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期刊的版本源流和版本发展.docx
5页我国期刊的版本源流和版本发展 摘要:文章对期刊个体从期刊沿革到期刊版本的发展变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即对一刊版本的源流进行考证指出期刊由创刊到终刊,往往历经了休刊、复刊、改刊、合并、分出等一种期刊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初版、重印、再版、合订、汇编、精选等许多种版本类型期刊正是借助于这些版本现象广泛传播参考文献4关键词:期刊沿革,期刊版本,版本发展本文系2012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我国期刊版本版式的流散、抢救、嬗变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2522120)研究成果之一期刊由诞生到终结连续出版的过程中,往往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从创刊、休刊、复刊、改刊、合并、分出等一直到终刊:从单期本的初版到重印、再版、合订、再版合订,到汇编、精选等重编本乃至全刊影印本的产生期刊正是借助于这些版本现象广泛传播,从而扩大影响1 期刊版本的沿革我国期刊起源于晚清,历经200多年,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使得期刊版本形态各异期刊类型繁多,版本版式丰富多彩,是我国期刊发展史的真实写照1.1 同一刊名期刊的变迁这一种类的期刊是为顺应时代需要,或因其他历史原因、政治环境的变迁,在刊名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停刊、复刊、改刊、改版等现象,但其源头明了,在内容上连续性强。
这种现象在近代期刊中较为多见,如外国传教士所办的中文报刊中历史最长的《万国公报》(其前身为《中国教会新报》),原为周刊,1883~1888年间因经费困难停刊,1889年二月复刊的同时改为月刊,一直到1907年7月停刊《小说月报》创刊于宣统二年(1910年)7月25日,民国时期连续出版直到1932年才终刊该刊的编者变化相当频繁,第1、2、9、10、11卷由王蕴章(西神)主编,第3至8卷由恽铁樵主编,第12、13卷由沈雁冰主编,第14卷至终刊由郑振铎主编,第18卷6期至第11期由叶绍钧代编[1]影印说明“序”:《小说月报》创刊于1910年7月到1932年“一.二八”因商务印书馆遭战火而停刊,1921年茅盾接编并全部革新,两年后由郑振铎接编直到终刊之后上海商务印书馆根据1921~1931年的版本影印了《小说月报》第11卷至22卷宣统三年(1911年)有增刊,12、15、17卷各有号外1.2 期刊的继承与递变同一刊名的期刊由于历史、政治等因素,历经了改名、改版、合并、并入、分出等变化,单从刊名变化的表面现象看不出其内在联系,但是经过对编者的话、前言或编后的认真分析,才能发现原刊与现刊之间的联系。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16日创刊的《文艺阵地》,半月刊,编辑兼发行人:茅盾,出版者:文艺阵地社,此刊在汉口创刊,于香港编辑,在广州排版、印刷、出版,继迁上海、重庆出版:第二卷第7期起改由楼适夷代编刊物第1卷至第4卷为半月刊第5卷改为月刊并改为24开,仅出2期这两期发往内地的称为第5卷第1、2期,分别标明“7月号”、“8月号”而在上海发行的,则改称《文阵丛刊》,每辑另题书名:第1辑为《水火之间》、第2辑为《论鲁迅》(鲁迅纪念专辑)1940年底,《文艺阵地》在重庆筹备复刊,于1941年1月10日续出第6卷第1期,仍为月刊自1942年8月第7卷第1期起改由以群编辑第6卷至第7卷第4期为重庆版、土纸印刷1943年11月至1944年3月改出《文阵新辑》丛刊,以群编辑[2]最终由上海书店1983年10月影印出版当代期刊也有非常复杂的沿革变化,目前刊行的《鸭绿江》,经仔细查考,共有三个源头:第一个源头,即较早的源头是1954年12月创刊的《文学丛刊》,刊名历经《文学月刊》、《处女地》、《文艺红旗》,后与《文学青年》合并,于1962年10月改为现刊名,又经休刊、复刊,1968年再次停刊,共发生8次大变化。
它的第二个源头《辽宁文艺》1957年创刊,刊名历经《春雷》、《文学青年》,1960年与《文艺红旗》合并第三个源头是文革期间所办的《辽宁文艺》,1972年试刊三期,1973年1月正式创刊名曰试刊,其实是复刊1978年7月起三支源流合一,将1968年停刊的《鸭绿江》复刊,并将以前出版的刊期总期号并入《鸭绿江》内,一直刊发至今这既承认了以前的试刊应是复刊外,又理顺了各期之间的关系,为考证工作带来了方便1.3 期刊的改版缘由期刊改版是改刊中的一种情况由于改版原因、目的、方式不同,其改版的结果因而不同,这就需要查阅原始文献,才能得知改版的因由《创造季刊》就比较典型编辑者:创造社,16开、横排、单期本、精装合订本该刊创刊号为竖排,在民国17年2月20日4版第1期中“编辑余谈”里说道:“以上达夫的余谈后半截有关于第2期的预告的,我因为无关紧要,删去了些我在这改版机会,再来补写几句本有改版之必要的原因是(一)初版错误太多,(二)自第2期起改用横排,须求划一在这简短的文字中说明了改版原因2 期刊版本的发展、变化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发现的期刊版本有以下几种:从出版先后看:有初版本、再版本、重印本:从出版单元看有单期本、合订本(包括重印、再版合订本、汇编本)抽印本、全编本等:从印制装订形式看:有线装本、平装本(包括毛边本)精装本等。
2.1 单期本的再版某种期刊版本的改变是针对读者是否喜好,读者喜欢的期刊再版的机会就很多,有时竟达到5到6版民国19年1月20日创刊的《中学生》月刊,编辑者:丰子恺、夏丐尊等,创刊号初版发行2万册,不到1个月就告再版:第2期发行1万册,也同样要求再版(见第三期编辑后记)叶绍钧先生从11期为该刊编辑主干,丰子恺不负责编辑(见第12期编辑后记)《名著选译》月刊,编辑人:刘龙光,发行人:林鹤钦,发行所:上海名著选译月刊社,民国28年4月1日创刊,再版本封底启事:“本刊销路广大,现应各界之要求,业将第1期、第2期再版艺文印刷局出版部启,28年6月1日第2期封二启事一:“本刊创刊号初版三千册,发行不及旬日,扫数售罄各界抱向隅者甚众纷纷来函要求再版现为酬答各界盛意起见,决再版500册,5月上旬即可出书[3]以上事例说明读者是期刊社的衣食父母!2.2 单期本转向合订本单本期刊不易收藏,将其装订成册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1941年9月1日创刊的《笔谈》半月刊,主编:茅盾,发行所:时代批评社(香港),《笔谈》合订本有“本刊问世以来,备受海外读者所爱好……现将本刊一至六期装订成册,另加重磅精印封面,有分类总目三页……”字样。
该刊同年11月1日出至第7期停刊,共出7期这则事例说明了期刊从单期本发展到合订本的缘由2.3 抽印本、汇编本和全编本抽印本是为了把一些著名论文、论断或名人的文章集合为一体进行出版,又叫精选本,没有固定的出版时间,实际为期刊版本的衍生如民国3年5月10日在日本创刊的《甲寅》月刊,编辑人:秋桐,发行所:日本东京甲寅杂志社,在出版合订本的同时,又于民国11年1月出版了《甲寅杂志存稿》上、下册,15年4月又出第4版,并在版权页上注明章士钊著,实为章士钊的个人选集汇编本是期刊合订本的另一种版本形态,这种版本要在单期本出到一卷或一年,将其内容分类汇集重新编排合订出版也可能有汇编再版本的存在,如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上海国粹学报馆创刊的《国粹学报》有两种版本行世,一为单期原刊本,一为分类汇编合订本据1905年汇编本第7册版权页所载,汇编本曾多次印行,计“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初版,同年再版……”,后再版到5版全编本(即全刊重编本)是刊物终刊后将所有各期内容重行编排印制出版的版本由新民社主办,梁启超等主编,于1898年创刊于日本横滨的《清议报》旬刊,在出满100期终刊后又出版的《清议报全编》是全编本中较早的2.4 期刊的版型变化期刊在印装方法、发行方式、语言文字和开本的改变,都能使期刊版型发生变化。
例如《诗创作》(民国30年6月15日)月刊,在短短的6期中竟有5种开本的变化,也可称得上开本变化之首了同一创刊号有时分卖品和赠品之分,这是发行原因引起的版本变化由印装而引起的版本变化,像期刊中的毛边本等如《亚波罗》(1928年10月1日)半月刊是毛边本,纸张为道林纸,内有精美插图由语言文字的应用引起的变化,如《图书季刊》分中文版、英文版、中英版合订本3种版本[4]中英文版横排竖排相间,这就形成了独特的版本形态参考文献:[1][2]唐沅,等.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上册)[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110,1977.[3]聂家昱.高波.期刊版本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33.[4]高波.民国期刊版本的变迁[J].才智,2010(5):141.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