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doc
12页集体备课发言稿一、教材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一方面编者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编者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四则运算2.观察物体(二)3.运算定律4.小数的意义与性质5.三角形6.小数的加减法7.图形的运动(二)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0.总复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三角形和图形的运动三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平均数和复试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假设列表等活动,初步体会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鸡兔同笼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认识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探索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4.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5.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6.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理解整数加减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运用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7.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通过操作性的系列活动,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掌握平移的特征8.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9. 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10.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编写特点本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钉子板、量角器、三角板、直尺、七巧板、指南针等。
本册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这里介绍几种,供参考 1.数位顺序表 教学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时使用(见教科书第52页)可以自制,也可对前几册教师教学用书中介绍的数位顺序表进行加工改制将右面接长,点上小数点,写出小数的数位,并可在表的下面贴上一张白纸或连接几排插袋,以便于进行小数的读、写练习 2.用硬纸条做的三角形 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使用教师可用木条制作一个大的演示用具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四、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 四则运算(7课时) 二、观察物体(二)(3课时)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1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 五、三角形(6课时)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5课时) 七、图形与运动(二)(3课时) 八、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4课时) 九、数学广角——鸡兔同笼(3课时) 十总复习 (4课时)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单元分析:加减乘除是基本的四则运算,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经过大量的整数四则计算和运用死则运算解决问题的练习,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已有了一定的感性熟悉,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对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及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以概括,再学习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其主要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安排第一部分通过例1教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通过例2、例3教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及有关0的运算;第三部分通过例4教学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最后教材结合混合运算,安排一些简单的计算实际问题让学生去解答,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熟知和掌握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及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掌握含有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3.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4.在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的策略和方法5.在观察、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6.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的策略基本方法,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7.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及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课时划分:7课时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 教材P2-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运用加、减法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加、减法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 你们有好朋友吗?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 根据你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觉得它们会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猜想后简单回馈 交流后板书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 互动新授 (1)教学加法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一情境图 师:认真读一读题目,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如果要用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画出来吗?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绘制并进行展示思考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 师:结合加法算式,说说这道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义?你觉得加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算式,叫做加法 师:你知道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吗? 交流后明确: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 教学减法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第(2)(3)小题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指名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观察并比较一下,第(2)(3)题与第(1)题有什么关系,第(2)(3)题都是分别已知了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想一想,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教师情调说明: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教学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师: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什么?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数叫做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差 2. 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师:在前面,我们已经理解了加法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那谁能来说一说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汇报;加法各部分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和=加数+加数(板书) 知道和和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关系式是:加数=和—另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