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举报人法律保护的实证研究.docx

22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51112169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3.48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举报人法律保护的实证研究   [摘要]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举报人的处境比较为难在与检察的纠葛中举报人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一些根本的权利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举报人的生存状态举报人的保障本身就是检察执法中的重要任务检察自身需要对如何保护举报人做出更多反思和制度改进  2006年4月3日四川武胜工商组龚远明在自家门前遭3名陌生子砍杀脚筋和耳后动脉都被砍断生命垂危这个因实名举报腐败遭到威胁和报复的案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因为它发生的背景是长以来举报人受到打击报复的层出不穷举报人的保护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君不见“慕马案〞的举报人周伟举报后连遭劳动教养和开除籍并最终因劳教间倍受折磨而疾病缠身撒手人寰;程维高后举报人郭光允仍然受到亡威胁;吕净一举报河南平顶山政法委李长河结果先是被免职接着以“挪用公款〞的理由遭拘留最后又遭凶手行刺造成重伤妻子那么被刺身亡;屡屡受到打击的举报人娟即使在电视台?调查?栏目介入后仍然被调离原工作岗位并时常受到威胁……一桩桩案例不断披露着我国举报人的而2006年的几起举报人受到打击报复的案件更使这个问题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据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高检〞)统计从上世纪90年场全国每年发生的对证人、举报人报复致残、致案件由每年缺乏500件上升到如今的每年1200多件。

      1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高检有关规定中都有保护举报人的法律法规为何举报人仍然屡屡受到打击和报复?对此学界已经有不少的研究在举报人的保护方面也有很多建议但是假设没有深化到问题的中心从微观层面细致地考察理中举报制度的运行情况我们很难以通过宏大叙事而得出人信服的结笔者认为在提出“办〞之前我们应该首先知道“是〞以及“真的是这样的吗〞?诚如强世功所言的“真正构成范式进步的恰恰是一种社会学的法律观取代学的法律观用行动中的法律观取代书本上的法律观〞2因此本文的研究将从实证的角度切入以检察和举报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为经纬展开举报人保护制度的分析剖析当下检察举报制度的困境及其症结并试图在法律层面上寻找可能的出路  一、举报人对于检察工作的奉献  ??第四十一条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和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和工作人员的渎职行为有向有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进展诬告陷害〞这是举报利的性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任何和个人发现有犯罪和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人民检察院或者案或者举报〞我国检察作为可以承受举报的主要之一有权承受公民和、团体、企事业以及其别人士对工作人员以及工作人员、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行为的检举、控告。

      举报职务犯罪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举报人和受理举报的检察在我国举报职务犯罪工作是检察检察业务的重要组成部是检察亲联络依靠把依法查办职务犯罪的专门工作与道路相结合把专门的法律监视与的监视相结合的一种有效形式而广阔的举报人那么是检察开展工作的坚实土壤  举报人的存在久已有之但正式进入检察的视野那么是源于建国之后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举报成为的工具在特定的历史时成为人们谈之色变的手段〞以后我国检察工作才正式进入了正规打击职务犯罪的工作也开始更多地宣传举报人的重要作用在1980年的高检工作中我们就看到了举报人的身影据统计1980年全国各级检察上半年共受理来信来访68.4万多件次其中接待来访10.3万多人次这些信访由检察自行处理的共4.9万多件高检认为通过信访工作及时理解社会动态和人民反映更重要的是“从中提供直承受理案件的来源和线索揭露了坏人坏事纠正了冤假错案〞因为举报人“揭露了坏人坏事〞而不再成为的工具从此以后举报便频繁出如今高检的工作中笔者检索了高检历年工作发现举报成绩斐然:  表1:人民检察院对历年举报线索的统计1  工作时间  受理举报线索数量  其中初查和立案侦查数  备注  1981年  16.8万件  16个、、自治区的不完全统计  1987年  7.8万多件  49557件  限于经济犯罪线索  1990年  604800件  1992年  142597件  1993年  73万件  立案侦查15万多件  1988年以来  1994年  12万多件  591件  1993年9月至12月  1995年  18万多件  初查9.3万件从中立案侦查4.9万件  贿赂等经济犯罪线索  1996年  初查116658件  1997年  297175件  初查12件  1998年  180余万件  初查686347件立案侦查268710件  五年(1993~1997)数据  2000年  初查举报线索121394件  举报人对于检察的职务犯罪侦查有多大的奉献???曾经作过报道:“据统计检察立案侦查的案件80以上的线索来自举报。

      〞1而?法制?也曾经报道“1998年以来厦门检察查办的案件中有七到八成的案件是来源于举报线索2001年厦门检察查办的80起自侦案件中就有63起是来源于举报〞2笔者在新华网以及各地检察的网站获取的有关举报的立案数占全部立案数比例可以作为参照例如上海检察院2005年统计近年来该检察直接从举报线索中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一直占立案总数的50左右还不包括向纪检部门举报后再移送过来的案件和检察从举报线索中挖出的案中案厦门检察院1998年以来查办的案件中有75来源于举报2001年的自侦案件中又上升到78.8;1999年1月至2000年6月江苏检察统计的大要案80以上来源于举报;吉林检察院2005年是50以上海南检察院2005年是67.1广西检察院2004年是70河南检察院2005统计的数字是72郑州检察院1988~2005年是80而张掖检察院2003年更是高达95假设这些网上的报道还不够权威的话还是让我们看看高检的工作吧1982年的工作指出“……检举的越来越多……敢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人日渐增多〞1987年的工作说明“人民检举揭露的经济犯罪线索越来越多〞19年的工作指出:“举报为检察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案件线索有力地加强了检察开展反、犯罪斗争的根底也推动了受理控告、申诉的工作。

      目前举报工作开始形成了一定的声势初步显示了它的威力理证明举报工作的效果是很好的一方面为人民行使控告、申诉权利创造了方便条件;另一方面给检察依靠打击、犯罪开拓了一个有效途径〞1990年的工作指出:“举报工作是检察走道路的好形式……举报已成为检察侦查线索的主要来源之一〞1992年的工作指出:“举报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全案侦查的贿赂罪案来自举报的占60以上〞1993年的工作显示:“举报线索已经成为侦查案件的主要来源〞1995年的工作指出上年度举报的贿赂等经济犯罪线索占已立案的经济犯罪案件总数的81因此认为举报“充分显示了人民在斗争中的宏大作用〞1997年的工作指出“这些年举报一直占查办的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线索来源的70以上〞1998年人民检察院在发布会上披露检察立案侦查的案件80多的线索来自举报2000年的工作也明确指出:“检察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中70 来自举报〞从这些翔实的数据以及高检的总结性可以看出举报已经成为检察自侦案件的主要线索来源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完全得到了检察的一致认同  举报人对于检察工作的奉献还可以从检察的实际工作成绩中看出来据??报道自1988年广东深圳人民检察院创立全国第一个举报中心以来的10年内全国各级检察的举报中心共受理举报工作人员线索85.1万件贿赂线索39.5万件挪用公款线索13.9万件工作人员渎职线索4.8万件进犯线索4.1万件共计147.4万件。

      初查属辖范围内的举报线索102.5万件立案侦查.2万件其中、贿赂案件35.9万件举报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压力促使众多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1在1993年的高检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振奋人心的事情:“1989年8月15日高检院会同高发布了?、、投机倒把等犯罪分子必须在限内自首坦白的?在??规定的两个半月内举报贿赂等经济犯罪线索133765件有36000多名贿赂犯罪分子到检察投案自首〞举报成为了高检发动“反腐人民战争〞的烈回应方式举报不仅直接导致了很多大案要案的侦破而且造成的强大压力也促使很多腐败分子投案自首减轻了检察的工作压力并为检察的工作成绩做出了宏大的奉献根据2006年高检的工作2005年全国检察共立案侦查贿赂、渎职侵权犯罪的工作人员41447人其中、贿赂十万元以上和挪用公款百万元以上的工作人员8490人;犯罪的处级以上工作人员2799人其中级196人、部级8人;金融、教育、医疗、电力、土地、交通等行业和领域犯罪的人员7805人;私分、侵吞、挪用国有资产的国企人员9117人;侦查、挪用公共财产的农村基层组织人员1931人如此突出的反腐成就假设有六到八成的奉献来自举报人举报人的作用可想而知了黑龙江哈尔滨国贸城特大经济案件中以举报人于新华一人之功就挽回直接经济损失7000万元。

      2最近披露的举报人娟原为辽宁鞍山国税的一名公务员在举报鞍山国税存在人为地少征巨额税款等和违规行为后鞍山国税收入发生显著的变化2001年底鞍山全国税收入33.7亿元举报后2005年国税收入115亿元正是娟揭露了该存在的国税征收的宏大破绽使税收没有继续流失举报人娟功不可没  二、检察对举报人的平安保护  既然举报人对于检察的工作奉献宏大检察该如何保护举报人呢?我国的、法律以及部门规章中都有保护举报人的详细规定第四十一条不仅规定了公民的举报和检举权利而且规定了有关的义务必须“查清负责处理〞;并且要保护举报人的权利即不得被压制、报复刑法?和?刑事诉讼法?那么分别规定了保护举报人的实体性规那么和程序性规那么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规定的报复以及该法第二百五十五条规定的打击报复举报人罪都对打击报复举报人规定了刑事制裁措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人民、人民检察院和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平安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展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分的依法给予治安理处分〞也适用于举报人1988年以来检察为了鼓励举报各种职务犯罪分子在各级检察院建立了举报中心制定各项举报保护制度为广阔人民行使举报权利提供了便利的途径和渠道极大地推动了举报职务犯罪工作的深化开展。

      1991年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保护公民举报权利的规定?以更为详尽的条文对如何保护举报人做出了规定该规定对于举报人的身份列举了七条措施:受理举报应在固定场所进展专人接谈无关人员不得接待、旁听和询问;举报信件的收发、拆阅、登记、转办、保和当面或 举报的接待、接听、记录、录音等工作应建立健全责任制严防或遗失举报材料;对举报人的、工作、家庭住址等有关情况及举报的内容必须严格举报材料不准私自摘抄和复制;严禁将举报材料和举报人的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给被举报和被举报人;向被举报或被举报人调查核实情况时不得出示举报材料原件或者复印件;任何和个人不得追查举报人对匿名举报除侦查工作需要外不准鉴定笔迹;向举报人核查情况时应在做好工作、不暴露举报人身份的情况下进展;在宣传报道和对举报有功人员的奖励工作中除征得举报人的同意外不得公开举报人的、其次是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的保护措施根据?保护公民举报权利的规定?任何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对公民的举报进展阻拦、压制、刁难或打击报复以各种借口和手段报复损害举报人及其亲属、进犯举报人的合法权益按打击报复处检察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案件应认真受理经调查确属打击报复的视情节轻重区别性质分别做出处理: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构成犯罪的应依法立案侦查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各种形式打击报复举报人不构成犯罪的应向其所在的上一级主部门提出检察建议严肃处理;确因受打击报复而造身伤害或声誉、财产、经济损失的举报人可依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