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doc
21页ﻩ 精选阅读(一):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简介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均有什么ﻩ 纳西族信奉东巴教、藏传佛教等宗教丽江纳西族还普遍信奉三朵神,成为多种信奉的民族东巴教是纳西族的特有宗教东巴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重要涉及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多种祭祀典礼等ﻩ 纳西族本来信奉东巴教、喇嘛教木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以农历记年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本地汉族大体相似,其中春节是最大的老式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届时家家都要宰杀年猪,制作酸肝,酿制米酒除夕之夜要杀鸡、炖猪头祭灶君和祖先就餐时,如家里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摆上碗筷,以表达全家团圆 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无掌教人的村寨,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任祭司,每一程式都要由东巴诵唱相应的祭天经诗,合起来多达近万行,构成了洋洋大观的祭天长歌并宰杀轮流饲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第三者的爱情 丽江坝区过去的纳西人,由于在1723年雍正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受汉族文化影响加深,在婚姻上也已实行一夫一妻和父母包办婚姻的制度。
子女婚事由父母做主,媒人撮合,以牛、羊、猪,酒聘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三从四德,夫唱妇随等汉族老式伦理,丽江纳西与汉族、藏族联姻的较多在本民族内部,同姓不同样宗的人可以通婚,但绝对严禁同家族的人结亲结婚,一般都要通过订亲、请酒,举办婚礼的程序ﻩ 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识后,透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砣盐两个,以表达山盟海誓,算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置办酒席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关客ﻩ 在部分纳西族地区,仍存在着一种抢婚遗风这也是一种古老婚俗的遗风,反映了女子对父系制从夫居的对抗妻方要坚持旧老式住在母家,男子就用抢婚来实现把妻子留在夫家居住的愿望现代社会中的抢婚,仅是一种形式,并非真的强抢,而是男女双方的一种默契,为了以生米已成熟饭来搪塞对婚姻持有异议的女方父母 纳西族重信用讲义气,一般不计较客人因不懂纳西族的习俗礼仪而产生的过错,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因此在与纳西族交往时有什么规定最佳能直接阐明,不可欺瞒哄骗。
在一般民居中,白天待客多爱慕在檐廊下,晚间待客多在正房堂屋如在木楞房里,则在火塘边座位虽无严格辨别,但讲究老幼尊卑、男女有别如在饭桌或火塘边,其正位称上八位或格故鲁,是老人的优先位子因此,到纳西族人家里,只要有老人在,即便主人邀请,也要把上八位让给老人,进餐时,更应先请老人和长辈入座,切不可积极占据如果有老人进来,年轻人要起身让座,积极问候有老人的场合,不可高翘二郎腿 在会客和饮食场合要坐姿端正,忌高声喧哗、猜拳行令,不好踩踏饭桌横档,当主人敬烟酒、盛饭时,宜用双手相接,并表谢意吃饭忌把筷子竖插在饭里(正因把筷子插在饭里在死人上香的时候才会浮现),忌敲碗筷,忌翻菜,忌接连不断地夹菜一般夹菜时要招呼旁人一齐动筷,夹一次,停一会儿,待上一口下咽后再夹第二箸注重节省,不得挥霍粮食不好在碗底留剩饭ﻩ 如果坐二人凳,在泸沽湖地区,不得随意进入姑娘的花楼,不好询问阿夏的状况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祭祖先、祭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跨竖在大门的陆石、色石,忌跨火塘,年青人不得在火塘边脱鞋烘脚在火塘边烤火的时候听见火笑要添柴,为添财发财之意忌坐在门槛上和在房檐灶头边上吃饭,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不得在家中唱情歌,小孩不得拿着一头未熄的棍子或炭头耍玩,一是危险,二是称会做恶梦。
公公不得进入媳妇的卧室 有人出远门或出去做生意时候不能随出门人而扫地,太阳落山后不能扫地客人在座不能扫地不得在客人拜别时立即关门,应送客人至大门外不适宜在大庭广众下晾晒女性内衣裤,不可将裤子、裙子晾晒在主人进出的通道上方忌戴斗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 晚上点火回家,忌把火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忌先入卧室上午忌讲晚上做的梦孕妇不能爬成果子的树木,不能从缰绳上或钓鱼竿上跨过忌吃不见血的肉严禁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忌反手给人添饭、倒水忌喝她人喝过的残酒、残茶ﻩ 参与祭天或三朵节的人,事前要净手,并要跨过由杜鹃枝等燃起的烟火堆,以示除秽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忌妇女早起床历史上纳西族信奉东巴教,这是一种以自然崇拜为重要资料的原始宗教ﻩ 精选阅读(二): 纳西族----简介 纳西 纳西族重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他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种支系,大概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ﻩ 纳西族讲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种方言。
以金沙江为界,西部约20万人,内部能互相通话;东部中又分为三部分,各有土语,互相通话有困难 早在一千近年前,纳西族人就创制了古老的原始象形文字--东巴文和一种音节文字哥巴文,这是至今世界上少有的还流传的民间活的象形文字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典籍称为&lt;<东巴经,中国藏有9000册左右,世界其他各国藏有11万册左右1957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本的拼音文字方案,此刻通用汉文ﻩ 纳西族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玉米、土豆、麦、豆类和棉、麻等金沙江两岸是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多,被誉为植物宝库手工业也有发展,丽江马闻名全国现已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公司金沙江两岸出产多种药材和特产ﻩ 纳西族----历史ﻩ 纳西族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种支系纳西这一族名来源于古代髦人的一种部落名其先民在晋代史籍中称摩沙夷、磨些,意思是牧牛人她们先向南迁至岷江上游,又像西南方向迁到雅垄江流域,后又西迁至金沙江上游唐代,她们汇集在丽江、永宁一带,先后被吐蕃(藏族)和南诏(彝族和白族的先民)所统治三国时内部已有阶级分化,唐初曾建立越析诏(磨些诏),为六诏之一,后为南诏所灭。
南诏统治者曾将上万户的磨些人迁到昆川地区,这些磨些人之后与白族融合明初,不少戍边的汉人也融合到纳西族中从明朝到清朝,某些首领先后被中央王朝授予世袭封建土司官职,其管辖地区基本上都已进入封建领主制发展阶段特别是清初实行改土归流后,纳西族封建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必须名为纳西纳西族人在自己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发明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产生于公元7世纪的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用东巴文书写的东巴教典型的《东巴经》,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发展历史的珍重资料 纳西族----礼仪 纳西族很注重人际关联,重感情交往,患难与共,讲求礼尚往来尊老爱幼是纳西族的美德老人在家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倍受尊重凡遇天灾人祸,婚丧嫁聚,亲友村邻都会积极接济帮忙,不计报酬好客是纳西族的老式美德,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若村中或家里来了客人,男女老少都会起来打招呼,热情让坐在家里,年青人要先顾老人吃和睡,要给老人端洗脸水、洗脚水,此种美德世代相传ﻩ 纳西族----节庆 纳西族以农历记年重要节日三月龙王庙会、农历正月十五日的米拉会(即棒棒节)、夏历七月中旬举办的丽江七月会,也称为七月骡马会等。
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本地汉族大体相似,春节是最大的老式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除年节外,纳西族尚有许多祭祀活动其中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任祭司,并宰杀轮流饲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祭时用全牲大祭,在场者均要洗手执香肃立祭毕,用猪血灌肠、猪头、内脏烧汤,熟后按户分食大祭后三天,还要进行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的小祭尚有祭三朵(本族保护神),纳西族觉得三朵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祭,丽江地区的纳西族祭三朵还要带着火锅到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ﻩ 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是摩梭人举办朝拜女神山的活动,这是一种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群众节日这天人们穿着盛装,汇集在狮山下烧香,喇嘛念朝山经,人们向女神敬献酒肉及水果,并叩头朝拜 二月初八的北岳庙会,纳西语称作祭三朵,这也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保护神或战神三朵的老式节日北岳庙,因南诏时曾封玉龙山为北岳,三朵庙建在玉龙山麓而得名相传,古时有一猎人,在玉龙山上发现一块奇异的雪石,背回家去,走到现今的庙址时,雪石异常沉重,就歇下休息再想背起赶路,雪石重不可移,人们觉得这是神的化身,就地建庙祭供,从此,人们常常用到一位身着白甲,戴白盔,执白矛,跨白马的天神,常常显灵,保护那里的土地和人民。
纳西人觉得三朵就是本民族最大最有权威的神、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初八和八月属羊日,要用全羊隆重祭祀庙会期间,正是茶花初开时节,届时,人山人海.烟火缭绕,花开四野,人们四散野餐,信徒烧香磕头此庙会之隆重与氛围,冠丽江所有庙会和节日之首 纳西族----婚俗ﻩ 永宁纳西族自称摩梭她们直到这天,在婚姻家庭方面仍保存着母系制遗俗在以往典型的摩梭人家庭构造中,只有妈妈血统的亲人外祖母及其兄弟姐妹、妈妈及其兄弟姐妹、妈妈的亲生子女以及妈妈姐妹的亲生子女,生身爸爸被视为外人在家庭生活中,妇女的地位显赫,家长由长辈高的妇女担任她还是家庭中宗教祭祀活动的主持人家庭的血统世系按母系计算,财产也依母系原则继承ﻩ 与这种母系家庭相适应的婚姻制度,人们习称为阿注婚阿注意为朋友、伴侣这种婚姻的重要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凡属不同样母系血缘的青年男女都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意愿挑选心上人,只要彼此乐意,便互赠手镯,腰带一类的礼物,并开始过起了偶居生活由于她们分别在两个家庭里生产、生活,因此男子要在夜幕来临后才去女家访宿,次日清晨又匆匆回到母家同居所生的子女,姓妈妈姓氏,并归妈妈家庭抚养,男子对子女们没有任何权利和义务由于这种婚姻家庭没有经济等方面的必然联系,因此男女双方的离异十分自由,只要女方回绝来访或男子停止访宿,阿注婚便宣布结束。
纳西族----服饰 纳西族受汉族的影响较深,男子服饰与汉族的基本相似,穿长袍马褂或对襟短衫,下着长裤妇女服装,除个别地方仍持续穿裙的习俗外,已改穿长裤,但整个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丽江妇女上宽腰大绣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坎肩,下穿长裤,系百褶围腰,穿船形绣花鞋衣服多为蓝、白、黑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朴素大方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髻,戴圆形的纱帽,未婚女子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 纳西族妇女服饰中最具特点的是身后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并排钉着七个直径为二寸左右的绣花圆布圈,每圈中有一对垂穗这一装束的来源有多种不同样的说法较为一般的说法是代表七颗星星,寓意为披星戴月,据说圆布圈上用丝线所绣的是精美的星图,垂穗表达星星的光辉传说上古一位叫英古的勤快能干、聪颖美丽的纳西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