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word论文】涎腺玻璃样透明细胞癌2例【临床医学专业论文】.doc
3页1涎腺玻璃样透明细胞癌 2 例【摘要】 目的:探讨涎腺玻璃样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涎腺玻璃样透明细胞癌 2 例临床资料、光镜和免疫组化标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组织学特点为胞浆透明的癌细胞排列成小梁状或岛状,被玻璃样变的间质所包绕免疫组化染色示癌细胞呈上皮性标志阳性而肌上皮标志阴性, 2 例CK8/18 和 CK5/6 均呈阳性表达, S-100、SMA、CEA 和 TTF-1 均为阴性,P53 其中1 例为阳性,另 1 例为阴性AB/PAS 染色均为阴性结论:玻璃样透明细胞癌是一种新的上皮来源的涎腺肿瘤,需与其它类型涎腺肿瘤相区别,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 【关键词】 透明细胞癌;涎腺;免疫组织化学;玻璃样变涎腺玻璃样透明细胞癌(hyalinizing clear cell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 HCCC)是涎腺肿瘤的罕见类型[1],也可简称为透明细胞癌,最近被描述为低度恶性肿瘤[2],已列入新的 WHO 涎腺肿瘤分类中我科在 2002 年 1月~2004 年 12 月的外检中遇见 HCCC 2 例,现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例 1, 男,76 岁,发现左耳前肿物 5 个月,核桃大小,疼痛轻,抗生素治疗无效,肿块逐渐长大, 既往无其它部位肿瘤史查体:左耳前扪及 3 cm×2 cm 的肿块,质地较硬,活动度欠佳,局部皮肤无明显改变,左颌下无肿大的淋巴结在全麻下行肿瘤摘除术,术中见肿物与腮腺浅叶黏连,术中快速诊断为良性肿瘤,于是行带部分腮腺的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腮腺透明细胞癌术后 1 月余,因创面合并感染再次手术,术中见创口内一肿物,病检证实为HCCC随访 1 年,未见复发或转移例 2,男,18 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腭异物感 1 月余,伴有疼痛体检:左上腭浅表溃疡,最大径约 1 cm,质硬,临床高度疑为癌肿病理活检初次考虑为黏膜慢性炎,后经上海九院和江苏省口腔医院高诊为 HCCC行癌肿扩大切除术加颈清,术后病理诊断为:左上腭透明细胞癌;上颌窦黏膜慢性炎,未见肿瘤;颏下、颌下、颈深上淋巴结慢性炎,未见转移;左颌下腺组织于术后 23个月复查,未见复发或转移1.2 方法 2 例标本均经 10%中性甲醛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 μm厚切片,HE 染色,光镜观察,行免疫组化标记(Envision 法)。
所用抗体为CK8/18、CK5/6、CEA、S-100、SMA、TTF-1、P53 均为上海美国长岛公司产品另行组化 PAS 染色2 结 果22.1 巨检 例 1:第 1 次病检标本为带部分腮腺组织的灰白色肿块,肿块最大径为 3 cm,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切面灰白色,质地较硬例 2:左上腭癌手术根治切除标本,其中左上腭黏膜面见最大径为 1 cm 的浅表溃疡,凹凸不平,表面污秽,溃疡底部为一个质硬的实体肿块,大小为 2.0 cm×1.5 cm,切面灰白色,质硬,与周围组织境界不清2.2 镜检 例 1:肿瘤位于腮腺组织中,由胞浆丰富多角形透明细胞构成,呈巢状、条索样或小梁状,分布在玻璃样的间质中, 癌细胞巢中央见肿瘤性坏死(图 1) ,瘤细胞胞膜境界清晰,核圆形或卵圆形,轻度异形性,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可见(每 10 个高倍视野不到 1 个),癌细胞呈条索样浸润邻近腮腺组织腋窝淋巴结未见癌转移例 2:左上腭黏膜慢性溃疡,溃疡浅表部见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溃疡深部可见似吞噬细胞样中等大小的透明细胞呈条带状或小梁状排列在较宽阔的透明变的硬化的纤维间质中(图 2) ,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小,核仁不明显,但胞界清楚,核形态较单一,核分裂像罕见(图 3) ,肿瘤浸润邻近黏膜组织(图 4) 。
2.3 免疫表型和组织化学染色 2 例癌细胞均显示:上皮性标志阳性而肌上皮标志阴性, 即 CK8/18 和 CK5/6 阳性, S-100、SMA、CEA 和 TTF-1 阴性,P53第 1 例为阳性,另 1 例为阴性AB/PAS 染色均为阴性病理诊断:2 例均为涎腺玻璃样透明细胞癌 3 讨 论涎腺 HCCC 很少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大部分发生在口腔小唾腺,发生在腮腺等大唾腺部位少见,本组 2 例发生于腮腺的腭腺其主要表现为大小涎腺部位的肿块和肿胀,肿块可与邻近组织固定和黏连,发生于口腔黏膜的肿块可有口腔溃疡和疼痛的表现肉眼观 HCCC 与其他类型涎腺肿瘤无明显区别,诊断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胡宇华等[3]认为此种类型癌光镜下有两大特点:(1)肿瘤由主要富含糖原排列成小梁状、带状、巢状、团块状的透明细胞和少量嗜酸性细胞组成;(2)肿瘤细胞巢周围可见不等量的玻璃样物、极少数肿瘤可出现鳞化、囊性变或坏死、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罕见涎腺 HCCC病理学特征[2~5]有:(1)癌细胞呈多边形,细胞界限清楚,胞质多透明少数有嗜酸颗粒细胞核中位或偏位,深染,有异型性但不明显,核仁可见,核分裂像罕见;(2)组织学一般由形态单一的透明细胞形成巢或条索, 周围为玻璃样物所包绕,透明细胞易浸润周围组织包括神经和脉管;(3)免疫表型:癌细胞呈上皮细胞标记阳性,肌上皮标志阴性;很罕见的情况下表达 CEA 和 EMA 阳性[4];(4)组织化学:透明细胞常富含糖原,但由于胞浆的收缩,肿瘤内显示极少或无糖原,消化前后的 PAS 均为阴性[5],透明细胞胞浆内无黏液成分,故黏液卡红或奥新兰(AB)染色阴性。
本组病例组织学符合上述标准,表现为梁状或条索样排列的透明细胞包埋在透明变硬化间质中的组织构像,并浸润邻近涎腺组织同时上皮标志阳性表达,肌上皮标志阴性,推测肿瘤来源于闰管储备细胞[3]透明细胞可出现在其它许多涎腺肿瘤中,所以,必须依靠免疫组化和特染结合 HCCC 的形态特征鉴别诊断本研究 2 例第 1 次活检或快速诊断时均误诊为良性病变,这可能与笔者对此类型肿瘤无认识有关所以,在确诊 HCCC 前应排3除其他含有透明细胞的病变本组 2 例在手术标本内均未见癌残留,送检的淋巴结均未见转移例 1 由于术中考虑为良性肿瘤,手术范围偏小致术后 1 个月局部复发,但随访 1 年患者依然健在;例 2 随访 23 个月术后无复发或转移笔者支持 Wang 等[6]的观点,认为 HCCC 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肿瘤的大小、细胞的异型性、核分裂像和 P53 等可能与预后有一定关系,有待以后积累更多的病例和随访观察肿瘤复发可能与边缘浸润有关[7]广泛切除肿瘤是最佳治疗方法,术后必要时可辅以化疗参考文献】[1] Berho M, Huvos AG. Central hyalinizing clear cell carcinoma of the mandible and the maxilla: 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two cases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J]. Hum Pathol, 1999,30(1):101-105.[2] Milchgrub S, Gnepp DR, Vuitch F, et al. Hyalinizing clear cell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J]. Am J Surg Pathol,1994, 18(1):74-82.[3] 胡宇华,李 江.涎腺透明细胞癌 10 例临床病理分析[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40(1): 54-57.[4] Madhavan M, Nor HO, Abdul RS. Hyalinizing clear cell carcinoma of minory gland: case report[J]. Braz Dent J, 2002, 13(1): 66-69.[5] Maiorano E, Altini M, Favia G. Clear cell tumors of the salivaryglands[J]. Semin Diagn Pathol, 1997,14(3):203-212.[6] Wang B, Brandwein M, Gordon R, et al. Primary salivary clear cell tumour’s diagnostic approach: a clinicopat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20 patients with clear cell carcinoma, clear cell myoepithelial carcinoma, and 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J]. Arch Pathol Lab Med, 2002, 126(6):676-685.[7] Berho M, Huvos AG. Central hyalinizing clear cell carcinoma of the mandible and the maxilla[J]. Hum Path,1999,30(1):10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