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留守群体文娱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
16页农村留守群体文娱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肖亿甫 张雪黎 罗怡珑[提 要]利用调研组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铁河乡的5个调查点共收集到289份留守群体的调查数据,对当地居民的文娱活动开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地居民传统文娱方式基本缺失,同时与现代文娱生活严重脱节究其原因,一方面,政府开展的文娱活动较少,公共文娱活动场所和设施供给匮乏、利用率较低;另一方面,城市文娱活动的渗入徒有其表,在观念落后、事务繁杂、文化程度低的农村群体中很难生根发芽通过分析有关学者给出对策,结合调研情况,提出“回归传统、接轨现代”的理念,从高校层面出发,明确改变现状的责任主体: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并给出相关建议[Key]农村;留守群体;文娱活动;现状分析[作者简介]肖亿甫(1989—),男,江西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张雪黎(1964—),女,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媒介素养、青年就业创业;罗怡珑(1995—),女,江西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江西南昌 330045)一、引言文娱活动是文化娱乐活动的简称农村传统的文娱活动主要包括打麻将、闲聊、电影、音乐(广播、戏剧)、下棋、读书看报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城市的文娱方式如上网、广场舞等传入农村,使农村文娱活动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在农村这样的环境下表现出内容缺乏适应性,形式缺乏组织性的态势,出现“橘生淮北则为枳”的现象,需要进一步激活和调整此外,一些传统艺术如书法、民间乐队等对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及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农村居民没有意识到这些传统艺术的价值而导致其逐渐走向没落,值得学者深入挖掘在农村,邻里关系不和谐、酗酒闹事、赌博、老人自杀等问题严重影响农村的和谐稳定同时,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口涌向城市,由于年轻人的经济能力加上老人的生活习惯等原因,绝大部分老人选择留在农村,子女长期不在老人身边,即使在物质需求方面得到了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也往往很难得到满足,这就会导致农村空巢老人孤独寂寞的情绪产生,引起身心疾病,甚至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1]另一方面,农村年轻人口流向城市导致了农村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大量研究证实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一系列身心发展的问题如今的农村普遍呈现出“人口空心化”的现象,而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制约新农村建设与长期规划的主要问题[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此外,文化建设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4]由此可见,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开展情况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一般而言,农村留守群体主要包括“386199部队”,由于调研所在地留守的妇女样本量太少,加上其文娱活动现状与另外两个群体差别不大,故不对其进行研究大部分学者将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当作两个相互独立的群体进行研究,将两者放在一起研究的较少近几年,有关学者逐渐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其中近5年的文献占到54.43%,说明将两者作为关联体同时研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对象产生的原因类似,都是农村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直接造成的此外,他们的境遇与居住环境也一样,都是“留守”在农村目前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养老和生活质量上,留守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学校教育和心理发展等方面,对两者文娱活动的研究都是作为一个小的论点笼统概述,将文娱活动单独进行研究的较少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将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作为关联体一起研究,并将两者的文娱活动开展现状作为此次调查的重点,希望以此为突破口,为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和资料参考。
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铁河乡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50%,水面与山地草洲占40%,居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单一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青壮劳动力选择外出工作,导致家乡居民以老人和儿童为主本次调研的地点确定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铁河乡,全乡辖区内共有4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队),此次选在具有代表意义的五个调查点:东阳村、赤城村、幸福小区、敬老院和铁河街道二)问卷的设计与调查方法通过广泛地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观察访问以及征集相关专家意见,发现农村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文化娱乐活动种类比较集中,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正式的调查问卷问卷包括4个部分:一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人口统计学信息;二是他们的文化娱乐活动现状;三是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性;四是空巢老人以及留守儿童对未来增添文娱活动种类的建议问卷的题目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考虑到有些老人不懂普通话,调查队伍里配有一名能用方言与被调查对象交流的人员此次调研采取非概率抽样——偶遇抽样的方法,分别对东阳村、赤城村、幸福小区、敬老院以及铁河街道进行实地入户调查在当地人员的带领下,调查人员进入村民家中通過问卷调查,无结构式访谈等形式进行资料的收集。
空巢老人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220份,其中有效问卷209份,有效率95%;留守儿童共发放100分问卷,回收问卷100分,其中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80%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科学性,笔者团队在调查的同时还对铁河乡的文化娱乐活动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现场观察,并对当地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三、结果与分析(一)基本情况1.空巢老人数据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男女比例比较均衡,其中男性占42.11%,女性占57.89%,年龄主要集中在60-70岁,老人文化水平集中在小学及以下,占总人数的90.91%数据显示,老人的生活费用主要来源于子女和自给自足,有退休工资的寥寥无几,虽说也有政府补贴,但是每个月95元的金额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更加难以保证精神需求(参与文娱活动)(见表1)2.留守儿童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女孩占比大于男孩,女孩占比62.50%,由爷爷奶奶看护的比例占到88.13%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占总人数的77.50%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有生活自理能力,学业压力小,叛逆期还不明显,留在家乡父母比较放心通过访谈发现,虽然大部分儿童有零花钱,但是并不多,主要用于零食的开销上,生活费仅够维持平常的生活,儿童在文娱活动上的支出很少。
留守儿童与父母相见时间多数在半年以内,这与寒暑假以及劳动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有关,平常主要靠与父母联络,说明网络在农村未普及开来在调查中发现,随着社会流动的规模愈来愈大,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在慢慢减少,流动儿童相比同期有所增加(见表2)3.空巢老人与子女数据表明,绝大多数老人有3个及以上的子女,但是没有一个子女陪伴在身边,而且子女均外出多年尽管平常联系较多,大部分子女也会在节假日回来看望他们,但由于在外地工作,除去来回路上耽误的时间,真正陪伴老人的时间非常少,这会增添老人内心的孤独感(见表3)二)文娱活动开展现状、评价及设想1.文娱活动开展现状调查发现,村里的文娱设备集中在麻将馆等棋牌类场所和户外健身器材,32.20%空巢老人和28.75%的留守儿童经常去文娱活动场所,说明他们参加文娱活动较少数据表明空巢老人以闲聊(84.21%)、打牌(58.65%)和看电视(37.54%)为主;留守儿童以读书看报(91.43%)、看电视(86.25%)和闲聊(30.00%)为主此外,有22.97%参加求神拜佛等活动,村里很少开展文娱活动,见表4经过访谈发现,农村精神文化的稀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贫乏在问及对农村文娱活动设施建设的展望时,增加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娱活动器材以及建立基层网络服务中心的呼声较高。
2.对文娱活动的评价从表5中可以看出,空巢老人(74.64%)和留守儿童(75.00%)普遍认同文化娱乐活动对于他们来说是重要的但是将本组调查数据与文娱现状的数据相结合分析是矛盾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文娱活动很重要,但是村里几乎没有开展过任何相关的活动,这说明农村文娱活动改善的空间还很大;二是留守儿童认为活动重要,但是参与程度一般,这说明村里已有的文娱活动不能满足留守儿童的需要,或者不适合他们虽有大部分空巢老人表示经常去文娱活动的场所,但占比低于对重要性的认同,这说明村里的文娱活动种类需要增加,现有的形式可能比较单一,未能完全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3.对增添文娱活动种类的设想通过实地观察、访谈发现,当地的文娱活动种类稀少、形式单调,如表6所示空巢老人希望增加乡镇文化活动中心(77.99%)和文娱活动器材(75.60%);留守儿童希望建立基层网络服务中心(78.75%)和村级体育健身器材(52.5%)这组数据显示农村精神文化的稀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贫乏,表明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对文娱活动需求的差异在希望政府组织哪些文娱活动的调查中,老人和孩子都倾向于选择送戏送电影下乡和送图书科普知识下乡,这说明农村地區教育资源的稀缺。
国家一直在倡导教育公平,但教育究竟该怎样公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走访中观察到每个村子都有运动器材,但没有人使用,甚至出现人为的、不正常的损坏现象其一,这主要可能与人们内心需要的文娱活动不符合,无法调动人们使用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二,建设器材的宗旨宣传不到位,人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这些器材给身心健康带来的作用;其三,该类文娱器材可能不适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四、原因分析以上数据显示,目前农村的文娱活动出现“传统缺失、现代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政府开展的文娱活动较少,公共文娱活动场所和设施供给匮乏、利用率较低;另一方面,城市文娱活动的渗入徒有其表,在观念落后、事务繁杂、文化程度低的农村群体中很难生根发芽,造成农村的文娱活动开展状况变得模糊不清一)政府层面1.开展的文娱活动较少随着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愈发频繁,农村对外界的了解越来越多,但是留守在农村的居民思想观念仍然比较落后城市文明的“入侵”一方面让农村居民意识到自己的落后,在现代金钱观的冲刷下变得耻于传统,易于舍弃民间技艺;另一方面,长期的生活习惯又让他们羞于改变,难以接受现代文明农村的文化娱乐等方面仍然只是被动地等待政府的安排,而政府目前开展的文娱活动却是少之又少。
在此次调查的过程中,56.94%的空巢老人表示村里没有开展过文娱活动,33.49%的空巢老人对村里的文娱活动开展情况不太清楚,认为村里没有开展过文娱活动或对村里的文娱活动开展情况不太清楚的留守儿童达到100%在20世纪80、90年代,农村因为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等原因,政府时常组织村民看电影、戏剧等,同时,村庄一般有自己的乐队,在红白喜事及闲暇时演奏此外,在访谈的过程中发现,之前村里春节时贴的对联都是由家里的老人创作并书写,而如今很少靠自己完成,有些老人写对联或平常练书法甚至遭邻里嘲笑目前看似跟上时代的农村既没有与城市文明接轨,又丧失了之前政府给予的文化福利与民间传统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开展的文娱活动少,直接导致农村居民接触文娱活动的机会大大减少,加上对文娱活动的不重视以及宣传的缺乏,使得农村的文娱活动开展状况变得模糊不清,出现传统缺失、现代脱节的现象2.公共文娱活动场所和设施供给匮乏、利用率较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农村基础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这也是丰富农村居民闲暇生活的重要举措在铁河乡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该村的文化娱乐设施严重匮乏,供老年和儿童使用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和设施较少且利用率较低。
在问及“村里有哪些文化娱乐设施”时,有68.90%的老人和81.25%的儿童选择了麻将馆等棋牌类场所,说明麻将场所是村民闲暇时的主要活动地点,调研组发现,留守儿童跟随在打麻将的老人身边玩耍、吃零食,甚至在“玩麻将”的现象非常普遍;有92.34%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