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北京九中高二(上)10月月考政治试题及答案.pdf
13页2024 北京九中高二 10 月月考 政 治 本试卷共本试卷共 6 6 页,页,100100 分考试时长分考试时长 606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一、选择题,本部分共 1515 题,每题题,每题 3 3 分,共分,共 4545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题目要求的一项1.哥白尼堪称哲学家,因为他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达尔文堪称哲学家,因为他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爱因斯坦堪称哲学家,因为他提出了相对论,发现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局限性这些科学家之所以堪称哲学家,是因为他们()A.让人们更接近对世界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B.正确解决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C.研究的对象和范畴与哲学完全相同 D.概括总结出全部的自然科学知识 2.在广阔无垠的大千世界里,存在着千姿百态的事物和现象在这些事物和现象中,有没有共同的本原?共同的本原是什么?不同哲学派别有不同的回答。
以下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水是万物的本原 世界本质上是一种神定的秩序 吾心即是宇宙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A.B.C.D.3.拔除了 55 根电线杆后,家住在西城区宫门口东岔的居民们发现,原来一抬头就有这么美的景儿蓝天与红墙映衬着妙应寺白塔,让这里成了朋友圈中的“网红”近年来,北京深入开展街巷精细化治理,曾经“见缝插针”停放的汽车不见了,头顶上乱如蛛网的架空线没了,堵心又有安全隐患的私搭乱建也拆了,青砖灰瓦间,老北京的韵味又回来了胡同是北京老城的肌理,也是支撑老城生命的骨架打造更多精品宜居街巷,需要规划师()因地制宜,知晓每处街巷的矛盾的特殊性 实事求是,重视新老居民生活方式的焕新 解放思想,拆除原本老旧残破的民居院落 守正创新,像保护历史文物那样维持原状 A.B.C.D.4.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段,饱含着人的情感那些成为意象的事物,与作者内心相交融,被赋予了情感属性,极大丰富了诗词的表现力例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经过诗人的吟咏和渲染,明月成为代表思乡、思亲的意象,深入人心诗词中的意象()以有尽的笔墨表达出无尽情思 是客观事物与诗人情感的结合 根源于创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 是对具体事物的直接描摹复制 A.B.C.D.5.食品安全要求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为了让百姓吃的放心,我国持续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强化风险监测评估坚持标准研制、标准实施与监测评估相衔接,及时将监测评估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问题转化为标准规定,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指导实施这些举措()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标准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依据食品安全法制定,是生产经营者的基本遵循,是监督执法的依据具体包括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A.旨在扩大政府职能,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B.使消费者、企业和政府之间相互制约,建立起自在事物的联系 C.着眼整体,统筹标准的制定、执行与监督,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D.坚持立足部分,遵循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 6.在中国画创作中,“留白”指为了使整个作品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空白,于方寸之地显天地之宽如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中只见一叶尾艄微微上扬的小舟,一个垂钓渔翁、几笔水波,却让人有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之感画作留白的奥妙在于()虚实结合,营造无画胜有画的意境 化繁为简,只关注画作的局部结构 有无相生,使画作的气韵更加生动 以少胜多,可以随意减少描绘对象 A.B.C.D.7.交通基础设施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但也存在潜在的生态威胁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会打破地球表面生态系统的自然连接,造成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增加动物迁徙难度、引发物种濒危或灭绝等。
这启示我们()A.要重视生态风险和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同一性 B.自然界是客观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无法协调 C.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D.超越日常生活经验,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8.近年来,北京市推动老旧厂房从“产业园区”迈向“文化园区”城市的工业遗存在新时代里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日益成为城市的文化富矿这说明事物()A.在辩证否定中发展 B.在量变中实现质变 C.在曲折中不断前进 D.在对立中实现统一 9.浅溪曲涧,步石几点汀步本是小溪中的渡水设施,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园林,铺设在草坪上,营造出独特的意趣有人说,汀步的间距不合理,一步太小,两步又太大:也有人说,汀步间距的设计就是为了让人放慢脚步,边走边欣赏,而且这种设计还能照顾到老人和小孩对此,评论恰当的是()A.草坪汀步作为园林道路其个性寓于路的共性之中 B.草坪汀步说明审美追求和以人为本可以有机结合 C.同一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因人而异 D.矛盾的解决是以牺牲矛盾双方的某一方为条件的 10.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书写新篇章三场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看中国的京津冀,看京津冀里的中国。
2014 年第一次座谈会召开之际,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座谈会提出要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 年第二次座谈会召开之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了事关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此次座谈会重点指向的正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2023 年第三次座谈会召开之际,新时代进入新征程此次座谈会明确“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时代变迁,认识发展,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是精神运动的载体 因时而动,循势而往,京津冀规划与国家发展进步同频共振 规划引领,区域协同,运用创新精神推动规划与发展的矛盾转化 先行示范,服务全局,以局部的大胆探索服务于整体的统筹发展 A.B.C.D.11.“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琴声来自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B.C.D.12.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A.一切从社会实际出发 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C.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D.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部署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将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哲学上看,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是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合 联系是客观的和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通过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事物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 A.B.C.D.14.灯泡的发明曾被认为是骗局、外科消毒法曾被人们拒绝、疫苗刚出现时曾受到抵制今天,它们不仅得到了广泛应用,相关的技术和产品还在不断更新材料说明()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5.“窗含西岭千秋雪”“玉窗五见樱桃花”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窗”“景”“情”之间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征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 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 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 A.B.C.D.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 4 4 题,共题,共 5555 分。
分16.材料一 1981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成为中国每一位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2019 年有国际科研机构发现,世界越来越绿了,中国是促进这一改变的重要贡献者之一,全球从 2000 年到 2017 年新增的绿化面积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坚持不懈植绿造绿、养绿护绿,是中国建设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的有力体现,也成为中国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动缩影中国大力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世界递出了“绿色名片”材料二 中国积极倡导并推动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主张“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授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从柬埔寨额勒赛水电站,到哈萨克斯坦扎纳塔斯的风电项目,再到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州光伏电站;从非洲的气候遥感卫星,到东南亚的低碳示范区,再到小岛国的节能灯中国通过多种形式的务实合作,推动绿色发展2021 年 4 月,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倡导“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材料一和材料二涉及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两种做法。
运用哲学观点,分析中国是如何统筹这两种做法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17.诗歌,是诗题和诗句的统一体,“先赋诗”和“先立题”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创作路径有些诗歌是即兴而作,诗人有感而发,赋诗之后再为其立一标题,有的诗歌则是因题而起,诗人先定立诗题,然后围绕题目构思诗歌的格律和内容,无论是“先赋诗而后立题”,抑或“先立题而后赋诗”,最终都指向诗题与诗句的契合从哲学角度,分析“赋诗”和“立题”的关联18.“歌以咏志”,歌声承载着历史,歌声礼赞着时代,歌声放飞着梦想 70 年长歌未央我为祖国献石油唱出了石油工人投身祖国建设的豪迈,在希望的田野上反映了改革初期农民心底的喜悦,幸福在哪里激发了人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春天的故事唱响了神州大地荡起的滚滚春潮,不忘初心情深意长、催人奋进在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更是响彻了大江南北结合材料,综合运用哲学与文化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歌以咏志”的理解19.大自然的造化力量,创造了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化”也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理问题时的“化繁为简”,人际关系中的“化干戈为玉帛”,艺术创作上的“化腐朽为神奇”社会发展中的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现代化等等。
化”,甲骨文写作“”,左边为头朝下倒立的人,右边为头朝上站立的人一个“化”字,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智慧,周易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化”的智慧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一、选择题,本部分共 1515 题,每题题,每题 3 3 分,共分,共 4545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题目要求的一项1.【答案】A【详解】A:这些科学家都将人类的研究方向往正确的、更接近规律的方向上面引导,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不断接近真理,让人们更接近对世界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因此称他们为哲学家,A 符合题意B: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材料没有涉及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B 排除C: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而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某个特定领域的规律,二者研究的对象和范畴不同,C 说法错误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知识,D 排除故本题选 A2.【答案】B【详解】:水是万物的本原,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