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影视》格里菲斯与现代电影叙事形式的确立.docx
6页1908 年,在欧洲出现“艺术电影运动”的同时,在美国围绕着“ 专利权”的斗争,最终以爱迪生公司和比沃格拉夫公司各自形成托拉斯系统而宣告结束就在这 一年,曾在鲍特影片中做过演员的大卫·格里菲斯,进入了比沃格拉夫公司,开始了他电影导演的创作生涯有意思的是,格里菲斯与“艺术电影运动”之间不仅是 简单的时间上的重叠,而且他们有着共同的目的,即发展电影的叙事功能;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即如何对待文学的叙事形式然而,出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 美学观念,使他们在电影叙事形式的探索中,在叙事语言和叙事形式的表现上,最终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格里菲斯在电影叙事观念上的发展,使“艺术电影 运动” 望尘莫及他将早期电影先驱者们有益的发明与创造融汇贯通于自己的作品之中,真正的走上了一条与“艺术电影”相反的通向电影艺术的道路格里菲斯对 于电影美学所作出的贡献,在世界电影史的发展中无疑占据了空前首要和显著的地位格里菲斯生于美国的肯塔基州,父亲原是南方军队的上校,因南北战争而遭破产家境贫困的格里菲斯有着奔波求生的艰难经历他富有同情心,是一个人道主 义者在日后的创作中,他突出地表现了一种温情与和平主义的理想他愿人类真诚相待、没有贫困、没有邪恶、没有铁窗、没有战争。
从他的短片到他的长片,在 严肃地揭示历史与社会现实的同时,使作品充满了“伤感主义和浪漫精神的天真”格里菲斯的早期创作(1908 年一 1912 年),以平均每星期两部影片的速度,为比沃格拉夫公司共拍摄了近 450 部 10 分钟以内的短片拍摄短片虽然限制着格里菲斯才能的发挥,但却培养了他在很短的篇幅内进行叙事的能力格里菲斯喜爱文学、擅长情节剧他的大部分短片取自于小说、诗歌及戏剧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题材、样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的善与恶: 1909 年的《孤独的别墅》和 1911 年的《隆台尔报务员》等影片中,都是以追逐片的形式,描写了非理性的邪恶势力在向善良天真的人们进攻时,如何得到闻讯赶来的拯救者的英勇回击 2、家庭喜剧:1908 年的《琼斯先生有个脾局》和 1910 年的《酒鬼的改造》等影片中,丈夫总是些酗酒、玩牌、追求女人,而妻子又总是富有道德精神、有 节制的等待浪子回头影片以喜剧的形式嘲笑了夫妻之间的冲突3、社会贫富悬殊的冲突: 1909 年的《小麦囤积商》和《猪巷火枪手》等—影片,又是以社会 剧的形式,表现了贫民窟和腐化阶层不同的社会道德以及不合理的阶级关系当然,还有《穷巷剑窖》那样的警匪片,还有《大屠杀》那样的战争片等等。
在这些短片中,格里菲斯与鲍特形成了很大的区别早在 1912 年,就曾有一份统计资料表明,当时的短片(单本)镜头总数通常为 ll 一 46 个,而格里菲 斯竟用多达 60 一 100 个镜头来进行表现格里菲斯较鲍特更为成熟地意识到:在电影中“一个‘场面’的实质不仅涉及到表演者和物体在空间中的安排,而且也 涉及到各个镜头在时间上的安排鲍特是在不同的场面之间交叉剪辑,而格里菲斯却开始在场面之内进行大量的切换,直接把戏剧性空间解构,然后重新加以组合以 适应观众的思维与情感的参与”①在鲍特那里,场面、段落、镜头是一回事,起着推进叙事的作用而在格里菲斯这里,场面或段落分别由若干个镜头组成,场面 或段落不仅是剧情的连接,而且是作为一种视觉观念在起作用,o 格里菲斯与鲍特的另一个不同也是极为重要的方面,则是鲍特注重情节的发展,注重外部动作的形 式表现而格里菲斯十分注重动作的情感因素,强调影片情感价值的表现,因此,使影片的叙事显得更为复杂这是格里菲斯被称之为艺术家,其影片被称之为艺术 作品的关键在格里菲斯从事短片创作的几年里,美国电影企业中又展开了一场独立制片反托拉斯专利公司的斗争这场斗争就象警匪片一样,相互竟以暴力进行攻击和破坏。
而斗争的结果导致了“好莱坞” 的诞生,独立制片商们纷纷来到美国西部洛杉矶这个小村庄这其中包括卡尔·莱默尔和威廉·福斯他们又以绑架玛丽·壁克馥的方式,将托拉斯公司的明星抢过来,充满刺激和充满信心地开创他们的事业,最终使“好 莱坞” 成为美国电影的同义语1913 年,格里菲斯曾在纽约受到了意大利巨片的影响,并拍摄了长 4 本的《贝斯利亚女皇》 为此,公司以浪费为由撤消了他的 导演资格格里菲斯便毅然离开了比沃格拉夫公司,告别了这个既垄断经济又垄断思想的托拉斯公司带着他的摄影师皮莱·皮采尔,明星丽莲·吉许、罗伯特,哈隆、 梅·马许等全套人马也转向了“好莱坞” ,投向了独立制片商他与独立制片商签署的头一个合同就是拍摄一部长片《一个国家的诞生》 《一个国家的诞生》于 1915 年拍摄完成长 12 本,耗资 10 万美元格里菲斯将他在拍摄短片时所获得的经验汇集起来,在这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进行表现的影片中,出色地发 挥了电影艺术的分镜头和剪辑的独特表现力,并运用不同景别、多变的角度、机位和移动摄影等方法,运用“化”、 “圈人圈出” 、 “淡人淡出”、 “闪回”等技 巧,最后以 1500 个镜头精心构制而成。
在长达 3 小时的影片中,银幕上既有壮观的场面、历史伟人,又有细腻的温情、平凡百姓;既有残酷的战争、节奏紧张的 营救,又有安逸的生活、美妙情趣的抒发格里菲斯为了追求银幕上的真实,他参照马修·布拉迪在南北战争时期所拍摄的真实的照片,极富想象力地在银幕上加以 发挥和创造,构成了一些精彩的段落,如彼德堡战役、林肯总统被刺等等然而,影片当中又有一些令人难以接受的虚构,如黑人向白人施虐,三 K 党人“以暴抗 暴” 的胜利等等霍华德,劳逊在谈到该片时说“ 从未有过一部影片会在技巧的革命性和内容的反动性之间存在着这样触目的矛盾”①《一个国家的诞生》是根据狄克逊牧师的一部赞扬种族主义的小说《三 K 党人》改编而成在表现南北战争时,格里菲斯以南方庄园主长子班恩(亨,毕·瓦尔 特豪尔饰)和北方姑娘埃尔茵(丽莲·吉许饰)的爱情故事为象征,以混血儿的蛮横、歹毒作为政治上的隐喻,表现了一个在战争灰烬中诞生的新民族这部影片暴 露了自幼生长在美国南方的格里菲斯所具有的思想感情的局限和种族主义的社会偏见他在形象地反映林肯总统解放黑奴的重大历史事件中,歪曲了共和党人在南北 战争中的作用,把黑人描写成为一群盲目的奴隶和缺乏理智的罪犯。
相反,三 K 党却成为“诚实的美国人所组成的一支英勇军队”这种对于历史的阐释引起强烈的 社会反响,人们纷纷表态、写文章,对影片的政治内容予以否定特别是黑人极为不满有的地方出现游行和骚乱,有的城市宣布禁映此片面对社会各阶层人士的 严厉谴责格里菲斯深感震惊,他认为自己在影片中既有同情白人的真正的“ 汤姆叔叔”,又不过是构画了几个“真实的灵魂” 已经是将《三 K 党人》的种族矛盾 加以缓和了为此,他写了一篇短文“银幕的自由”,指出那些批评他的人是侵犯了电影的自由,同时表明了他的人道主义的立场对此;劳逊的批评是十分尖锐的 “格里菲斯的失败在于他一方面重视具体事实,而另一方面又完全不顾真正的历史力量 ”然而,争议的本身所造成的结果,正如我们许多经验所证明的那样,使得 影片在商业上变得有利可图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仅在一年之内盈利就达 100 万美元,创造了电影史上闻所未闻的票房记录这一事实,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的电影 企业在经营、发行方面的改革,为好莱坞从此摄制大规模豪华故事片开辟了道路萨杜尔称:如果很好的回顾、下历史“1915 年 2 月 8 日《一个国家的诞生》首 次在美国上映的日子乃是好莱坞统治世界的开始,同时也是至少在以后几年间好莱坞艺术称霸世界的发端"。
《党同伐异》是格里菲斯 1916 年摄制完成的另一部重要作品作为一个艺术家,艺术作品的产生必然与其所创作的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同是创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两部 影片在思想上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体现了格里菲斯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美国有可能卷入这场战争的社会现实的某种关注当人们在对《一个国家的诞生》进行 强烈的抨击时,格里菲斯却构思了规模更为宏大的《党同伐异》 他将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没有表达清楚的观点和信息,在这部影片中做了进一步的延伸和发 挥突出了一个共同主题:从古至今,各民族之间所以出现流血、杀戮和战争,都是由于仇恨和偏见为使自己免于成为党同伐异的牺牲品,格里菲斯选择了以他的 作品为自己进行辩护的最好方式,而《党同伐异》也的确成了格里菲斯的一篇极为精彩的辩护词《党同伐异》由 4 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情节组成: I、 “母与法”:以斯泰罗夫罢工惨案为基础,表现了资本家的伪善和失业工人的遭遇 ’2、 “基督受难”: 描写耶酥被钉上十字架3、 “圣巴特罗缨节大屠杀”:描写 1572 年皇太后喀德林和天主教徒阴谋屠杀胡格诺教徒的事件4、 “巴比伦的陷落”:描写公元前 大祭司如何勾结波斯王居鲁士攻打巴比伦王贝尔沙撤的大阴谋。
其中, “母与法” 作为影片的基础,其它的 3 个故事都是悲剧性的结局而“母与法”虽然在结尾的 处理上给资产阶级法律蒙上了一层温情的面纱,但在客观上它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及阶级冲突格里菲斯将这 4 个发生在不同时代的,但却都含有人类 自相残杀的故事情节交织在一起,并以视觉具像的形式,将著名诗人惠特曼的“ 摇篮不定的摇摆,把历史和将来连成一线”的诗句,抽象地表现为一个母亲摇摇篮的 镜头,不时地插入在影片的段落当中,作为“时代传递”周而复始的隐喻从而,把《党同伐异》 “排斥异己与仁爱斗争”的主题统一起来当然,对于《党同伐 异》叙事结构与思想内涵的表现,在历史上是有争议的苏联电影评论家们就曾认为,影片将宗教狂热和罢工斗争等显然不相溶合的故事情节硬凑在一起,是一种形 而上学概念的理解,是不可能构成一个统一的概括性的电影形象的而在另一些西方电影评论家们看来,影片极为连贯地表现了格里菲斯的观念,党同伐异是一切时代和各种社会所共有的现实,影片跨越了各个时代,那些历史的 事实、生动的形象、宏大的场面,其象征意义明确无误地适用于整个人类,等等进而认为,格里菲斯在《党同伐异》中所进行的空前的探索与实验,出色地体现了 一位真正的电影艺术家对于人的价值的理解和对于社会现象的阐释能力。
的确,作为格里菲斯电影艺术高峰的《党同伐异》 ,所揭示的思想主题是具体的、鲜明的和尖锐的,是我们人类至今无可回避和为之奋斗的社会现实与此同 时,格里菲斯在《党同伐异》中,对于电影时空结构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卓越的创造能力,对于电影叙事形式的确立,也作为他的观念体系的一‘部分被充分地体现 出来一、电影的叙事形式格里菲斯的电影的叙事形式明显地受到了狄更斯小说的影响,强调以情节结构作为影片叙事的基础这—— 点在斯坦利 ·梭罗的《电影的观念》一书中曾作过深 入的分析,他将荷马史诗、莎士比亚的戏剧、狄更斯小说和格里菲斯的影片进行了比较,认为虽然他们都是以情节作为作品的重要元素,但是在叙事形式上却又各有 不同在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中,镜头或段落的确是沿着特定的情节走向,是遵循着情节发展的因果关系来进行表现的但是格里菲斯却是以电影分解时空的方 式,以交替蒙太奇的剪辑技巧,而使电影与传统艺术的叙事形式明显地区别开来特别是影片将四个故事的叙事时空随意自如地加以组接的有胆识的实验,创造性地 发展了电影结构的叙事形式格里菲斯曾形象地描绘了4 个故事交替出现的情形:4 个故事开始颇像从山顶俯瞰的四条河流,各自分别、平静地流着。
随着河水的不 断奔流,四条河流也就愈来愈‘ 靠近、愈流愈快,最后终于汇合成一条激情的巨流格里菲斯在电影叙事中,以情节段落作为叙事的基础,将不同冲突的元素加以并 列、积累,逐渐地形成了他的电影叙事形式作为创作者的心理,格里菲斯与电影的先驱者们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他不是只考虑如何纪录运动对象,也不是仅仅做 一些技巧上的实验,而是把创作的着眼点放在认识与发现电影时空结构的形式特征上面,真正把电影视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