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记》讲义.doc
204页《礼记》礼记·曲礼【原文】《曲礼》曰:毋不敬①,俨②若思,安定辞③安民哉!【注释】①敬:尊敬,严肃②俨:与“严“同,端正、庄重之意③辞:所说的话译文】《曲礼》一书上说:凡事都不要不恭敬,态度要端庄持重而若有所思;言辞要详审而确定这样才能够使人信服原文】敖①不可长,欲不可从②,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注释】①敖:与“傲“同,骄傲之意②从:与“纵“同,不加约束之意译文】傲慢不可以滋长,欲望不可以不加约束,意志不可以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原文】贤者狎①而敬之,畏②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③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④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⑤,直而勿有注释】①狎:与人亲近之意②畏:承认③安安:前一“安“是动词,满足之意;后一“安“是名词,指感到满足的事物迁:改变之意④很:与“狠“同,凶残的样子⑤质:肯定之意译文】比我善良而能干的人要和他亲密而且敬重他,承认而又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分辨出其短处;对于厌恶的人,也要能看出他的好处能积聚财富就要能分派财富以迁福于全民虽然适应于安乐显荣的地位,但也要能适应不同的地位遇到财物不随便取得,遇到危难也不随便逃避意见相反的,不要凶残压服人家;分派东西,不可要求多得。
自己也不肯定的事,不要乱作证明已经明白的事理,也不要自夸早已知道原文】若夫坐如尸①,立如齐②礼从宜,使从俗注释】①尸:活着的晚辈扮作先祖的样子代其祭寿的人古代有“尸居神位,坐必矜庄“的说法②齐:与“斋“通假,有斋戒之意译文】如果进入成年,坐着就要像祭礼中的代为受祭的人一样端正,站着就要像斋戒一样肃穆恭敬礼要合乎事理,如同作为使者要入乡随俗一样原文】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①人,不辞费礼,不逾节②,不侵侮,不好狎③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④,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注释】①说:与“悦“通假,让人高兴的意思②节:有节制,有限度③狎:不恭敬的样子④取于人:向……请教的意思译文】礼是用来区分人与人关系上的亲疏,判断事情之嫌疑,分辨物类的同异,分明道理之是非的依礼而说:不可以随便讨人喜欢,不可以说些做不到的话依礼则行为不越轨,有节制,不侵犯侮慢别人,也不随便不恭敬别人自己时常警惕振作,实践自己说过的话,这可称为完美的品行品行修整而言行一致,这就是礼的实质依礼而言,听说它是被人取法的,没听说它主动去向人取法什么所以礼只听说愿学者来学,没听说知礼的人去别人那里传授。
原文】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①,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②,非礼不亲;班③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④节退让以明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⑤是故,圣人作⑥,为⑦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注释】①正俗:使动用法,使风俗端正的意思②宦学事师:“宦“是做官后的学习,“学“是未做官之前的学习这两个时期的学习都要跟从老师,即是“事师“,故“宦“、“学“两字连用③班:分层次等级之意④撙:有意克制的意思⑤麀:与“优“同音,原指雌鹿,在这里通指雌性兽类⑥作:产生之意⑦为:产生并使用之意译文】道德仁义,没有礼就不能得到体现;教育训导,使风俗端正,没有礼就不能完备地推行;分辨事理,判明诉讼,没有礼就不能正确地裁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没有礼就不能确定关系地位;做官求学,没有礼就不能使师长弟子关系亲敬;朝廷的职位,军队的组织,就官任职,执行法令,没有礼就不能确立威严,使人服从;祈求福禄,常行的祭祀,供奉鬼神,没有礼,就不能表现出诚意庄重。
所以,君子做到恭敬合度,退让有法以明确礼的意义鹦鹉虽能说话,终归还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归还是走兽现在的人如果不讲求礼,虽能说话,不是和禽兽有同样的心吗?只有禽兽没有礼可言,所以才会父子共妻所以才有圣人产生礼仪来教诲人们,使人们有了礼,知道用礼把自己同禽兽区别开来原文】太上①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②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而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而志不慑③注释】①太上:指的是古代的三皇五帝②负贩者:用肩挑着东西做买卖的人,通常认为他们道德水平低下,利欲熏心事实并不尽然③慑:胆小之意译文】上古时代,人心非常淳朴,凡事想做就做,只重老实,没有什么准则到了文明进步时代,就讲究行为效果,凡是得到别人的恩惠,就要报答别人的恩惠因此行为准则中就含“施“与“报“的作用,凡是受别人恩惠而不报答,则不合乎礼;受人报答而没有恩惠给人,也是不合于礼有了这种礼,人与人的关系,才能平衡安定,反之,就要发生危险所以说:礼不可以不学习礼的精神在于克制自己而尊重别人虽然是微贱之辈,犹有可尊重的人,更不要说富贵的人们了。
唯是,富贵的人懂得爱好礼,才不至于骄傲而淫侈;贫贱的人懂得礼,则其居心也不至于卑怯而无所措其手足原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①,冠②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③,服④官政六十曰耆⑤,指使七十曰老,而传⑥八十、九十曰耄⑦,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⑧注释】①弱:身体还未完全成熟②冠:古人中,二十岁的男子要行加冠之礼,从这时起,意味着已经长大成人③艾:指艾草,形容人年纪大了,头发发白的颜色如艾草④服:担任,掌管之意⑤耆:与“齐“同音,年老之意⑥传:分配家产,交代家事⑦耄:与“茂“同音,视力、听觉明显下降,活动能力也明显减退⑧颐:赡养老人之意译文】人从出生至十岁,可称为“幼“,开始外出就做学到二十岁,学识经验虽还不够,但体力已近于成人,故可行加冠之礼,从此把他当做成人看待三十岁,体力已壮,可以结婚成家室到了四十岁,才称得上是强,可以入仕,服务于社会五十岁,才能已够老练,可以治理大众的事六十岁,体力开始衰弱,不宜从事体力劳动,但能凭经验指导别人七十岁已到告老的年龄,应将工作责任交付后人到了八九十岁,视力听力心力皆衰耗,可称为“耄“到了耄年的人和七岁天真可爱的儿童一样,即使犯了什么过错,都是可以原谅的,不施以刑罚。
若到了百岁,那是人生之极,只待人供养了原文】大夫七十而致事①,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②;自称曰“老夫“,于其国则称名越国而问焉,必告之以其制谋于长者,必操③几杖④以从之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注释】①致事:退离自己的职位②安车:古代一种单匹马牵着走的车③操:配备之意④几杖:坐着时所靠之物和走路时所扶之物译文】作为大夫到七十岁就退休,如果君主挽留就会赐予他凭几和拐杖有公务外出就会派妇人相陪伴,到四方出巡就乘坐小型车辆这样的大夫可以自称“老夫“,在自己的国家还要称自己的名姓遇到出国访问时,必须事先告诉他那个国家的制度在和长辈商议事情时,必须随身带着凭几手杖前往在长辈提问时,不作推辞就直接回答是不合乎礼的原文】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①,昏定②而晨省在丑夷③不争夫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④,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僚友称其弟⑤也,执友⑥称其仁也,交游⑦称其信也见父之执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注释】①清:与“庆“同音,凉的意思②定:安定的意思③丑夷:同辈内部的意思④三赐:是指封赐三次在周代,官吏制度是分等级的,从一命到九命,每一命所受的待遇是不同的,都有各自特等的礼服和赏赐的东西,三命以上,就能拥有周王赏赐的车马。
文中是因为父母在上,不敢享用如此的待遇⑤弟:与“悌“通假,对兄长尊敬的意思⑥执友:有共同志向的人或朋友⑦交游:普通朋友⑧父之执:和父亲有相同志趣的人译文】做儿女之礼,要让父母冬天温暖,夏天清凉,晚上替他们铺床安枕,清早向他们问候请安而且要与平辈共处,绝无争执作为子女,不乘坐国君封赐三赐的马车能够这样,州闾乡党,远远近近的人都要称赞他的孝顺,兄弟以及内亲外戚都要称誉他的善良,同僚们称赞其仁爱,朋友们称赞他能服侍长辈,而跟他来往的人亦都说他诚实可靠看到和父亲有相同志趣之人,他若不叫进前,就不敢擅自进前;不叫后退,亦不敢擅自后退;他若不问,亦不敢随便开口这样尊敬父辈,也是孝子应有的行为原文】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①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②之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③注释】①反:与“返“同,返回之意②肩随:并排向前走,略微靠后③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在古代,席地而坐时,长者坐在席的一端,如果超过四人,长者就要另设一席,是一种对长者的尊敬行为译文】作为子女,出门时要当面禀告父母,回家时也要如此出游必须有一定的地方,所练习的要有作业簿,使得关心你的父母有所查考。
平时讲话不要自称“老“字遇到年龄大上一倍的人,无妨当做父辈看待;大上十岁的人,当做兄辈;如果只大上五岁,虽属平辈,仍须屈居其下五个人同在一处,应让年长者另坐一席原文】为人子者,居不主奥①,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食飨不为概②,祭祀不为尸听于无声③,视于无形④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注释】①奥:一间屋子的西南角,是长者或尊者所坐的位置②食飨:食与“四“同音,本词是指让父母享用的食物概:是限量的意思③听于无声:在父母没有说话之前,对父母的意图要有所领悟和知晓④视于无形: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也要时刻想起父母的样子译文】作为子女,平常家居,不要占住尊长位置,不要坐当中的席位,不要走当中的过道,不要站当中的门口遇有饭食的宴会,要多要少,不可自作主张举行祭祀的时候,不可充任神主受人祭拜在父母没有说话之前,对父母的意图要有所领悟和知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也要时刻想起父母的样子不要爬高,不要临深,也不要随便讥评,随便嬉笑原文】孝子不服暗①,不登危,惧辱亲②也父母存,不许友以死③,不有私财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④素;孤子⑤当室,冠衣不纯采注释】①不服暗:指不做隐瞒父母的事情②惧辱亲:对父母隐瞒和登高到危险的地方,这些行为都是辱亲的。
③不许友以死:指的是不做替朋友卖命的事情④纯:与“准“同音,指的是衣服上的花边⑤孤子:指年轻时丧父的人译文】孝顺之子,不隐瞒父母,亦不得行险以图侥幸,对父母隐瞒和登高到危险的地方,这些行为都是辱亲的父母活着不可以替朋友卖命,也不可以有自己的私蓄作为子女,当父母活着时,戴的帽,穿的衣,不能用素色镶边,因为那样很像居丧不过,没有父亲的孤子,如果是他当家,则他的冠衣,可以带素而不用采缋镶边,因为那是显示他持久的哀思原文】幼子常视①毋诳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倾听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②长者之手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③注释】①视:与“示“通假,教育之意②奉:捧的意思③掩口而对:遮住口和长者说话,怕口气伤人译文】平常不可以谎话教导儿童儿童不必穿皮衣或裙子年幼的孩子平常看东西不要瞟眼,站立一定要端正,不要做偏头听说话的样子若长辈们要牵手走,就要用双手接捧长辈的手如果长辈们从旁俯身耳语,要用手遮口,然后回答原文】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①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注释】①趋:快走,惶恐不安的样子译文】跟随先生走路,不要随便跑到路的一边同别人讲话在路上遇见先生,就要跨大步进前,拱手正立着。
若先生和你讲话,你就说;如果没有话讲,则又跨大步退到一旁原文】从长者而上丘陵①,则必乡②长者所视登城不指,城上不呼③注释】①丘陵:指地势高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