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电路图介绍.doc
4页初中物理电路分析方法和电路图的画法电学是初中物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考命题中占有大约40﹪的比重其中连接电路,画电路图又贯穿电学章节的始终,是电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现介绍一些解题方法策略,供参考用导线将电源、开关(电键)、用电器、电流表、电压表等连结起来组成电路,再按统一的符号将它们表示出来,这样绘制的图形叫做电路图它是为了研究的需要用约定俗成的符号绘制的一种表示电路结构的图形通过电路图可以知道实际电路的情况电路图主要由元件符号、连线、结点和注释四大部分组成元件符号表示实际电路中的元件,它的形状与实际元件不一定相似,甚至完全不一样但是它一般都表示出了原件的特点连线表示的是实际电路中的导线,有结点表示几根导线交叉相连接,容易被学生忽略注释在电路图中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是文字批注,也可以是元件的型号、参数等电路分析方法正确分析电路是画好电路图的关键常用的分析识别电路的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1)电流流向法 SA1A2A3图2vSA图1电流流向法,就是从电源的正极开始,到电源的负极结束,顺着电流的方向,连接电路,或分析电路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准确有效地判断一个电路是纯串联还是纯并联,还是混联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用其他颜色(如:红色)的笔,从电源的正极开始,画出电流的流向(如图1所示),电流没有分支,此电路为串联电路。
如图2所示的电路图,从电源的正极开始,画出电流的流向,电流出现了三个分支,分别经过三个电阻,故此电路为并联电路又如图3所示的电路图,从电源的正极开始,画出电流的流向,电流经过开关S、灯泡S3后,分为两支,上面L1L31L2A2SA1图3的一支经过灯泡L1、电阻,下面的一支经过灯泡L2、电流表A2,两分支电流汇合后又经过电流表A1,回到电源的负极故此电路是既有串联又有并联的混联电路由此分析可知,开关S、灯泡L3和电流表A1串在干路上,上面的支路中灯泡L1和电阻串联,下面的支路灯泡L2和电流表A2串联,两支路之间为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中的电流,电流表A2测下面的支路经过灯泡L2中的电流用电流流向法分析电路,电路的连接情况、元件仪表工作情况就一目了然了2)标注法L1L2NPNPAPA图5AL1L2NPNPABBA图4标注法如图4所示),就是从电源的正极开始,在其正极标一个字母“P”(正极英文为“Positive”),负极标一个字母“N”(负极英文为“Negetive”),然后从正极开始,沿着导线走,遇到第一个用电器时,在它与正极延伸的那根导线,靠近该用电器的这一端再标上字母“P”,而在该用电器的另一端标上字母“A”,在遇到第二个用电器时,第二个用电器靠近第一个用电器的那一端标上字母“A”,另一端标上字母“B”,以此类推。
直到最后一个用电器,靠近电源负极的那一端,应标上与电源负极相同的字母“N”注:一根导线的两端应标相同一个字母)等标完了字母后,如果所有的用电器两边的字母都不完全相同,则整个电路为串联电路在图4中的电路中,灯L1、灯L2和电阻的两端的字母都不完全相同,故而灯L1、灯L2和电阻三者之间为串联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电器两边的字母完全相同,则这个电路为并联电路在图5中,灯L1和灯L2两边标注的字母(P、A)完全相同,因此灯L1和灯L2之间为并联3)去表法 去表法,是指通过等效法把原电路(或电路图)简化,使之不含电流表、电压表等仪表(或仪表符号)的方法在初中阶段的仪表主要是指电流表和电压表电压表,和一般的用电器相比,内阻大得多,当和用电器并联时,几乎没有电流通过它因此在分析电路时,可以把它所在的地方看成短路,或干脆将它及其两端的导线卸去,不影响电路而电流表内阻却很小,和用电器相比,其电阻可忽略不计,因此,在电路中可把它当成一根导线处理在电流表的地方,可直接将其改成一段导线R1R3SR2Av1V2图6把原电路有电压表的地方,其电压表连同它两端的导线一同擦去;把原电路有电流表的地方,其电流表用一根导线代替。
用这种去表法使原电路简化成一个无表的电路,再分析起来就比较简便图7R1R3SR2LSA图8例:(如图6所示)R1=R2=10Ω,R3=30Ω,电压表V1示数为8V,试求电流表A的示数要求电流表A的示数,必须先弄清电阻R1,R2,R3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了弄清三者之间的连接方式,可采用去表法将图6简化成如图7所示不含任何仪表的等效电路图,再用电流流向法分析便知R1,R2,R3三者之间为串联 电路图的画法电路图先画什么后画什么,因人而异没有定规但若按照画导线元件的先后顺序,可以把电路图的画法归纳为以下五种方法:第一,边画元件边画导线法这种方法适合于简单易画的电路图如图8的电路图就可以采用此种方法从电源开始,画电源(沿着电源正极开始画)——导线——开关——导线——灯泡——导线——电流表——导线(接到电源的负极)第二,先画框架后添元件法即先画出“口”、“日”“目”等形状的电路图框架,再在框架线上摆放元件符号如图8所示的电路图就是外观呈“口”字形的电路图,在画时可先画“口”字形的导线框架,然后分别将灯泡L、电源、开关、电流表A绘置在上下左右导线框架上即可第三,先置元件后添导线法先置元件后添导线法,是先把电源、开关、用电器、仪表等按预设的位置画好,在用直线将其按照要求连接起来的画电路图的方法。
此法适合于画较简单的电路图,对画电路图技术掌握熟练的学生用此法速度快,但若使用不好,电路图会画得不够整齐美观如图9所示的电路图,可以先画元件(如图10所示),在用横平竖直的直线连接成如图9所示的电路图AV图10AV图9SAA1L1L2v图11SAA1L1图12⑴L2⑵v⑶第四,先串后并法先串后并法是指在画有并联的电路图时,先画较为复杂的那一支支路,使之和干路构成闭合电路,再将其他支路画好后依次并上去的方法如图11所示并联电路图,可先画干路和并联中的一支路(如图12(1)所示),再把另外的两支路画出(如图12(2)、(3)所示),并上去即可A1S1L1L2S2vA1图13第五,先支后干法L1L2S2vA1图14-1A1S1图14-2先支后干法,是指在画有并联的电路图时,先画好所有的支路,将所有的支路并联后,再画干路,将并联后的支路串在干路中的画电路图的方法如图13所示并联电路图,可先画好三支路(如图14-1所示),后画干路(如图14-2所示),再把已画好的两部分接在一起就构成了如图13所示电路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