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地理新材料新情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doc
4页利用地理“新材料新情景”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地理新课程第3条规定:“命题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这要求高考命题要广泛选取丰富多彩的相关材料,给考生创设一个个问题情景,由此设计一个个“新问题”,从而达到新课程背景下“能力测试”的考试目标针对这一新课程的命题原则,我们的认识是这样的:首先应注意两个原则:一是“新”,所选必须是各版本教科书所不曾涉猎的“新”材料,这样才能有“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新”不代表偏和怪,材料依然会以主干知识为依托二是“限”,即不超出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范围为了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与引导,在本条规定中,还专门强调了“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意味着,试题对于考生的创新品质和研究性学习等能力要求,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渗透和体现 其次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首先表现为审题的精确,其次是能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景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第三, 该项考核目标的具体要求有两点是最为重要的:(1)“获”,要求用尽量短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且有价值的、对做答有帮助的信息。
(2)“解”,要求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性的合理整理,明确材料或者题目的主题,明确主题之下各层次的相互关系,并据此正确解读信息 从山东省三年的文综自主命题看,的确很好的体现了这一命题原则为此我们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我校的“二一一反思型课堂教学”模式,很好的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落实、贯彻和融合我们在地理教学中,敏锐抓住时事热点问题,把它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关地理知识,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学校教学条件等形成多元化的有侧重点的教与学方法,这也是地理新课改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我们进行了地理热点情景问题设计以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现举例如下:新材料新情景:一、整合阅读材料——学生自主学习以“新材料新情景”为载体,展示本节课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先由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阅读“新材料新情景”,从中提出有用信息,归纳总结,并找出疑点,作好记录例如:世界气候大会的新材料,新情境:1.马尔代夫水下内阁会议 2.尼泊尔内阁“珠穆朗玛峰高山会议” 3.坎昆世界气候大会 4.德班世界气候大会二、 结合考点分析——师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的主要考点:1.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的原因、影响与措施; 2.新能源的类型、分布及其优缺点; 3.传统能源的优缺点; 4.区域气候变化的表现、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5.在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6.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公平性、共同性、阶段性原则的含义; 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8.哥本哈根及其周围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进行交流,或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组内能解决的要尽可能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作好记录,以备全班共同讨论解决。
完成上述自主、合作学习后,由各小组提出本组疑难问题,由其他同学思考后给出解释,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进行点拨学生确实不能解决的问题或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问题由教师进行讲解释疑通过教师或学生对知识结构网络的构建,概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点拨,使知识升华提高三、命制精确试题——学生训练巩固在以上环节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巩固,完成“再感知……深理解……形成技能”的高一级认识过程,进行定时检测,选择题学生合作交流答案,当堂解决主观题可收卷,由老师批阅后再进行讲评或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归纳答案 1.气候变化、能源供应紧张、粮食短缺问题等等都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根据下列所给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55°43′N 12°34′E),于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10时40分许开幕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 材料二 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纤维加工成的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备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 材料三 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下图左)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 (1)影响乞力马扎罗山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2)引起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其解决对策有: 3)分析气候、石油、粮食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 甲: 乙: (4)乙醇汽油是否绿色燃料,人们看法不同,试评价大量使用乙醇汽油对经济和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1)气温 降水量(2)全球气候变暖 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3)甲:CO2大量排放 乙:石油资源的短缺(4)不利:加剧世界粮食紧张,粮价上涨,影响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巨大的利益刺激人们大规模开发新的土地,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加剧今年以来最强台风“莫拉克”变化多端我们设计的试题均采用题组的形式,打破学习领域,围绕某一主题借助一定新材料新情景对各相关领域与学科知识进行适度的整合命题导向与学科课程目标相一致,试题设计符合所考查学科能力的特点,正确按照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结合“二一一反思型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试题设计注重对学生多元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考查,答案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试题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生活,反映时代变化,体现时代精神相信我们的努力会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