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夜半歌声 1937版影评.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
  • 文档编号:42894783
  • 上传时间:2018-06-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背景与内容】 1926 年,美国拍摄了一部由罗伯特·约里安执导的惊悚片《歌剧院的幽灵》 原作作为一部 好莱坞类型片,着重塑造阴森恐怖的气氛,虽然年代久远,造型与音乐在今天来看仍然堪 称经典,甚至还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电影史上 25 部最佳恐怖片之一内容是讲一个被 硫酸毁容、形同骷髅般的歌剧演员,躲进歌剧院的地下室,每晚都在剧院中游荡,故而被 人们看作是幽灵然而,他为了让自己的女儿能成为明星,干出了许多不同寻常的事情 扮演剧中男主角的影星隆·恰尼曾因怪异的演技而受到好评这部影片后来在美国多次重拍 上映不仅在美国,而且在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的中国,也经改编后将它搬上了银幕, 成为中国恐怖电影中具有代表性的杰作之一这就是马徐维邦执导的《夜半歌声》 虽然《夜半歌声》改编自美国电影,但故事情节与之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当然,基本背 景仍取材自美国原作——在一条街上,有一座歌剧院,那里夜夜都会出现一个有着骷髅般 容貌的怪人这个怪人的装束明显地是美国电影角色的打扮,而不像中国人,这一点虽然 令人产生某种奇怪的感觉,但剧中人的悲惨遭遇,却完全是中国式的影片以辛亥革命后陷于内战苦难的中国为背景描写了这个怪人。

      在那个看上去已十分 破败的歌剧院中,每天半夜都传出阵阵奇怪的歌声唱歌者穿着一件神秘的黑斗篷,据说 谁也没有见过他的脸 一个巡回剧团租借剧院演出一天夜里,剧团的一个年轻演员孙小鸥和那个怪人相遇,他 询问怪人的姓名原来怪人叫宋丹萍,曾经是一个热情宣传革命的人物,当运动受挫折后, 他进入剧团当了一名演员后来,他和当地一个地主的女儿李小霞相爱热恋然而,已经 向姑娘求婚的一个地主恶少汤俊,指使流氓在后台口等着他,向他的脸上泼硝镪水毁容 后,他悄悄住进了这座歌剧院,只在半夜里才露出骷髅般的面容,用美声唱出甜蜜的恋歌, 歌声中充满了哀怨另一方面,那位被迫与他分手的恋人发了疯,每天夜里在花园中等待 他的归来这种苦难悲情的浪漫主义,以及围绕着革命的主人公的活动,使这部根据《歌 剧院的幽灵》改编的影片,增加了超越单纯恐怖电影的复杂情节 怪人宋丹萍想让孙小鸥继承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就把自己写的剧本交给了他然而,当孙 小鸥因剧本而出名并赢得剧团女演员爱慕的时候,宋丹萍从阁楼上看到了演出的成功,他 一方面祝贺成功,同时也因嫉妒而心如刀绞曾经指使流氓向他脸上泼硝镪水的恶少汤俊, 这次又对孙小鸥的恋人起了邪念在汤俊的挑衅中,女演员死去。

      而怪人宋丹萍最终实现 了复仇的愿望,惩罚了不仅迫害自己,而且还迫害了孙小鸥他们的恶少然而,由于他在 大众面前暴露了自己可怕的面容,结果被大家当作怪物追赶,最后逃到了村外一座旧塔的 顶上,从那里跳海自尽——————————————————————————————————————— 【恐怖的理解】 影片虽然戴着恐怖电影的面具,但在它的深处,却相当认真地描绘了当时中国人民的苦难 从当时当地有权有势者的残暴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初期的社会状况为了推翻 这种社会而发生的革命不断遭受挫折,而民众亦无法保护受挫折的革命者,对这一切现象 的绝望,就凝聚在躲进破房子里的怪人那种奇异形象之中然而,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 绝望,或者说还怀有恋恋不舍的一线希望,怪人顽强地留在那里,歌声成了向已疯恋人发 出呼唤的咏叹调仿佛与此相呼应,疯姑娘在花园中彷徨,成了向往歌剧和年轻恋人之梦, 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怪人揪心裂肺的痛感那种叹息也许只属于革命运动的脱离者,但它 仍激起了观众真实的深切情感 《夜半歌声》可以被称为一部地道的作者电影,阴郁、冷峻的基调秉承了马徐维邦导演的 一贯风格而且,在那样动乱的年代能够造成万人空巷的社会轰动,让观众要颤抖着欣赏、 流着冷汗赞誉不绝,都归功于马徐维邦导演对于恐怖元素的巧妙运用,他渲染恐怖气氛的能力在当时的电影界是无人能及的。

      《夜半歌声》之于中国恐怖片的意义,不仅在于向西洋恐怖片、怪兽片学到了一种商业模 式.还在于它捕捉到了某种关于人的、深沉而忧郁的气质,传承了中国传统的阴郁恐怖氛 围营造和“恐怖美学特色”,用影像的方式呈现了独具中国世俗性和民间性悲剧精神和符合 中国传统凄婉含蓄审美习惯的恐怖经典 《夜半歌声》的成功不是意外,在它之后出现的各种版本都未能在恐怖效果上超过马徐导 演即使是最著名的是 1995 年由香港导演于仁泰执导,张国荣、吴倩莲主演的版本,虽然 演员的表演精湛,技术也有所突破,但是侧重点放在了对两人情感的细腻表现上,逐渐脱 离了恐怖片的躯壳所以说,1937 年的《夜半歌声》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一个值得 把玩和研究的经典 影片《夜半歌声》作为当时少有的恐怖片在当时应该是备受争议的,但是之所以还能够得 到一致的好评,也归功于它对于反封建主题的深化借古讽今,再加之《热血》 、 《黄河之 恋》的歌词充满革命味道、斗志昂扬,使它走在了革命的大潮中,正好顺应了大趋势而 且,影片中充满了对于黑暗丑恶的人性进行了抨击和警醒,用恐怖片的手法深挖恶势力扭 曲的内心和旧社会牺牲品的惨痛遭遇,这应该才是最恐怖的地方吧。

      保留了原作的故事梗概,还加入了中国电影一贯的浓厚教化色彩和导演个人化的审美 观念虽然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艺术层面, 《夜半歌声》都显得粗糙和幼稚,在电影史上 也没有原作的地位,但作为中国中国恐怖电影的成熟之作,它还是具有相当的关注度和研 究价值影片叙述了某个雨夜一个剧团几经辗转来到一所神秘的剧院,话剧演员孙晓鸥在独自 排练中受到神秘歌声的指导,进而发现了了剧院闹鬼的秘密——十年前,话剧演员宋丹萍 和富家女李晓霞相恋却遭到女方父亲和恶霸的迫害,遭到镪水泼面后因为面容极其恐怖假 装死亡,但是因为关心疯了的恋人,每当夜晚宋丹萍都会在剧院唱起悲愤的歌孙晓鸥受 到宋丹萍的委托安慰李晓霞,后来恶霸汤俊因为再此作恶被宋丹萍推下楼梯摔死,宋丹萍 最终烧死在大火中其实单说故事本身,算不上非常恐怖,但马徐维邦运用视觉影像和音乐成功的营造了 阴郁诡异的气氛尤其是视觉造型元素的运用,显示出导演对这一题材的娴熟剧中人物 造型对比效果强烈,——————————————————————————————————————— 【背景音乐】《夜半歌声》与一般恐怖片的区别之处还体现在音乐的使用上影片主要有三首歌 《夜半歌声》 、 《热血》和《黄河之恋》 ,它们不但配合了影片不同的气氛,更是引领故事发 展的主线。

      田汉作的词极富中国古典意境,冼星海做的曲忧郁绵长又充满抗争的激情,这 些歌曲使影片在塑造恐怖气氛时,相当奇特的保持了一份中国古典的文人气质,使得电影 即使被认为是恐怖片也依然具有美学价值,这也是这部电影不同于其他同时期神魔鬼怪的 恐怖片之处吧 冼星海为电影《夜半歌声》创作的“热血”“夜半歌声”“黄河之恋”三首插曲都曾传唱一 时由田汉所填的一段“人儿伴着孤灯,梆儿敲着三更”更是成为了当时小青年写情诗必引 之句旋律之悠扬、词句之琅琅上口可见一斑可以说,配乐与插曲,是此次观影经历最 大的收获 除去画面感, 《夜半歌声》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就是音乐由田汉作词、冼星海作曲的三 首电影插曲《热血》 《黄河之恋》和主题曲《夜半歌声》也随着电影的热映风靡一时音乐 和音效在电影中起到了迎合剧情、烘托氛围的作用,尤其是几段争斗的场景中,配合着相 应的音乐,不禁是观众的心随之一紧激进的批评者往往认为马徐维邦在国家危亡之时脱离于社会现实之外,创作的《夜半 歌声》就是其淡漠态度的代表,因此电影与导演本人引起了很大争议其实在影片的观看 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潜隐在恐怖外壳中的,是一段痛楚的关于年代的记忆:恶霸实力隐喻 着当时的侵略者,而小霞的父亲则被置于国内封建势力的位置上,真挚的爱情和宋丹萍的 面孔被联合摧毁,似乎预示着国内悲惨的境况,最后玉石俱焚的结局成为了创作者压抑情 感的发泄,也是对新的秩序的期望。

      由于时代条件所限,严格说来 1937 年拍摄的《夜半歌声》在今天看来简直颇具喜剧色 彩:演员还没有走出舞台戏剧的表演方式,说起台词来字正腔圆十分滑稽,动作僵硬死板, 尤其是女主角不是呆滞就是激动过了头,让人无限缅怀同时代阮玲玉的精湛演技:个别演 员造型如老仆夸张到了离谱的地步,难逃制造噱头之嫌;拍摄技术和设备的缺陷,使当年 动听的歌曲现在听来变了调,画面也过分偏暗,再加上电影的缓慢节奏,视觉与听觉享受 成了奢谈…不过考虑到年代因素,这些缺陷就不必苛责了自从马徐维邦创作了这部《夜半歌声》 ,至今重拍此题材的电视电影已有 4 部,除了 于仁泰还有杨延晋 1985 年的电影版本和黄磊的 2005 年电视剧版本,美国的《歌剧魅影》 也前前后后拍摄了五版这个最初的恐怖片在不断的翻新中成为了爱情片,娱乐性也不断 增强不说电影,仅仅是这么一个故事被搬上这么多次大银幕,本身也算得上一段传奇 《夜半歌声》是由马徐维邦根据西方剧作《歌剧魅影》改编并导演的反封建电影,虽然不 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恐怖片,但是几乎可以成为中国式恐怖片成熟发展的滥觞———————————————————————————————————————【演员形象与布景】 有恐怖如开场一袭白衣面无表情的李晓霞,忠心老仆极度夸张到翘起的尖下巴,更不 用说舞台上光鲜亮丽的沈丹萍。

      在青年演员孙小鸥与李晓霞林中相见的一场戏中,光影的 运用相当有中国特色——雾气迷蒙的森林中移来白裙女子,打在她身上的光若隐若现,老 树暗色的轮廓映在微微波动的湖面上,虽然恐怖却又饱含诗意的感伤情怀,暗合了中国的 传统美学美工出身的马徐维邦被誉为“东方郎却乃”(郎却乃是好莱坞著名演员,以擅长化妆各 种形象而著称,有“千面人”之誉”) , 非常善于运用造型和布景演员的化妆和服装都是导演 亲自设计指导的,甚至连宋丹萍毁容后恐怖的妆容都是由马徐导演亲自用蜡油一点一滴塑 造的因此,片中的几个经典人物造型:面目恐怖神出鬼没的宋丹萍、驼背瞎眼的守门人、 披头散发的霞妹、苍老的老嬷嬷……成为了吸引观众的一大亮点丹萍的黑色长袍、霞妹 的一袭白衣堪比神怪故事中“黑白无常”的造型,对比强烈,两个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形成了 一双极具悲情意味的象征造型同时,剧院的设计和内部构造也能看出导演的良苦用心, 在新剧团初来乍到的一场戏中充分表现出布景带来的恐怖效果:在幽暗的灯光中,守门人 缓缓打开门,引领他们一步步前进,主观视角慢慢推进,镜头摇摇晃晃,狭窄的长廊好像 怎么也走不完,拐角处似乎随时会出现些什么,破败的楼阁、随处可见的蜘蛛网、遍地的 老鼠、房梁上悬挂的面具和帷幔,无一不让人感觉毛骨悚然。

      与之相比之后几版的《夜半 歌声》虽然在技术上有所提高,演员造型更逼真了、剧院也变得华丽颓美,但是在对于影 片的帮助上远不及从前马徐维邦导演有一双“慢手”:这一方面是说马徐导演拍电影时要求严格、锱铢必较、 从不挑拍、经常重拍,导致电影的进度总是很慢;另一方面则是赞誉他对于作品严谨精细 的态度,每一个镜头都慢慢琢磨,绝不糊弄为了等一片云,马徐导演可以带着全局组等 18 天,为了斟酌布景设计,片场的一草一木几乎都被马徐导演抚摸了一遍正是基于这样 的态度, 《夜半歌声》中的每一个镜头都充满意味,也许粗糙、也许有些在现在的拍摄技术 中略显生硬,但是在三十年代中国稀缺的恐怖片中,它们足以使影迷瞠目结舌单是电影开头简简单单的几个镜头就已经将萧瑟、凄厉的气氛营造了出来:惨白的月光被乌云遮盖, 古老的剧院看上去荒凉冷清,镜头慢推拉近剧院大门,一个破烂的招标启示看上去十分扎 眼,仅仅十几秒种,一个骇人的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环境就展示给观众了影片中还大 量的运用空镜头,表现月、枯藤、浮萍、波涛、乌云、雨夜,在表现歌曲意境和人物心境 上起到很大作用与此同时,马徐导演还十分擅用光线和阴影在表现宋丹萍的人物形象 时,第一次出现就是以影子的形式,一方面制造悬念、留足神秘感,另一方面就是表现恐 怖气氛,而且他之后的多次出现也多是一半在亮光中、一半在阴影里,这也暗示着他躲藏 隐蔽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