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於潜镇第一小学从“三会”特色教育走向校本文化建构的实践探索.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411604964
  • 上传时间:2023-04-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以文化塑造为基石 提升学校发展内涵——临安市於潜镇第一小学从“三会”特色教育走向校本文化建构的实践探索文化就是以文化人,文化就是教化学校文化是学校自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实践中,学校文化又是围绕教育教学而形成的观念的总和,是学校育人理念作用于实践后形成的精神内涵然而,一所学校其校园文化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学校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更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切入口我们认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可以引领学校的文化积淀——学校特色彰显的是学校的个性,凝聚的是师生的人心,提升的是教育的成就感:反之,当学校特色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它就会逐步的超越“教学”的范畴,成为引领学校的综合发展的源动力,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价值观的校本文化,有效润泽学校的全面发展 於潜镇第一小学自2006年以来,开始制定并实施“以三会教育(人人会写一手好字,人人会下一手好棋,人人会奏一种乐器)为突破口,实施体艺特色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战略励精图治,在六年的探索与实践中,特色教育在学校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级领导和省内名家的关心指导下,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散到聚,从聚到精,探索出了“三会进课堂”及“普及加特长”等多种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走出了一条农村小学全面实施体艺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开创了农村小学体艺教育的新格局,成为了“临安市首批艺术特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中国象棋)学校”、 “杭州市体育特色学校”、“杭州市写字教学研究基地学校”、 “全国竹笛(葫芦丝)特色教学联盟成员学校”,广受当地社会各界好评,被誉为天目山下特色教育的一朵奇葩 六年发展积淀,学校特色教学的颇有收获,学校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使得学校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充实、呈现 一、特色引领价值观,实现校园文化的精神构建一所学校选择什么、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外显为教育行为,内隐的则是学校的价值追求——学校的价值观为全体师生指明了发展的愿景,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发展目标、师生素质、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等在内的精神总和早在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教体艺厅函[2004]33号)出台文件,要求在全国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学校通过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较好地掌握2项健身锻炼的体育技能和1项艺术技能一直以来,由于学校地处农村集镇,地域文化、教育资源、家长素质、活动场地等各项条件都相对落后于城镇学校,学生素质因为没有很好的抓手而得不到全面发展,办学特色也一直不够彰显。

      学校选择什么、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学校根据当时的教育形势、学校发展现状,着眼于已有的基础(原有写字教学优良传统和中国象棋兴趣班的开设),把当前许多中小学校在开展的写字、象棋、器乐单项教学特色,揉合成一个整体,把这三项整合一起进行实施教育,提出“人人会写一手好字”、“人人会下一手好棋”、“人人会演奏一种乐器”口号,把“人人三会”作为我校学生的特长培养目标写字作为人的一种基本素养,也是承继传统,了解传统文化的极佳载体,更是对学生意志品质,习惯培养的良好切入口,书法教育在现代信息社会的背景下更有具有现实意义中国象棋集科学文化竞技为一体的智力体育项目 ,折射出国民文化内涵与底蕴,代表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学校文化品味都有重要作用功能不仅仅体现在竞技,还体现在教育和陶冶情操上葫芦丝作为我国的民族乐器,把它引进音乐课堂教学,对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也是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考虑葫芦丝音色优美,易于引起学生兴趣,简单易学,没有复杂及高难度的技术负担,能够快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农村小学生学习器乐起点低、家庭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学校选择什么、崇尚什么、追求什么?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我校特色办学的价值定位:以关注农村学生的有效发展为核心,在发展的内涵上,确立“以人为本,传承祖国传统文化,促进农村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目标;在发展的外延上,确立了“三会教育 综合素养 全面发展”的实施途径。

      这一共识已经内化为全体师生的共同行动目标,它引领学校管理者包括全体师生全心地去实践与追求三会教育项目确定实施,不仅拓展了学习空间,更的是找到了有效提升农村孩子素养的途径,丰富了学习生活,陶冶情操孩子们充分地了解了我国诸多的传统文化,学校在无形中担负起了传承优秀文化的重任孩子们在学校为其搭建的各种展示平台中,充分地展示了自信、和谐,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和集体荣誉感二、特色改进常规管理,促进了学校文化的实践构建常规管理是学校运作的根本保证学校特色发展必须与教学常规管理有机结合特色的创建是在一般常规工作基础上推陈出新因此,学校各项常规管理的改进要服务于特色的发展,学校特色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革新坚持学校特色教学的有效发展,对于促进学校办学整体水平的提升和管理文化的创造有着巨大的作用1、提升学校显性文化品质在学校多年发展、基奠的基础上,我们对学校显性文化进行重新定位和提炼,确立了:办学理念“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校风“务实求精、团结进取” ,教风“敬业爱生、乐于奉献”,学风是“文明勤学、实践创新” 校训“求真、求精、求新”——这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构建学校文化的本质要求。

      我们将学校的特色教学有机的融入到其中,把以往枯燥、被动的文字训诫转换成了形象、高雅而极富校本特点的心理愿景,使得广大师生更易于接受同时,在学校布置上:设计完善了“校徽、校旗、校歌、校报”的设计创作,各层教学楼布置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学生书画作品、特长学生照片和中国象棋知识展板,把葫芦丝演奏曲作为校园的背景音乐,增加了校园环境的艺术美感和艺术特色文化教育的形象力:——从文字到报刊,从图案到音像,无不彰显出丰富的、独具个性的,处处与特色教学紧密结合的校园外显文化品质2、丰富学校制度文化内容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就是铸造一所学校的精神灵魂,制度文化是实现文化建设的脊梁我校在制度管理中始终遵循“人本·尊重”的核心理念:“人本”体现在教师身上,学校既考虑到学生的发展,又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既关爱学生,也关爱教师;在管理上既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人文管理,又特别重视学校各级领导对教师的人文管理;“尊重”,体现制度的制定均广泛征求全体教师的意见并通过教师大会,让制度成为教师自己管理自己的条文,不成为学校管理教师的紧箍咒,包括一切个性的人同时,学校出台《三年发展规划》,修订了《教师年度考核细则》、《於潜镇第一小学教师考勤制度》、《於潜镇一小班主任岗位考核条例》、《安全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出台了《於潜镇第一小学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於潜一小教师校本培训学分制考核办法》等,目的就是引导师生的进取行为内化为自我需要,以完善的制度文化建设保障学校特色品牌的构建。

      3、奠定学校师生文化基石学校的特色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的学校成立三会教育领导小组,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全员三会先行培训,新招了大学器乐专业本科毕业的教师,聘用宋城棋院教练从事学校特色教学工作;学校实行好教师的考核和奖励措施,强化艺术类教师的培训;要求积极承担学校特色项目的组织、工作,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积极探究课堂教学实践学校自主编写校本课程《中国象棋在一小》和《葫芦丝走进一小》,利用好省编教材《写字》,每班每周各安排一节三会教育课,并与体育、音乐、语文课堂结合教学,利用午间三十分进行巩固练习,定期对学生进行定级考核定期邀请省内知名艺术家、笛艺界名人专家来校指导学校不断加强特色理论研究《以“三会”教育为载体,拓展农村学生综合素养的操作研究》获得了杭州市教育成果评比三等奖《新课程背景下泛学科拓展性学习实践研究”》临安市一等奖《以乐怡人--满怀喜悦奏和谐》、《小学象棋教学之教法研究》《实施书写教育,提高学生素养的实践研究》等一系列特色教育科研成果在临安市级获奖,其中《实施书写教育,提高学生素养的实践研究》在2012年杭州市小学写字教学研讨活动交流这一系列的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有学校教师自身特色文化的形成和壮大,更有了外来文化的注入和引领,成为了学校文化发展不可动摇的基石。

      三、特色丰富个性发展,诠释了学校文化的价值内涵我们非常注重建设良好的校园软环境,在三会教育活动中,激发师生蓬勃向上精神的发扬,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思想,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素质真正体现学校校训要表达的(求真、求精、求新)文化内涵在教师生学三会的同时,我们充分利用主题队会、晨间活动等德育平台,挖掘“中国书法”、“中国象棋” 、“葫芦丝”文化教育内涵,通过三个项目蕴含的历史人物和故事的了解学习,结合三会技能的的学习,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质,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弘扬民族精神;学生不仅仅是学习体艺技能,更是获得一种激励人生的内在动力写字如做人求真,吹葫芦丝如做事求精,走棋如做学问求新此外学校不断丰富社团组织,每年坚持举办“艺术节(三会专场)”,举办 “六一书画”展,新春送对联,重阳节葫芦丝节目到敬老院,社区学校老少对弈等展示活动我们坚持活动向家长、同行、社区开放,让我们的校本学校文化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散出去,在实践中熏陶人,感染人,教育人四、特色带动全面工作,厚实了学校文化的综合实力六年的“三会”教育实践探索初显成效,全校学生(834名)人人会写一手好字,人人会下一手好棋,人人会演奏一种乐器(葫芦丝)目标基本实现,各种相关的个人、团队(书法、象棋、器乐)比赛省市频频获奖,象棋国家级比赛也偶有获奖。

      三会教育”达到了预定“以字育人、以棋慧人、以乐怡人”效果,促进了我校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综合素养得到快速提升,学校教育特色鲜明突出,知名度美誉度迅速提高,产生良好社会效应在历年临安市书写(书法)特长生等级测试中:2009年,我校报名的共303人,188名通过,通过率达到63%2010年,257人次的学生报名参加测试,199名通过,通过率达77.4%2011年, 220人次学生参加等级测试,163名通过,通过率达 74.1 %在历年中国象棋比赛中:学校象棋队在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获临安市五连冠,杭州市冠军杭州市16、17届运动会先进集体在葫芦丝演奏方面:第六届临安市艺术节《竹林深处》葫芦丝齐奏获临安市一等奖,杭州市三等奖第七届临安市艺术节《美丽的金孔雀》葫芦丝齐奏临安市二等奖百人葫芦丝方队数次参加社区文化活动,学生多次受邀参加杭州知名小学校举办音乐会(艺术节)学校的特色办学给学校发展带来了生机与动力,进一步促进了其他领域的和谐发展得益于三会教育,学生方面,首届阳光少年评选:周胡平20强;第二届阳光少年评选:舒畅、张泓泽进入十强第三届阳光少年评选:俞可欣、刘洋进入十强。

      学校推进三会教育活动来,评为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两度评为省红旗大队,杭州市德育先进集体,杭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党风廉政建设示范培育点等荣誉学校2011年6月,被吸收全国竹笛(葫芦丝)特色教学联盟成员学校,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学校的办学成就先后被上海《少先队活动》杂志、浙江教育信息报、杭州教育、今日临安、笛友之家网站等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智慧在孩子的手指上,因为发展孩子手以及手指的灵活性,必然促进其智力、情感等多种能力的发展是的,我们交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几项技能,更希望他们借此获得更多的祖国传统文化,培养爱的情感,自立自强的内在品质、和谐向上的团队精神,为他们营造一个生态式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生活环境6年的实践证明:三会教育引领了学校各方面的发展,提升了学校的外在品质,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建设学校优秀的文化正体现出了一小人求真、求精、求新的价值追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