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血检验的基本方法.ppt
102页二二.外周血形态学检验外周血形态学检验(一一)血片检查的内容血片检查的内容: ------计数计数,分类分类100个有核细胞个有核细胞 正常血涂片特点:白细胞无幼稚阶段细胞, 正常血涂片特点:白细胞无幼稚阶段细胞,成熟白细胞形态正常.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成熟白细胞形态正常.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无有核红细胞,血小板可见,成簇.无有核红细胞,血小板可见,成簇.n1、粒细胞系统:数量、有无幼稚细胞、有无、粒细胞系统:数量、有无幼稚细胞、有无其他形态改变其他形态改变(毒性改变毒性改变,分叶分叶,巨幼变巨幼变,多核等多核等);;Ø2、红细胞系统:红细胞形态、大小、中央淡染区、红细胞系统:红细胞形态、大小、中央淡染区染色、有无有核红染色、有无有核红,大红细胞大红细胞,多色性红细胞等;多色性红细胞等;异常红细胞形态异常红细胞形态异常红细胞形态异常红细胞形态异常红细胞形态异常红细胞形态Ø3、淋巴细胞系统:数量、淋巴细胞系统:数量,形态、有无原幼形态、有无原幼淋及异型淋巴细胞;淋及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Ø4、血小板:形态、大小、聚集性、血小板:形态、大小、聚集性,有有无大血小板无大血小板,畸形血小板等;畸形血小板等;Ø5、其他各系统:单核、浆细胞;、其他各系统:单核、浆细胞;Ø6、有无寄生虫、有无寄生虫,转移癌细胞等。
转移癌细胞等外周血细胞形态报告单外周血细胞形态报告单:n1.各个阶段细胞的百分比各个阶段细胞的百分比n2.描述细胞形态正常或有哪些异常描述细胞形态正常或有哪些异常.血象的应用血象的应用n1.血常规异常:一系或多系减少或增1.血常规异常:一系或多系减少或增多多,比例异常时采用比例异常时采用. 初筛初筛,弥补机器形弥补机器形态学检查的不足态学检查的不足,描述性报告描述性报告,单独不能单独不能判断血常规异常的原因判断血常规异常的原因.n2.骨髓象检查时同时需采集血片一张,2.骨髓象检查时同时需采集血片一张,互相对照,增加诊断的准确性.血象检互相对照,增加诊断的准确性.血象检验对于骨髓象检验不可少验对于骨髓象检验不可少.1 1、骨髓象相似而血象有区别、骨髓象相似而血象有区别, ,如:Ø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骨髓象均为增生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骨髓象均为增生性贫血,后者血象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后者血象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前者为正前者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细胞正色素性贫血.Ø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均为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均为中晚幼粒增多中晚幼粒增多,但后者的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增多但后者的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增多得更加显著得更加显著.(二二)血片检查的重要性血片检查的重要性2 2、骨髓象有区别而血象相似、骨髓象有区别而血象相似, ,如:Ø再生障碍性贫血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与MDS两者的血象两者的血象均呈全血细胞减少,但前者为骨髓增均呈全血细胞减少,但前者为骨髓增生减低.生减低.MDS为病态造血或原始细为病态造血或原始细胞增多,两者骨髓象有明显差异.胞增多,两者骨髓象有明显差异.3 3、骨髓象变化不显著而血象有显著异常、骨髓象变化不显著而血象有显著异常n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骨髓内的异型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骨髓内的异型淋巴细胞少见,血象中异型淋巴细胞常淋巴细胞少见,血象中异型淋巴细胞常大于大于20%%4、骨髓象有显著变化而血象变化不显著、骨髓象有显著变化而血象变化不显著n如多发性骨髓瘤,戈谢病的骨髓象分别如多发性骨髓瘤,戈谢病的骨髓象分别可见到骨髓瘤细胞和戈谢细胞.但血象可见到骨髓瘤细胞和戈谢细胞.但血象中很少见到.中很少见到.5、骨髓象细胞难辨而血象细胞较易辨认、骨髓象细胞难辨而血象细胞较易辨认n如血液中血细胞来源于骨髓,因此白血如血液中血细胞来源于骨髓,因此白血病时血象中的白血病细胞较骨髓中成熟,病时血象中的白血病细胞较骨髓中成熟,较易辨认,参考血象对白血病的鉴别类较易辨认,参考血象对白血病的鉴别类型有重要意义.型有重要意义. 骨骨 髓髓 检检 查查Bone –marrow examining ( (一一) )骨髓常规检查的临床应用骨髓常规检查的临床应用1.适应证:.适应证:Ø外周血细胞数量及成分异常外周血细胞数量及成分异常: :一系或多系一系或多系( (白细胞白细胞,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 ,血小板血小板) )减少或增多减少或增多, ,出现原始细胞等出现原始细胞等; ;Ø考虑有血液寄生虫病考虑有血液寄生虫病, ,如黑热病、疟疾等如黑热病、疟疾等( (阳性率阳性率较外周血高较外周血高) )。
Ø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恶病质;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恶病质;Ø骨痛骨痛, ,骨质破坏骨质破坏, ,肾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 .2.禁忌证:.禁忌证:Ø严重出血的血友病患者,禁忌作骨髓穿刺;严重出血的血友病患者,禁忌作骨髓穿刺;Ø晚期孕妇慎做;晚期孕妇慎做;骨性标记骨性标记 ( (二二) )骨髓穿刺方法骨髓穿刺方法1.1.部位的选择和条件部位的选择和条件1)1)穿刺部位通常选择穿刺部位通常选择: : a.骨髓腔中髓液要丰富骨髓腔中髓液要丰富 b.浅表易定位浅表易定位 c.避开重要器官避开重要器官理想的穿刺部位是髂骨上棘理想的穿刺部位是髂骨上棘 2)2)器材器材 骨骨髓髓穿穿刺刺针针一一般般见见二二种种普普通通型型和和活活检检型型二者穿刺针无区别,活检型针后多一节套筒二者穿刺针无区别,活检型针后多一节套筒2.2.取材情况判断取材情况判断 a. 取材成功取材成功— 抽吸瞬间患者有酸痛感;抽吸瞬间患者有酸痛感;推制涂片时有阻力感并见较多髓小粒和推制涂片时有阻力感并见较多髓小粒和脂滴脂滴 b.取材失败取材失败— 推制涂片时无阻力感犹如推制涂片时无阻力感犹如推血片;少见或未见骨髓小粒和脂滴推血片;少见或未见骨髓小粒和脂滴3.3.注意事项注意事项Ø耐心解释耐心解释Ø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无菌操作Ø髓液应控制以内髓液应控制以内Ø骨质疏松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需小心骨质疏松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需小心 Ø血小板减少等患者,穿刺后应予压迫血小板减少等患者,穿刺后应予压迫Ø了解病史注意禁忌症了解病史注意禁忌症 4.4.涂片和染色涂片和染色 骨骨髓髓液液涂涂片片较较血血液液难难,,因因骨骨髓髓液液中中含含较较多多细细胞胞、、髓髓小小粒粒、、油油滴滴等等。
所所以以在在推推制制时时需需采采取取慢速加小角度,才能使涂片既薄又匀慢速加小角度,才能使涂片既薄又匀染色通常为瑞氏染色染色通常为瑞氏染色 ( (三三) ).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 选择一张染色好、骨髓小粒多、头体尾鲜明骨选择一张染色好、骨髓小粒多、头体尾鲜明骨髓涂片在普通光镜下运用低、中、高三种镜头,髓涂片在普通光镜下运用低、中、高三种镜头,仔细观查,对涂片中的细胞作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检仔细观查,对涂片中的细胞作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检查与评价查与评价Tail Body Head骨髓标本的分类部位骨髓标本的分类部位1.低倍镜检查⑴、确定骨髓标本的取材和涂片制作是否满意Ø骨髓穿刺液制成涂片后,肉眼观察,在涂片尾部见到散在的约粟粒大小呈浅肉色半透明的骨髓小粒及少量脂肪小滴,在显微镜下见到较多骨髓特有的细胞如各系幼稚细胞及巨核细胞等,是穿刺成功的标志Ø如骨髓小粒较少或缺如,骨髓特有成份减少,提示骨髓可能有不同的外周血液稀释,为取材不良,如脂肪滴增多,则表示红髓成份减少,反映骨髓增生减低.HPLPn⑵、判断骨髓增生程度n骨髓增生程度通常以骨髓中有核细胞的量来反映。
n采用五级法骨髓增生程度分级 有核细胞 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1个高倍镜视野常见原因常见原因极度活跃1:1>100白血病明显活跃1:1050-100增生贫血增生活跃1:2020-50正常骨髓增生减低1:505-10慢性再障极度减低1:200<5急性再障骨髓增生程度分级(高倍镜)极度减低1~5/HP增生减低5~20/HP增生活跃20~50/HP明显活跃50~100/HP极度活跃>100/HP⑶⑶、观察巨核细胞、观察巨核细胞巨核细胞数量较少且体积较大巨核细胞数量较少且体积较大,在低倍镜下计数全在低倍镜下计数全部片膜的巨核细胞数并转换油镜观察,进行分部片膜的巨核细胞数并转换油镜观察,进行分类计数类计数25个巨核细胞,看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比个巨核细胞,看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比例是否减低例是否减低,注意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的形态有无异注意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的形态有无异常⑷⑷、注意有无异常细胞、注意有无异常细胞如恶性组织细胞病的异常组织细胞、转移癌如恶性组织细胞病的异常组织细胞、转移癌细胞、细胞、Niemann-Pick细胞等细胞等(体积较大或体积较大或成堆分布成堆分布)。
尤其应注意涂片尾部、边缘及尤其应注意涂片尾部、边缘及骨髓小粒周围发现可疑异常细胞,应在油骨髓小粒周围发现可疑异常细胞,应在油镜下观察加以确认镜下观察加以确认2、油镜检查、油镜检查选择有核细胞分布均匀、结构清晰、选择有核细胞分布均匀、结构清晰、着色良好的涂膜体尾交界处部位作着色良好的涂膜体尾交界处部位作油镜检查油镜检查n在油镜下连续计数在油镜下连续计数200200个有核细胞,按细胞的个有核细胞,按细胞的不同系列和不同的发育阶段分别计数然后计不同系列和不同的发育阶段分别计数然后计算出分别占有核细胞总数的百分数再累计粒算出分别占有核细胞总数的百分数再累计粒系和红系总数,计算粒红比例(系和红系总数,计算粒红比例(G:EG:E)n分类计数时,巨核细胞及、分裂、退化细胞分类计数时,巨核细胞及、分裂、退化细胞不计入⑴⑴、有核细胞分类计数、有核细胞分类计数⑵⑵、观察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形态仔细观察各系列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仔细观察各系列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 ,包括包括: :n细胞胞体细胞胞体:大小大小,形态形态n胞核胞核:核形核形,核位置核位置,染色质染色质,核仁核仁 大小大小,核仁数量核仁数量n胞质胞质:量量,颜色颜色,颗粒颗粒,空泡空泡n ①① 粒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n 粒细胞的增生情况,各阶段细胞所占的比粒细胞的增生情况,各阶段细胞所占的比例,各期粒细胞的大小形态、核形、有无例,各期粒细胞的大小形态、核形、有无双核粒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成熟双核粒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成熟粒细胞有无分叶过多或过少。
粒细胞有无分叶过多或过少n核染色质结构;核仁大小、数量;胞质量核染色质结构;核仁大小、数量;胞质量的多少,颜色深浅;颗粒的多少,有无中的多少,颜色深浅;颗粒的多少,有无中毒性颗粒及空泡变化毒性颗粒及空泡变化②② 红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n各期幼红细胞的增生情况,各阶段幼红细胞各期幼红细胞的增生情况,各阶段幼红细胞所占的比例,所占的比例,n幼红细胞的大小形态,有无巨幼红细胞,有幼红细胞的大小形态,有无巨幼红细胞,有无核形异常(双核、多核、畸形核、核碎裂、无核形异常(双核、多核、畸形核、核碎裂、核固缩)核固缩)n胞质量、颜色、有无包涵物(豪胞质量、颜色、有无包涵物(豪-焦氏小体、焦氏小体、嗜碱性点彩)嗜碱性点彩)n③③巨核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n各阶段细胞的比例,有无成熟障碍现象,有各阶段细胞的比例,有无成熟障碍现象,有无病理性改变,如微小巨核细胞、小巨核细无病理性改变,如微小巨核细胞、小巨核细胞、单圆核巨核细胞、多圆核巨核细胞胞、单圆核巨核细胞、多圆核巨核细胞n同时观察血小板的数量、大小形态,是成簇同时观察血小板的数量、大小形态,是成簇还是散在,有无巨大血小板,畸形血小板。
还是散在,有无巨大血小板,畸形血小板n④④其它细胞系:其它细胞系:n如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系统及其如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系统及其它细胞:它细胞:n细胞所占有核细胞的比例,细胞形态有无细胞所占有核细胞的比例,细胞形态有无异常,有无原幼阶段的细胞异常,有无原幼阶段的细胞Ø⑴⑴计算各系统细胞总百分比及各阶段计算各系统细胞总百分比及各阶段细胞百分比细胞百分比Ø⑵⑵计算粒红比值计算粒红比值(将粒细胞总和除以将粒细胞总和除以有核红细胞总和有核红细胞总和)Ø⑶⑶计算各阶段巨核细胞百分比计算各阶段巨核细胞百分比3.结果计算4.填写骨髓细胞学检查报告单填写骨髓细胞学检查报告单Ø⑴⑴患者的一般情况患者的一般情况Ø⑵⑵涂片取材涂片取材,制备制备,染色情况染色情况:良好良好,尚可尚可,欠佳欠佳Ø⑶⑶各阶段细胞百分比各阶段细胞百分比,骨髓增生程度骨髓增生程度ØA骨髓涂片特征骨髓涂片特征:粒粒,红红,巨核巨核,淋巴淋巴,浆浆,单核细胞系统的增生程度单核细胞系统的增生程度,各阶段细胞各阶段细胞比例及细胞形态比例及细胞形态.是否见到特殊的病理是否见到特殊的病理细胞和寄生虫细胞和寄生虫ØB血涂片特征血涂片特征:ØC细胞化学染色特征细胞化学染色特征:阳性率等阳性率等⑷⑷文字描述文字描述: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报告单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报告单 姓 名:王某某 年 龄:30 岁 科 别:血液 病 区 :内四 床 号:541 病历号:Z050492 抽取部位:右髂后上棘 抽取日期:2005-4-12 临床诊断:贫血待查 检查号: 05412 骨髓小粒:丰 富 涂片张数:10 张 涂片质量:较 佳 染色质量:好 附带血片:3 张细 胞 名 称 血片 骨髓片 % 正常值 ± %原始细胞 原始粒细胞 0.42 0.42 早幼粒细胞 中性中幼粒细胞 7.23 2.77 晚幼粒细胞 11.36 2.93 杆状核细胞 2.0 2 0.01 4.47 分叶核细胞 52.0 12.85 4.38 嗜酸中幼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 杆状核细胞 分叶核细胞 嗜碱中幼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 杆状核细胞 分叶核细胞 原始红细胞 0.37 0.36 早幼红细胞 1.34 0.88 中幼红细胞 9.45 3.33 晚幼红细胞 9.64 3.50 原始淋巴细胞 0.01 幼稚淋巴细胞 成熟淋巴细胞 40.0 18.90 5.46 原始单核细胞 幼稚单核细胞 成熟单核细胞 原始浆细胞 幼稚浆细胞 成熟浆细胞 组织细胞 组织嗜碱细胞 吞噬细胞 内皮细胞 脂肪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共计数有核细胞数 200 个粒红比例 ::1原始巨核细胞 幼稚巨核细胞 4.20 %颗粒巨核细胞 58.30 %产板巨核细胞 37.50 %裸 核 1个1.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例倒置。
2. 红系增生明显活跃占%,以中晚幼阶 段为主幼红细胞胞体较小、边缘不整齐, 胞质量少、偏蓝核浆发育失衡呈核老浆幼 状成熟红细胞体积较小、中央淡染区明显 扩大,多色性红细胞可见红系分裂象较易 见铁染色:外铁(—)内铁幼红细胞阳性率 3%,3. 粒系增生活跃,比例相对减低占35.5%, 各阶段粒细胞比例和形态未见明显异常4. 巨核细胞全片计数见76个(增生明显活 跃),成蔟血小板可见,形态未见明显异 常5. 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减少,形态未见明显异常6. 单核细胞比例未见改变,形态未见明显异常7. 未见其他异常细胞和寄生虫 意见和建议:意见和建议: 请结合临床及其他铁代谢检查,考虑小细胞 低色素性贫血 检 验 者: 李XX 检验日期:2005-4-15粒粒细细胞胞系系红红细细胞胞系系淋巴系单核系浆细胞其 他巨核细胞系(5).诊断意见及建议诊断意见及建议ØA.肯定性诊断肯定性诊断:特异性变化特异性变化--------白血病白血病,MM,骨髓转移癌等骨髓转移癌等ØB.提示性诊断提示性诊断:较特异性变化较特异性变化,提示结合其他提示结合其他检查检查--------缺铁贫缺铁贫,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再生障碍性贫血等IDA骨髓象为增生性贫血骨髓象为增生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小细胞低色素性,铁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也可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粒幼细胞性贫血也可为小细胞低色素性,需结需结合合血清铁等检查诊断血清铁等检查诊断IDA.ØC符合性诊断符合性诊断:非特异性变化非特异性变化,但符合临床判断但符合临床判断---------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ITP,脾亢等脾亢等ØD可疑性诊断可疑性诊断:少量异常细胞少量异常细胞,不典型不典型---------难治性贫血等难治性贫血等ØE排除性诊断排除性诊断:骨髓象不支持临床判断骨髓象不支持临床判断ØF形态学描写形态学描写:无法给出诊断意见无法给出诊断意见(6)填写报告日期并签名填写报告日期并签名5.标本登记及保存标本登记及保存 保存至少保存至少5年年 如何判断骨髓标本是否被稀释?如何判断骨髓标本是否被稀释?n1.肉眼观察肉眼观察:小粒小粒,油滴油滴n2.镜下观察镜下观察:可见较多骨髓特有细胞,如:幼稚细可见较多骨髓特有细胞,如:幼稚细胞,巨核细胞,浆细胞,破骨细胞,吞噬细胞等胞,巨核细胞,浆细胞,破骨细胞,吞噬细胞等.杆状核/分叶核比值大于外周血比值..杆状核/分叶核比值大于外周血比值.n完全稀释:与血涂片成分一样完全稀释:与血涂片成分一样n部分稀释:骨髓特有细胞少.成熟细胞/幼稚细部分稀释:骨髓特有细胞少.成熟细胞/幼稚细胞大于胞大于3/5(四四)正常骨髓象特点:正常骨髓象特点:Ø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增生活跃增生活跃Ø粒红比值粒红比值:2~4:2~4::1 1Ø粒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40~60:40~60% %。
其中原粒细胞其中原粒细胞<2%<2%,,早幼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5%,中性中晚幼粒细胞,中性中晚幼粒细胞<15%,<15%,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多于分叶核,嗜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多于分叶核,嗜酸性粒细胞约酸性粒细胞约<5%<5%,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1%.1%.Ø红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 :占占20~25%20~25%,原红细胞,原红细胞<1%,<1%,早早幼红细胞幼红细胞<5%,<5%,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各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各占占10%10%Ø淋巴细胞系统淋巴细胞系统: :占占20~25%20~25%,均为成熟淋巴,均为成熟淋巴, ,小儿偏高小儿偏高, ,可达可达40%40%,原淋巴细胞罕见,幼,原淋巴细胞罕见,幼淋巴细胞偶见淋巴细胞偶见Ø单核细胞系统单核细胞系统 <4%,<4%,均为成熟单核均为成熟单核Ø浆细胞系统浆细胞系统 <2% <2%,均为成熟浆细胞,原浆细胞,均为成熟浆细胞,原浆细胞罕见及幼浆细胞偶见罕见及幼浆细胞偶见Ø巨核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 :在的片膜上,可见巨核细胞在的片膜上,可见巨核细胞7~357~35个,颗粒型和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为主,个,颗粒型和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为主,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占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占44%~60%44%~60%,。
血小板较,血小板较易见,呈堆状存在易见,呈堆状存在Ø其他细胞其他细胞 组织细胞、内皮细胞、肥大组织细胞、内皮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等偶见,分裂象细胞少细胞、脂肪细胞等偶见,分裂象细胞少见,不见寄生虫和异常细胞见,不见寄生虫和异常细胞Ø成熟红细胞、血小板及各种有核细胞形成熟红细胞、血小板及各种有核细胞形态正常正常骨髓象(高倍镜)正常骨髓象(油镜)1.1.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1)1)增生极度活跃增生极度活跃: :见于:急性白血病见于:急性白血病, ,慢粒等慢粒等2)2)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明显活跃: :见于:增生性贫血见于:增生性贫血,ITP,MDS,CLL,ITP,MDS,CLL等等3)3)增生活跃增生活跃: :见于:正常骨髓象见于:正常骨髓象, ,传单等传单等4)4)增生减低增生减低: :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PNH,,PNH,低增生性低增生性白血病等白血病等5)5)增生极度减低增生极度减低: :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五五)骨髓象分析骨髓象分析1)1)、粒红比例正常:见于:、粒红比例正常:见于:①①正常骨髓象;正常骨髓象;②②粒、红两系平等增多或减少,前者如红白粒、红两系平等增多或减少,前者如红白血病,后者如血病,后者如AAAA;;③③粒、红两系细胞基本不变化的造血系统疾粒、红两系细胞基本不变化的造血系统疾病,如病,如MMMM、骨髓转移癌、、骨髓转移癌、ITPITP等。
等2.2.粒细胞系与红细胞系比例(粒粒细胞系与红细胞系比例(粒/ /红比例)红比例)2)2)、粒红比例增高:指粒、粒红比例增高:指粒/ /红比例大于红比例大于5:15:1可由粒细胞系增多,或由红细胞系减少所可由粒细胞系增多,或由红细胞系减少所致常见于:致常见于:①①急性或慢性粒白血病;急性或慢性粒白血病; ②②急性化脓性感染、中性粒细胞性类白血急性化脓性感染、中性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病反应; ③③纯红再障纯红再障3)3)、粒红比例减低:指粒、粒红比例减低:指粒/ /红比例小于红比例小于2:12:1可由粒细胞系减少,或由红细胞系增多所致可由粒细胞系减少,或由红细胞系增多所致常见于:常见于: ①①粒细胞减少,如粒缺;粒细胞减少,如粒缺;②②红细胞系增多,如各种增生性贫血、真红红细胞系增多,如各种增生性贫血、真红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n1)1)、粒系细胞增多:见于:、粒系细胞增多:见于:n①①各型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各型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原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增多为主,原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增多为主,CMLCML以中性以中性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n②②大部分急性炎症和感染性疾病、中性粒细大部分急性炎症和感染性疾病、中性粒细胞性类白反应等,以中性晚幼粒及杆状核粒胞性类白反应等,以中性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
细胞增多为主n2)2)、粒细胞减少:见于、粒细胞减少:见于AAAA、粒细胞缺乏症或、粒细胞缺乏症或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⑵⑵、粒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⑶⑶、红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1)1)红系增多:见于:红系增多:见于: ①①各类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各类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等,以中幼红及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等,以中幼红及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 ②②巨幼细胞贫血,以巨幼红细胞增多为主;巨幼细胞贫血,以巨幼红细胞增多为主;③③急性红白血病,以原红及早幼红细胞增多急性红白血病,以原红及早幼红细胞增多为主,并常伴幼红细胞巨幼样变为主,并常伴幼红细胞巨幼样变2)2)、红系减少:见于、红系减少:见于AAAA,但部分,但部分CAACAA,骨髓呈灶性增生者,有时可见红,骨髓呈灶性增生者,有时可见红系细胞比例增多系细胞比例增多n1)1)、淋巴细胞绝对性增多:见于急淋和慢淋、、淋巴细胞绝对性增多:见于急淋和慢淋、恶性淋巴瘤、传淋和传单、其他病毒性感染、恶性淋巴瘤、传淋和传单、其他病毒性感染、淋巴细胞类白等淋巴细胞类白等n2)2)、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见于、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见于AAAA、粒缺或粒、粒缺或粒细胞减少症。
细胞减少症⑷⑷、淋巴细胞系统:、淋巴细胞系统:增多见于:增多见于:n①①血液系统疾病如急单、急粒血液系统疾病如急单、急粒- -单、单、MDSMDS、恶组、、恶组、淋巴瘤等;淋巴瘤等;n②②某些感染性疾病结核病、布鲁菌病、原虫感某些感染性疾病结核病、布鲁菌病、原虫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n③③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节炎;n④④其他如恶性肿瘤、肝硬化、药物反应等其他如恶性肿瘤、肝硬化、药物反应等⑸⑸、单核细胞系统:、单核细胞系统:⑹⑹、浆细胞系统:、浆细胞系统:增多见于:增多见于:n①MM①MM、浆细胞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症、、浆细胞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等;重链病等;n②②反应性浆细胞增多如慢性炎症及感反应性浆细胞增多如慢性炎症及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过敏性疾病等;过敏性疾病等;n③AA③AA、粒缺等、粒缺等⑺⑺、巨核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n1)1)、增多:、增多:①ITP①ITP、、EvansEvans综合征;综合征; ② ②骨髓骨髓增殖性疾病,如增殖性疾病,如CMLCML、真红、、真红、ETET、、IMFIMF等;等;③③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④④巨核细胞白血病。
巨核细胞白血病n2)2)、巨核细胞减少:见于、巨核细胞减少:见于AAAA、、ALAL及其他骨髓及其他骨髓浸润或破坏的疾病,以及急性感染、化学物浸润或破坏的疾病,以及急性感染、化学物或药物中毒、放射病等或药物中毒、放射病等举例几种常见血液疾病形态学特征举例几种常见血液疾病形态学特征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n骨髓增生极度活跃骨髓增生极度活跃n大部分亚型原始细胞比例增多大部分亚型原始细胞比例增多,>20%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n血象:三系减少n骨髓象:增生减低,粒,红两系减少,粒系以成熟粒细胞为主,红系以中晚幼红为主,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巨核系减少,非造血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网状细胞)增多.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n血象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n骨髓象骨髓象:红系增生明显红系增生明显,粒红比减低粒红比减低.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n血象血象:大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n骨髓象骨髓象:红系明显增生红系明显增生,幼红细胞体积增大幼红细胞体积增大.称为巨幼红细胞称为巨幼红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血象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白细胞总数增高,其中成熟淋巴细胞其中成熟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比例增高,>50%n骨髓象骨髓象:成熟淋巴细胞成熟淋巴细胞,>40%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的局限性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的局限性n1. 有些疾病的形态学变化无明显特征,如急性微分有些疾病的形态学变化无明显特征,如急性微分化型白血病(化型白血病(AUL),急性混合型白血病及尚处于早期急性混合型白血病及尚处于早期的急粒、急单、急淋的白血病原始细胞等。
可用分的急粒、急单、急淋的白血病原始细胞等可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单克隆抗体(单抗)技术、流式技子生物学技术、单克隆抗体(单抗)技术、流式技术标记细胞表面标志来判断细胞发育的阶段和特征,术标记细胞表面标志来判断细胞发育的阶段和特征,以明确诊断以明确诊断n2.穿刺细胞失去组织结构,对某些疾病.穿刺细胞失去组织结构,对某些疾病(如骨髓纤维化、某些不典型的再生障碍(如骨髓纤维化、某些不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必须结合骨髓活检或病理性贫血)的诊断必须结合骨髓活检或病理切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