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阳光学院五期环评报告.pdf
43页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阳光学院五期 建设单位 阳光学院 建设地点 马尾区登龙路 99 号 排水去向 市政污水管网 建设依据 闽发改备【2017】A05036 号 主管部门 建设性质 扩建 行业代码 M8911(普通高等教育) 建设规模 用地面积 67.1 亩,新建 2 幢教学楼、3 幢学生公寓、1 幢综合楼及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77180 ㎡其中计容面积 59070㎡,不计容面积 18110 ㎡ 总规模 全校总用地面积 571.1 亩,总建筑面积 371827 ㎡ 总投资 37000 万元 环保投资 155 万元 主 要 能 源 及 水 资 源 消 耗 名 称 现状用量 增 用 量 总 用 量 水(吨/年) 665634 905.7 666539.7 电(度/年) 823 万 200 万 1023 万 燃柴油 - - - 液化气(立方米/年)- - - 燃油(立方米/年) - - - 其它 - - - 二、项目由来二、项目由来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于 2001 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福州大学与阳光国际集团联合创办并接受福建教育厅、 福州大学领导与管理的福州大学二级学院。
2003 年底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福州大学的独立学院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集中了福州大学与阳光集团在师资、教学管理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面向社会需求,致力于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学校位于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马尾)卧龙山,校园占地面积 30 多万平方米,校舍面积 12 万多平方米历经十五年的发展,阳光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涵盖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学科的 28 个本科专业,拥有在校本科生近 8000 人的多科性的大学现有专任教师 283 名 1随着高校扩招以后,阳光学院现有校区普遍存在办公及教学用房紧张的问题,尤其是阳光学院 2016 年招生后,办公及教学用房紧张问题尤为严重同时,由于学校现有功能划分及用地不足以继续新建教学办公用房学校为了缓解这种紧张状况,创造良好的教学和办公环境,提出了本项目的建设本项目位于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马尾)卧龙山,在原有校区东北侧,用地面积 67.1 亩,新建 2 幢教学楼、3 幢学生公寓、1 幢综合楼及配套设施, 总建筑面积 77180 ㎡, 其中计容面积 59070 ㎡, 不计容面积 18110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国家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该项目需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因此阳光学院于 2017 年 11 月委托福建省环境保护股份公司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即派技术人员现场踏勘和收集有关资料,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有关规定编写成报告表,供建设单位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 三、当地环境、社会及经济概况三、当地环境、社会及经济概况 3.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福州地处东南沿海、福建省东部的闽江口,与台湾隔海相望位于北纬25°15′~26°39′,东经 118°08′~120°31′,东濒东海,西邻南平、三明,北接宁德,南界莆田马尾区位于福州东南部,是福州的水上门户,距福州市区约 20km东南临江与长乐市隔江相望,东北毗邻连江县琯头镇,西与晋安区鼓岭乡接壤,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 296km2 本项目选址于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马尾)卧龙山阳光学院现有工程东北侧,项目所在地北侧毗邻茶洋公路、西侧和西南侧毗邻阳光学院已建工程、东南侧毗邻金域山庄(金域山庄为商住小区,目前还未交付使用) 、东侧毗邻中国举重福建马江基地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 1、周边环境示意图附图 2、周边环境现状图详见附图 3 3.2 自然环境概况自然环境概况 3.2.1 地形、地貌概况地形、地貌概况 福州市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山脉大多是鹫峰山脉及戴云山脉的延伸部分,2呈马蹄形层状地貌空间结构,各种地貌大致呈半环状分布,西部以山地为主,中间以河谷盆地和山间盆地,东部以丘陵为主,平原、台地错杂其间,城区位于盆地中央,盆地周围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 600-1000m 之间。
马尾区地处东南沿海、闽江下游北岸,距闽江口17海里,是福建省的军商要港,福州的水上门户东南临江与长乐市隔江相望,东北毗邻连江县琯头镇,西与晋安区鼓岭乡接壤,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部为中低山地该区域闽江口河谷盆地福州盆地东侧,北面为低山丘陵,海拔高度100-400m,南面临江该区域属我国东南沿海新华厦系第二复式隆起带东缘,处于长乐韶安断裂带与乌龙江断裂带交汇部位基岩为晚中生代变质火山岩和花岗岩, 该区的地块系80年代初期采用人口吹砂工程在原河滩基础上由闽江北岸向江心延伸的新造陆地,地表以下3-5m为吹填砂层该区属闽江口溺谷海湾型淤沙堆积,是典型的软土地基土层,大部分用地系冲压平原该区属7度地震区,中砂层在7度地震力作用下不会发生液化 3.2.2 气象、气候气象、气候 马尾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暖热湿润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干季显著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 1355.3mm, 最大降水量为 1916.0mm, 最小降水量为 863.0mm多年平均降水日 155 天以上,主要集中在 5~9 月份,其中 5、6 两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 31%,10 月至翌年 2 月为枯水季节。
气温:年平均气温 19.3℃,其中最高气温在 7 月,平均为 28.3℃;最低气温在 1 月,平均为 10.2℃;极端最高气温 39℃,极端最低气温-1.3℃年平均相对湿度 77% 风况:该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频率高达 31%,多年平均风速为 4.1m/s,年平均气压 1014.1Kpa 马尾主要气象指标见表 3.2-1 表表 3.2-1 马尾区主要气象指标统计表马尾区主要气象指标统计表 行政区 年平均气温℃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多年平均降雨量 mm 全年日照 h 全年平均风速 m/s 马尾区 19.3 39 -1.3 1382 1700-1980 3.1 3.2.3 植被与土壤植被与土壤 3福州分属南亚热带季雨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两种植被地带 受多种自然条件影响,植被类型复杂,植物种类繁多由于近代遭受人为砍伐影响,原生植被多遭破坏,目前主要植被以次生植被为主,人工植被以各种农作物为主,群落结构比较单纯,种类不多,盖度不大 马尾区地处中国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属南亚热带季雨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交接处区内植被类型有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两大类按植被类型组合上的差异,又可以分为西北部针、阔叶混交林、针、竹混交林区和沿海木麻黄防护林区。
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榕树、相思树等 马尾区内土壤有5个土类,主要有红壤、潮土、风沙土、盐土和水稻土等区内马尾镇、亭江镇丘陵、山地地带均有分布红壤;潮土分布于区内快安、青洲等平原地带;风沙土分布于琅岐岛沿海地段;盐土分布于琅岐岛沿海地段;水稻土主要分布于区内低自10m以下平原、高到600~700m的山区 3.2.4 水文水系水文水系 闽江为全市最大水系, 它是福建省最大的河流, 流经福州市北面的淮安处被南台岛分为南、北两港北港贯穿福州市与市区的内河等水体相连南港(乌龙江)绕过南台岛至江口接纳大樟溪河水后再穿过峡兜到达马尾 本项目所在地位于闽江河口区(位于闽江北侧约1.3km),该区河网较为密布,其中最大的水系是闽江,在快安延伸区范围内还有两条闽江的小支流磨溪和马鞍溪闽江的快安段平均河宽1000m左右,平均水深5~10m,河床断面呈W型,较稳定水流畅通,河岸规整河床标高0.9~1.4m(罗零),最大流速可达1m/s以上该江段属感潮河段,系稳定的往复型潮流纳潮量大,多年平均流量为1750m³/s,年平均迳流量为621亿m³快安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该江段 3.3 快安污水处理厂概况快安污水处理厂概况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快安污水处理厂位于马尾区湖里路 21 号,是快安科技园区配套的市政基础设施,担负着快安科技园区内工业废水以及周边区域生活污水的处理任务,设计总规模为 4.0 万吨/日,中期(2015 年)之前运行新扩建规模 2.5 万吨/日,改建规模为旧 1 万吨/日改建至 1.5 万吨/日(备用) ,中期(2015 年)以后,按 4.0 万吨/4日规模运行,扩建后总占地面积 33.20 亩,服务区域面积 11.57 平方公里,服务人口 7.5万人。
新扩建规模 2.5 万吨/日于 2010 年 7 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目前污水厂日均接纳处理的污水量为 2 万吨/日 根据现场勘查,本项目所在区域市政污水管网已经铺设完成,阳光学院现有工程污废水已接入福琯路市政污水处理厂,进入快安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3.4 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标准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标准 3.4.1 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 (1) 水环境功能区划 本建设项目选址位于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胐头村, 根据 《福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定方案》 ,该区域所在地闽江马尾段的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 3.4-1 表表 3.4-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标准一览表(摘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标准一览表(摘录) 项目 pH CODCr BOD5 氨氮 石油类 GB3838-2002 Ⅲ类标准 6~9 20mg/L 4mg/L 1.0mg/L 0.05mg/L (2)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福州市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为二类区, 主要功能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 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 环境空气质量执行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见表 3.4-2。
表表 3.4-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污染物 平均时间 浓度限值(二级) 年平均 60 ug/m³ 24 小时平均 150 ug/m³ SO2 1 小时平均 500 ug/m³ 年平均 40 ug/m³ 24 小时平均 80 ug/m³ NO2 1 小时平均 200 ug/m³ 24 小时平均 4 mg/m³ CO 1 小时平均 10 mg/m³ 年平均 200 ug/m³ TSP 24 小时平均 300 5(3) 声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福州市声环境功能区划,评价区域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表 1 中的 2 类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见表 3.4-3 表表 3.4-3 声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单位:dB(A) 类别 适用区域 昼间 夜间 0 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 50 40 1 居住、文教机关 55 45 2 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60 50 3 工业区 65 55 4 道路交通干线两侧 70 55 3.4.2 污染物执行排放标准污染物执行排放标准 (1) 废水排放标准 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市政污水管网纳入快安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排放闽江,污水排放标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 4 中的三级排放标准,详见表 3.4-5。
表表3.4-5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单位:单位:mg/L 项目 标准限值 来源 PH 6~9 CODCr 500 BOD5 300 NH3-N - SS 40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表4 中三级标准 (2) 废气排放标准 本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为二类区,施工期无组织排放的颗粒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的二级标准;运营期发电机尾气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表 2 中的二级标准;本项目厨房设置 7 个灶头,厨房油烟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