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管理}雅尔塔会议讲义.pdf
133页雅尔塔会议编辑雅尔塔会议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至:导航、搜索 雅尔塔会议中的三巨头: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 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YaltaConference乌克兰语 : ,又称克里米亚会议克里米亚会议)是美国、英国和苏联三国领袖总统富兰克 林德拉诺罗斯福、 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人民委员会主席约瑟夫斯大林于 1945 年 2 月 4 日至 2 月 11 日期间,在克里木半岛雅尔塔里瓦几亚宫内举行之一次关 键性首脑会议这次会议制定了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方针,形成了 “雅尔塔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这次会议是继 1943 年德黑兰会议后第二次同盟国首脑会议这次会议结论在 1945 年 7 至 8 月之波茨坦会议就有争议 许多人批评此次会议使苏联及各国共产 党得以控制中欧,东欧以及亚洲许多国家,因为会中罗斯福以及丘吉尔都没有依 照当时被占领国家之期望,要求战后被苏联“解放”之国家交由联合国代管此 外,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会中部分内容侵犯中国权利甚大会前其他国家并不 知情,故其结论亦有“雅尔塔密约”之称 目录目录 隐藏 1 背景 2 概观 3 会议重点 4 会议协议 5 后果 6 注释 7 参见 8 参考书目 9 外部链接 背景编辑背景编辑 1944 年 7 月 19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致函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希望再次 举行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
斯大林回信表示,他要亲自指挥苏军对德作战, 无法分身1944 年 10 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赴莫斯科会晤斯大林,英苏单独讨论 欧洲和巴尔干问题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以观察员身份列席丘吉尔与斯大林之会 谈(史称第四次莫斯科会议)1944 年 12 月,哈里曼奉命拜会斯大林,询问苏 联有关参加对日作战及其条件等事项1944 年底,三国一致同意三国首脑再次会 晤1 在 1945 年 2 月 4 日至 11 日,三巨头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温斯顿丘 吉尔和斯大林聚集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在前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之行宫里瓦 几亚宫举行会议这是二战期间,继 1943 年的德黑兰会议之后,盟国领袖的第 二次重要会议罗斯福去世后,又举行了波茨坦会议 这次会议在苏联境内进行, 是因为斯大林拒绝到黑海雅尔塔行宫以外开会 结果, 丘吉尔和罗斯福需再度远涉重洋 会议没有邀请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参加一方面,斯大林向来讨厌蒋介 石;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此时对蒋介石失去信心2 概观编辑概观编辑 三巨头各自带来自己之议程罗斯福希望游说苏联支持盟国在太平洋作战,对日 宣战;丘吉尔希望东欧战后能自由选出民主政府;斯大林则希望控制东欧,因为 对苏联安全极重要。
还有,三方领袖还要建立章程以管理战后德国1943 年,威廉克里斯林布利特 之论点预告“红色阿米巴变形虫”正进入欧洲,到 1943 年 12 月底时战线仍在苏 联境内,但到了 1944 年 8 月苏联红军已经在波兰及罗马尼亚境内及继续向西前 进3,会议进行时,格奥尔吉朱可夫元帅之部队已经到达柏林 40 英哩外地方, 斯大林觉得自己在会议上采取强势以争取条件,而罗斯福则希望斯大林承诺苏联 加入联合国 “对于俄国人来说,波兰问题不仅是荣誉问题,而且是安全问题在整个历史上, 波兰一直是敌人入侵俄国的走廊,波兰是关系到俄国生死存亡之问题 因此,斯大林清楚表达他对于波兰要求是没有谈判空间:苏联将从波兰东部获得 领土而波兰将扩张西面领土作为补偿,在这个要求下,波兰西面数以百万计德 国人将要离开 尽管建立了一个共产党傀儡政府, 斯大林答应波兰会有自由选举 不过,很快斯大林就明显地表现没有意思兑现承诺1947 年 1 月波兰举行选举, 被广泛认为是为共产党度身订造结果,在 1949 年波兰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有人认为罗斯福要求苏联对日宣战之焦虑是错误,事实上,斯大林很紧张能否一 雪昔年日俄战争之失败, 他也想得回昔年损失之领土, 并扩张苏联之影响至东亚。
不过,对于罗斯福是否有意让红军登陆日本本土,就存在争议后来继罗斯福之 位之杜鲁门,决心使用原子弹结束战争,有效阻止红军攻击日本本土,也令人想 到是不要让苏联瓜分在日本之利益 三巨头会见地点 “重建欧洲的秩序和国民经济的大前提是:彻底消灭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和 由被解放的人民建立他们自己选择的民主体制 三巨头的会议地点里瓦几亚宫 会议重点编辑会议重点编辑 协定最重要是纳粹德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样保证盟国团结,盟国任何一 方都不可能和纳粹有任何谈判空间战后德国将被分割成四个占领区,在德国统 一前,柏林同样也将由四国占领 斯大林同意让法国成为第四个国家在德国和奥地利拥有占领区,同意法国 有资格进入同盟国对德国控制委员会 德国将进行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 德国战争赔款并非强迫劳动形式参阅艾森豪与德国战俘 建立一个赔偿理事会 波兰政府问题盟国同意重组当时之波兰政府,加入其他组织例如波兰临 时政府进行民主选举,但排除了 1939 年建立之波兰 波兰东部边界将按照寇松线,波兰将在西部从德国得到领土补偿,而精确 边界将晚些决定 不管苏联和南斯拉夫公民愿不愿意,他们将被送回国 罗斯福得到斯大林承诺,苏联将加入联合国,而且同意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五个常任理事国均将享有否决权。
斯大林同意在击败德国以后 90 天内加入对日本作战苏联战胜日本后, 将得到控制库页岛南部、千岛群岛,以及对大连、旅顺及其铁路连接作为报酬 建立一个决定分裂德国之委员会 委员会将决定德国是否要分成几个国家, 如果进行分割,几个新德意志国家之间边界和相互关系又将如何确定 成立新国际组织(联合国),取代失败之国际联盟 会议协议编辑会议协议编辑 所有被解放之欧洲国家内应该举行民主选举 4 月在旧金山进行就联合国成立之会议基本确定联合国组织方式,采纳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之主意美国和英国同意当时属于苏联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 义共和国和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为联合国独立成员 分裂德国,解散德军,德国不准再拥有军队美英苏认为这是“今后和平 和安全之必要条件” 德国应该为“她对同盟国在战争中造成的之损失”负战争赔款战争赔款 可以以德国国家资源(机器、船只、企业所有等)、一段时间内应该支付的之偿 款或劳动力的之方式赔偿美国和苏联达成协议偿款总额约 220 亿美元英国认 为在当时偿款总额还无法估计 暂时搁置战争罪问题 一个“广泛民主临时政府”,应在波兰“尽快进行自由和不受他国控制、 全民和秘密之选举”。
应在南斯拉夫建立一个保皇党和共产党联合政府 暂时搁置关于意大利南斯拉夫、 意大利奥地利、 南斯拉夫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伊朗以及土耳其管理之黑海与地中海间之海峡使用之问题 不论被俘苏联公民愿不愿意,一律遣返回苏联 1945 年 2 月 11 日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协定正式签字: “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 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 一.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二.由日本 1904 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应须予恢复,即: 甲、库页岛及临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 乙、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 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丙、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中苏合办的公司以共 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三.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经谅解,有关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铁路的协定,尚须征求得蒋介石委员长的同意 根据斯大林元帅的提议,美总统将采取措步骤取得该项同意 三强领袖同意,苏联之此项要求须在击败日本后毫无问题地予与实现 苏联本身表示准备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一项中苏友好同盟协定,俾以其武力协助 中国达成自日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
J斯大林 富兰克林D罗斯福 温斯顿S丘吉尔4 事实上,美英向苏联出卖了盟友中国利益 就未来德国问题之处理,雅尔塔协议相当含糊,用词也为后来诠释造就许多想像 空间,亦有人认为这次会议为战后冷战之滥觞 后果编辑后果编辑 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 雅尔塔会议是二战欧洲战事结束前及罗斯福总统去世前最后一次重要会议东欧 大部分地区纳粹军队已被红军消灭了,所以斯大林有条件和美英谈判,结果苏联 在东欧得到一个梦寐以求之缓冲区过程中,一些小国利益因为要保持盟军内部 稳定而被牺牲,苏联将继续统治一些波罗的海国家: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 亚 雅尔塔会议迫使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允诺外蒙古在战后 进行公民投票以决定其前途最后在苏联监视下,公民投票结果为所谓 100%赞成 独立1946 年 1 月,国民政府通知库伦方面,同意其独立;1947 年 7 月 28 日, 中华民国驻联合国代表徐淑希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表演说,指责蒙古人民共和国军 队入侵中国新疆,反对外蒙古加入联合国51955 年 12 月一三日,中华民国代 表在安理会否决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理由是全蒙古是中国的一部分 67891961 年在美国和苏联的压力下,中华民国最终不得不放手,在缺席的 情况下让外蒙入联。
开罗宣言编辑开罗宣言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开罗会议) 跳转至:导航、搜索 此条目已列出参考文献,但因为没有文内引注而使来源仍然不明因为没有文内引注而使来源仍然不明20 一三年 3 月 29 日) 请通过加入合适的行内引用来改善这篇条目 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埃及首都开 罗,111943 开罗宣言开罗宣言(英语:CairoDeclaration,法语:CairoCommuniqu,日语: 宣 言 , 俄 语 : , 意 大 利 语:DichiarazionedelCairo,德语 KairoerErklrung)是美国总统罗斯福, 中国战 区最高统帅蒋介石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 1943 年 11 月 23 日至 11 月 27 日,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后12,在 1943 年 12 月 1 日所发表 的对日作战宣言3 中华民国方面收藏之原件原由外交部保管,目前寄放于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计 英文一页45美国方面原件存于美国国家档案馆(RG59),开罗宣言原文收录 在美国国务院出版的美国条约汇编。
英国方面可洽询英国外交部,或查询英国政 府文书局(BritishMajestysStationeryOffice)的文件虽然英国政府文书局 汇编的英国1919-1939年的外交政策档案 (DocumentsonBritishForeignPolicy1919-1939)没包括 1943 年才出现的开罗 宣言,但二战时期这些文件在 20 世纪末都已解密,所以可以亲往洽询借阅事宜, 英 国 史 的 学 界 已 经 陆 续 整 理 1940-1945 的 英 国 外 交 档 案 (BritishDocumentsonForeignaffairs)并在美国出版6日本方面因为日本降 书承诺要实行开罗宣言,所以视为重要文件,以影印保存于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 7 开罗宣言在各种语言中的译名不同,汉语方面,与会的中华民国采用开罗宣言开罗宣言 做为定名,英语方面,与会的中美英三国在之后的波茨坦公告使用 CairoDeclaration 这个名称来称呼开罗宣言 目录目录 隐藏 1 背景 2 主要内容 3 议定过程 4 争议 o4.1 反对方 o4.2 支持方 5 参见 6 参考资料 背景编辑背景编辑 1943 年 8 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加拿大魁北克会议中,讨论战 后国际秩序重建的问题。
之后,罗斯福策划召开中、英、苏及美四国首脑会议 但是苏联方面表示斯大林拒绝参加有蒋介石与会的国际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