大学教育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不同高校唯有找准自己在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应有位置,并发挥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的功能与作用,其自身才可能有良好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个人及市场对大学的认同程度反映出大学定位的价值大小程度正确的大学定位也是社会等各方面对大学合理的价值诉求大学定位的价值对相关行为者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其对政府、社会、市场及大学的消费者的价值方面的研究还很缺乏 (三)如何给大学定位:从方法论角度来研究大学定位 1.要不要以市场为标准来定位大学雷洪德认为,大学是一个以学术为本的场所,应定位在文化里;它应该学术化,不应该市场化和产业化而张风辉却认为,高等教育产业化是大学发展的趋势,用市场手段解决高等教育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成为必然的选择大学欲获得准确的定位,应该对高等教育市场、自身状况、竞争对手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从而确定目标市场在此基础上制定人力资源产品定位策略与大学的定位策略我们认为,市场的有限介入与遵循大学自身的“学术金本位”逻辑应当合理兼顾,不是只看到一面而忽视另一面;同时还要针对高等教育系统金字塔的不同部分来讨论这个问题 2.关于大学定位趋同现象的处方王义遒认为,解决我国高校办学行为过分趋同现象在于明确高校的服务面向和专业方向、调整政府的政策导向、消除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完善市场用人机制及转变高校领导人的办学观念。
郭桂英的观点是,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阶段之时,各校定位既要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更要适应社会对教育分工的需求两个有机体越是相似,它们之间的斗争越是激烈因为它们有相同的需要和相同的目标,所以它们无论在哪儿都会发生冲突……如果两个不同种类的人在一起相处,那完全是另一回事……一样东西可能对某个人有利,但是对其他人却毫无价值趋同不是大学组织追求的目标,大学定位关键在以特色立校 3.各就各位的大学定位思想杨德广认为,各类高校都要下功夫培养人才,培养一流人才需要集中有限的人才、财力建设一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同时,各类高校都要抢抓机遇,各安其位,有所作为重点大学不应把理应承担的精英教育降为大众教育,一般高校也不应该盲目“拔高”自己朱复谦等对国家教育部所属中山大学等3所高校及实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新组建的上海大学等4所高校的办学目标定位进行了研究,作者依此概括出大学办学目标定位的几条原则:第一,外部需要原则——根据社会对大学的需要确定其功能;第二,外部条件适宜原则——经济、物质、政策及环境的支持;第三,大学自身原则——包括学校目前具备的各种办学条件即大学定位应当遵循发展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突出特色原则以实现各自的功能和目标。
这些原则提出了国家重点大学定位如何定的思路,而且各大学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 4.以分类管理来研究大学定位对高等教育的分类管理是给大学定位的一种有效办法美国是对高等教育实行分类管理的典型国家1973年,卡内基教学发展基金会高等教育委员会研究出版了《高等院校分类》,并在随后的20年间进行了 3次修改,从最初的5大类、18种类型的大学分类改为现在的 10大类这种大学分类为美国大学确定自己的发展定位,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提供依据而一年一度的由《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推出的最好大学、研究生院及专业学院排行榜,又为美国大学找到了质量评估的参照系,分类标准与排行榜相结合,既有助于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的“身份”确认,也有利于大学自己找准定位因此,政府和社会需对大学进行分类管理和指导,帮助大学确定起其特有的使命 潘懋元先生也主张先分类后定位 5.以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大学为对象的大学定位研究北京大学基本定位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这个定位就要求北京大学把提高质量、水平和效益放在首位,保持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特色地方综合性大学发展的策略定位包括想方设法筹措经费、引进人才以增强实力、深化改革以提高质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对于大众化阶段的大众化大学的定位,叶巧先的研究认为:第一,明确其类型特征是定位的前提;第二,明确其作用、职责、目标是定位的关键;第三,明确其办学模式定位的核心在于“谁来教”、“谁来学”、“教什么”、“怎么教”这四个方面徐辉等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分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大学定位与管理创新他认为:大众化必然带来竞争与多样化,只有找准学校定位,办出特色,才能在竞争中获胜为此作者提出了“塑造办学理念,设置多样化的组织,形成学科特色”三大措施来给学校定位把脉此研究为地方师范大学的定位提供了一个可以参照的操作框架徐绪卿认为,民办高校的定位,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区域性因素,其次是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确定,第三是充分注意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第四是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 上述如何给大学定位的研究说明,大学定位的方法各式各样,难以寻求一个统一的大学定位模式,但科学发展观是大学定位的统率,定位是否恰当,应当以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求加以衡量和评判 二、对大学定位研究的简单述评 (一)方法论研究多,本质论和价值论研究少 通过对近10年来的文献梳理发现,大学定位研究着重点在方法论研究随着大学改革的需要,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对大学定位的紧迫性,于是本着实用和功利的原则,研究者们直接在对某所具体大学认识的基础上从方法论来探讨大学定位。
这些研究也确实为大学定位的具体方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和指导性建议但是方法论研究的作用必然是有局限性的,对大学定位的本质和价值的探讨显得尤为必要,目前恰恰对大学定位的本质和价值的探讨比较缺乏大学定位的本质是大学定位的前提,而本质探讨的缺乏使得方法探讨的根基不牢,理论依据不够,因此会出现就事论事、经验式的大学定位研究;高校定位涉及其价值取向,而价值探讨不足会对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及大学本身定位的意义认识不足正如刘振天所言,大学定位是一个集观念、制度、政策与技术于一体的整体的、根本的和发展的概念,必须首先廓清大学的本质及其理念,构建合目的和合规律的大学制度新秩序,由此才能进入所谓目标制定、战略规划、层次确立、职能分工、服务面向及工作安排等技术性阶段方法论研究能提供一些实践中的材料,但无法对大学定位有更深刻的认识大学定位实际上是为大学的发展规划提供一个前提和基础,没有对大学定位本质和价值的深刻认识、对大学自身的准确把握,大学定位研究对大学的发展规划指导性作用也就不强 (二)大学定位研究的目的是探寻高教系统生态链的链接规律 “生态位”是生态学理论的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