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二诗歌Word版.doc
13页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二:必修古代诗歌复习要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先秦时期:诗经(国风)——楚辞(离骚)两汉时期:汉乐府(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魏晋南北朝时期:建安文学(三曹(短歌行)、建安七子)——阮籍、嵇康——陶渊明、谢灵运(山水田园诗)——北朝乐府(木兰诗)唐朝:初唐(初唐四杰:王杨卢骆)——盛唐(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白、杜甫)——中唐(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孟郊、刘禹锡)——晚唐(杜牧、李商隐)宋朝:梅尧臣-晏殊-欧阳修- -柳永-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姜夔元朝:散曲(马致远、张养浩)明朝:刘基、宋濂清朝:纳兰性德1.《诗经》二首(《氓》《采薇》)一、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因“风”有十五国风,为诗经的主要内容,因此《诗经》也被称为“国风”或“风”常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二、解释加点的词将子无怒乘彼垝垣自我徂尔渐车帷裳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不遑启居三、《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铺陈直叙的手法。
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方用比喻的手法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此句就是用未落的桑叶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当然此句也是“兴”,用来引起下文的咏叹所以,《诗经》中,有时比兴是结合在一起的,古人说“比而兴也”,就是这个意思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意思就是外界事物触动了诗人的兴致,引发诗人歌唱如: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看见淇水波涛滚滚,就想起了自己的过去2. 《离骚》一、文学常识1.《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2.《离骚》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创作的诗歌被收入西汉刘向所编的《楚辞》中3.《楚辞》,屈原、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4.文学史上,“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5.风(《诗经》):现实主义源头 骚(《楚辞》):浪漫主义源头二、表现手法比兴手法,屈原比兴手法的运用,较《诗经》亦发展了一大步王逸《楚辞章句》:“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香草美人:表达自己高洁的胸怀、美好的心灵属于托物喻志的手法3.《孔雀东南飞》一、文常《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它收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主要写刘兰芝嫁到焦家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它和北朝民歌《木兰辞》被称为“乐府双璧”一、 实词 1.通假字 (1)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 (2)箱帘六七十: 帘,通“奁” (3)蒲苇纫如丝: 纫,通“韧” (4)摧藏马悲哀: 藏,通“脏” 2.一词多义 (1)为 ①为仲卿母所遣 (被,介词,wi) ②十七为君妇 (做,作为,成为,动词,wi) ③为诗云尔 (作,写,动词,读wi) ④阿母为汝求 (替,给,介词。
读wi) ⑤始尔未为久 (算,算作,动词读wi) (2)适 ①始适还家门 (出嫁, 动词) ②处分适兄意 (适合,依照, 动词) ③适得府君书 (刚才,刚刚, 副词) (3)令 ①县令遣媒来 (官名 ,即县长,名词) ②便言多令才 (美好 ,形容词) ③莫令事不举 (使, 动词) (4)见 ①相见常日稀 (看见,动词) ②君既若见录 (我,指兰芝,代词) ③渐见愁煎迫 (被,介词) (5)谢 ①谢家来贵门 (辞别,动词) ②阿母谢媒人 (道歉,动词) ③多谢后世人 (劝告,动词) (6)相 ①相见常日稀 (互相。
表示双方互相对待的关系,副词) ②儿已薄禄相 (相貌,命相,名词) ③不得便相许 (指代媒人.可译作“你” )④及时相遣归 (指代兰芝,可译作“我”) ⑤好自相扶将 (指代仲卿母.可译作“老人家”) ⑥还必相迎取 (指代兰芝,可译作“你”) ⑦会不相从许 (指代仲卿.可译作“你”) ⑧蹑履相逢迎 (指代仲卿.可译为“他”) ⑨登即相许和 (指代媒人.可译作“他”) 3.偏义复词 (1)便可白公姥 公姥:原指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
(2)昼夜勤作息 作息: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只有“作”的意思 (3)我有亲父兄 父兄:原意是父亲和兄长.这里指同胞兄 (4)我有亲父母 父母:原指父亲和母亲,这里只指母亲 (5)逼迫兼弟兄 弟兄:原指弟弟和哥哥.这里只指哥哥 4、古今异义 (1)鸡鸣:古义,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早1时至3时 今义,鸡鸣叫 (2) 交通:古义,交互相通 今义,指往来通达3)驱使:古义,使唤 今义.强迫别人按自己的意志行动 (4)区区:古义,①愚拙, ②真情挚意 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5)自由:古义,自作主张 今义,不受约束.不受限制 (6)可怜:古义,可爱 今义,值得同情与怜悯 (7)教训 :古义,教养 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8)便利:古义,吉利 今义,方便 (9)处分:古义,处理安排 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作出决定 三、修辞手法 1.兴,又叫“起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有起情,创造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以孔雀失偶起兴,引起读者联想和想象2、铺陈------详细地叙述其作用是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渲染某种气氛,强调某种效果也为诗歌带来声律和色彩之美兰芝自陈:“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纵向铺陈,显示兰芝聪明能干,多才多艺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横向铺陈,显示兰芝的美丽坚韧、镇定刚强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写太守迎亲的队伍,渲染出太守家煊赫的财势,也从反面暗示了兰芝不贪图荣华富贵、忠于爱情的高洁品格链接:《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补充: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铺采摛文”,即铺叙辞藻, “体物写志”,即体察物象②(2分)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③(4分)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3、互文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东西”与”“左右”互文,即是“东西左右植松柏,种梧桐”《木兰辞》里也有“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互文手法可使上下文的词语相互照应、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增强了诗歌语言的明快、声韵的和谐和节奏的优美 4.《诗三首》涉江采芙蓉一、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 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二、解释词语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三、诗歌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短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