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内心深邃关于问题剧的非主流理论.pdf
7页剧作家I戏剧研究I Drama Research探讨内心深邃关于“问题剧"的非主流理论避孙轮中国人脑筋里没有人生观非主流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群.“‘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潮虽然也泛起过几圈涟漪,但从未形成大波”Ⅲ1917——1927,十年盛行“问题剧”非主流针对“问题剧”提出戏剧的艺术目的1920年10月,在上海新舞台剧场演出肖伯纳《华伦夫人之职业》,这是“写实派的西洋剧本第一次和中国社会接触”嘲汪优游与夏月润、夏月珊、周凤文合作,三个月排练,一天不断,投资巨大,布景全新.并且大作广告,在周六、周日卖座最好的两天首演结果,不少人中途退场,骂着要求退票, “把‘俗人’通统赶跑了,只留下几位‘高人’在剧场里拍巴掌‘绷场·面”’[31 《华伦夫人之职业》上演失败《华伦夫人之职业》是写实剧宋春舫说, “问题剧”就是写实剧, “所谓问题派剧本盖专指写实派剧本而言.而新浪漫派、神秘派、表现派形形色色之剧本不与焉”f4l1920年10月, 《华伦夫人之职业》上82演失败;1921年9月,宋春舫写出《中国新剧剧本之商榷》[51宋春舫指出“问题剧”是失败的《新青年》创立文学革命之后,剧本开始有了重要位置,易卜生、肖伯纳开始名声大振,“问题剧”开始盛行一时。
但是“一旦出现于舞台之上则鲜有不失败者数年前北京之《新村正》、 《终身大事》,最近则上海新舞台之《华伦夫人之职业》,皆足证吾言之不谬”悯接着,宋春肪指出“问题剧”失败的原因中国人脑筋里没有人生观问题宋春舫“试问在今日中国之社会脑筋中有人生观三字者能有几人”,就算人生观问题“能迎合少数青年之心理”,但是在我国观众中,丘八居多,还是思想家居多,还是青年志士居多;姨太太、拆白党居多.还是大学教授居多?只要了解社会心理、分析观众成分, “问题剧”失败的原因很明白观众脑筋里没有华伦夫人一个戏成功,乃至引起轰动,先决条件是观众脑筋里先有剧中的人物 《诸葛亮招亲》等无理取闹的历史剧轰动一时,是因为观众脑筋里先有诸葛亮这个人物:魔术派剧本《济颠活佛》使万人空巷,是观众脑筋里先有济颠的存在肖伯纳剧本的主人公是华伦夫人,观众脑筋里没有这个人物, “试问吾国观剧女子脑筋中有华伦夫人否,更试问吾国之嫖妓宿娼者,其脑筋中有华伦夫人否?”同中国人脑筋里没有人生观问题,观众脑筋里没有华伦夫人, “问题剧”写这类问题,上演这类人物,归根结底是目的错误,是“昧于此旨”不懂戏剧的目的宋春舫认为:剧本唯一之目的在迎合社会之心理.不独他俩社会少数人之心理已也。
而尤当迎合多数人之心理[81问题剧的错误.不能迎合社会心理对于戏剧,社会心理即是观众心理迎合社会心理即是迎合观众心理宋春舫的戏剧目的是在观众方面宋春舫以观众为目的,是人两方面研究得出的结论:一是考察“戏剧”一词,二是研究戏剧趋势在《戈登克雷的“傀儡剧场”》一文[91,宋春舫考察“戏剧”:英文中有两字,一个是Drama,现在我们译作“戏曲”Drama是从希腊文字脱胎而来的,这个字原有的意义,是和Action“动作”差不多戈氏的见解,以为Action就是Movement“姿势”第二个字Theatre,也是从希腊文Theatron生出来的Theatron是一种“观览场”,A place to,see既然Drama的原意是“姿势”,Theatre的原文足“观览场”,我们就可以晓得戏曲本来目的,只是要供人观览……宋春舫考察“戏剧”一词并由此“晓得戏曲本来目的”是介绍戈登克雷的“傀儡剧场”注意的是观众的眼睛,不是观众的耳朵,戏剧是让人去看,不是让人去听戈登克雷是过分的他忽视剧本,甚至不要剧本,演员也只有“姿势”,没有台词,成了“傀儡”但不管演员怎么表演.不管观众是听还是看, “戏曲本来的目的,是只要供人观览”,戈登克雷过分,也是要达到戏剧的本来目的。
在《“爱美的戏剧”与“平民剧社”》一文中1101,宋春舫批评“爱美的戏剧”.强调戏剧的趋势他说“爱美的戏剧对于戏曲上最近的趋势,太没有研究了要晓得近来欧洲戏曲上最有影响的学说.就是那‘艺术的运动’英国的戈登克雷,德国的来因赫特,是此种学说的代表”《宋春舫论戏剧》第一集,第一篇《剧场新运动》,第二篇《戈登克雷的“傀儡剧场”》,第三篇《来因赫特》,连续三篇,对戏剧的趋势“艺术的运动”做了全面的介绍戏剧的趋势“艺术的运动”要实现的是“统一戏剧”它首先是舞台统一剧本、表演、舞美等各种艺术表现手段都要在舞台上统一起来,成为统一的整体它最后是剧场统一这就是舞台演出和观众的统一舞台上的各种艺术表现和舞台下的观众同在一个戏剧世界戏剧才是达到目的统一戏剧”是统一观众宋春舫认为:戏剧的目的是为观众的.是由观众完成的戏剧和观众的关系是被动的关系这好比枘凿戏剧是榫头,观众是卯眼榫头的目的足要迎合卯眼,才能迸得去,成为一体方枘圆凿,格格不入,这样剧作家I戏剧研究I Drama Research1就达不到目的问题剧”之于中国观众,在宋春舫看来是“自相枘凿问题剧”是在当时话剧引进中国后不久,对话剧的认识仍然肤浅的情况下出现的。
“问题剧”是作为“搜寻社会病根的X光镜”,要达到“推动社会使前进”的目的如同鲁迅创作小说,提出社会痛苦,是为引起疗救的注意宋春舫提出戏剧的目的“在迎合社会之心理”,是要纠正“问题剧”的非艺术目的,把戏剧目的回归到戏剧本体中来对于戏剧目的,“问题剧”存在偏颇宋春舫也存在偏颇戏剧固然要了解观众心理,但不单是要“迎合社会之心理”1830年, 《欧那尼》上演,拉开欧洲近代戏剧史上最精彩的一幕当时的巴黎舆论沸腾,几乎全城的人都在高喊“去笑《欧那尼》!”古典派占据法兰西戏院,阻止《欧那尼》上演,有人威吓雨果,有人劝告雨果,包括《欧那尼》的演员要求改动台词,担心观众不能接受剧本雨果镇定自若,他说:新的艺术会造就新观众结果, 《欧那尼》胜利,雨果胜利一代剧本造就一代演员,一代演员造就一代观众这是中外戏剧史证实的艺术规律戏剧不单是“迎合社会之心理”,它同时影响“社会之心理”今天,当我们把戏剧目的同归艺术本体,当我们正确的重视戏剧与观众的关系,就会看到宋春舫的戏剧目的具有一定道理其一.戏剧离不开观众,必须对观众心理进行研究其二,戏剧影响观众,造就观众,必须是在戏剧与观众达成共鸣的前提下,这就是舞台与观众要实现统一。
向荒岛出发”84宋春舫没有直接否认戏剧“有左右社会之势力”,但是他提出戏剧的唯一目的是“在迎合社会之心理”提出戏剧与观众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实际上是否认戏剧“有左右社会之势力”——不是戏剧左右社会.而是社会左右戏剧宋春舫没有直接反对戏剧的移风易俗的能力: “小仲马曾经说过‘曲本对于社会的影响,比小说还厉害’易卜生不是藉曲本来讨论人生最紧要的问题是什么!”Illl但是宋春舫推崇“艺术的运动”介绍戈登克雷的意见, “戏曲的影响,断乎不在曲本”;介绍戈登克雷的剧场,不仅忽视剧本,甚至完全废弃剧本,实际上反对剧本移风易俗的能力国剧运动”的戏剧目的同样在剧场不同的是, “国剧运动”进一步追求统一之后的剧场效果宋春舫是从舞台迎合观众,达到演戏的目的;“国剧运动”是从观众面对舞台,达到看戏的目的梁实秋说. “剧场的效用即在给吾人以若干艺术的享乐”, “一般到剧场看戏的人,是为娱乐”旧;熊佛西说, “戏剧的功用是与人们正当的娱乐,高尚的娱乐”旧;余上沅说, “剧场的第一目的足要人以享乐”㈣国剧运动”的戏剧目的是要人享乐、娱乐这足基于他们对戏剧的认识徐志摩说“艺术是激发乃至赋予灵性的一种法术,哪一样艺术有戏剧那样打得透,钻得深,摇得猛,开得足?”在这样的戏剧艺术面前,张嘉铸如醉如痴,他说他的心灵。
“总是一个幽静无声的空谷,一个长颈的玉瓶,无花无水,很失望的如饥如渴”,所以他“常期望有贝茱(Sir James M.Barrie)等样的戏,像层云似的土壤,一方一圆地凿掘开来填满我难测的灵海”.而在看完戏之后那戏的意味, “在心神产生的反响,还是灵海里,溯溯的沸涌,作潺潺的声浪”,一想起来,情绪“就起涟漪,喇喇的就生水泡”[151这是“国剧运动”对戏剧的认识和对戏剧作用的期望这样的戏剧才能带来这样的享乐而要达到这个戏剧目的要“得着片刻的娱乐.能忘却人生苦恼,”就要“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家庭问题、种种问题,此刻便都置在脑后了”[16t对于“问题剧”的目的,宋春舫并不直接反对,直接否认宋春舫是平和的,是在商榷 “同剧运动”远比宋春舫激烈,直接否认,直接反对张嘉铸说: “若用戏剧的刀,来解剖我的髓髅,便可见我的脑轮上,飞满了肖伯纳宣传的尘土;若用舞台的X光,射透我的胸怀便可见我的心囊,积满了高斯倭绥的热血”旧这不是他所期望的戏剧舞台政治问题、家庭问题、职业问题、烟酒问题、各种问题,做了戏剧的目标;演说家、雄辩家、传教士,一个个跳上台去,读他们的词章,讲他们的道德艺术人生,因果倒置他们不知道探讨人心的深邃,表现生活的原力,却要利用艺术去纠正人心,改善生活。
118I这样的戏剧在余上沅看来“不是艺术”,“近年来中国戏剧运动之失败的第一个理由就是由于‘目的错误”’:一是利』fj艺术去纠正人心,改善生活;二是把各种问题作为戏剧对象张嘉铸认为. “要利用艺术去纠正人心,改善生活”根本不可能他说,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都有存在的理由, “各人生活的表现,都有不同的地方,而各种的表现,都有相当存在的权力,就说是大家有一种同样的人生观,各人达到的方法,亦就有造成个人不同的道路要是人类是可以用理智来教得好的,骂得好的,讥笑得好的,而世界上的人,都被肖先生骂好了,教好了,讥笑好了,这个世界,我想又是何等乏味,而世界进化的轮子,从此亦得停止了要足我们人人都像肖先生,一样的聪明,一样的有理,一样的有责任心,而一样的浴海,吃素,读者,你想象这个样子,我们还能有戏么?”1191戏剧对象与戏剧目的足一致的以“纠正人心,改善生活”为目的,必然以“社会病根”、“种种问题”为对象戏剧并非不能写社会问题问题在于,戏剧的对象是人,不论是写社会问题,还是写社会背景其藿心,其焦点都是在人性、人的个性方面i、丌J题剧”的问题在于出于非艺术目的把戏剧对象和“|’nJ题”粘在一起,淡化了人,这足“问题剧”的偏颇。
国剧运动”反对这一偏颇,同时出现另一偏颇,完全脱离社会问题,提出“向荒岛出发”! “向内地出发!”“国剧运动”的成员推崇沁孤,希望中国能有沁孤沁孤何以能创造出伟大的爱尔兰戏剧,余上沅认为足由于沁孤在哑伦岛生活的缘故余上沅说, “惰性最大的是内地民众或岛民,最可爱的也是他们”,这就是“他们的浑朴,他们的天真,他们的性情习惯,他们的品味信仰.他们不曾受过同化的一切”t2q在“同剧运动”看来.这是戏剧的表现对象,沁孤之所以为沁孤,在于“他的生活完全足在‘爱尔兰’的西部.或是在魏克罗(Wicklow)山村里,或是在西可利(WestKeling),或足在‘亚伦’岛中”1211,正是由于这一原因, “国剧运动”提出“向荒岛剧作家I戏剧研究I Drama Research出发,向内地出发”!这正是郭沫若发表《革命与文学》、《文艺家的觉悟》的时候,正是郭沫若大声疾呼“到兵间去、民间去、工厂间去、革命的漩涡中去”的时候不曾受过同化的一切”是人类的天性、天生的情感张嘉铸认为: “人是天生的情感是天生的人类既然是像一个不完美的蜂巢,一个愁苦泣诉的怨海我们又何必再拿后天的理智,陶冶的工夫,来增添我们的烦恼,加重我们的责任。
壅塞我们生存的大道”㈤“国剧运动”推崇沁孤,推崇莎士比亚张嘉铸赞赏莎士比亚,说他讲先天,写人的天生情感, “描写人类最细微最后的种种可能同情感:譬如嫉妒、自大、憎恶、猜忌、悲哀、贪欲、狂爱等等的东西,都是莎士比亚的题目I纠而肖伯纳讲后天, “他的题材,便是他个人对于时下人类不满意的牢骚:好像制度的冲突,组织的腐败,政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