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1.doc
7页复习课第二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酸和碱》教学案11中 刘玉静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酸碱指示剂、以及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学会检验和判别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2、了解物质的重要性质:酸碱性;理解溶液酸碱性强弱与pH的关系;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3、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4、知道酸和碱反应是中和反应;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知道盐的概念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作用5、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掌握酸的主要化学性质6、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碱的主要化学性质,进一步认识复分解反应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探究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碱的性质2、进一步了解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途径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会分析、归纳、分类的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酸和碱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意义,增进对化学学习的情感2、通过使用碱进行性质探究实验,增强实验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3、学习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演绎4、通过对酸碱反应实质的分析,进一步形成微粒观。
二、重、难点内容以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一)重点和难点:1、溶液呈酸性和碱性的原因2、中和反应的实质3、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4、复分解反应 (二)突破的方法:1、让学生主动经历探究过程2、让学生对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三.学法指导:1.采用理顺每个知识点,并将其内在的联系用知识网络展示出来的方法,以加深对各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2.从宏观与微观的不同侧面来解释一些物质的变化、分类的有关问题,实现由宏观到微观认识上的飞跃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化学产生较浓厚的兴趣,并加强练习的力度,以达巩固知识的目的四.学习过程:<教师活动>教师将本章知识结构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本章知识有整体上的认识,本章知识划分为两部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这两部分内容的复习<学生活动> 学生对照知识结构图,结合课本,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知识梳理,将其中缺少的内容补充完整,加强理解和记忆第一部分(一)知识梳理1、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常用的方法是用 、 ,为了携带方便也可以用试纸常用 和 ,2、检验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最简单的方法是 ,范围是 ,使用方法: 。
3、酸: 构成微粒: 4、碱: 构成微粒: 5、溶液的酸碱性(二)典例剖析:<学生活动>:出示例题,小组讨论,组长交流讲解<教师活动>教师对例题进行剖析,抓住解题关键,提高析题能力趣味实验:用玻璃棒蘸取酚酞试液在滤纸上画一只小猫,把滤纸放在浓氨水瓶口上方,滤纸上很快出现一只 色小猫,再把此滤纸放在浓盐酸瓶口上方,小猫 该实验说明浓氨水和浓盐酸都易 ,同时还说明浓氨水显 性,PH 7,浓盐酸显 性PH 7.解析:区分酸和碱最常用的试剂为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例题: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里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1)取少量维生素C,压碎后溶于10毫升水中,过滤。
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验,试验变红色,说明维生素C的水溶液呈 若维生素C的水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液会呈 色,若用PH试纸测试维生素C的水溶液,PH值范围应在 2)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里比较稳定,在高温时易被破坏请你想想,如何食用黄瓜才能充分利用黄瓜中丰富的维生素C? 解析:学习了酸碱性,同时还能运用酸碱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三)学能展示:<学生活动> 学生对照学案独立进行基础练习,强化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小组交流答案<教师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对疑问多的习题进行归纳点拨1、知识巩固:1、某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在易吸水的白纸上写了“化学”两个字,晾干后纸上无明显痕迹要使字迹马上显现出来,可向该纸上喷洒 或 (填药品名称)2、(1)小明同学用PH试纸,按正确操作测试洗发液和护发液的PH,测得洗发液的PH略大于7,则洗发液显 性;测得护发剂的PH略小于7.(2)若酸性有益于头发的健康想一想,洗发时应先用 剂,后用 剂3、小雪家有一块地,你能帮助她看看适合种植那种作物,你的方法是:作物西瓜苹果马铃薯PH6---76----84.8---5.52、能力提升:4、稀盐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已知稀盐酸中存在水分子、氢离子、氯离子三种粒子你能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研究下面的问题:可能是稀盐酸中的哪一种离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一)知识梳理1、中和反应的概念:2、中和反应的实质:3、中和反应的应用举例:(二)典例剖析:<学生活动>:出示例题,小组讨论,组长交流讲解<教师活动>教师对例题进行剖析,抓住解题关键,寻找解题突破口,从而启发学生思维,掌握解题规律,提高析题能力例题:小明的妈妈感觉胃酸过多,小明让妈妈服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克缓解这种病痛,其原理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中和反应的探究及其本质三)知识巩固:<学生活动> 学生对照学案独立进行基础练习,强化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小组交流答案<教师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对疑问多的习题进行归纳点拨1、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2、只用酚酞鉴别氢氧化钠、稀盐酸、氯化钠三种无色的溶液,写出步骤、现象、结论3、下列各组中的反应,需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 )A.铁锈和稀盐酸B.烧碱溶液和稀硫酸 C.石 灰 浆 和 稀 盐 酸 D.氢 氧 化 镁 和 稀 硫 酸4、举出生活、生产中利用中和原理的例子并写出反应方程式第二部分<学生活动> 学生对照知识结构图,结合课本,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知识梳理,将其中缺少的内容补充完整,加强理解和记忆。
一) 知识梳理浓盐酸: 色、有 气味的液体,敞口放置在瓶口易形成 ,原因是 工业的盐酸因为有杂质而呈 浓硫酸: 色、 、 的液体,不易 ,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时要把 缓缓倒入 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有 性,可以做干燥剂,敞口放置质量 ,不能干燥 原因是 工业的盐酸因为有杂质而呈 物理性质1、 酸的性质 浓硫酸有强烈的 ,弄到皮肤或者衣服上应该 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1、 化学性质 2、 3、 4、 5、 氢氧化钠: 色固体, 溶于水,溶解时 热量, 敞口放置时固体易 ,可做干燥剂,不能干燥 等气体。
2、碱 物理性质 氢氧化钙: 色 固体, 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 的性 氢氧化钠有很强的 性,弄到皮肤或者衣服上应该如何处理 质 化学性质 1、 2、 3、 4、3、盐:4、复分解反应:5、复分解发应的实质:(二)典例剖析:<学生活动>:出示例题,小组讨论,组长交流讲解<教师活动>教师对例题进行剖析,抓住解题关键,提高析题能力例题1、有两瓶标签模糊的溶液:浓盐酸和浓硫酸,可以用哪些简单的方法把它们区分开?解析:利用酸的不同的物理性质进行简单的区别例题2、: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请你对这种溶液进行鉴别1)鉴别它们的三种不同方法是(只写试剂名称) 、 、 2)简述一种鉴别方法,将过程写在下列表格中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解析:在学习了酸和碱的通性之后,对于酸和碱的鉴别,不仅限于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而应根据酸和碱性质的不同,加入适当物质产生不同的现象来鉴别。
三)知识巩固:<学生活动> 学生对照学案独立进行基础练习,强化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小组交流答案<教师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对疑问多的习题进行归纳点拨1、将NaOH溶液滴在 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便可粗略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2、(1分)用一种试剂分别与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作用,就能把它们直接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 3、(1分)不能服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原因是氢氧化钠有 4、农药波尔多液是苹果葡萄等生长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杀灭霉菌的药剂,该农药配制方法是将石灰乳和硫酸铜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即可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硫酸铜属于盐类 B.石灰乳的pH 小于7 C.配制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 D.波尔多液属于溶液5、复分解反应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学习时,应注意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②碳酸钾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③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硝酸混合: 。
2)你想过上述复分解反应为什么。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