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诊断学--脏腑兼病辨证.ppt
36页脏腑兼病辨证Ø 凡两个或两个以上脏腑的病证并见者,称为 脏腑兼病 Ø 人体各脏腑之间,即脏与脏、脏与腑、腑与 腑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们在生理上 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生理功能, 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因而在发生病变时 ,它们之间则相互影响,或由脏及脏,或由脏及 腑,或由腑及腑等DateDate1 1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心肾阳虚证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证心肺气虚证 心脾气血虚证心脾气血虚证心肝血虚证心肝血虚证 脾肺气虚证脾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 肺肾阴虚证肺肾阴虚证 肝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 肝火犯肺证肝火犯肺证肝胃不和证肝胃不和证 肝胆湿热证肝胆湿热证虚证虚证实证实证脏腑兼病辨证脏腑兼病辨证DateDate2 2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心肾不交证 Ø 常见病因指心与肾的阴液亏虚,阳气偏亢,以心烦、 失眠、梦遗、耳鸣、腰酸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 候又名心肾阴虚阳亢[火旺]证•忧思劳神太过,郁而化 火,耗伤心肾之阴•因虚劳久病,房事不节肾阴亏耗 虚阳亢动 上扰心神DateDate3 3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心火亢盛,扰乱心神 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心 肾火 水 心肾 不 不能 能下 上交 济于 于 不交 肾 心腰膝酸软疼痛,眩晕耳鸣 肾阴亏虚 失眠健忘,遗精早泄,月经不调 体失濡养 潮热盗汗,五心烦热 舌红少津,脉细数 Ø辨证要点:心烦失眠,腰酸遗精与虚热证共见Ø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DateDate4 4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心肾阳虚证 Ø 常见病因指心与肾的阳气虚衰,失于温煦,以心悸、 水肿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又名心肾虚寒证 ,水肿明显者,可称水气凌心证•心阳虚衰,病久及肾•肾阳亏虚,气化无权,水气凌心DateDate5 5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心动失常 心悸怔忡 心阳虚 心肾 血行瘀滞 唇甲青紫 阳虚 畏寒肢冷,神疲乏力 证 阳虚生寒舌淡紫苔白滑,脉弱 肾阳虚 气化失权,寒水内停 肢体浮肿少尿 Ø辩证要点:心悸,水肿与虚寒症状共见Ø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DateDate6 6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心肺气虚证 Ø 常见病因指心肺两脏气虚,以咳喘、心悸、胸闷等 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久病咳喘,耗伤肺气,累及于心•老年体虚,劳倦太过等,使心肺之气 虚损所致 DateDate7 7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心动失常 心悸胸闷 心气虚 心肺 血行瘀滞 唇舌淡紫,脉结代 气虚 宣降失职 咳喘气短 证 肺气虚 输津不利 痰液清稀 气虚不运 面色淡白,自汗乏力 卫外不固 动则加重,舌淡脉弱 Ø辩证要点:咳喘,心悸,胸闷与气虚症状共见 Ø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DateDate8 8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心脾气血虚证 Ø 常见病因指脾气亏虚,心血不足,以心悸、神疲 、头晕、食少、腹胀、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 虚弱证候。
简称心脾两虚证•久病失调,思虑过度•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生化不足•慢性失血,血亏气耗心脾气血两虚 DateDate9 9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心动异常 心悸怔忡 心血虚 心脾 脑神失养 失眠多梦,头晕健忘 运化失职 纳少,腹胀,便溏 气血 脾气虚统血失职 虚证 肌衄,月经量少色淡或淋漓不尽 面色萎黄,倦怠乏力 气血亏虚 舌淡嫩,脉细弱 Ø辩证要点:心悸失眠,食少腹胀,慢性出血伴气血 亏虚表现 Ø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DateDate1010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心肝血虚证 Ø 常见病因指血液亏少,心肝失养,以心悸、多梦、 眩晕、肢麻、经少与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候•思虑过度•失血过多•脾虚化源不足•久病亏损DateDate1111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心动异常 心悸怔忡 心 心血虚 肝 脑神失养 失眠多梦,头晕健忘 血 视物模糊或夜盲 虚 肝血虚 官窍失养 肢麻拘挛震颤 证 爪甲不荣经少经闭 血虚不荣 面唇舌色淡白,脉细弱 Ø辩证要点:神、目、筋、爪甲失养伴血虚之象 Ø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DateDate1212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脾肺气虚证 Ø 常见病因指脾肺两脏气虚,以咳嗽、气喘、咯痰 、食少、腹胀、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 候。
又名脾肺两虚证•久病咳喘,耗伤肺气,子病及母,影响 脾气•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土不生金,累及 于肺DateDate1313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纳呆腹胀 脾气虚 运化失职 食少便溏 肺 面浮肢肿 脾 宣降失职 咳喘气短 气 肺气虚 虚 输津不利 痰液清稀 证 面白无华,自汗乏力 气虚不运 舌淡苔白,脉弱 Ø辩证要点:食少便溏,咳喘气短与气虚症状共见Ø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DateDate1414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Ø 常见病因肺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指肺肾气虚,摄纳无权,以久病咳喘、呼 多吸少、动则尤甚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又名肾不纳气证•久病咳喘,耗伤肺气,病久及肾•劳伤太过,先天不足,老年体弱,肾气亏 虚,纳气无权DateDate1515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咳喘气短 肺气虚 宣降失职 咯痰清稀 肺 语声低怯 肾 肾气不固 呼多吸少 气 摄纳失职 尿随咳出 虚 气不归元 腰膝酸软耳鸣 证 气虚不运 面舌淡白,头晕气短 卫外不固 自汗乏力,脉细弱 Ø辩证要点: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则益甚与兼气虚 症状共见 Ø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DateDate1616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肺肾阴虚证 Ø 常见病因指肺肾阴液亏虚,虚热内扰,以干咳、少 痰、腰酸、遗精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燥热、痨虫耗伤肺阴久病咳喘,损伤肺阴房劳太过,肾阴耗伤,不能上润肺及肾肾及肺DateDate1717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咳嗽痰少 肺阴虚 肺失清肃 肺 痰中带血,声音嘶哑 肾 体失濡润 腰膝酸软,头晕目鸣 阴 肾阴虚 虚 热扰精室 遗精,经少 证 形体消瘦,两颧潮红 阴虚火旺 潮热盗汗,五心烦热 骨蒸劳热,口燥咽干 舌红少苔,脉细数 Ø辩证要点:咳嗽痰少,腰酸遗精与虚热症状共见 Ø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DateDate1818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肝火犯肺证 Ø 常见病因指肝火炽盛,上逆犯肺,肺失肃降,以胸胁 灼痛、急躁、咳嗽痰黄或咳血等为主要表现的 实热证候•郁怒伤肝,气郁化火邪热内蕴,肝火 炽盛,上逆犯肺•邪热蕴肺,咳甚牵引胸胁,影响肝气 升发,郁而化火犯肺DateDate1919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肺失清肃,气机上逆 咳嗽阵作 气火上逆犯肺 津为火灼,炼液成痰 痰黄稠 肝 火灼肺络,络损血溢 咳血 火 胸胁灼痛,头晕胀痛 犯 肝火内炽 面红目赤,口苦 肺 耳鸣耳聋,急躁易怒 证 烦热口渴 实火内炽 舌红苔黄,脉弦数 Ø辩证要点:咳嗽或咳血,胸胁灼痛,易怒与实热症状共见 Ø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DateDate2020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肝胆湿热证Ø 常见病因指湿热内蕴,肝胆疏泄失常,以身目发黄、 胁肋胀痛等及湿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以阴 痒、带下黄臭等为主要表现者,称肝经湿热(下 注)证•外感湿热之邪,侵犯肝胆或肝经•嗜食肥甘,酿生湿热•脾胃纳运失常,湿浊内生,郁结化热,湿 热壅滞肝胆 DateDate2121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气机不畅 胁肋灼热胀痛胆气上溢 口苦 湿 疏泻失职 热 胆汁不循常道外溢 身目发黄 肝经湿 蕴 邪居少阳,枢机不利 寒热往来 热见症 结 脾胃升降纳运功能失司 厌食腹胀,泛呕,大便不调 肝 女子带下黄秽,阴痒 + 胆 湿热循经下注 男子阴囊湿疹,睾丸肿痛小便短赤 一般湿湿热内蕴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热见症Ø辨证要点 胁肋胀痛,厌食腹胀,身目发黄,阴 部瘙痒及湿热内蕴表现 Ø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DateDate2222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肝胃不和证 Ø 常见病因指肝气郁结,胃失和降,以脘胁胀痛、嗳气 、吞酸、情绪抑郁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又名 肝气犯胃证、肝胃气滞证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 胃失和降所致 DateDate2323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胸胁胀满窜痛 肝 肝失疏泄 情绪抑郁或易怒 胃 善太息,苔薄黄,脉弦数 不 食纳减少,胃脘胀满疼痛 和 胃失和降 证 吞酸嘈杂,呃逆嗳气 Ø辩证要点: 脘胁胀痛或窜痛,呃逆嗳气,情志抑郁 Ø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DateDate2424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肝郁脾虚证肝郁脾虚证Ø 常见病因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以胁胀作痛、情 志抑郁、腹胀、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 称肝脾不调证•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横乘脾土•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损伤脾气,脾失健运 ,土反侮木,肝失疏泄DateDate2525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肝失疏泄 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 肝 土 横 郁 壅 逆 情绪抑郁或易怒 脾 木 犯 苔白脉缓弱 或弦 虚 郁 脾 证 气机郁滞 纳呆腹胀脾失健运 气滞湿阻 便溏,肠鸣矢气 气滞于腹 腹痛 便后气机得畅 泻后痛减 Ø辩证要点:胁腹胀痛,情绪抑郁,便溏不爽 Ø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DateDate2626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肝肾阴虚证 Ø 常见病因指肝肾阴液亏虚,虚热内扰,以腰酸胁痛 、眩晕、耳鸣、遗精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
又名肝肾虚火证久病失调,阴液亏虚情志内伤,化火伤阴房事不节,耗伤肾阴温热病久,津液被劫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虚热内扰DateDate2727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头晕眼花,两目干涩 肝阴虚 官窍失养 视力减退,或手足蠕动 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