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曲式精编版.docx
2页音乐曲式音乐的曲式按照传统可以分为两类, 小型曲式和大型曲式 小型的包括一部曲式, 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复二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大型的包括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我国音乐理论家杨儒怀教授则以曲式的共性特征, 将它们归纳为 "并列曲式 " 、" 再现曲式 " 、"复合曲式" 、" 循环曲式 "、 "变奏曲式 " 和 " 奏鸣曲式 " 、"回旋奏鸣曲式 " 、" 复调音乐曲式 " 、" 套曲曲式"和"边缘曲式 "1、 概述复三部曲式 (复合再现三部曲式)是复杂化的三部曲式, 包含三部分, 两端部分对称地位于中间部分的两侧 典型复三部曲式的两端与中间部分存在着对比 复三部曲式与单三部曲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它至少有一个部分是大于乐段的结构(单二部或单三部) 2、 复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A )的典型结构是单二部或单三部曲式,它们通常比在独立小曲中有较大发展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单主题的形式, 因为复三部曲式强调的是中间部分与两端部分的对比, 第一部分即便是对比主题的三部曲式,两主题的对比程度也小于第一部分与中间部分的对比3、 复三部曲式的第二部分复三部曲式的第二部分即中部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1、中部为三声中部或插部( B)2、中部为展开部( R)3、中部为连接部( T )4、中部为第一部分材料的发展( A’)5、合成性中部(浪漫派作曲家) ( BC,BCD )4、 复三部曲式的三声中部三声中部 (Trio)Trio 原意为三重奏。
后演化为复三部曲式中部的代名词,但不一定包含三个声部复三部曲式中具有规范结构(二部、三部曲式等)的中间部分称为三声中部 三声中部是呈示性的部分, 有完整的结构, 通常是二部或三部曲式, 有时也可以是乐段或复乐段 三声中部的特点是主题比较平静、稳重, 结构较方整,没有不稳定的展开,常与第一部分形成调式、调性的对比5、 复三部曲式的插部复三部曲式的插部不具有明朗清晰的曲式结构 而表现为自由松散的不稳定结构 插部是展开性的部分,特点是和声和调性不稳定,和声变化频繁;结构不稳定、不完整,主题材料常分裂为乐句、乐节或动机展开;主题材料有时比较复杂,有时比较统一以三声中部为中段的复三部曲式中, 两端与中部的对比多是动与静的对比 以插部为中段的复三部曲式中,两端与中部的对比多是静与动的对比6、 复三部曲式的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往往重复( A )或变化重复( A’)第一部分,因而第三部分被称为再现部中部为三声中部的复三部曲式, 典型的再现部是静止的再现 中部为插部的复三部曲式, 典型的再现部是变化的再现变化的再现部的几种类型:1 紧缩的再现部2 装饰变奏的再现部3 变形的再现部14 展开的再现部5 综合性的再现部7、 复三部曲式各类型的图示A+B+A(A’)A + A1+ A (A’)A+R+A(A’)A+T+A(A’)8、 复三部曲式各部分的结构模式(参见参考资料)9、 复三部曲式中的对比典型复三部曲式的两端与中间部分往往存在着对比。
对比的性质和手段非常多样 可以在主题、速度、力度、织体、调式、调性、音区和音色等多方面进行对比用复三部曲式写成的乐曲, 往往是世态风俗性的作品, 虽然对比的程度有时十分强烈, 但对比的性质通常不是矛盾对立的10、 复三部曲式的应用范围a、独立的声乐曲或乐曲,特别是舞曲、进行曲和各种特性曲b、 奏鸣曲套曲的中间乐章, 第一乐章和末乐章少见 通常慢乐章多用包含插部的复三部曲式,小步舞曲或谐谑曲乐章多用包含三声中部的复三部曲式单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 它由三个规模相近、 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 单三部曲式有两种结构类型: 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标记为 “ABA”)和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标记为 “ABC”)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这是歌曲创作中比较常见的三段式结构,它的第一部分 — A 段与单二部曲式 A 段的结构原则相似, 采用呈示性的乐段写法, 但是更具独立性和相对的完整性; 第二部分 — B 段又称“中部 ”,同 A 段形成明显的对比(经常出现新的对比性的音乐材料,音乐形象也常有较强的对比);第三部分 — A 段,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当然,这种再现可以是原封不动地完全再现,标记为: ║: A║B: ║;也可以是变化、发展的再现,寻孓是第三部分的音乐材料来自第一部分, 其中大部分可以重复, 但也可以根据旋律发展与歌词内容的需要作适当的变化和展开,这时第三部分的 A ,可标记为 A ,以别于完全重复的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