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凛然正气属魏卓.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xh****66
  • 文档编号:55761775
  • 上传时间:2018-10-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舍舍 生生 取取 义义 铸铸 忠忠 魂魂————明初忠烈御史魏卓明初忠烈御史魏卓魏叶国魏叶国千年莲乡广昌,以其独特的优质莲品,被誉为中国通芯白莲之乡,又以其珍稀的荷风古韵,取其莲之形美,莲之情美、莲之神美的精华,酿造了底蕴深厚的莲文化,因此又被中国文联命名为中国莲文化之乡,这标志着广昌莲文化在全国独树一帜,鹤立鸡群然而,广昌人文厚重,民风醇朴,这与当地千百年来盛行的莲品亦相符相称广昌之莲与“廉”谐音,广昌之人也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具备廉洁、廉政的为官、为人秉性古人云:“廉洁奉公” 、“清正廉明” ,为了一个“廉”字,可以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就是广昌籍明初忠烈御史魏卓魏卓,字与立,号五湖,今广昌县甘竹镇洙溪村人魏卓系南宋理学名家、资政殿大学士、佥书枢密院事魏了翁之九世嫡孙洙溪“魏谱”载:魏卓生于元代丁末年(至正二十七年·1367 年) ,长得英迈超群,幼年勤奋好学,博极群籍,志操不凡,对忠臣良将之名臣言行尤为究心在游览唐代忠良名将张睢阳庙(又称东平王庙或张王庙)时,在其庙壁当即题诗曰:“当代扶危日,忠臣烈士心,撄城功不浅,杀妾恨犹深,气宇吞山岳,声灵亘古今,男儿有为者,效此作师箴。

      ”又题团扇诗有云:“入吾掌握清风生,用汝扫除天下热” ,用此来觇明其志向明代洪武甲子秋2(洪武十七年•1384 年)登乡试解元,次年联登乙丑科(洪武十八年•1385 年)丁显榜进士,以对策详核,喜动天颜,钦命御史,巡视河南魏卓刚断廉明,毫无枉徇,凡经其手论处的案件,所至感服,均无告者,魏卓一身凛然正气的工作作风,尤如包青天在世,深得河南民众的赞赏,也博得了圣祖朱元璋的嘉奖在河南任满后,洪武帝又勅命魏卓巡视京都南京及京畿地域,并赐之出入佩剑,对皇亲国戚或京城官员,若违法乱纪,得以便宜行事时有皇戚马某,倚仗内廷之势,暴横京师,强占民女,欺压百姓魏卓了解此事后,并将情况禀告于皇上,要马某的行为有所检束与收敛也许是洪武帝拘泥于皇亲的面子,没有快速地将此事转告马某,于是,马某在京城更加越发横行某日,魏卓偶遇马某又在街市欺凌百姓,调戏民女,他当即怒斥马某终止犯罪行为,并警告马某:不要屡次三番地冒犯王法,我这个代天的执法者也不是吃素的但马某并不把魏卓的严厉警告当回事,依然我行我素地继续作恶,马某的嚣张气焰到了极点在这种紧急无奈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大明朝廷王法的尊严性,有效地制止马某的犯罪行经,魏卓拿出洪武帝御赐的尚皇佩剑,当即手起刀落,就象切西瓜一样,咔嚓一声,马某的脑袋就掉落在街面的污水之中。

      接着,魏卓找来一只竹筐,将马某的头颅悬挂在十字街口示众而远远围观的市民,先是一怔,稍后便是掌声雷动,欢呼雀跃声一片,奔走相告声不断3随后,马某当街被斩首的消息就传入了皇宫,洪武帝闻讯后,深深感到自喜,说,朕有像古代皋陶一样正直的司法官——魏卓,何愁国家纪纲不振?而内廷之马皇后却感到非常地怨恨和愤怒,并向洪武帝哭诉要将魏卓以命相抵洪武帝此时理解马皇后的心情,只好口头佯装答应她的要求,其实心里是不同意处罚魏卓的,试想,有那个皇帝会惩处为国家除暴安良的功臣?而此时的魏卓,却自缚向洪武帝陈状请罪洪武帝面带喜悦地给魏卓赐座,并赐以美酒对饮酒数行后,洪武帝试行考问魏卓,当即题诗曰:“御酒同卿饮,锋刀不肯饶, ”试探魏卓是否求饶而魏卓大义凛然,毫无惧色,当即回复:“宁为忠谏死,何虑帝心焦 ”见魏卓如此强硬态度,洪武帝一边心中暗喜,一边又违心地下了一道殊刑圣旨,并令行刑官将魏卓引至刑场,候刑斩首,且令以当日午时为期洪武帝已盘算好,在午时之前再下一道特赦令,定可将魏卓的生命保全而马皇后深知洪武帝用意,为了给马某报仇,赶在皇帝特赦令下达之前则下了一道懿旨:令行刑官对其速刑待赦命圣旨旋至法场,魏卓已血溅刑场,人头落地。

      百姓为之垂泪,百官为之惋惜,洪武帝落得个深深的忏悔,只好连连给多位主管行刑的官员治罪处罚,并对魏卓复其官,赐以厚葬为此,广昌民间有传说:当朱元璋知道错杀了廉政官员魏卓时,先是感到悔之莫及,然后又想到人死不能复生的4道理,既然已经错杀了魏卓的人头那就赔他一个人头,怎么赔呢?朱元璋就派人把已砍落在地的魏卓之头颅称了一下,重量为五斤四两,朝廷就用五斤四两的黄金,依照魏卓的形象雕塑了一个金头,又用相同比例的银子给魏卓塑造了一个上半身的模样,以此金头银身的形式作为对错杀魏卓的赔偿为了防止贪财者盗墓,还赐以七七四十九副棺木同时出殡,不知那副是真,那副是假然而,从此至今,广昌人买东西都忌讳五斤四两这个数字,特别是买过年过节或办喜事的东西,即是所购物品正好是五斤四两的重量,大方的卖家就会说,你看这杆秤,还是就算五斤三两的钱,而小气的卖家就会用五斤五两算钱,因为这五斤四两就是一个人头的重量,买卖双方都要图个吉利,无论如何都不会说出五斤四两的数字魏卓秉公执法,舍生取义,铸就忠诚之魂,时年仅三十多岁而被误杀四十余年之后,至明正统末年,我广昌籍时任吏部侍郎,后任吏部尚书何文渊先生,对魏卓的事迹及其评论,久典铨衡得其真状,多次对我广昌籍举人、时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后任浔州(今广西桂平市)知府的陈嘉谟说:对魏卓的事件总是感到无限愤慨和惋惜。

      之后,里人陈嘉谟先生,为了表达对魏卓视死如归、坚贞不屈英雄气概的敬佩之情,欣然撰有《魏五湖先生传》 魏卓壮士牺牲二百四十余年后,明末皇帝朱由检,仰慕魏卓廉洁奉公之豪气,于崇祯六年(1633 年)对魏卓神主5敕祀县邑乡贤祠同年,广昌籍进士、福建布政史刘伸,撰有《魏五湖先生卿贤祠告文》 ,文中点评魏卓 “其不肯以国骫法,又不欲以身废法之苦衷也,实烈烈之无愧 ”清雍正元年(1723 年) ,奉旨采录魏卓事迹,载入《大清一统志》 ,崇祀忠烈祠,春秋命官员致祭清道光元年(1821 年),甘竹洙溪魏族在甘竹中街建造魏五湖公祠,其规模恢宏,面积超千平方米,每逢年节,族人集中祭祀数百年来,对魏卓这位清正廉洁,秉公厚义的执法者,历朝国君不会忘记,国人不忘记,家人更不会忘记,魏卓的忠节精神,浩然正气,将永载史册,将永垂不朽在本文即将结尾时,采用明代弘治十五年(1502 年)进士、荆州知府姚隆题魏五湖公诗一首:“了翁九叶有贤孙,甲第聊标姓字馨,先任河南为柱史,复巡帝里纠皇亲,舍生取义忠贞士,为国忘家社稷臣,公论当年昭汗简,英风千载播朝绅 ”本文参考书目本文参考书目:《正德建昌府志》 、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 ,广昌甘竹洙溪第十修《魏氏族谱》卷一、卷二、传一、传二。

      二 0 一四年四月二日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魏叶国,男,1954 年 10 月生,大专学历,党员,从事广昌地方史工作 40 年,现任广昌县博物馆文博副研究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