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跨越两个世纪的技术工人丰碑是这样造就的(下).docx
12页一座跨越两个世纪的技术工人丰碑是这样造就的(下) 陈昌云个人篇——时代幸运儿1963年10月4日,耿家盛在昆明出生,成为昆明重机厂车工耿鼎、祖振英夫妻的又一个儿子,此前的1962年1月,他们的大儿子耿大鹏出生耿鼎夫妇两个儿子出生的时代处于所谓“三年困难时期”的余绪,整个国家的匮乏贫穷依旧,民生艰难52年后的今天,祖振英回忆说,耿家盛由于孕育过程就没啥吃的,先天不足,所以出生以后就营养不良,襁褓期身体孱弱,毛病多,“家盛一生下来,就得了硬皮症,他在娘肚子里就营养不良十三四岁时,耿家盛又得了“蚕豆病”,“食堂打饭回来,米饭中有豆,父母就把豆择出来吃了,把米饭给我吃1980年,虚岁17岁的耿家盛考取了昆明机床厂技工学校的“产品表面处理”专业读书1982年7月,从技校毕业后,耿家盛被分配到了昆明铣床厂,在这里的两年半时间里,耿家盛完成了自己从一个技校生转变为一个工人的过程1984年11月,耿家盛调回了父母所在单位——昆明重机厂从铣床厂调到重机厂,分配到工具车间开车床,这是耿家盛人生第一次正式和车床打交道耿家盛在车工技术上能有后来的成就,在他父亲之外,和他先后学习过的四位师傅关系很大。
和当时所有国企一样,昆重素有“师带徒”的传统,耿家盛一到重机厂报到,耿鼎就让他到工模具车间,安排的岗位是车工,同时给他找了几个车工方面的“大王”师傅带他学艺,他先后跟着朱凤仙、张录、黄廷富、郑伟学习车工、镗工技术朱凤仙是位女师傅张录当时在重机厂也是车工大腕,对刚入厂、毫无实作经验的耿家盛他不愿意从车床的ABC教起,就叫耿家盛先入门,再来跟他学,于是耿家盛拜朱凤仙为师,跟着朱凤仙学了俩月,会开车床后,耿家盛觉得当车工似乎也不是很难,“才三天我就会开动车床,10天半月后,我就可以自己干点活21岁的耿家盛以为自己有把握独立干活了第一次,车一个鸭蛋头螺钉,我用空刀试了几次,以为自己有把握了,就开始车螺纹这时,“啪”的一声,车刀坏了一位名叫李绍华的老师傅过来帮他磨刀,边磨边告诉他车刀接触工件,只能逐渐“吃”多少等等原理……“我磨刀,怎么都磨不好,回家问我父亲,他说磨刀最重要的是要找好角度,磨不好,是因为角度不对耿家盛说,“车工最重要的是那把车刀的使用,而车刀又要靠自己在砂轮上打磨,磨刀既是车工的基本功,也是一个优秀车工的必备绝活,当时,重机厂磨刀技术最好的师傅名叫黄廷富,他磨刀的技术比我爸的还好,我爸叫我向他学习磨刀。
这时,他渐渐开始领悟,车工这行当不简单跟着朱凤仙学了俩月,耿家盛又来找张录开始正式学习车工技术,“他一个人开着一部螺纹磨床,一部车床,他叫我守着开车床,有问题尽管问他跟着张录学了5个月后,耿家盛再次想要独立干活有一天晚上,这部车床闲着,他一个人来到车间,“找好图纸、工件、刀子、量具,6点开机,干到夜里11点第二天一早上班,耿家盛怀着忐忑的心,等着来自张录可能的一顿疾风暴雨式的臭骂耿家盛昨夜车钢筋两头的螺纹,没有掌握好技巧,车速快,钢筋一甩,弯了,钢筋的另一端把车床尾部电气柜上的胶木开关给打坏了这台车床是一部台湾产的车床,是当时厂里重要的吃饭家伙,对张录这代爱惜公物如眼珠的老工人来说,任何对它的损坏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过,“当时心里很不安以前我曾听我爸讲,一个老师傅不小心把镗床导轨拉毛了,一句话不说,回家收拾好洗漱工具,等着去坐牢所以,面对师傅的怒火,耿家盛只能平静地承受着,“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工作事故,给了我教训张录骂完,又教耿家盛一个方法,“他告诉我,以后再车类似细长条状工件,工件的后部要用木头固定好黄廷富教耿家盛磨刀黄师傅教我在砂轮上磨刀,每一个细节和要领他都告诉我,等他讲完,刀也就磨好了,然后他叫我找一把废刀,按照他教的方法自己去磨……天天就这样磨,每天我要磨五六个小时,一个星期后,我觉得自己基本掌握了黄师傅所教的要领,就磨了一把刀请他检查,他接过去仔细看了一阵,然后说,行了,你可以出师了。
技术优良的车工,不仅车刀要磨得好,而且还会针对特殊工件,发明自己需要的专用车刀,耿家盛成为车工大师的奥妙之一就是他和车刀的优良关系,亦即对车刀的打磨、使用和发明至今在他的工具柜里,保存着一卷长达数百米的橡筋,这条横切面呈梯形、细如麻缕的橡筋条,是他用车床切削加工橡胶胶辊时产生的副产品,当他取出这卷橡筋把示本文作者时,感到这根橡筋颠覆了外行对车工和车床的刻板印象——“工件飞速旋转,工人低头凝神操作,工件与车刀接触瞬间,火花飞舞,一卷卷瓦蓝的铁屑迅速产生……”耿家盛笑了,“车床可以加工的工件从材料来说有很多,除了金属,还可以加工塑料、橡胶、木材等等,因为你们一般只看见加工金属,所以以为车床只车金属工件这卷橡皮筋是制作一个橡胶胶辊,从橡胶上切削下来的,“当时,我针对这个胶辊的加工特点,感到正常的车刀做不了,喏,就自己发明了这样一把车刀耿家盛从柜子里取出的车刀竟然是用一块锯片制成的他说,对于切削橡胶这类材料来说,常规的刀子不行,得自己想辙设计刀子,“常规的刀子主要是切削金属材料的,对加工这些特殊材料,那些刀子用不了,橡胶柔软,刀子一定要锋利,同时又要有刚性,我当时琢磨了一段时间,心想用锯片试试,不想一试就成功了,还好使。
本文行文至此,一直把耿家盛定义为“车工”,即操作车床的工人,而没有说他是“机床工”,因为,机床是个大概念,它包括车床、铣床、刨床、磨床、镗床、钻床等多个常见工具机,而车床只是机床中的一种 但是,既然车床、铣床、刨床、磨床、镗床、钻床都是机床的组成部分,那意味着,一个优秀的车工,也应该是一个技术熟练,甚至也很优秀的铣床、刨床、磨床、镗床、钻床操作工,这样,对于刚刚入门车床的耿家盛来说,车床的熟练只是为他打开了机床其他技术门类的一扇门而已1986年,工模具车间来了一部T68型镗床,没有人使用它,时任车间主任的吴尔能问耿家盛想不想开?耿家盛说当然想,但镗床与车床大同之中有小异,吴尔能说,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工作原理不同,“车床是工件随主轴转动,刀具在拖板上做直线进给运动;镗床是刀具随主轴转动,工件在拖板上做直线运动简单地说,车床是工件旋转,车刀不动;镗床是刀具旋转,工件不动所以,操作方式的差异对耿家盛来说,如何使用镗床又是新课题,吴尔能就把耿家盛送到冶金分厂拜师学艺,这一来,1965年从浙江宁波来支边的镗床操作工郑伟便成为耿家盛的第四位师傅郑伟当时已经从事镗工21年,郑伟印象中,耿家盛人品好,虚心好学,“人聪明,喜欢动脑筋,不懂就问我,跟我学了两个月左右,就可以独立开镗床了。
直到今天,他随便在哪儿碰到我,还要恭恭敬敬地叫一声‘师傅,遇到我手上拿着东西,他还要帮我送回家学会了镗床等于又为耿家盛增添了一技耿家盛作为“核心软实力”:以其10年拉丝机生涯为例耿家盛在昆重迄今的工作经历,就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说,极其简单,几乎等于在一个西瓜的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交界处,干净利落地切下去他从1984年11月调入昆重工作,整31年,这31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在工具车间(该车间1989年改为工模具分厂,工模具分厂1995年并入减速机分公司)有10年零6个月,在拉丝机分公司迄今20年零6个月大略地说,1984年11月—1995年5月,他在工模具分厂;1995年5月至今,他在拉丝机分公司拉丝机生产曾经是昆重的拳头产品之一,当时围绕这个产品所进的人,无论是分公司领导还是车间工人,都是昆重的技术骨干,耿家盛自然在其中,一直干到拉丝机作为产品已经绝迹的今天拉丝机是在工业应用中使用极为广泛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五金加工,石油化工,电线电缆等行业拉丝机产品的应用范围有多广?简单地说,生活方面,比如金项链等饰品就要用到拉丝机,工业产品方面从电线电缆到汽车轮胎里的钢丝,再到高楼、大桥等建筑物使用的钢缆等等,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
对中国人来说,拉丝机的工作原理和产品并不陌生,至迟在1800多年前的汉代就有“拉丝机”及其“拉丝”技术,证据就是当代屡有出土的汉代金缕玉衣,从金缕玉衣上所用金丝,从中可以窥测到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人的“拉丝”技巧昆重生产拉丝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9年,是岁8月,该厂的林沐恩、武俊禹、张孝恩工程师和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有关人员组成联合设计组,共同设计22/250水箱拉丝机,1972年成功推出样机,1978年3月,该机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但昆重的拉丝机真正形成拳头产品是改革开放后的1986年,通过引进德国KOCH公司技术,才得以发生巨大的飞跃耿家盛的同事何建平说,“当时我们的拉丝机销往全国各地,很俏,但凡有拉丝机订货招标会,除非我们不去,只要去投标,百分之百可以中标从1993年就在拉丝机分公司工作的侯金富说:“我记得1995年到2002年间,拉丝机的全国市场份额,我们占了50%当时来买拉丝机的客户遍布全国各地,上海、武汉、新余……”1992年就到拉丝机分公司的何建平回忆道,“当时全国做拉丝机的厂家有20多家拉丝机分公司的产品不仅仅是拉丝机,何建平说,他到拉丝机分公司,“效益最好是1993年,那会儿产品除了拉丝机,还有塔吊、行车、轧机,当时还做露天挖掘机,如果发展好了,还可以做盾构机。
这就是1995年耿家盛调入拉丝机分公司的大背景从1995年到2006年这10年,耿家盛在拉丝机分公司扮演了一个至关紧要的技术大师角色,用时任经理范子文的话说,“如果没有耿家盛,拉丝机分公司萎缩得更快,可能早就垮了,在机加工方面,他太关键何建平说得更直白,“如果没有耿家盛,拉丝机这个产品死得更早在笔者近三个月的访问中,持类似观点的人有好几个,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耿家盛对于拉丝机分公司的意义,从技术角度看,就是公司真正的核心竞争软实力拉丝机卷筒是最核心的部分,耿家盛当时每月要做三套,每套少的有8件,多的有10多件,若没有他,我们要三个人来做,效率没他高,质量也不敢保证拉丝机在我印象中,从1993年做到2006年,一年至少做10套,便宜的、小型的拉丝机一套卖100多万元,大型的、贵的一套卖300多万元,材料主要用冷作件、铁板、锻件、浇钢件、铸件何建平与耿家盛在拉丝机分公司已有22年的工作交往,他认为耿家盛的技术是拉丝机得以成功的关键,“拉丝机最关键的部件——拉丝机卷筒——是耿家盛做的,这个部件硬度要求极高,别人做不了,卷筒就是他一个人制作拉丝机的关键零件铁定必须由耿家盛做,其他人不是不能做,但做出来要么是废品,要么合格率太低,”范子文说,“再比如卷筒里的水套高速运转,要求精度在15丝左右,这个精度一般人做得到,但要做到长期高速运转而不变形,只有耿家盛才做得到。
耿家盛解释了卷筒作为拉丝机的核心部件何以重要,“卷筒是拉丝机的核心零件,拉丝过程中,要求它的跳动在0.1毫米之内,跳动越小越好,跳动大,拉出的钢丝就会变成竹节状,一段粗一段细,这是不允许的,经我的手做出的卷筒,我能做到跳动在0.05毫米内 “一部拉丝机有5至13个卷筒,老师傅从毛坯车一个卷筒要一个星期,卷筒是用高锰合金堆焊出来的,高硬度材料机加工,在全球都是技术难题,它对车刀刀片的选择,对刀具角度的刃磨要求极高,否则,可能随时把刀片打断,一把刀连一个卷筒都做不出来拉丝机上的卷筒,类似汽车刹车片,是磨损件,我们做了10多年,做了五六百个,但直到今天,没有人来买过卷筒作为备用,这说明我们的卷筒耐用性很好耿家盛说,“国外发达国家,比如德国,是采用陶瓷涂层,不用堆焊合金范子文承认,因为耿家盛的技术,拉丝机卷筒合金堆焊成了昆重当时生产拉丝机的一大卖点,“我们对客户承诺,使用33000小时卷筒不会起槽拉丝机作为昆重的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