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2005-2020).doc
56页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5-2020)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宝山区规划设计研究院二 OO 五年十二月目 录第一章 总则 7第一条 编制目的 7第二条 规划编制依据 7第三条 地位和作用 8第四条 规划期限 8第五条 规划区范围 8第六条 规划指导思想 8第二章 区域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 10第七条 区域性质 10第八条 区域发展规模 10第九条 区域发展目标 10第三章 空间布局结构 12第十条 区域发展方向 12第十一条 城镇体系规划原则 12第十二条 城镇等级体系 12第十三条 中心村建设 13第十四条 区域空间布局结构 13第十五条 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15第四章 新城区发展规划 17第十六条 城市性质 17第十七条 发展目标 17第十八条 新城空间结构 17第十九条 新城分区发展纲要 18第五章 产业发展规划 22第二十条 规划原则 22第二十一条 区域产业布局 22第二十二条 工业园区布局 22第二十三条 第二产业 23第二十四条 第三产业 23第二十五条 农业 24第六章 综合交通规划 25第二十六条 战略目标 25第二十七条 港口和内河航运 25第二十八条 公路 26第二十九条 铁路 27第三十条 轨道交通 27第三十一条 越江交通 28第三十二条 城市道路 28第三十三条 公共交通 29第三十四条 货运交通组织 30第三十五条 静态交通 30第七章 科教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32第三十六条 规划目标 32第三十七条 教育科研 32第三十八条 科技信息 33第三十九条 文化 34第四十条 医疗卫生 35第四十一条 体育 36第四十二条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 37第八章 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38第四十三条 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38第四十四条 绿地指标 38第四十五条 规划结构 38第四十六条 景观规划目标 39第四十七条 景观规划布局 39第九章 旅游系统规划 41第四十八条 发展目标与原则 41第四十九条 规划布局 41第五十条 旅游配套设施 42第十章 水系系统规划 43第五十一条 规划目标 43第五十二条 规划结构 43第五十三条 景观水系 43第五十四条 岸线规划 44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规划 45第五十五条 规划目标 45第五十六条 大气环境保护 45第五十七条 水环境保护 45第五十八条 噪声控制 46第五十九条 固体废弃物处理 46第六十条 吴淞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 46第十二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47第六十一条 供电 47第六十二条 供水 47第六十三条 燃气 48第六十四条 雨水排水 48第六十五条 污水排水 49第六十六条 通信 50第六十七条 邮政 50第六十八条 环卫 50第十三章 防灾规划 52第六十九条 防洪除涝 52第七十条 消防 52第七十一条 抗震 52第七十二条 城市防空及地下空间 53第七十三条 城市生命线系统规划 53第十四章 近期建设与实施对策 55第七十四条 规划目标 55第七十五条 主要任务 55第七十六条 土地发展策略 63第七十七条 规划实施对策 64第一条 编制目的为指导宝山区域长远发展需要,确定区域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优化配置各项资源,指导区域各项建设,实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4、《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5、《上海市宝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6、《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 )》7、《上海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 )》8、《关于切实推进“三个集中”加快上海郊区发展的规划纲要 》9、《上海市中心城分区规划》10、 《 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纲要(2004— 2020)》11、 《 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4— 2020)》12、国务院、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宝山区发展的相关要求及政策文件13、上海市宝山区委区政府关于宝山发展的相关要求及政策文件第三条 地位和作用《上海市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2005~2020 )》是指导本区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本区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规划、新城规划、新市镇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必须执行本规划第四条 规划期限2005 年至 2020 年,近期至 2010 年第五条 规划区范围本次规划范围即宝山区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 293.7 平方公里。
第六条 规划指导思想1、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宝山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即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实现宝山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快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和社会生活质量水平;实现区域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的总体要求,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区 3、坚持“三个注重”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教兴区为主战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发展;更加注重城市综合功能培育;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4、坚持“五个优化”合理安排区域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突出“五个”优化:优化生态环境建设、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优化市政公用设施规划、优化生产与生活布局、优化人文与城市形象塑造第二章 区域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第七条 区域性质上海北翼连接长江三角洲沿江城市发展带上的重要门户;世界级精品钢制造以及物流等相关产业集聚辐射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生活、生产协调发展、具有辅城功能的现代化滨江新区。
第八条 区域发展规模2020 年宝山区实际居住人口总量控制在 150 万人以内,城市化水平达到 98.7%集中城市化地区城市建设总用地约 232 平方公里,其中,区属城市建设用地 146 平方公里,国家(宝钢)和市级工业园区用地、市级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用地约 86 平方公里中心城部分规划人口约 50~55 万,城市建设用地约 58 平方公里;新城规划人口约 60~65 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57 平方公里;新市镇规划人口约 28 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为 21 平方公里第九条 区域发展目标至 2020 年,把宝山建设成为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具有辅城功能的现代化的滨江新区;形成世界级精品钢及其延伸业基地、上海北部物流服务基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生产服务业集聚区和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现代化的生活园区主要标志:1、形成与宝山新区相匹配的区域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形成完善的现代化的城市综合功能2、形成符合现代化大都市和宝山特点的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布局和空间形态3、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建成以“生态绿心+绿脉 ”为基础的城市形态结构和绿化系统,营造气净、地绿、水清的区域空间环境。
4、形成集航运、游览、景观于一体的河网系统,建设具有良好景观环境的滨水生活组团,体现滨江新区特色5、形成以市域快速交通网络为基础的,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的综合性区域道路网系统,加快城市主干路网骨架建设以及综合换乘枢纽站的建设,建立客货运交通适当分离的交通体系6、形成较完善的教育、文化、卫生等为主体的社会发展体系,建设布局合理、配套齐全、洁净舒适、交通便捷的现代生活园区7、形成与区域发展相协调的城市综合应急和防灾体系,加快城市灾害预防和应急工程建设,提高城市综合应急处置和防灾能力第三章 空间布局结构第十条 城市发展方向重点培育新城市发展轴,形成由淞宝地区(东城区)、杨行地区(西城区)、顾村地区组成的“组合式”新城;进一步强化沪太路城镇发展轴,建设大场—顾村—罗店—罗泾组团发展区域;加快推进宝山工业园区建设和区域环境建设第十一条 城镇体系规划原则优化中心城区、强化新城区、加强新市镇、加快中心村建设,促进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职能分工明确、等级清晰、结构合理、形态优良的符合区域发展需求和特点的城镇体系发挥区域区位及交通优势,优化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立足上海市新一轮功能定位,强化宝山新城作为市中心城拓展区与延伸区核心发展;加强产业互动,推进北部综合产业区和新市镇功能发展;加快城镇发展过程中自然村向中心村和新市镇集中力度,形成城市化、现代化中心村新模式。
第十二条 城镇等级体系以上海市域城镇体系布局框架为依据,规划宝山区域城镇体系分为中心城(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新城、新市镇(居民新村)和中心村四个层次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宝山外环线以内区域新城:外环线与郊环线之间区域,由淞宝地区、杨行地区和顾村地区三个组团构成组合式新城新市镇:形成罗店、罗泾、月浦三个新市镇以及罗南、盛桥、沈巷三个居住社区,分别依托就近新市镇形成联动发展中心村:形成杨北、大黄、正义、白杨、四方、洋桥等中心村其中,杨北、大黄、正义、四方为城镇型中心村,与城市化一同发展;白杨、杨桥为独立型中心村第十三条 中心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形成规划布局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居环境良好、人文素质提高、民主法制加强、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符合宝山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三集中”原则为基础,结合区域内各农村居民点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分近远期采取多种集中模式近期,结合区域城市化的推进、市政动迁和宅基地置换试点等,重点建设杨行镇杨北村、大黄村;顾村镇正义村、白杨村;罗店镇四方村;罗泾洋桥村等六个新建型中心村,中心村规模应在 1000-3000 人左右,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 100 平方米以内。
远期,中心村的建设与宝山新城及新市镇发展相适应,依托新城与新市镇的基础设施配套,形成居住进一步向新城和新市镇集中发展的更高形态同时结合现有规模较大的自然村通过拆旧更新、整治改造等措施,达到对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形成整合型中心村第十四条 区域空间布局结构按照城镇一体、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方针,未来宝山的城镇和产业发展形态将形成以宝山新城为核心,轴向带状发展的组团布局结构具体结构概括为“一带、两轴、三片区”一带”: 以精品钢和延伸产业、现代物流航运业和观光旅游业为特色的长江、黄浦江滨江发展带;是宝山未来滨江功能调整、拓展、整合和提升的沿江功能发展带两轴”: 即以现代新兴城市功能(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的沿宝杨路-宝安公路的东西向综合发展轴;以城镇组团发展为重点的沿沪太路的南北向城镇发展轴,一带两轴呈“H”型共同构建宝山新城基本发展框架三片区”: 即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宝山新城区和北部综合产业区1、 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 宝山外环线以内的地区是上海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主要形成上海大学地区组团、张庙地区组团及沿江发展组团,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住条件、提升生活质量为规划目标,城市建设用地 58 平方公里,人口规模 50~55 万。
2、 宝山新城区位于外环线和郊环线之间区域,由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集中新城向组合新城发展,形成由淞宝地区、杨行地区和顾村地区共同构成的“组合式”新城空间格局新城用地规模 57 平方公里,人口规模 60~65 万3、 北部综合产业区 郊环线以北区域,规划形成以宝钢、宝山工业园区(北区)为主体,与罗店、罗泾和月浦等新市镇协调发展的宝山北部综合工业产业区重点构筑宝山北部沿江工业产业带,将宝钢和宝山工业园区(北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精品钢及其延伸业基地罗店、罗泾和月浦规划成为宝山北部重要的产业配套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