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水库移民生产生活现状.doc
103页第一章 水库移民生产生活现状第一节 浠水县经济社会现状及“十二五”发展目标一、浠水县经济社会现状浠水县位于长江中游鄂东中部,北倚大别山,南临长江与黄石市、鄂州市隔江相望,北与罗田县、英山县,东与蕲春县,西与团风县、黄州区相邻南北长66.5公里,东西宽61.3公里,总面积(不含黄石江北农场)1993.7平方公里全县辖内12个镇、1个乡、1个经济开发区、2个场、649个村民委员会、5676个村民小组全县常用耕地面积43.58千公顷年末总人口103.08万人,其中男53.94万人,女49.14万人;乡村人口83.28万人,城镇人口19.8万人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2010年达到108.1亿元,人均11667元,人均生产总值比“十五”末增长1.71倍;三类产业结构比为33.5: 36:30.5,工业所占比重首次超过农业和服务业;财政收入达到5.44亿元,年均增长24.3%,是2005年的1.8倍,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3亿元,年均增长25.7%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2608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73元,年均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5平方米。
2010年,农业总产值实现60.27亿元,年均增长19%;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农业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44.2%上升到57%,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了3倍,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十五”末的2家增加到8家,专业大户达到4100余户;森林资源总量快速提升;全县农机装备总量达到5.2万余台,比2005年增长128.1%2010年,18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达到25.86亿元,年递增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年均增长35.8%;“十一五”期间,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招商引资和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了相对齐全的工业体系,医药化工、汽车配件、机械制造、生物制药、纺织服装、食品饲料、建材冶金七大产业行成了规模,一批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三是服务业持续繁荣201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4.6亿元,年均增长16.5%;外贸出口额达到3564万美元,年均增长62.1%,出口产品发展到6大系列30多个品种,利用外资1525万美元;“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各类服务“三农”的连锁农资店等网点发展到830余家;浠水商场、洪都广场、中百仓储成为我县大型综合流通企业;特色专业市场建设不断加强,城北大市场被国家列入“双百市场工程”。
十一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80亿元,是“十五”时期投资总规模的2.9倍,其中,国家投资57.8亿元,年均增长31.7%完善了洪山和散花工业园区建设,为招商引资和工业快速发展夯实了基础完成堤防建设16.9公里,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5座,新增灌溉面积3.4万亩,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数33万人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0多个,增加有效耕地3万余亩改造建设了通乡公路、农村公路、浠散线等路面共1700公里,并争取支持建成大广北连接线,重建了兰溪大桥、县城夹河桥,改建了浠水大桥,改造公路危桥21座,全县通车总里程达到2500余公里实施220KV变电站增容和电网改造工程,改善了城乡电力供应农村新能源发展较快,户用沼气达4万余户完善了通讯网络配套,增强了通信能力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新建了南城水厂和污水处理厂,硬化了城区道路10条,城区公交从无到有健康发展,新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4.8万平方米;洗马、汪岗、兰溪等镇加大了镇区水厂、道路建设二、浠水县 “十二五”发展目标1、经济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三次产业的比重调整为26.5:37.5:36,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外贸出口总额达到年均增长30%以上,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8%以上。
2、人民生活目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23万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0.8万元,年均增长8.7 %,城乡劳动力就业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 %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省、市下达的调控目标以内3、社会发展目标到2015年,城市化率达到43%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教育、文化、卫生、保险、体育、广播电视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城乡医疗保险全覆盖4、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目标耕地、生态和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划定永久基本农田62万亩;全县城乡规划实现全覆盖,各项建设规范有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在近2000平方公里土地上呈现一幅青山碧水绿地蓝天的壮美画图第二节 移民基本状况一、水库基本情况浠水境内湖库塘堰密布,河港纵横,雨量充沛,气候温和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境内兴建了白莲河、白洋河、梅子山等三座大中型水库,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生态等方面发挥了重大效益,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白莲河水库概况白莲河水库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的浠水县白莲镇,是一座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I)型水库。
工程于1959年10月动工,1960年10月30日竣工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800平方公里,总库容12.5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为104米,相应库容为8亿立方米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坝、副坝、溢洪道、非常溢洪道和东、西干渠渠道灌区灌溉农田近4万公顷,电厂装机4.5万千瓦防洪影响范围内有浠水县城及10多个乡镇,共30万人口和29万亩农田,还有京九铁路、黄黄公路、柳界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及大量其它基础设施库区范围涉及英山、罗田、浠水三县地理位置为北纬30°37′、东经115°28′二)白洋河水库概况白洋河水库位于长江中游北岸巴水河支流白洋河上游团陂镇徐家坳村与二圣庙村交界处,地理位置为东经115°26′,北纬30°37′,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1.4km2,总库容2241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综合利用型水利枢纽工程三)梅子山水库概况梅子山水库位于湖北省浠水县竹瓦镇水库村三组,拦截巴水支流大沙港地理位置东经115°09′09″,北纬30°35′11″,坝址以上承雨面积6.0km2,总库容1029.1万立方,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二、移民人口分布情况我县涉及移民的大中型水库有3座,分别为白莲河水库、白洋河水库、梅子山水库;涉及外省、外县的水库共有15座,分别为王英水库、彭店水库、富水水库、花园水库、金沙河水库、横河水库、落马桥水库、浮桥河水库、凤凰关水库、丹江口水库、花凉亭水库、陆浑水库、大洪湖水库、早禾冲水库、红花水库;外省、外县迁入我县的现状人口569人,移民现状人口分布在全县16个乡镇(场区)的390个村、6636户,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1。
表1-1 浠水县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移民人口分布统计表序号村名户数 现状(人)原迁人数(人)增长人口(人)备注全县合计663621193773513458 一清泉镇244615259356 1赤土坡村333 2金宝山村81275 3郑铺村333 4杨树沟村455 5钱家河村1117125 6黑鹿坳村111 7天鹅村222 8小仙庙村111 9余堰村91310103207 10白果树村5651 11十月蔬菜组111 12抱儿石村111 13马畈村111 14菱角塘村2624 15胡家坪社区222 16十月村3633 17桃树窝村6617866112 18河东街村4963 19王家河村222 20驼背柳村222 21红石磙村111 22朴树坳村222 23游冲村222 24新铺村111 25夏凉村222 26王家岩村111 27田桥村111 28斗咀港村3624 29九龙寨村111 30凤栖山社区111 31张坳村111 32龚铺村111 33城东企业222 34望花山村111 35香铺村111 36关帝庙社区111 37民政路111 38胡弄村4936 39朱林铺村1514 40龙井村111 41袁畈村111 42蔡铺村1532 二巴河镇4547452 1黄岭村222 2长征村111 3调军山村444 4长安村222 5长江村999 6刘家咀村222 7江洪村111 8金星村111 9泉塘村111 10桃花村111 11凤山村111 12和平村111 13双桥村222 14鲁湖村333 15西河街村222 16雷山村111 17莲花村111 18凤凰村111 19朝阳村111 20刘家咀村111 21赵坳村111 22茅江港村111 23莲花村111 24纱帽岭村111 25苦竹港村111 26马骑山村1312 27农科所111 三竹瓦镇2781027536491 1柳坳村111 4桃园村222 5朱店村21147 6九坪村1413 7石洞村1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