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主任师德教育案例.doc
5页班主任师德教育案例在班级活动中解决“班级小团体”现象2001年参加工作不久,学校就让我当上了一个班的班主任,原先班主任是个女的,带了一段时间死活不当班主任了,看来这个班不好管我上任后不久也证实了我的判断这个班级中最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小团体”比较明显,说白了就是“拉帮结派”在这些当中最突出的有两个小团体:“李集帮”和“黄冈帮”,就是说这个班大多集中了这两个乡镇的学生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且学习基础都很差,从入学成绩都可以看出来学习不好就容易惹事,这两个小帮派动不动就闹事,鸡毛蒜皮的事也要争一争谁对谁错,甚至有时还故意制造事端,帮派成员都倾巢出动,差点闹出群殴事件有好几次都是我及时发现制止住的他们大都在操场死角或者学校外面的某个偏僻的地方,那场面真像电影中的“古惑仔”多次劝说无果后,事态越发严重,我必须想办法制止他们,拆散这两个帮派,使之言归于好我选择了一个天气很不好的下午课余时间,只提前了半个小时告诉学生我要组织一场篮球赛,因为我发现他们帮派中的成员都很会打篮球,这下子可把他们激活了,加上前面的恩恩怨怨,对方彼此都想着较量较量,这一点我从他们的表情和眼神中就完全可以看出来,报名结束后,我宣布了参赛队员,当然都是我有意挑选的。
还有,我宣布我来分队,并且我当裁判分完后他们都瞪眼了,两个帮派都被我打乱后交叉分组,让原来两帮的“帮主”充当队长,还要领导“敌对帮派分子”一宣布完就引来很多人的不满,我“威胁”他们要是这次不举行以后啥活动也别想举行,他们都明白我的意思,加上是班主任亲自组织的就答应比赛了鉴于双方球员的技术都很好,比赛气氛一开始就很激烈,刚开始时有的彼此不配合但学生毕竟是学生,比赛中双方的恩怨都变成了互相配合的默契,更不可思议的是队长在队中的安排和命令即使“敌对分子”也听命服从我本人不太懂比赛规则,为了达到目的,不能出现过大的比分悬殊,我有时故意吹黑哨,以保持分数基本平衡当招来抗议时我就大手一挥“服从安排,有本事再挣啊”所以,我上下场都有意地延长了时间,让他们彼此多多合作一场特别的篮球赛就在那样的天气里结束了,赛后一个个包括我在内都累得躺在了操场上这时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原来连话都不说的同学竟互相推让喝水,彼此擦汗,还有说有笑,甚至有的还提议以后再打那一刻我见证了教育的力量,也看到了作为学生的那份天真和纯洁班主任案例让师德不再沉重师德是一缕和煦的春风,它用吹绿小草,融化坚冰的力量,在孩子们心中播种希望,师德是一片温暖的阳光,它无私地散发出去光和热,让孩子们在阳光茁壮成长。
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学生的一篇周记,在这篇周记里,我们引以为豪的师德却没有得到了这个学生的认可,我们辛勤培育的学生成了最先指责我们的人,文中列举了某教师批评他的一系列言辞,每次批评他时,某某教师总是会说:“我是为了这个班好!”可是,很显然,学生对这样的批评并不接受,也不领情,而是通篇对老师充满了嘲讽和不屑,文中那一个个惊叹号表现了他强烈的不满读完了全文我陷入了沉思,如果换在几年前,我一定会打发一番感概,做老师的真是太可悲了,付出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一心为了学生好,为什么就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感激呢?真是“出力不讨好”、“好心没好报”啊,但近几年来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新型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过多地强调多方面外因,懒得过问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和发展,师生的口吻训斥学生,完全就违背了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友人的宗旨这种教育并非是充满着人文主义关怀的,当然就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在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后不久,我的班上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情:快到期末考试了,几个老师加班加点印出了一系列复习题发给学生,一天,我走进教室,却看见老师辛苦归类出来的复习题,却被学生想废纸一样擦得皱巴巴的,扔在讲台上,我心里不禁有些恼火:“不都是为了你们好吗?怎么就不知道珍惜?”指责的声音刚要出口,学生习作里那句“我是为了你好”在脑海里闪现,是啊!既然是为了学生好就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于是,我平静的从办公室拿来了订书机,逐个帮学生给他们的复习试卷整理装订,走到一位不爱学习的学生的座位时,他不好意思地对我说:“老师,我有几张不见了,放学后我借同学的复印了在装订可以吗?”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微笑的把自己的那份递给了他,他竟脸红了,一脸愧疚的表情。
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再次告诉我,教师如果能用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平等的态度,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对待学生,我们的教育过程将会洋溢着快乐之情,涌动着生命之流,收获到成长之果是啊,当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真诚平等对话时,他就能让自己和学生保持一种水乳交融班的愉悦,悉心帮教,德育无痕才不会让学生感到师德沉重,这样老师在班级工作中思考教育,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变化成长,不正是我们师生校园生活的第一大乐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