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清重绘版 2021年高考地理(河北卷).docx
8页2021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 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本试卷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察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当地农牧民曾引种猕猴桃,2011年开始规模种植(图1)种植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山区河谷台地,土壤肥沃,水质优良,2017年“察隅猕猴桃”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察隅猕猴桃果挂果期长,可错峰上市猕猴桃种植带动了当地农牧民脱贫据此完成1~2题图11. 察隅猕猴桃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关键在于A.独特的自然环境 B.传统的生产方式C.先进的农业科技 D.丰富的种植经验2. 察隅猕猴桃挂果期长,有利于A.降低产品运输费用 B.提高市场竞争力C.降低果园管理成本 D.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东部某山区有一AAAA级景区,2011~2017年游客数量持续增加,景区周边农家乐数量逐年增多。
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图2示意2011年、2014年和2017年景区周边农家乐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3~4题图23. 2011~2017年农家乐空间分布的变化表现为A.由点状到线状 B.分散程度加强C.由线状到面状 D.集聚程度加强4. 与2017年农家乐空间分布关联最紧密的因素是①景区位置 ②村庄位置 ③交通线路 ④村庄规模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 ②④加强中国与欧洲的经贸联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运是中欧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根据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中欧港口的节点度(以港口吞吐量和航线数量等指标衡量)及联系强度(反映港口间货物流量),确定各年份分级标准,绘制中欧航运网络核心组织结构图(图3)在中欧海运贸易量总体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港口的相对地位明显提高,枢纽节点从无到有,形成了以南方港口为枢纽的网络组织结构据此完成5~6题图35. 1995~2015年中欧航运网络系统中A.欧洲枢纽节点货物吞吐量减少 B.欧洲枢纽节点间联系强度减弱C.中国枢纽节点网络辐射力增强 D.中国枢纽节点的数量持续增长6. 2015年中国一端的一级—二级枢纽节点的组合是A.上海港—宁波港、深圳港 B. 上海港—天津港、宁波港C.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 D. 香港港—广州港、厦门港家住某城(36.5°N,116°E)的小明,秋分时节搬进了新楼房,站在书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远处公园美景尽收眼底。
图4示意书房平面布局据此完成7~8题图47. 从入住到次年春分,书房的日采光时间变化趋势是A.一直增加 B.先增后减 C.一直减少 D先减后增8. 冬至日天气晴朗,小明在书房于北京时间A.6:30看到当日第一缕阳光 B.9:30沐浴着阳光伏案读书C.12:30估算阳光进深2.6米 D.15:30看到阳光照到书柜上图5表示两山区冰川据此完成9-11题9.导致两山区不同坡向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主要因素为A.到海距离 B.主导风向 C.冰川覆盖 D.山地坡度10.1990年以后,两山区冰川的变化指示出A.天山冰川消融量较大B.天山冰川扩张更明显C.二者的平均雪线高度都在上升D.阿尔卑斯山冰川积累速度较快11.影响两山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关键是A.所处山体隆起 B.臭氧空洞扩大C.全球气候变暖 D.山地林线上升湿润地区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在植被带及其排列顺序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但受局地因子支配,山地植被带也会存在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情况图6示意我国东部热带某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据此完成12-13题图612.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谱是A. I-II-III B. I-II-IV C. II-IV-V D. IV-V-VI13.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的形成主要由于①风速大 ②坡度大 ③土层薄 ④蒸发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图7为我国某盆地油藏地质剖面示意图。
其中F1~F4为断层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背斜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据此完成14~15题 图714.形成构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质作用是A.水平挤压 B.水平拉张 C.垂向挤压 D.垂向拉张15.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A.F1~F4疏导性能好 B.F1~F4延伸到地表C.石油埋藏层位较浅 D.F1~F4断至含油层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1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7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围猎)为主要谋生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北方某地发现一处旧石器中期古人类遗址(图8)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遗址北面为岩石裸露的山地(北山)研究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区生存阶段正值冰期图8(1)指出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4分)(2)简析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的原因8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汉堡(州)是德国的金融中心、世界级城市,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在老港外迁后,启动汉堡新城建设项目(图9) 汉堡新城将半荒废的老港工业区设计成10大特色板块,在突出板块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居住、办公、零售、餐饮、休闲、教育等功能,保留较大面积的广场、步道、绿地,将红砖结构工业遗产重新改造利用图9(1)推测老港外迁的主要原因4分)(2)简述利于汉堡新城建设的区位条件8分)(3)说明特色板块空间利用方式对汉堡新城发展的作用4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0)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11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 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图10 图11(1)据图11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6分)(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9分)(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4分)(二)选考题:共8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19.[选修3:旅游地理](8分)是谁鞠一捧圣水浇灌出绿洲是谁将一面铜镜遗落在戈壁大漠让一池碧水盛满了蓝天白云......酷爱旅游的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被大漠边缘清澈的湖水吸引该湖泊位于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沙漠与花岗岩山体之间,被称为“大漠天池”(图12)该小组计划于暑期一探究竟图12概括大漠天池旅游景观特点,并围绕天池成因设计研学旅游活动内容20.[选修6:环境保护](8分)青藏高原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区域相关研究成果的“关键词”(表2)分析发现:随着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变化,不同阶段研究主题也相应调整其中,1951-1992年以基础调查为主,摸清资源环境状况,关注高原隆起对环境的影响,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支撑表2阶段主要“关键词”1951-1992年植被类型、冰川冻土、降水量、海拔、大气环流、高原隆起、东亚季风1993-2020年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青藏铁路、三江源、物种多样性、珍稀动物保护归纳出1993-2020年青藏高原研究的两类主题,并分别指出其环境意义2021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B卷同)题号12345678答案ABDACBDD题号9101112131415答案ADCCBAD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16.(1)冰期气候寒冷,人类生存面临低温的威胁;气候寒冷,动植物种类少,食物来源缺乏。
2)位于北山南麓,海拔较低,且处于山地阳坡地带,北山岩石裸露,升温相对较快,北山对冷空气的阻挡较强,热量条件较好;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水源相对充足,土壤相对肥沃,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多,便于人类采集和狩猎活动的开展17.(1)港口的运输需求大,老港基础设施陈旧,货物吞吐量有限,难以满足货物运输需求;政策的引导作用;老港工业区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2)政策支持;老港区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有利于新城的建设;老港工业区地租低;新城紧邻易北河,水运条件好,有利于物资的输入与城市的建设3)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经济效益提高;市民休憩空间充足,提高人居环境;合理利用工业遗产,有利于发展工业旅游18.(1)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水热变化大;谷地蒸发量小,土壤含水率高,土壤肥沃,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坡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蒸发量大,植被以疏林草原为主;坡顶海拔高,水热条件差,植被以低矮的灌木丛和草本植被为主2)退耕还林还草导致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森林大量吸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资源短缺;坡面含水量下降,林地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使蒸发加剧,土壤变干,森林退化,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
3)植被合理配置应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水土资源分布的差异,谷底水土资源丰富以林地为主;山坡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应以耐旱的草本植物为主;山顶水热较为缺乏,应发展耐寒、耐旱的草本和灌木为主二)选考题19.沙漠、湖泊、蓝天白云、花岗岩体相得映彰,旅游景观多样,非凡性强;花岗岩裂隙调查与观测、沙土透水性实验,天池水盐度和矿物质检测等20.研究主题: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减少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开发环境资源研究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加强对三江源湿地的保护,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第 8 页 共 8 页@lcw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