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轴轴承项目运营管理手册(参考).docx
58页泓域咨询/主轴轴承项目运营管理手册主轴轴承项目运营管理手册目录一、 成组技术 2二、 设施布置介绍 5三、 流水生产线的优化和柔性和U形布置 7四、 流水生产线的设计与平衡 8五、 统计质量控制 10六、 过程能力分析与过程能力指数 13七、 质量与质量管理 15八、 从质量管理大师的思想理解质量管理基本原理 18九、 库存问题的提出 27十、 库存的作用 28十一、 有效库存控制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思路 29十二、 库存控制的目标 36十三、 经济生产批量模型 36十四、 经济订货(生产)批量模型的应用 37十五、 产业环境分析 38十六、 轴承在风电机多个部件处均有应用,属于附加值较高的环节 40十七、 必要性分析 41十八、 项目简介 42十九、 项目规划进度 47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47二十、 经济效益 4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4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51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5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54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57一、 成组技术1、成组技术的概念所谓成组技术,就是建立在工艺相似性原理的基础上,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方法自20世纪50年代成组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推广应用以来,其应用范围已由单纯的成组加工延伸到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及生产管理等整个生产系统。
成组技术已不再是单纯的工艺组织方法问题,它涉及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标准化工作、计划管理等许多方面从实质上讲,成组技术是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技术由于成组技术扩大了零件的生产批量,就为在单件、中小批量生产的企业中采用先进的工艺方法、高效率的自动机床和数控机床,以及为采用成组生产单元和成组流水线等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创造了重要条件2、成组技术的主要内容由于工艺相似性是和被加工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精度要求、材料等密切相关,所以,成组技术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对企业生产的所有零件,按照几何形状、尺寸大小、加工方法、精度要求、材料的相似性,依据一定的分类系统进行零件的编码归类分组,达到“以码代形”的作用2)根据划分的零件组,将同类型的零件组建为成组生产单元、成组生产线或成组流,水线成组生产单元是按完成一组零件全部工艺过程来配置设备和工艺装备,并按典型的工艺过程布置设备成组生产单元形式上与流水线相似,但它不受节拍时间的限制3)按照零件的分类编号,为设计新产品选用类似零件,并把零件的分类编号同标准,化、通用化工作结合起来工艺技术人员按照成组工艺的要求,使用典型的工艺规程和相应,的工艺装备在生产管理上,按成组零件组织生产。
4)组建成批生产单元成批生产单元将成为多品种、中小批次生产的理想组织形式它兼有工艺专业化与产品专业化两者的优点,既富有柔性,能适应多品种生产的要求,又按一定的零件分类后形成的零件组进行布置,具有对象专业化的特征3、成组技术的技术经济效果成组技术的技术经济效果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减少生产技术准备工作量,缩短生产技术准备周期,降低生产技术准备费用,而且可以使设计、工艺人员从大量的重复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从事创造性的技术工作2)增加生产同类零件的生产批量,有利于采用先进的加工方法由于成组技术具有“通用性”“可调性”,并能使工序的生产批量大大增加,为合理利用高效率设备、建立可调整的多品种流水线创造了条件,为中小批次生产自动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据统计,成组技术一般可减少设备调整时间60%~70%,设备负荷可提高30%左右3)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为按期交货提供有利条件由于简化了设计和工艺工作,扩大了零件生产批量,可以减少设备调整时间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减少了物料的运输和等待时间4)简化生产管理工作成组技术的工艺方法、设备、工艺装备和生产作业计划,都是按零件统一的加工要求确定的,有可能实现标准化但也应该看到,采用成组技术组织生产,由于许多零件合并成一组,集中在一批加工,可能造成某些零件提前生产的情况,发生了额外的库存,会增加库存费用;而另一,些零件又可能晚于交付日期,因而影响零件配套或向外销售。
但是,只要合理安排计划,根据企业全部产品的装配、交付期限,选择一个适当的成组零件加工顺序,这种缺点是可以弥补的二、 设施布置介绍(一)设施布置及其重要性企业在确定了工厂或服务设施的具体位置后,接下来要解决的是设施布置问题设施布置就是确定各个部门、部门内部各工作站、机器设备等的相对空间位置设施布置的目标在于使企业内部的物流畅通,内部人员和外部顾客出入便利,工作效率高,运输成本低设施布置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效率,事关企业长期运营目标的实现二)设施布置的基本类型设施布置有两种基本类型,即产品专业化布置和工艺专业化布置以下分别介绍这两种基本布置的含义和特点1、产品专业化布置(对象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布置就是按照产品的工艺流程(即加工路线或加工顺序)安排生产单位或设备等产品专业化布置有以下特点:•对品种变换的适应能力差,仅适合大量、连续生产;•物流连贯性强,节约了生产面积,缩短了运输距离;•在制品少;•按节拍组织生产,易于管理2、工艺专业化布置(流程专业化)工艺专业化布置就是按照生产工艺特征安排生产单位或设备在这种方式下,相似的生产单位或设备被布置在一起例如,机械制造厂将车床、锻床、磨床等设备分别放置,形成车工车间(或工段)、锻造车间(或工段)、磨工车间(或工段);医院按所提供服务、功能进行布置,形成内科、外科等部门。
工艺专业化布置有以下特点:•对产品品种变换的适应性强,适合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产品的物流比较复杂,生产过程连续性差;•在制品库存量较高;•生产周期较长实际中,经常遇到加工对象固定不动的情况例如,建造一座大楼,大楼本身固定不动,由不同工种的工人按照工程进度顺序来到大楼所在地从事各种作业,如打地基、砌外墙、铺设管道、内装饰等对这种情况,可以看作产品专业化布置,即大楼相对于不同工种的工人来说在移动当然,这种布置有其特殊性,即在作业期间,将会有大量的物料、人员、设备聚集在一起,对时间组织、空间安排、资源协调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三、 流水生产线的优化和柔性和U形布置(一)流水生产线的优化流水生产线的优化就是在流水生产线平衡的基础上,通过作业的优化组合来提高流水生产线的效率从效率测评公式可以看出,提高流水生产线效率的途径有:•减少实际工作站数;•缩短流水线的节拍;•在减少实际工作站数的同时缩短节拍要达到上述要求,减少工作站数的前提是减少作业时间,这就需要进行工艺改革在工艺方案不变的情况下,减少节拍也可以提高效率受制于作业时间,通常需要通过对作业进行再细分来减少节拍细分作业可以重新组织工作站,使得缩短节拍成为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细分作业和重新组织工作站时,应满足工艺技术条件二)柔性和U形布置传统的流水生产线总是笔直的,看起来非常美观但日益流行的U形布置方式富有柔性,让人们重新审视原来流水生产线空间布置的合理性U形生产线的优点体现在三个方面1)空间布置紧凑2)减少操作人员如果能在U形生产线分配数个多面手,就可以减少现场的操作人员3)增进了工人的交流和协同作业U形生产线上的工人是在一起的,不仅可操作就近的作业,还可操作对面的作业,因此工作指派的弹性更大在非制造业,也有U形布置的例子例如,在大型宴会上,对餐桌采用U形布置就可使主人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客人当然,并非所有的情形都适于U形布置: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生产线上一般不需要协同作业;医药行业总是避免将物料入口与产品出口设在一起;由于噪声或污染因素需要将一些作业分开四、 流水生产线的设计与平衡1、组织流水生产线的条件组织流水生产线的基本条件有以下三个1)产品的结构和工艺相对稳定产品的结构和工艺的先进性是稳定性的前提产品的结构和工艺落后,将很快被淘汰,所组成的流水生产线也将随之淘汰,造成浪费2)有足够大的产量需求只有产量足够大才能保证流水生产线各工作站有充分的负荷。
3)能把产品加工过程细分成若干作业流水生产线各工作站的时间定额应与流水生产线的节拍相等或成简单的倍数关系要达到这一要求,产品加工过程必须能够细分成若干作业2、流水生产线的平衡流水生产线的平衡通常包括四个步骤1)计算流水生产线的节拍有效作业时间是计划生产的时间,是指制度工作时间减去必要的停歇时间计划期内产量包括计划产量和预计的废品量2)计算最少工作站数(3)为工作站分配作业即把细分后的作业分配到各个工作站分配原则如下:•所有的先行作业已经分配完毕;•该作业的加工时间不能超过该工作站的剩余时间当不止一个作业满足分配条件时,可采用两种优先准则进行挑选:加工时间长的优先;后续作业数多的优先4)流水生产线的效率测评流水生产线的效率就是工作站时间的利用效率五、 统计质量控制1924年,来自贝尔实验室的美国数理统计专家休哈特制定了第一张控制图1930年,同样来自贝尔实验室的数学家道奇与罗米格编制了第一批抽样数表1931年休哈特的《工业产品质量的经济检验》一书问世,统计质量控制理论逐步形成统计质量控制就是应用统计抽样原理,抽取一部分产品(零件),对这些产品的主要质量特性给予数量测定,并经过统计分析来判断产品质量的情况和趋向,借以预防和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
它的主要特点是,从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上看,由事后把关变为事前预防;从质量管理的方法论上看,广泛深入地应用了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1、质量散差的原因质量散差是指按一定标准制造出来的大量同类产品的质量所存在的差异质量散差有下列几个来源:人员、机器设备、原材料、方法、环境及测量等要求上述条件绝对保持不变是不可能的,因此产品质量散差就必然存在对于这几个来源的散差原因还可以归为两大类:偶然性原因和必然性原因偶然性原因又称随机性原因或不可避免的原因这种原因所造成的质量散差比较小,如机床的微小振动、原材料性质的微小差异、刀具的正常磨损、夹具的微小松动、工人操作技术的微小变化等这些因素的出现是带有随机性的,一般不易识别,且难以消除,即使勉力消除,往往在经济上也是不合算的必然性原因又称系统性原因或可以避免的原因这种原因往往突然发生,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且前后是一致的,如机床、刀具严重磨损,设备调整不准,夹具严重松动,或者材料中混入了不同材质、规格的原材料等这类原因一般容易识别和查找,并且易于采取措施进行消除一般说来,偶然性原因引起的误差往往表现为产品质量特征值分布的离散性,而必然性原因引起的误差则反映在质量特征值分布的离散性与集中性,并且更多地表现在分布的集中性上。
假如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全部属于偶然性原因,就称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已在这个稳定过程中制造出来的产品,而且正在制造和将要制造的产品的质量都有可靠的保证;反之,若有必然性原因在起作用,影响着产品,质量的变异,那么就表示生产过程脱离了统计控制状态,应该及时发出警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确保生产过程重新回到统计控制下的稳定状态划分偶然性原因与必然性原因是相对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某些偶然性原因的机理或规律一旦被人们准确地掌握,就当作必然性原因对待了2、控制图统计质量控制的主要工具是控制图控制图是按样本序号或时间顺序绘制的有关产品质量的样本统计量图形在图上有中心线及上下两条控制界限中心线是产品质量特性的分布中心,即均值,上下控制界限是允许产品的质量特性在此间的变动范围如果要求产品的合格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