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叙事的时间形态及其特征.doc
8页电视叙事的时间形态及其特征 叙事时间为托马舍夫斯基所提及,被热拉尔·热奈特详加论述对于叙事时间,热奈特区分了“实在时间”、“被叙述时间”和“阅读时间”实在时间”是故事本来存在的方式,是按时间的一维规律先后排列的事件顺序,“被叙述时间”是对底本时间的加工和变形,“阅读时间”是指读者(受众)阅读叙事的时间由这三种时间以及这三种时间的关系引出:持续———在场面中,被叙写的时间段与阅读时间大致相等;详细的描写可能会使阅读的时间长于事件的时间(伸长)概括———阅读时间可能大大短于实在时间(例如“一年过去了”),某些时间段可能会被漏掉(省略)次序———叙述者/人物可以描写过去的事件(倒叙、闪回),也可以描写未来的事件,人物可以预测未来的事件(预感、预期),叙述者可以知道它们(预叙、闪前)频率———一个事件可以被描写一次(单次叙述),可以被描写数次(重复叙述);反复发生的事件可以被描写一次(积累概叙,如“他每天看见她”),如果基本相同的各个事件每次发生时都被描写,就是同一元素或稠密元素为避免混淆,我们借用但并不照搬叙事理论的这些时间概念仔细审视电视叙事,我们认为它包含着几种时间观念:1.从客体角度看,电视叙事包含事件的自然时序,即事件本身的时间,我们称为“实在时间”。
2.从本体角度看,电视叙事包含着经过叙事主体的处理,体现在叙事话语中的时间,我们称为“叙述时间”3.从主体角度看,电视叙事包含着叙述主体讲述的时间(例如电视新闻叙事话语传播的时间长度和传播的顺序),我们称为“演述时间”4.从读者(受众)角度看,电视叙事包含着读者(受众)阅读(或接受)叙事话语的时间,我们称 为“阅读时间”5.从主体、本体与客体的关系角度看,电视叙事包含着事件(事实)与叙事话语表现的时间长度关系,这种关系我们借用热奈特所用的术语来表述,称为“持续时间”这些时间观念就是我们称为电视叙事的时间形态实在时间实在时间或称“底本时间”、“本事时间”,是指涵括在电视叙事文本范围之内的事件的时间流程它是故事本来的存在方式,是按照自然时序排列的事件的顺序它主要描述的是故事本事在其自然的时间顺序上所具有或应当具有的时间持续过程实在时间是电视叙事作品文本时间建构的来源和基础实在时间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时间,而是电视叙事中的时间形态,它是叙事主体所截取的作为故事的材料即事件所存在的时间形态,是对现实自然时间的某一阶段、某一层面、某一片段的截取与凝固,是从流逝不止的现实自然时间之流中切割下来的具有相对封闭性的时间。
实在时间充当着现实自然时间与叙述时间的中介,主要作为呈现自然时间特质的时间,因而实在时间中的人和事一旦出现和发生,就不可避免地卷入到现实自然时间的无情旋涡之中,一刻也不停留地奔流向前所以,实在时间的基本特征就是它的不可逆转性,一旦启动,就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呈现出一种线性流逝的连续性《铁皮鼓》中小奥斯卡3岁生日时是1927年9月12日,那么,我们可以推算出1924年9月12日是他的出生日,1934年他10岁,1938年他14岁等等,这些实在时间已经规定了这是不可逆转的时间流程从这里可以看出,实在时间并不是由叙事文本按其自然顺序完整而明确地呈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叙述时间和文本叙述的暗示,从电视叙事文本中推算出来的它之所以能够被推算出来,就因为它具有不可逆转的连续性特征实在时间是电视叙事的基础和前提,是电视叙事叙述时间建构的出发点和背景叙述时间叙述时间是经过叙述主体处理,体现在电视叙事话语中的时间,或称“文本时间”、“述本时间”叙述时间是电视叙事构筑情节的时间它经过叙述者的艺术处理,是对实在时间的加工和变形,是对实在时间的逆转、扩展、省略或超越电视叙事文本正是通过对故事的实在时间作出各种时间畸变,结构出丰富多彩的电视叙事文本世界。
叙述时间的特征在于它的近乎无限的自由转换性它虽然源于实在时间,但却可以自由地扩展和省略实在时间,还可以回顾和展望实在时间之外的“过去时间”和“未来时间”在叙事的事件叙述顺序上,它可以颠倒因果,先叙述结局,再追叙原因,以此来造成悬念,激发读者(受众)的兴趣唤起读者(受众)对悬念解决的期待在叙事的事件呈现频率上,它可以反复呈现一个事件,从而达到一种强调、贯穿、照应,甚至是颠覆性的效果叙述时间是叙事由实在时间向叙事文本(话语)的兑现它体现出叙事主体的叙述策略,电视叙事的艺术技巧说到底都是由叙述时间畸变带来的电视叙述时间同电影叙述时间一样,具有文本确立功能、情节构架功能和风格规范功能文本确立功能是叙述时间的一个最基本的叙事功能任何电视叙事作品确立文本(话语)的时空运动过程,都依赖于叙述时间的构筑,以此来确定故事的时间跨度,故事的节奏,故事的韵律和信息容量范围叙述时间的构架,框定了电视叙事话语的时空范围和故事的基本面貌,规定了电视叙事作品对于实在时间的限定和选择同时,叙述时间又可以扩展和超越实在时间,更大范围地拓展电视叙事作品的信息范围文本确立功能立足于叙述时间与实在时间的分野,情节构架功能则侧重于描述叙述时间的复杂形态,它能赋予电视叙事文本以多头绪的时间线索和时间层面,使电视叙事拥有充分的“时间自由化”的,多序列、多指向的情节结构。
电视叙事最基本的结构性要素就是叙述时间,离开了时间,也就没有了故事的讲述;没有叙述时间的构筑也就没有了叙事文本(话语)风格规范功能是指叙述时间的构筑规范着电视叙事作品的叙述指向和意义所在,使得电视叙事文本在总体上呈现出某种艺术风格同一故事素材,由于叙述时间的建构不同,处理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美学风貌和艺术效果演述时间演述时间是指叙事主体叙述叙事话语所占据的时间,对于电视叙事来说,就是播映电视叙事话语所流逝的时间过程,同时也是电视受众观看电视所花费的时间,它是一种现实的自然时间和物理时间叙事理论中的阅读时间同演述时间大致相当,但演述时间又有其特殊性叙事理论是以小说叙事为主进行研究的,在小说叙事中,阅读时间同“被描写的时间段”可能大致相等,而“详细的描写可能会使阅读时间长于事件的时间(伸长)在概括中,阅读时间可能大大短于实在时间(例如‘一年过去了’)某些时间可能会被漏掉(省略)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议论或描写段中,被叙述的时间停止了”①,而阅读仍然需要占据时间但在电视和电影叙事中,演述时间和受众观看的时间相等不管受众个体的欣赏习惯如何,要看完一部影视叙事作品,都必须在规定的演述时间内看完,而小说要规定阅读的“正常”速度是根本不可能的。
电视叙事演述时间完整地借鉴了电影的时间观念电影的演述时间或称“放映时间”,它建立在受众观看电影时的生理机制的基础上,同时也与电影叙事讲述故事的要求分不开李显杰在《电影叙事学:理论与实例》中说:“故事放映时间的长短与电影技术的改进和人们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放映时间的长短也与电影叙事的需要有关……随着人们的电影观赏和叙事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故事影片是一种放映时间一个小时或更长一些的电影观念逐步为人们所接受,并大体上限定在90—150分钟这个基本框架中”②电视叙事演述时间基本移植了电影放映时间的观念,只是把电视叙事作品的演述时间处理得更为灵活,演述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叙事文本的长短在电视叙事作品构成的意义上,演述时间可以说是电视叙事主体在实在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基础上独立安排的时间,它是对叙述时间的再选择电视叙事的演述时间可以在一个场景或一个段落结束后中断,插入广告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电视台播出的节目都会寻找赞助商,播出商业广告是电视台与赞助商合作的主要方式因此,电视台在播出电视叙事节日时,通常都会中断演述时间而插播广告由于插播的广告量大,节目常被任意掐断,演述时间停滞,影响到受众接受(阅读)时间,进而影响受众对叙事时间的把握。
阅读时间阅读时间是从叙事文本的接受者角度分析出的时间类型电视叙事话语通过屏幕再现,受众观看电视叙事作品需要占据客观现实的自然时间,从理论上说,这个时间与演述时间一致但是,因为电视与电影成像原理和放映场合的不同,电视可以随时中断叙述而插播广告,因此,电视叙事的演述时间更具有随意性,受众的阅读时间也更具有被动性不过,在阅读时间上,存在着一种被黑·卡恰德里兰称为“活的时间”的形态,“当一部叙述性影片在动作空间和时间中展开的时候,存在着我们对其活动过 程的短暂性的意识或体验———即指观众对影片中的动作以及人物的悲与喜的体验中所带有的感受或经历的时延,也指观众对它们的反应在想象和情感上的时延”③卡恰德里兰把这种时间称为“主观时间”、“心理时间”或“人的时间”在影视观赏过程中,存在着接受主体心理和情感上的自主活动时间过程,这种时间过程有时并不受影视叙事本文时间的左右,观众可以对动作时间中的一个短暂事件作长时间的体验这种时间仍然属于阅读时间持续时间持续时间指叙述事件的长度,相对于叙述所用的时间长度或篇幅在场面中,被描写的时间段与阅读时间大致相等,热奈特称为“持续”;详细的描写可能会使阅读的时间长于事件的时间,这被称为“伸长”;在“概括”中,阅读时间大大短于实在时间,被漏掉的时间段叫“省略”;在议论或描写段中,被叙述的时间停止了,这种情况被说成是处于“格言的现在”之中;在叙事的某一截面内被讲述的时段的长度是叙事的“广度”。
持续时间涉及实在时间、叙述时间、演述时间和阅读时间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体现出叙事的时间技巧有的论者认为,“古代没有时间概念,因此最初的作品,是没有时间概念的早于小说诞生的故事、寓言是没有时间的……‘是非时间性故事’是非时间的④对于这一论断,我们不能同意时间这个范畴的确不是与叙事作品的诞生一同进入本文的,但是时间却自从叙事作品诞生就存在于叙事文本之中叙事是讲述故事的,故事的构件之一是事件,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存在一个过程,无论是事件本身还是讲述事件,都会占据时间,都是时间过程中的故事无论你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时间,时间都是存在的热奈特所谓“走向无时性”,是指叙事能够在排列上完全不依从讲述故事的时间顺序,而不是对时间本身的否定电视叙事时间的形态,决定了其基本的特征:首先是电视叙事时间的连续性一维的自然时间是直线运动的,它永不停留,滚滚向前这种线性运动决定了叙事时间的运动规律,就是说,叙事时间也是线性运动的自然时间是电视叙事实在时间的基础叙事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在自然时间的直线运动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叙事的时间也是线性运动的叙事时间的线性运动过程其实是叙事主体(叙述者)在控制其运动的节奏叙事主体的控制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手法,但都不能改变叙事时间的线性运动方式,因为产生叙事话语的行为即叙述不可能在一个时间点上一目了然”,只能在时间运动中“一一道来”。
并且事件发生的时间是立体的,“在讲故事中,几个事件可以同时发生,但是话语则必须把它们一件件地叙述出来;一个复杂的形象就被投射到一条直线上正因为如此,才有必要截断这些事件的‘自然接续’,即使作者想尽量遵循这种接续但是,作者往往不试图恢复这种‘自然’的接续,因为他用歪曲时间来达到某些美学的目的⑤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两个事实,一是叙事时间的线性运动本质,二是尽管叙述者并不遵循自然时间的接续,他们以扭曲时间来达到某种美学目的,但是,扭曲时间既然作为叙述行为,就应当遵循一种约定的规则这种规则建立在自然时间的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叙事时间既然是自然时间基础上的时间,那么,它演进的规则也应当建立在自然时间的基础上,因此叙事在时间上存在着一种秩序,也就存在着演进的规律这就要求叙事时间和自然时间的线性运动本质相吻合,就是说,叙事时间也是线性运动的叙事时间的线性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