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pptx
190页作者 :,,单位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目录,,,,,,第一节检查技术,,,,第二节正常影像表现 第三节基本病变表现 第四节疾病诊断,,重点难点,,,,熟悉,,,,了解,,,,掌握,颅脑、脊髓正常及基本病变的CT影像表现,颅脑、脊髓正常及基本病变的MRI影像表现,颅脑、脊髓影像学检查技术,医学影像学(第8版),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位于骨组织包绕的颅腔和椎管内,影像学检查具有 重要意义 脑和脊髓疾病复杂,临床表现相似,影像学检查能准确检出这些疾病,作出诊断, 有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均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检查,但是其优势、不足和应用范 围不同,需要根据临床拟诊疾病选择相应检查方法,医学影像学(第8版),一、X线检查,X线平片很少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检查,通常只用来评估颅骨和脊椎的骨质改变 DSA检查应用较多,主要是评估脑血管和脊髓血管病变,医学影像学(第8版),二、CT检查,CT是颅内各种疾病的首选和主要影像检查,能发现大多数疾病,通常能明确诊断 对于某些变性疾病及较小病变,如垂体微腺瘤、小转移瘤等,CT检查价值有限 CT检查对椎管内或脊髓的疾病诊断多无价值,医学影像学(第8版),三、MRI检查,是颅内各种疾病主要影像检查技术,也是CT检查的重要补充 MRI具有组织分辨率高、多序列多参数和多种fMRI检查等优势,对发现疾病更敏 感,有利于疾病早期诊断 MRI检查部分颅内疾病也有一定局限性,例如钙化灶确定较困难,也不适于急性 脑出血、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一般急性脑外伤等急症检查 MRI也是椎管内各种疾病的首选和主要影像检查技术,具有独特检查价值,,,,,,,检查技术,第一节,医学影像学(第8版),一、X线检查,(一)颅脑X线 头颅平片 临床上很少应用,主要用于检查颅骨骨折和颅骨肿瘤 常规摄取后前位和侧位片,必要时加摄切线位片 脑血管造影 常用DSA技术,包括颈动脉造影和椎动脉造影 主要用于评估脑血管疾病,也作为CTA检查的补充方法,为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 标准,医学影像学(第8版),头颅X线片(正位),头颅X线片(侧位),,,医学影像学(第8版),脑血管造影(侧位),,,脑血管造影(正位),医学影像学(第8版),(二)脊髓X线 脊髓平片 检查脊髓本身病变和椎管内病变引起的一些改变,如骨质改变以及椎间隙、椎间 孔大小的改变 常规摄取脊椎正、侧位片,观察椎间孔时需摄取斜位片 脊髓血管造影 检查椎管内血管畸形,为诊断金标准,还可介入治疗,颈椎X线片(正位),,,颈椎X线片(侧位),,,颈椎X线片(左斜位),颈椎X线片(右斜位),医学影像学(第8版),医学影像学(第8版),二、CT检查,(一)颅脑CT CT平扫 为颅脑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部分疾病如脑外伤、脑出血等,常可明确诊断 CT增强 增强检查:是大多数颅脑疾病常用增强方法,依据强化程度和方式多可诊断 CTA检查:主要用于脑血管疾病检查,可诊断脑动脉主干及分支狭窄和闭塞、颅内 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等;已部分取代有创DSA检查 CT灌注检查:可反映脑实质微循环和血流灌注情况,主要用于检查急性脑缺血, 对脑肿瘤也有一定诊断价值,医学影像学(第8版),颅脑CT(平扫),颅脑CT(增强),,,医学影像学(第8版),颅脑血管成像(CTA),颅脑CT灌注成像(CTP),,,医学影像学(第8版),,图像后处理技术 运用MSCT获得的容积数据,可行多种CT图 像后处理,多方位重建可清晰显示病变空间 位置 运用最大强度投影(MIP)可更好地发现颅 内动脉瘤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 正常颅脑血管MIP像(血管),,,医学影像学(第8版),(二)脊髓CT 平扫CT 评估脊椎估值改变和椎间盘病变,且优于平片 准确测量骨性椎管各径线和截面积 显示椎旁软组织异常 对检查原发并局限于椎管内的病变价值有限 常规轴位扫描,需用软组织窗和骨窗观察,应用重 建后处理技术显示病变更直观 增强CT,普通增强CT少用;CTA检查发现椎管内血管畸形 有较高价值,,颈髓CT平扫(矢状位),医学影像学(第8版),三、MRI检查,(一)颅脑MRI MRI检查 (1)普通MRI检查 需常规进行,包括横断位T1WI和T2WI检查,必要时加行冠状和(或)矢状位成 像。
对于小病灶,需用高分辨力薄层检查 (2)特殊MRI检查 水抑制T2WI(FLAIR)检查:能敏感检出普通T2WI上难以发现的脑室旁脑沟旁病灶 脂肪抑制技术:主要用于检查和诊断颅内含有脂肪组织的病变,如脂肪瘤、畸胎瘤等 磁敏感加强成像技术(SWI)检查:用于检出常规CT及MRI不能发现的微出血灶以及 脑内小静脉异常等,医学影像学(第8版),颅脑MRI(轴位T2WI),,颅脑MRI(轴位T1WI),,医学影像学(第8版),颅脑MRI(冠状位T1WI),颅脑MRI(矢状位T1WI),,,医学影像学(第8版),颅脑MRI(轴位T2,FLAIR),,,颅脑SWI,医学影像学(第8版),增强检查 常需进行,应用指征:平扫发现异常,难以确定病灶大小、数目及性质;临床高 度怀疑颅内疾病,而平扫未发现明确异常 MR血管成像(MRA)检查 可用于检查脑血管疾病,但显示效果通常不及CTA检查 1H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 通过分析病变组织内代谢物的改变,有助于颅内病变尤为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与鉴 别诊断,医学影像学(第8版),颅脑MRI增强(轴位),,,颅脑MRA,医学影像学(第8版),颅脑MRS(a.谱线图;b.比值图),,,a,b,医学影像学(第8版),5. 功能性MR(fMRI)检查 能反映疾病导致的脑功能性改变,同时fMRI也是精神影像学新学科分支的重要 检查方法 (1)扩散加权成像(DW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 DWI主要用于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病理级别评估等; DTI能够显示正常脑白质纤维束走向和结构完整性,以及病变所致的脑白质纤维束受 压、中断及破坏,对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医学影像学(第8版),颅脑扩散加权成像(a. DWI图b=1000;b. ADC图),,,a,b,医学影像学(第8版),颅脑扩散张量成像(DTI),,,,医学影像学(第8版),(2)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 主要用于脑血管性疾病检查,对评估急性脑梗死的缺血性半暗带有一定价值 还可用于常见星形细胞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病理级别的评估 (3)脑功能定位检查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BOLD)原理对脑皮质功能区进行定位,主要用于脑外科手术前 方案制定,也用于术前癫痫灶的定位,医学影像学(第8版),颅脑灌注成像PWI (a. CBF; b. CBV; c. MTT; d. TTP),a,b,c,d,,,,,医学影像学(第8版),(二)脊髓MRI 椎管和脊髓疾病首选和主要影像检查技术 普通MRI检查 椎管内病变常规检查技术 以常规矢状位T1WI和T2WI为主,必要时辅以轴位及冠位 脂肪抑制T1WI和T2WI检查偶用 增强MRI检查有助于脊髓和其他椎管病变鉴别诊断 MRA检查用于发现和诊断椎管内血管畸形,医学影像学(第8版),颈髓MRI(矢状位T1WI),,,,颈髓MRI(矢状位T2WI),颈髓MRI(矢状位T2抑脂),,,,,,,,,,,,,,,,,,,,,,,,,,,,,,,,,,,,,,,,,,,,,,,,,,,,,,,,,,,,,,,,,,,,,,,,,,,,谢 谢 观 看,,,,,,,作者 :,,单位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目录,,,,,,第一节检查技术,,,,第二节正常影像表现 第三节基本病变表现 第四节疾病诊断,,,,,,,正常影像表现,第二节,医学影像学 (第8版),一、颅脑正常表现,(一)X线表现 颈内动脉DSA 颈内动脉主要分支:眼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后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主要分支:额极动脉、胼缘动脉、胼周动脉等 大脑中动脉主要分支:额顶升支、顶后支、角回支和颞后支等,医学影像学 (第8版),颈内动脉DSA 前后位、侧位,,,医学影像学 (第8版),椎基底动脉DSA 前后位,椎基底动脉DSA侧位,椎基底动脉DSA 椎、基底动脉主要分支: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医学影像学 (第8版),(二)CT表现 1. CT平扫 颅骨 颅骨为高密度,颅底层面可见其中低密度的颈静脉孔、卵圆孔、破裂孔等 鼻窦及乳突内气体呈极低密度,医学影像学 (第8版),(2)脑实质 脑实质:分大脑额、颞、顶、枕叶及小脑、脑干 皮质密度略高于髓质,分界清楚 大脑深部的灰质核团密度与皮质相近,在髓质的对比下显示清楚 尾状核头部 丘脑 豆状核,自内而外分为苍白球和壳核 屏状核 尾状核和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带状髓质结构为内囊,自前向后分 为前肢、膝部和后肢;豆状核与屏状核之间的带状髓质结构为外 囊。
内、外囊均呈略低密度,医学影像学 (第8版),正常脑CT平扫,,,,医学影像学 (第8版),(3)脑室系统 包括双侧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内含脑脊液,为均匀水样低密度 双侧侧脑室对称,分为体部、三角区和前角、后角、下角 (4)蛛网膜下腔 包括脑沟、脑裂和脑池,充以脑脊液,呈均匀水样低密度 脑池:鞍上池、环池、桥小脑角池、枕大池、外侧裂池和大脑纵裂池等 鞍上池在横断面上表现为蝶鞍上方的星状低密度区,多呈五角或六角形,医学影像学 (第8版),正常脑CT平扫,,,,医学影像学 (第8版),增强扫描 (1)增强检查:正常脑实质仅轻度强化,血管结构、垂体、松果体及硬脑膜呈显著强 化 CTA检查:脑动脉主干及分支明显强化,MIP上所见类似正常脑血管造影的动脉 期表现 CT灌注检查:可获得脑实质各种灌注参数图,其中皮质和灰质核团的血流量和血 容量均高于髓质医学影像学 (第8版),正常颅脑CTA: MIP 、VRT图像,,,医学影像学 (第8版),(三)MRI表现 1. 普通MRI检查 (1)脑实质:脑髓质组织结构不同于皮质,其T1和T2值较短,故T1WI脑髓质信号稍高于皮质, T2WI则稍低于皮质。
脑内灰质核团的信号与皮质相似 (2)含脑脊液结构: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含脑脊液,信号均匀,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水抑制T2WI(FLAIR)像呈低信号 (3)颅骨:颅骨内外板、钙化和脑膜组织的含水量和氢质子很少,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 颅骨板障和颅底骨内黄髓组织在T1WI和T2WI上均为高信号 (4)血管: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因“流空效应”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当血流缓慢时, 则呈高信号医学影像学 (第8版),,,正常颅脑MRIa. T1WI;b. T2WI,医学影像学 (第8版),正常颅脑MRI c.矢状位T1WI;d. 冠状位T1WI,,,,医学影像学 (第8版),(三)MRI表现 增强检查脑组织的强化表现与普通增强CT相似 MRA检查表现类似正常脑血管造影所见,,,正常颅脑增强MRI,正常头颈MRA,医学影像学 (第8版),正常脑1H-MRS,(三)MRI表现 4. 1H-MRS检查 正常脑实质在1H-MRS的谱线上,位于2.02ppm的 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为神经元标志物)的峰 高要显著高于3.2ppm的胆碱复合物(Cho,参与细 胞膜的合成和代谢)峰和3.03ppm的肌酸(Cr,为 脑组织能量代谢物)峰,,医学影像学 (第8版),(三)MRI表现 5. DWI和DTI检查 DWI上,正常脑实质除额极和岛叶皮质、内囊后肢和小脑上脚可呈对称性略高信号外,其余部分均为 较低信号,无明显高信号区;此外,还可通过计算,获取脑实质各部水分子运动的量化指标即表观扩 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以及重组的ADC图,,,正常脑DWI及ADC图,医学影像学(第8版),正常脑DTI纤维束成像,DTI纤维束成像则可显示白质纤维束分布和走向,,,,医学影像学(第8版),二、脊髓正常表现,(一)X线检查 脊椎平片 骨性椎管 正位片:相邻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