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李约瑟问题论述.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475417163
  • 上传时间:2023-09-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89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如何理解李约瑟悖论的涵义?并思考探讨这一命题的重大现实意义?答:一、李约瑟悖论的涵义1400年以前,中国的科技水平领先于欧洲,因此,科技交流的主体是从亚洲移向欧洲的在中国明代之前,300多项世界性重 大发明中,中国就占了175项然而改变人类社会经济结构、政 治结构与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近代科学革命,并没有发生 在充满智慧、有文化、有技术,一度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国度,而 是诞生于中世纪曾处于“黑暗”之中的欧洲国家非但如此,在 震动了西方的“两次科学革命”与伴随而来的产业革命面前,中 国无动于衷根据资料显示,19〜20世纪间改变世界面貌的重 大科技成果的发明权没有—项属于中国人中国偏离了世界发展 的主航道,中国从荣耀的顶巅“突然”跌入屈辱的山谷,这一“奇 异的对联式悲歌”不仅引起许多国内仁人志士、专家学者的思考, 而且也令一些海外学者困惑李约瑟,这位世界著名的生物化学 家、科技史专家,怀着对中国古代文化浓厚的兴趣顺理成章地提 出如下问题:既然中国在古代与中世纪如此先进,为何科学革命、 近代科学仅发生在欧洲?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也称“中 国难题”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对中国古代科技发达而近代中国科技却落后于西方的问题进行过研究论述,这一问题被称为第 1 页“李约瑟难题”或“李约瑟悖论”。

      李约瑟悖论”是指李约瑟在《科学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一 文中对三个“悖论”的分析李约瑟在该文中阐述了中国古代大 量的科学技术成就之后,对学术界长期存在的三种论点:1、中 国无科学论;2、制度抑制发明论;3、中国文明停滞论,进行 了有力的驳斥该文结论部分提出的三个“悖沦”,本意就是对 这三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进行分析与反驳,结果使关于中国近代科 学为什么落后的问题深化了,故从积极意义上称之为“李约瑟悖 论”这表明李约瑟本人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既在不断求解又 在不断修正与深化李约瑟悖论它具有渐次递深的三重内涵一)李约瑟第一悖论一一中国无科学论中国无科学论的症结在于人们对“科学”概念理解上,科学作 为一个整体,包括经验、实用、思辨形态的古典科学与以数学、 实验、假说形态为基础的近代科学如果科学仅仅被定义为近代 科学,那么从严格意义上讲,文艺复兴以前的欧洲也不存在就 科学整体而言,从5世纪到15世纪中国科技的辉煌与中国科技落 后的问题,既不是从来就落后,也不是从来就没有过科学技术, 也不是古代古代科学技术与近代科学没有关系,中国没有产生过 近代科学,是近代科学落后因此,可以将李约瑟第一悖论表述 为:古代科学技术产生那么多成就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二)李约瑟第二悖论一一制度抑制发明论针对关于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原因被简单地归于封建官僚制度压制科学应用与技术发明的通常说法,李约瑟引用有说服力的 例证加以否定,认为公元前5世纪到15世纪中国官僚封建制度在 自然知识应用方面,比欧洲军事贵族封建制度或奴隶制古代文明 有效得多。

      他还分析了另一观点:中国封建社会劳动力资源丰富,因 而对节约劳动的技术需求不足,指出:“如果中国劳动力资源明 显的无限,那么仍然存在着这样的事实:我们迄今还没有遇到一 次由于明显担心技术失业而拒绝使用一项发明的例子倒是中国许多方面采用与推广了“成串”的技术创新,朝 廷官员在许多方面帮助了科学的应用例如,汉朝用地动仪为宫 廷提供地震发生的消息并确定地震的方位;唐朝派出过考察队, 测量从印度支那到蒙古1500多英里长的子午线弧度,及绘制从 爪哇到南天极20之内的星图;宋朝建立了雨雪计量站的网络 因此,如果说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是官僚封建制度抑制的结 果,那么为什么汉唐以来封建朝廷在许多方面鼓励应用科学?这 显然是一悖论,这个悖论值得人们探究的含义可以表述为:曾经在许多方面鼓励应用科学的中国封建制度,为什么没 第3页有引起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三)李约瑟第三论一一中国文明停滞论法国大作家雨果曾在其作品《笑面人》中说过一段话:“像印 刷术、火炮、气球与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 有一个区别,在欧洲一有一种发明,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 奇妙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旧停留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 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这似乎是对中国社会停滞不前的 辛辣讽刺自此之后,这便成为中外人士比较中西文化的惯用手 法,使人们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中国为永恒停滞的文明,西方是 永久大变动的文明李约瑟指出,正是基于这个“中滞西变”两种文明的观 点,西方人津津乐道与相信那些列举中国的发明在中西两种文明 中的作用截然不同的陈词滥调: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但他们仅仅 用做焰火,而让西方人利用火药的全部力量;中国人利用罗盘确 定坟墓面朝正南,但哥伦布却用它发现了美洲;中国人设计了蒸 汽机的结构,但瓦特把蒸汽应用于活塞;中国人使用旋转风扇, 但仅仅用于给宫室提供凉风;中国人懂得选种,但把它局限于良 种金鱼的繁殖李约瑟严肃地指出:“所有这些奇异的对照可以 证明在历史上全是虚假的中国人的发现与发明大都进行了很大 的广泛的应用,但只是在一种相对稳定的标准的社会控制之 下他不赞成关于中国停滞的看法,认为:“由西方误解所引 起的有关停滞的陈词滥调,从来就不真正适用于中国;中国只是 缓慢而稳步的进展而被在文艺复兴以后近代科学的按指数的发 展及其一切成果所超越所以中国只是相对落后如果说,中国科学技术在中西方的作用不同,那么,是在 另一种意义上,是中国科学技术对中西方社会的影响不同。

      李约 瑟认为,存在一个悖论中的悖论:“停滞的中国竟是在西方社会 结构中起着定时炸弹作用的那么多发现与发明的施主李约瑟也明确强调过:起源于欧洲的近代科学,是在中世 纪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中世纪的科学技术却大部 分不是欧洲的,它主要来自于亚洲,特别是中国而且中国的发 现与发明,特别是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传到欧洲后成为摧毁西 方社会结构的定时炸弹因此,他认为,这是一个“悖论中的悖 论”这第三悖论具有更加宽泛更加深刻的社会含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没有引发中国社会变革,却成为 欧洲社会变革与产生近代科学的重要杠杆?这三个悖论是相互关联的,要弄清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发 源于中国,简单地归结于封建制度是不充分的;因为产生近代科 学的欧洲,其中世纪封建制度更为黑暗,而中国封建时代科学技 术却远远领先于欧洲因此,必须回答为什么近代科学起源于欧 洲?总之,理解李约瑟悖论的理论内涵,有助于更深刻地剖析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从而从深层次破解“李约瑟悖论” 之谜二、李约瑟悖论命题的重大现实意义二、“李约瑟难题”原因探析 中国近代科技的落后停滞不前很大一部分在于中国的文化,中国 讲究实用,本身就存在自身无法突破的瓶颈;而外国近代科技发 展从根本上说是其对事物细节、局部、结构、构成等方式的分析, 发现新问题。

      众多学者对“李约瑟难题”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很难找到较为 一致的答案,不过学者们的观点都有其合理之处,不能随意予以 否认总体来说,学者们将产生“李约瑟难题”的原因概括为以 下五点1、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2;自然哲学的匮乏;3; 科举制度的影响;4;传统的教育内容;5、以灌输式为主的教 育方法新中国成立以来,依靠老一代科技专家们的聪明才智,取得了一 系列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果从原子弹到氢弹的试验成功,我们 所花的时间最少,而且都是在环境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取得的尽 管我国科技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科技 发展整体水平依然偏低目前,我国科技发展的不足之处有以下 几个方面:1 科技教育较薄弱,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在综合国力 的评估中,国民的科学素养是一个重要指标科学素养指的是对 第6页科学技术的最基本的理解水平,它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① 对科学知识(术语与概念)的基本理解;②对科学的研究过程与方 法的基本理解;③对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的基本理解综合 1992年、1994年、1996年3次国民科学素养状况的调查结果看, 欧盟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是我国的23倍3.2 影响科技发展的消极文化因素依然存在 新中国的成立,扫除了许多学者所关注的阻碍中国科学发展的政 治、经济因素,特别是经过近 20年来的改革开放与发展,科教 兴国战略与一系列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科技的腾 飞创造了条件。

      但中国科技仍远远落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之后,研 发经费甚至不敌印度,这其中原因恐怕只能从既有形又无形的 “文化”因素上寻找了近代科学的产生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积 累过程,更可能是一种文化问题文化是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层 面的影响科技发展的因素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中国大地上的迷 信、巫术、邪教仍有顽强表现,且成泛滥之势,足以证明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之根深蒂固二、对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1.鼓励多元文化教育越是不一样的思想在一起碰撞,越能产 生出单个思想所不及的新的元素对于“近代科学与工业革命为 何都发源于西方”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西方在恰当 的时间地点融合了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精髓,是东方与西方文明交 汇的结果,也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中国“独尊儒术” 的历史教训,让我们明白:单一的文化思想将让人走向封闭、盲 目与狭隘,不同文化成果的思想碰撞才能产生出更耀眼的火花 这与今天高等教育广泛倡导的“通识教育”思想不谋而合教育 立足本土化,加强国际化,是掌握未来世界的主动性的基础对 于大学教学中涌现出的不同文化、思想、方法,当以包容的、客 观的、科学的态度处之2.重视科学精神教育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 它表达的是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与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

      大学课堂上树立起学生的科学思想与精神,将为科学创新提供良 好的精神保障同时,大学课堂应重视对学生感性、悟性思维到 理性思维的引导科学是逻辑体系与实验发现的共同体,科学思 维是理性认识,理性思维比感性、悟性思维更容易为人所理解、 复制、传播与运用5.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从重视学生知识继承转变成重 视学生知识积累与思维能力发展;从重视课堂讲授转变到重视启 发、讨论与探究要实现这些转变,留给学生积极思考的时间与 空间是关键4.重视“无用之学”教育对自然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基础研 究的学习与实践不容忽视5.倡导发展性评价相对于继承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侧重于思 考与创新层面李约瑟难题的争论对东西方文化做了深入的剖析中国文化是整 体论的文化、是内求顿悟的哲学;西方文化则是还原论的文化, 是外求实证的哲学对于教育工作者,过度强调中国文化的传承, 势必陷入封建文化思想的泥潭;一味宣扬西方科学的万能性,则 是对优良民族文化的背叛我们相信西方自然科学并非万能,中 国文化也并非完美然而,西方文艺复兴与工业革命奠定了今天 世界教育科学文化的格局;中华民族“独尊儒术”、“闭关锁国” 的历史却留给我们不可磨灭的历史教训。

      已经被证实的经验谓为 真理,李约瑟难题对大学教学的启示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可以清 楚判断与谐、开放、包容、理性、创新的文化教育才是当今世界 的主流,也是世界大学教育的主流,更是对高等教育工作者教 学理念、方法手段改革的诉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隽永流长并逐步崛起为世界瞩目,西方科学 简单理性富于逻辑却继续引领着世界大学教学是继承中国传统 的文化教育与思维方式,还是转向对理性思维与逻辑实验的诉 求,或是追求超越东西方文化的第三种文化思维方式,无论哪一 种观点,“李约瑟难题”都在激励着世界教育不断反思难题折 射出多元文化与单一思想、理性与悟性思维、定量与定性研究、 继承性与发展性等理念的经验与教训,值得当代大学教育者借 鉴中国近代科技的落伍是一个沉痛的教训,我们只有进行全 民族的反思,才能彻底甩掉这些沉重的 历史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