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语文 扬州慢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42720594
  • 上传时间:2022-11-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扬州慢》【学习目标】1、了解姜夔生平作品及时代背景,了解慢词2、把握词中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表现手法极其作用3、领悟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情感,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自主学习】1、了解姜夔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词人一生漫游各地,到处依人作客政治上困顿、失意,屡试不中,未能做官,最后在贫困交迫中死于杭州西湖之畔一生好学、好客、好藏书擅长诗词,精通音律,能自制新声,还工于书法,精于鉴赏,是个多才多艺之人 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词风清空峭拔,格调甚高,多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是南宋后期婉约派的代表作家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2、时代背景 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地处江苏中部,有2500多年的建成史,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旧唐书•地理志》),“扬州富庶甲天下”(《资治通鉴》)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描绘它的市容晚唐大诗人杜牧一生至爱扬州,曾在此流连十年之久,留下无数动人诗篇。

      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焚掠一空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绍兴三十一年 ,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隆兴二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在1176年冬至,诗人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扬州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3、黍离之悲《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黍米长满了田畴,高粱开始抽苗、结穗,在这荒凉破败的故都遗址上,“我”失魂落魄地走着,了解我的人知道我是心里忧伤,不了解我的人怪我为什么久久徘徊不肯离去苍天呀,到底是谁害我到了今天这步田地?)《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周人东迁后,周王室大夫经过故都,见宗庙宫室尽为废墟,因而悲悯周室灭亡而作黍离”一词,成为后世文人感慨兴亡变幻时的常用典故4、了解慢词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5、给加点的字注音: 初霁(jì) 荠(jì)麦 怆(chuàng)然 自度(duó)其曲 黍(shǔ )离 窥(kuī)江 戍(shù )角 豆蔻(kòu)【课堂探究】一、俞平伯评《扬州慢》:“‘空城’点明一篇主意空城”并非说扬州城内现在空无人物,而是指从前那些美好繁华的景象都不再有,着意城之萧条荒凉你从哪些写景的词句中品味出扬州已沦为空城,请作鉴赏教师示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唐时杜牧诗言“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可见扬州城珠帘掩映、十里繁华,而此时姜夔放眼望去,“尽荠麦青青”,城内全都长满了茂盛的野生麦子,一片无人打理、城池荒废的萧条景象,可见繁华的古城早已变成了荒凉的空城①“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城池因战争破坏而未恢复本来的面貌,树木因生长无缚而高大苍盛,金人入侵将扬州城掳掠一空,连废池、乔木尚且都不愿再提及那场痛苦的战争,更何况人呢?人们对战争不堪回首、心有余悸,可见在战争中荒芜的不仅是城市的面貌,还有人民的情感和精神。

      ②“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本已点明城之空荡,而号角的清寒之音、黄昏的幽暗色调,更加重了环境的空寂萧条清角凄寒,不仅是听觉上感受到悲音,而且仿佛也打通了触觉感受,产生寒气逼人的效果,表达出词人内心的空落与惆怅之情,声寒、身寒、心更寒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唐时杜牧写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名句,名桥和明月见证了美人吹箫、百姓安乐的美好图景,从中可见旧时扬州的繁华生活,然而“仍在”意味着如今桥虽还在,但繁华往事早已不存,波心摇荡,倒映的不再是丝竹管弦之乐,却只见一轮孤月冷冷独浸水中桥月依旧,人事已迁,物是人非,这一切都说明从前的历史名城早已沦为寂静荒芜的空城一座二、杨万里评白石作品“有裁云缝月之妙思”,盛赞其写法精妙,《扬州慢》一词运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请赏析①虚实结合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是姜夔通过杜牧诗词而联想的扬州城往昔繁盛的景象,是虚写,而“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却是眼前扬州的破败之景,是实写,这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想象与现实交织,寄寓了词人感时伤世的悲痛之情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词人到扬州时是冬至日,本不是芍药花开的时节,所以桥边红药盛放的场景是想象的,是虚写,问“知为谁生”正是为突出无人知道花开、无人赏花的现实,这里运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以芍药花开的虚写想象不着痕迹表现了现实中扬州城的凄清与荒凉。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二十四桥仍在”将我们带进从前扬州美人吹箫、都市繁华的美好回忆,这是虚写,而波心摇荡,明月无声却是眼前真实的图景,这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回忆是热闹美好的,现实却萧条冷寂,寄寓了词人感时伤世之情 ②对比衬托想象中的扬州繁华热闹,现实中的扬州却萧条荒凉,虚写从前的繁华正是为了反衬如今现实的萧条,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芍药花年年怒放,本是娇艳美好之景,然而花开得越美,无人欣赏的落差就越大,物是人非感也越强烈,越发不知这美丽为谁而开,这里也运用了乐景衬哀情的写法,以美好之景反衬曾经繁华的城池,如今只余破败与荒凉二十四桥见证了扬州风华绝代的时光,这与眼前的萧条冷寂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③情景交融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本句描写了暮色降临后,军营里传来清寒的号角声,回荡在城池上空暮色昏暗、角音清寒、城池空寂,合起来营造出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传递出词人面临沦亡之景时产生的悲痛之情,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二十四桥虽然还在,但它所见证的繁华往事早已不存,只见水波摇荡,只倒映出一轮孤独清冷的明月,写景凄清孤寂,与词人内心抚今追昔的伤痛之情紧密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

      ④拟人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运用拟人写法,将没有生命的废池和乔木人格化,带上了人的情感,连这些自然景观都厌倦谈起金人的侵略战争,可见战争给城市带来的伤痕之深,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形象地表达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痛恨我的疑问:【拓展提升】白石存世词量87首,其中咏物词占总数的四分之一之多白石的咏物词堪称一绝,他常常描写清幽的形象和冷艳的色调,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请鉴赏其咏物词的代表作《齐天乐•蟋蟀》齐天乐·蟋蟀  姜夔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① ,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② 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注释】①铜铺,门上的装饰②离宫:正宫之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问:这首词“看似咏物,实则抒情”,请作分析说明参考:表面看是写蟋蟀声,实则抒发了怀人之愁、羁旅之苦、家国之恨的情感赏析:这首词的主旋律是个“愁”字,沿秋色、秋声、秋思运笔,布置意象,形成“物以貌求,心以理应”的特色上阕有庚信《愁赋》比兴,使秋声、秋思宕向深处,丰富内涵。

      下阕用砧杵之声比兴,写候馆、离宫,其“别有伤心无数”暗指四十年前被掳到北方去的宋室君臣,他们在囚禁中迎秋吊月,又有何感豳诗漫与”句巧妙地将上文一齐收拢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以陈廷焯的说法是“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有心人之苦”一声声更苦”,结语余音袅袅此词题材虽小,立意却比较高,意境也深沉开阔得多 2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1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3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5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4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8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0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5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6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7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7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2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4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1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0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8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2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9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3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9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5份).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