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秦观观和婉约词.doc
7页浅谈秦观和婉约词【内容摘要】秦观是北宋末期的一位重要词人他一牛与苏轼关系密切,创作也深受苏轼的影 响秦观被崇为婉约词派Z正宗秦观个性多愁善感,而且一牛仕途坎坷,这直接影响他的创作 风格秦观的词以抒情为主,善于将外界的凄迷之呆与内心的哀婉情思相结合,创造出清丽典雅, 婉曲蕴藉的婉约词与婉约含蓄中含有凄苦的缠绵,轻描淡写中蕴涵凄力的情感本文从秦观屡 遭贬谪的经历对他的创作影响和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心理对他的创作的影响这两个方回浅析了 秦观婉约词的特点关键词】秦观;婉约词;情词兼胜;凄迷蕴藉秦观(1049—1100),字少游,扬州高邮人史称他少豪俊慷慨,举进士不中, 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与己意合秦观与周邦彦同为北宋末期最重耍词 人,秦观一生与苏轼关系密切,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创作和思想都深受苏轼影响, 是他的词却明显不同于苏轼明人张延 《诗余图谱•凡例》云:“词体大略有二, 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然亦有乎其人, 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他讲的两种词体,指的是词的 两种风格,并将秦观作为婉约词的代表总体来说,秦观词以抒情为主,较少抒事, 能以景物为情思,避免了质实,显得空灵婉转而富有情致,具有情词兼盛的艺术特色。
它清丽典雅婉柔蕴藉,于婉约含蓄里有凄苦的缠绵,轻描淡写中蕴涵凄厉的情思 秦观词的深婉,在于能掌握词体要吵宜修的特质,能言其所欲言,将身世Z感寓于艳 情中,表达幽微丰美的意蕴,于恋情、离别、伤时、羁旅行役等题材Z中创出新意, 以情蕴取胜一、屡遭贬谪的不平经历对秦观词风的影响对于他的词《四库全书提要》说:“观诗格不及苏黄,而其词却情蕴兼胜,在苏 黄Z上说他的词有两大优点:情感深挚,韵味含蓄韵味Z言不可锋芒毕露,要 写得含蒂蕴藉清人周济《介存需论词朵著》曾经引用前人评语评秦观的词说:“少 游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皆不能到就正是说少游词表面来看没什么精警,没有 锋芒棱角可是那些“用力者”喜欢逞才气的人,都赶不上他的成就,如他的《鹊桥 仙》里的“两情若是久长时,乂岂在朝朝暮暮这是一句千年的经典爱情名言,秦 观的个性是遇到了艰苦挫折,既不能超越解脱,也不是毫无节制的发泄自己的牢骚与 愤怨他把自己不如意、抑郁都用极为含莆幽微的笔法婉转的表达出来,貌似平易, 可绝非肤浅庸俗这却正是别人所不能及的境界所以周济的《宋四家词论》就又称 赞秦观的词说:“少游意在含莆,如花初胎,故少重笔 “如花初胎”意在说明少游 的词如含苞待放的禧蕾,美在清新,美在含蓄。
王国维他的《人间词话》里也说:“冯 梦华谓:'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余谓此淮海足以 当之淮海”说得是秦少游,而“小山”说得是晏儿道晏儿道的词大多表达一个 贵族落拓失意的公子对昔日的富贵生活和歌女的思念与追忆而秦少游的词则是表现 才人怀才不遇、志气挫折后的悲愤这两种悄感不可同R而语,一般人都把秦观与晏 儿道相提并论,而王国维先生却提出了他们词的不同Z处我们只有真正认识到这种 木质的差别,才能真正的欣赏他的词从秦观在仕途上屡遭挫折,我们读他的词应该分两个时期来看,一是他早年未遭 打击前的作品另一是他经历数次贬谪后的作品现在我们先来看他的一首早年的作 品《望海潮》:梅英疏淡,冰浙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 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 笳,有华灯碍月,总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这首词的确非常柔婉平和而极富情韵,这主要是因为他富有诗人的感受,而口他 把这种感受描写的非常细腻从这首词就可看到秦观细致的观察力接着他描写春季富有生机的动人之景。
正与游人高昂的意兴飞扬相结合此刻桃 花在春风中热烈的绽放,柳树温柔的吐出新芽,蝴蝶在花丛中流连忘返,家家户户都 尽情的享受着春天的美妙,词人心中不出而然的升起一股爱春惜春的感情后面说「'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如花是引用曹魏是的故事曹植 曾有诗云:“清夜游西园,飞盖和追随”曹丕也有:“同乘公载,以游西园”又说:“清风夜起,悲茄微吟”所以秦观的词也说:“西园夜饮鸣笳”,豪华的公子哥儿在 西园晚上聚饮,弹奏乐器,张挂着明亮的彩灯使冃光失色,高耸的伞盖遮碰着树上的 花朵后面说:“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则是笔锋一转说道洛阳虽然 繁华美好依旧,可是却有很多世事沧桑得变化了就在者繁华的景色中,兰苑依旧满 游人,可是词人自己却逐渐老去,再也没有当年“误随车”的兴致如今看到这里的 一景一物都会引起嗟叹伤怀,所以说“是事堪嗟”在苍茫的烟霭之中,酒楼上斜挂着 酒旗,少游到酒楼上凭栏遥望天边,望见黄昏时分儿点昏鸦已归栖树巢既然£1己当 时失意落魄,那么是否该放弃这种追求而归乡呢?为什么还耍游于异地呢?于是一片 赤诚的归心不知不觉的随着流水流向无尽的犬边恰似柳永的:“不忍登高临远,望 故乡辽邈。
叹那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所以少游用“暗随”两字这写得多么 含蓄蕴藉,如果不明白他的遭遇,就难以体会到他深沉的慨叹和哀伤少游的词毫无着意加工过的痕迹,“梅英疏淡,冰浙溶泄”写得菲常从容,柔慢 舒缓,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开始就给人一种震撼的气魄有 很人的不同他接着写“金谷俊游”以至“乱分春色到人家”甚至下阕开始的“西园 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全部都在写外景一一白天仅晚的游乐,一直没 有表现内心的感受直至“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才开始吐露一点 心事下面的“烟暝酒旗斜”似乎乂在写景,但却饱含着强烈的惆怅凄凉之感,在暮 霭苍茫中斜飘着一面酒旗,一方面是景物的苍茫惆怅,另一方面是少游自C身世的失 落感所以想到酒楼买醉南宋词人吴文英有一首词上片描写了许多古今兴广盛衰 在结尾说:“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也是说心中感慨不平,想一醉方休少 游在酒楼上“极目遥望,时见栖鸦”,儿点寒鸦就暗衬出他的个人处境李口说:“长 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那么哪里才是他秦少游的栖宿Z所呢? “无奈归心,暗随流 水到犬涯”吐露出了他的真情,此刻的“归心”有两重涵义,一是“归乡”,一是“归 隐”。
陶渊明归隐的时尚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和“草屋八九间”那么他该如何 归乡、归隐呢? “暗随流水到天涯”也仃两重意思写得极含蓄柔和次句既意指自 己的故乡远在天边,乂在默默地倾诉自己内心的哀愁如迢迢不断到天涯的流水李后 主不是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乂说“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的吗?可是少游却把这种哀伤的心情表现的那么含蕃蕴藉而尤其深刻的是”暗随“两 字》他的愁情如此深沉,而眼下又无人可诉,只有”暗随流水到天涯“如果说在 北宋词的发展中,柳永是词调方面的开拓者,苏轼是内容上突破I口有限制新意境的开 拓者那么秦少游就是在词的含蓄婉约的正统中的开拓和发挥,写得更细致,更婉约秦观在写《望海潮》时,虽然失意,但那时所受的打击还不是太严重,后来因苏 东坡的推荐涉及党争一贬再贬如果党争是出于本意受打击,述能有几分情愿,但 像秦观这样无辜被牵连,遭受无妄之灾,那么就很难泰然他被贬郴州,据说罪名只 是他在假日写佛书,这真可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尽管他有很高的修养但内心的 悲愤哀伤之情是难免的《踏莎行》就是他遭贬谪之后的凄婉之作: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讹流卜•潇湘去这首词首句也在写景,与《望海潮》不同的是,这句中的景物并非实景,这可以 说是词的一个创新,很有特色因为词人从晚唐五代以来所写得景物都是实景,以引 起读者的共鸣与感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是象征性的,因为前半阙的最后一句 是“斜阳暮”,这句的意思是美丽的楼台在大雾中迷失了白己的方向下句“桃源望 断无寻处”,陶渊明笔下的美好安宁无世俗Z牵绊的桃源本来就是无处可觅的,更何 况是他一个屡遭贬谪的伤心人词人在这里运用象征和联想,化虚为实,表现出归路 茫茫Z感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 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凄厉矣!”的确,在古诗词中,“春”常引发离思愁绪, 如“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李 重元有“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黄昏时分因怕见风南摧残梨花,所以“深闭门” 把自己的愁情全都掩在门里所以词人秦观也想关起门來把一片“春寒”闭在门外, 可耐闭得了春寒怎能闭得了心里的凄寒更何况杜鹃在残阳中不停的悲蹄晏几道在 《鹏鸠天》里云:“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口与行人语……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 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委屈的愁情与归乡的思绪简直就是置人于死地的慢性 毒药,让人肝肠寸断下阕中“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引用典故指他思念亲人,想远方的他们寄去一封 书信据《荆州记》记载:吴陆凯与范晔友善,特地自江南寄梅花给长安的范晔并 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乂古乐府诗《饮马 长城窟行》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角,中有尺素书 乂云:“长跪读素书,书 中竟何言?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尺素”在这里不仅指书信,述含有思 乡怀人的情感思而不归,词人乃自悲叹“砌成此恨无重数”砌”自用得沉重有力, 把抽象的情感拟作具体可感的动作和事物,就像砌墙、砌台一样,一层层累加,重重 叠叠,数不清说不尽这是多么沉重,多么悲痛的苦恨啊!直教人肝肠寸断最后一 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是一句千古痴语,意思是词人自己人应该在 朝廷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被远贬到郴州来,此句即景 取喻,以郴水本自围绕郴山竟遽然远逝,比喻自C离开故国远谪南方,自悲际遇,自 伤迁谪,语甚沉痛,全词韵调凄婉,色相朦胧,奇意幽隐,耐人寻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秦观是古之真伤心人。
因为他口己性格多愁善感,再 加上屡次被贬的遭遇使他的词含蓄婉约,凄迷蕴藉二、秦观具有北宋文人独特的审美宋代因其自身条件形成具有时代总体性特征的文化,这一时期文人的审美心理是 不同于前代的首先,宋代受佛道影响,佛家教人戒除七情心欲,讲“空”讲静心,道家教人谦 和忍让受佛道影响的理学家安贫乐道,重视道徳白觉,在宋代整体的理想信仰影响 下,宋代词风一•也呈现出独特的风格秦观的词也不例外,比如在他的《鹊桥仙》中 表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无奈结句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 暮”来劝慰爱情不得志的人们,只耍彼此真心相爱暂时的分离乂算得了什么呢?其实 这也是对自己的爱情和人生的一种无奈的安慰,这充分地体现了他的隐忍和安于现实 的精神其次,文人的审美倾向于平静的悄态多愁多病,感伤惆怅的心理表现出对残缺、 老瘦Z美的偏爱宋人善于描写离恨愁绪,多捕捉一些残灯、残日、残梦的场景,写 老写伤,并以此为美最后这种审美心理也对秦观的词产生了很人的影响例如他的 《减字木兰花》一词:“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无限的婉怨与愁思了然 其中。
字字愁”沉重之至,达到了一种极致,在这首词中,秦词对愁思愁绪极力描 绘,字字凄冷,体现了当时词人的审美心理,在这种凄清闲愁的意境中得到了审美的 愉悦如在《浣溪沙》中有“口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0 此句艺术性极高,比喻非常奇巧把E花的“轻”比作梦一般,愁绪在秦观笔下如“无 边丝雨”般绵延不绝,没有尽头宝帘闲挂小银钩”的“闲”字用的极妙流露出 词人挥之不去的哀婉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