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产业振兴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docx

18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474902223
  • 上传时间:2024-05-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46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产业振兴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宋向乐咱河南也有个“杏花村”“村在果园中,果园在村中,远看像林园,近看像花园,细看是果园在咱河南还有这样“长在果园”里的村?初夏,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促进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执法检查组一走进长葛师庄村,就被村里各家各户门前的杏树吸引——在咱河南也有一个春可赏花夏可摘果的“杏花村”!5月9日,检查组一行走进长葛市古桥乡师庄村,整齐划一的民居民房,通村入户的水泥路面,成排成行的沿街果树,悠闲散步的怡情老人,玩耍嬉戏的快乐孩童……让人感觉恍若置身世外桃源自2001年起,师庄村开始发展庭院经济,建设以经济型果树为主的生态村,鼓励群众在房前屋后、荒片荒园种植果树,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增加收入村“兩委”通过推行统一树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修剪、统一价格、统一包装“五个统一”,将杏打造成一种产业,并成功举办了十余届金杏节,每年每户仅金杏节期间就能平均增收3000元左右今年60多岁的师小喜刚开始是强烈反对种果树的村民代表之一,如今却成了村里发展林果业的受益人之一多年来,农民都形成了家中栽桐树、杨树等杂木的习惯,栽种果树能增加收入一开始还真是不相信!”师小喜笑着说,“可是跟着村里人到扶沟看人家一户农民依靠庭院种葡萄一年收入就有上千元,当时我们对村里选的路子都服了。

      2003年,师小喜家前后两个院子和临街的地方共栽了13棵凯特杏、2棵石榴、2架葡萄,2006年挂果后收入一年一个台阶,去年除去送人走亲戚,收入还有1000多元果树两年的收入就能顶上种十年杂木的收入,今年由于管理得好,估计收入能达到1300元!”师小喜指着满院枝繁叶茂的果树满怀信心地说杏花开得最盛的几天,城里人开着车子到俺这里来赏花,他们不但拉着俺照相,还说等杏子熟了再来采摘鲜杏、品农家饭,连都给俺留下了,让我等到果子熟的时候给他们打师小喜的爱人在一旁喜滋滋地说谈话间,村民陈东爱小心翼翼地打来一桶清水,浇灌自己庭院里那棵陪伴了他20年的老杏树春天看花,天天心情好;夏天卖杏,年年收入高接下来,老杏树浓浓的绿荫,又将呵护他免受夏季炎炎烈日的炙烤了师庄村目前栽种杏树近4万棵,是远近有名的“杏花村”每年6月,师庄村都会举办金杏节村在果园中,果园在村中,远看像林园,近看像花园,细看是果园”的乡村美景,让远近游客纷至沓来全村每年卖杏收入30多万元,相当于300亩地一年的收益依托金杏品牌,师庄村又先后建成以葡萄、冬桃、草莓为主的6个采摘园,持续探索“精品农业”,向着园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农民变股民的现代化农村发展。

      奔着“特色富民,旅游兴村”的目标,师庄村将“果树进村”与美丽乡村创建相结合,村内果树品种逐步丰富、村民养护果树的水平也逐步提高,实现了“村在果园中,果园在村中,远看像林园,近看像花园,细看是果园”的良好生态旅游环境,并先后获得“许昌市文明村”“许昌市旅游示范村”“河南省生态村”和“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等荣誉称号行走在师庄村村道上,目光所及皆是近些年种植的杏树、梨树、柿树果树不仅美化了村内环境,更为发展观光农业、林果业提供了基础师庄村收获的“生态红利”,要归功于长葛市打好的“生态底色”,该市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持续推进“绿满长葛”,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着重开展“果树进村”计划,发动群众在乡村主干道两侧、房前屋后、闲置空地种植果树,建成了一批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四季有景、花果飘香、富裕和谐的绿色生态乡村小小麦秸画 画出乡村幸福路5月8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赶赴许昌市,检查乡村振兴促进“一法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和《河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贯彻执行情况记者跟随检查组来到许昌五女店镇,当地发展花木种植、旅游养生为主的生态产业和现代农业,形成多元化发展模式,通过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做法令记者印象深刻。

      不仅能欣赏还能卖钱的麦秸画一根根麦秸秆看似毫不起眼,但在非遗传承人面前,经过一双巧手作画,麦秸秆能神奇地变成一幅幅灵动的画,这便是麦秸画制作技艺走进许昌市建安区五女店镇老庄陈村的茶庵学堂,记者见到了非遗项目麦秸画传承人杨丽,她正在指导学员对作品进行染色杨丽告诉记者,制作一幅麦秸画需要通过蒸、煮、刮、漂、染、贴等十几种工序才能完成,麦秸画的设计与绘画大致相同,设计时需要考虑麦秸的自然纹路,利用它剪贴后呈现出的横、平、竖、斜的光亮,来表现画的色彩和品位,制作过程虽然繁琐,但能体现艺术欣赏品位麦秸画又叫麦秆画、麦草画,是以优质麦秸秆为原料的传统制作技艺,和剪纸、布贴一样是纯手工剪贴艺术记者看到,在杨丽的手中,采集回来的麦秸秆经过蒸、刮、贴以及剪、刻、绘等工序,便成了风格各异的精美画作其中《关公》这幅作品,荣获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河南省民间艺术大赛三等奖咱的麦秸画可不是只能看,还能帮着村民们赚钱,我们小幅的作品五一期间就卖出了40余幅杨丽告诉记者,今年五一期间,许昌的旅游出了圈,许多省内省外的游客来许昌看古城、坐水上公交、逛胖东来,而手工制作的麦秸画也成了游客青睐的畅销品为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麦秸画的传承行列,杨丽将茶庵学堂作为非遗展厅免费对公众开放,为更多喜欢麦秸画的人提供展示和学习的平台,使村民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学习的同时一代一代地将传统手艺传承下去。

      据了解,当地已经有100余名村民跟着杨丽学习制作麦秸画我们现在已经开启了电商平台,刚刚就有江苏徐州的客户要订购一幅1.5米长1.2米宽的巨幅《八骏图》,预计能卖八九千块钱杨丽说,虽然以前没有做过这么大幅的作品,但有信心两周之内完成杨丽话语中的喜悦,也让人看到了老庄陈村通过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干劲美学农场,不仅让村里更美了,也让村民变富了除了麦秸画,老庄陈村的乐佳生活美学农场也令人眼前一亮这里是一个占地600亩,以青少年营地教育、自然教育、文学教育为主要运作模式,以农旅文化为基础,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荣共生的生态美学空间农场的葫芦展厅内,如意形状的、天鹅造型的、水滴形状的葫芦让人看得爱不释手;更有孟母三迁、国色天香等葫芦烙画和葫芦微景观让人赞叹连连葫芦谐音福禄,寓意吉祥平常有不少市民带着孩子来这里游玩,跟葫芦烙画非遗传承人刘培师傅学做葫芦饰品,体验挖野菜、捉蛐蛐等的乐趣,品尝我们这里的特色烩菜乐佳生活美学农场负责人孙丽娜告诉记者樂佳生活美学农场在俺村落户后,不仅给俺村创造了一个美丽的休闲场所,还为俺村增收做了不少贡献在农场做保洁工作的老庄陈村村民王秀英告诉记者,她共有7.6亩地,一年土地流转费就有7000多元。

      每月还能在农场打工挣2000元村里有七八名村民像她一样经常在农场打工,忙时有40多人,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三休息,活不累,收入也不错,心情还好目前,老庄陈社区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许昌卓瑞农业公司、许昌乡饽饽农业公司、河南乐佳公司、青云牧场、许昌博特橡胶公司等7家企业和一所实验学校,这7家企业和学校每年共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每人每年务工增收1万多元光土地流转金一项,社区集体经济每年增加收入200多万元下一步,社区将继续支持帮助社区企业发展,加大文化教育投入力度,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利用社区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立老庄陈桃花源土地流转合作社,继续整合社区闲置土地、宅基地、荒片荒坑等,发展特色民宿、田园采摘、观光、康养、文旅产业,带动本社区及周边社区(村)更多群众实现务工增收,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建设美丽、富裕乡村老庄陈社区支部书记陈军固表示高标准农田点亮“中原粮仓”科技之光“高标准农田好处可多了陈曹乡的种粮大户万子荣对比今昔,打开了话匣子,“先说路,最早田间是1米多宽的土路,一过车就尘土飞扬,赶上下雨天,三轮车都走不动现在修的水泥路又宽又平,农机进来了,集中连片耕种,成本降了一大截。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过去是‘浇地,现在是‘浇庄稼万子荣说,地里装上了固定式、绞盘式、地埋式等喷灌设施,从粗放式的“大水漫灌”到精准“喷灌”,省事又省心科技,让传统农业抖掉了‘土味儿万子荣说,在陈曹乡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采用了“统一选用良种、统一整地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机械收获”的“六统一”精细化种植模式,还用上了远程控制、自动测墒等新技术,让过去“靠天吃饭”的内涝盐碱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大粮仓同样的情形也在漯河郾城区高标准农田示范方里发生着漯河郾城区西大坡16.2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里旱能浇、涝能排,田地墒情、土壤温度等信息在农作物区域站的大屏上一目了然,啥时候施肥、打药、浇水,种粮大户赵哲峰心里门儿清田地管理用的是艾瑞德500米大型平移式喷灌机、人工增雨炮、小气候信息采集器、孢子捕捉仪等机械赵哲峰说:“良种、良法、农机、农艺‘齐上阵,丰收越来越有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赵哲峰表示,这让他种粮食的信心更足了,这个职业农民他还要干下去高标准农田为粮食稳产增产奠定“硬件”基础,科技创新则为粮食丰收集聚了“软实力”。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汗水农业”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过去防治病虫害,一个人一天最多能给10亩地打药,现在一架无人植保机一天能给700亩地打药,而且喷洒精准、操控便利、节药效果明显许昌建安区旺鑫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采红说,合作社提供喷灌、植保、收割、粮食烘干等全程机械化服务,提高了效率,解放了劳动力,让种田变得轻轻松松打开“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平台”,万子荣通过定位,很快查到了自家田地的土壤肥力指标及科学施肥建议在今春小麦拔节孕穗期,他根据“增磷、补钾、控氮”的施肥建议,着重上了磷肥、钾肥,氮肥的施用量比往常减少了11%给庄稼要配‘营养餐建安区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李保明介绍,他们依据土壤供肥性能等,提出了农作物种植及科学施肥建议,使建安区大田作物亩均增收80~150元,提前实现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17个智能水肥一体化应用示范基地、3座国家级自动气象站、35个气象信息服务站……漯河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3%以上,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2019年至2021年,漯河粮食单产稳定在450公斤以上,连年位居全省前三今年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首提“建设农业强国”河南省委一号文件也强调,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质改造,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新建高标准农田255万亩、改造提升280万亩力争到202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1400亿斤以上建成后每亩可多打220斤粮食、多增330元,1500万亩可多打33亿斤粮食、多增49.5亿元在去年河南省委“中国这十年·河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省长王凯说今年1月,他在河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告:力争到2025年建成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粮食产能达到1400亿斤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河南想要实现粮食产量从超1350亿斤到粮食产能1400亿斤的跃升,挖掘潜力的重点就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从河南实际看,粮食生产在科技支撑、生产管理、设施装备等方面仍存短板,实施新一轮投入标准更高、建设标准更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就是要破解自然资源刚性约束、防灾减灾能力不足、科技装备水平不高等制约粮食生产的瓶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谢长伟表示芦笋事业”潜力大  尖尖绿芽助振兴走进白寺镇前岗村芦笋种植基地看到,一个个崭新的现代化种植大棚拔地而起我家里有老人和孩子,不能外出务工村里考虑我家的实际情况,就把我安排到海燕姐这里干活儿,一个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我非常满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