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研究文献综述.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5703692
  • 上传时间:2018-03-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50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研究文献综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信息披露失 范原因、三个角度对国内外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和评析, 并针对我国信息披露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信息披露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信息披露,影响因素,信息披露失范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它是伴随着股票上市 以后,政府要求强制披露会计信息制度的产生而产生的毛洪涛、吉利 (2005)采用档案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在 1990 年以前,关于上市公司信息 披露的研究文献很少,而近年来这方面的文献数量却有较大幅度增长因此, 本文将对国内外已经发表的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以期 指导后续研究 一、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存在一系列问题:披露的财务信息不够 充分、虚假披露等许多学者对企业信息披露内容提出了新的见解李希富 (2007)对财务报告信息的表外披露提出了意见对中期财务报告信息含量的 实证研究(吴粒,2007)除了披露传统的财务信息之外还应该披露知识资本 信息(伊德强,2006)。

      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应负 的责任,规范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和编制,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只有依靠法 律才能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张雅玲,2008)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时间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着信息披露不及时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临时 报告的披露,及时性存在很大的问题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这一问 题进行了剖析朱晓婷、杨世忠(2006)研究发现早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反应 强于晚披露上市公司巫升柱、王建玲、乔旭东(2006)研究表明,盈利公司 比亏损公司更及时的公布其年度报告,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也较非标准 无保留意见的公司更及时的披露年度报告 (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式 目前学者研究的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有强制性信息披露、自愿性信息披露、 选择性信息披露这三种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方式王雄元、严艳(2003)以问卷 调查方式考察了我国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合理程度何进日、武丽(2006)主张 在自愿信息披露弱化的条件下进行强制性披露以减少信息欺诈谢志华、崔学 刚(2005)研究发现,政府监管不仅大大提高了上市公司强制性信息披露水平, 同时也相应提高了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

      二、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一)公司的规模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公司的规模会对上市公司的信 息披露产生影响Freeman(1987)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与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 呈正相关关系CharlesChen(2000)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 与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王旭、王帅(2012)认为,大公司比小公司更容易受 到社会和监管层的关注,有对外进行信息披露的外在约束和压力 (二)政府管制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一般都认为市场是非有效的,会计 信息是公共产品为了防止搭便车和外部性等行为导致的“市场失灵”,政府 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了强制规定Beaver(1998),温素彬、薛恒新、 卢太平(2003)等都持有这种观点 (三)公司融资的需求信息披露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通过吸引更 多的投资者以减少公司的资本成本Healy(1993)认为,当上市公司存在融资 需求时,经理人员会通过自愿性信息披露来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公司的 外部融资成本戴德明(2002)发现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与权益成本之间呈负 相关关系,但尚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范原因 (一)公司利益的驱动公司的利益驱动为公司的舞弊行为提供了压力要 素。

      陈小悦、肖星和过晓艳(2000)的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为迎合监管部 门的配股权规定存在利润操纵行为沈振宇、王金圣和薛爽(2004),李远鹏 和李若山(2005)的实证研究均显示,中国亏损上市公司为了避免公司连续三 年亏损而受到管制与处罚,在亏损的前后年份普遍存在着盈余操纵行为 (二)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为上市公 司的舞弊行为提供了机会要素曾勇和张光荣(2006)则对五粮液公司大股东 的掏空行为进行了具体案例分析张宗新、潘志坚和季雷(2005)的实证研究 表明,中国股市存在较为严重的内幕消息操纵行为唐跃军、李维安和谢仍明 (2006)指出,在内部治理机制尚待完善、外部审计约束乏力的情况下,集中 持股,具有绝对信息优势的第一大股东不仅有动机也有能力粉饰甚至虚构财务 报表,掩盖实际存在的问题,避开外部审计约束 四、总结 本文回顾和评析了国内外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的文献到目前,国 内外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进行了较多的探讨,对许多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 成熟,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例如,学者们多倾向于采用实 证研究的方法,较少的采用市场调查和案例研究的方法。

      最好的方法是将实证 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利用实证研究来揭示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以 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规范研究来构建我国特色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理论框架 界定一个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的好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何界定却非常困 难,因为并不是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越多就越好,还要关注信息披露的质量和 时效问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时效却又很难用一些指标量化,所以目前国内很 少有学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这些都应该在将来的研究中予以考虑 参考文献: [1]毛洪涛,吉利.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理论研究评估——兼论构建上市 公司信息披露理论框架.会计研究,2005,(9). [2]李翔,冯峥.会计信息披露需求:来自证券研究机构的分析.会计研究, 2006. [3]吴文铎、吴冲锋、芮萌:《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真的能降低股权资本成本 吗》,《经济研究》2007,(6). [4]张德刚,张经.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动机研究现状[J].商业经 济,2010,(4) . [5]童杰成.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监控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09,(14).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