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二战中的苏联轻型坦克歼击车.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66406611
  • 上传时间:2023-11-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二战中的苏联轻型坦克歼击车        毋庸置疑,轻型坦克歼击车是纳粹德国二战中实战价值最高的装甲车辆之一,而苏联红军在这一领域似乎并无明确的概念,在记录装甲力量时甚至对坦克和自行火炮不加辨别因此尽管苏军的坦克歼击车在残酷的战争中殊死拼杀,却因先天局限性,始终没有应有的名分 ﻫ  事实上,苏军坦克歼击车诞生的理由很简朴,即面对超强防护的德军坦克,在己方坦克临时无法安装有效的大威力火炮时,紧急研发一种安装反坦克火炮的装甲车辆正是由于这种作为权宜之计的思路,苏联红军并没有大量装备轻型坦克歼击车SU-76等自行火炮虽然兼具反坦克能力,但当它无法对付德军坦克不断加厚的正面装甲时,就基本退出了反坦克作战 ﻫﻫ  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苏联红军从未试图拥有与德军类似的轻型坦克歼击车恰恰相反,最早提出固定炮塔的坦克歼击车概念的正是苏联人而非德国人苏联对轻型坦克歼击车的研究投入的精力并不少,其最典型特性是低矮的无炮塔外形、大倾角装甲和一体化动力-战斗室,以轻量级的体重搭载着不太相称的反坦克火炮 思路领先ﻫ  苏联轻型坦克歼击车来源于德国入侵之前的1941年4月在审查轻型侦察坦克筹划(SMK)时,中央同步提出了研制T-50坦克的筹划,但原筹划为T50配套的57毫米高初速坦克炮却未能接时完毕。

      有人鉴于一年前横扫西欧的德国装甲部队的潜在威胁,提出以T50坦克的底盘安装1941型高初速反坦克炮(ZIS-2),迅速开发一种坦克歼击车,以应不时之需   当时,T-34坦克和KV坦克已开始批量生产,如果再大规模生产仅重14吨、战斗力远不如T-34的T-50,只会带来更多的混乱因而T-50向坦克歼击车发展的方向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1941年5月19日列宁格勒负责T-50研制的174厂提出了坦克歼击车的初步设计方案,但表达:如果要采自用旋转炮塔,还需要更多的实验和设计,因此迅速而现实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固定炮塔它不仅对采用大倾角装甲、减少造价和重量均有好处,并且安装在前装甲上的57毫米高初速炮采用特殊措施后,仍可提供左右各22.5°的射界,加上保存了车长的指挥塔,因此不会对战场观测带来更多不利 ﻫ  总之,苏联轻型坦克歼击车的浮现既有应对潜在敌人装甲力量威胁的因素,也有在当时体制下为反复型号谋求出路的因素无论如何,是苏联人率先对轻型坦克歼击车的功能作出了定位――可以作为坦克的一种简易替代装置,装备坦克机械化部队和步兵部队,为部队提供基本的反坦克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战术机动性和防护而德国人直到1942年后来才逐渐建立了这种结识。

       ﻫﻫ  但是T-50坦克并未留下太多资料苏德战争开始后174厂销毁了有关资料已生产出的69辆T-50编入西北方面军,在初期的战斗中就几乎损失殆尽虽然坦克歼击车具有低成本大批量生产的天然优势,但在德国入侵苏联之前,苏联并未获得实质性的进展T-50坦克和筹划中的坦克歼击车都安装排量11.9升的V3直列柴油发动机,额定转速1750转/分时输出功率为165千瓦,约为出名的V2发动机的一半V3原定在1941年后作为轻型装甲车辆的通用发动机,但战争开始前75号工厂还没有完毕批量投产的准备同步,1940年185号工厂也在研制类似的744型缸四冲程水冷发动机(额定转速1700转/分时输出功率为110千瓦)原筹划1941~1943年作为T26坦克的新发动机直到战争爆发时也未定型因此,在战争爆发前苏联的轻型坦克歼击车甚至还没有合适的发动机 临时拼凑ﻫﻫ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战争初期的极度混乱和大量战损使苏联红军缺少充足而有效的反坦克武器的弱点暴露无遗于是174厂以T-50坦克底盘开发轻型坦克歼击车的筹划不久被打断,由于7月后来它的首要任务是抢修战损坦克然而炮兵反坦克能力单薄的局面更是令前线指挥员心急如焚。

      1941年秋在列宁格勒前线的苏军部队因45毫米火炮缺少穿甲弹,只能对付步兵之类的软目的,并且大多数送到174厂的T-26和BT坦克战损部位也都在炮塔,由于车体部分损伤太大的坦克主线无法后送在此状况下,前线指挥部积极规定在修复时为部分BT坦克和T-26坦克改装76毫米炮,用作坦克歼击车 ﻫﻫ  根据战前的设计,174厂拆下轻型坦克的炮塔,在车体装甲上方加装简朴的防护装甲板后,安装一门F32型76毫米加农炮,命名为SU-76(从1943年开始称SU-76P,以便与新开发的SU-76相区别)通过一系列成功的测试,列宁格勒前线指挥部命令174厂正式投产尽管后来被确觉得正式型号,但SU-76P的产量并不大,重要因素是工厂的疏散和敌人的空袭有趣的是,德军1941年之后仓促上马的“黄鼠狼”系列轻型坦克歼击幸与这些苏联轻型坦克歼击车诞生的理由几乎如出一辙 ﻫ  战争初期类似背景的改装坦克歼击车,尚有92号工厂的两种型号:一是数量更少的SU-45坦克歼击车,它由Komsomolets轻型装甲输送车底盘和45毫米反坦克炮拼凑而成;二是采用同样底盘仓促改装的ZIS-30轻型坦克歼击车,但是其武器采用了威力大得多的ZIS-2型57毫米高初速反坦克炮。

      为解前线燃眉之急,ZIS-30于1941年7月15日试制成功后,未经充足论证和测试,9月1日就批量投产到10月15日,ZIS-30和SU-45两种型号已出厂101辆,一度装备了西方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的20个旅 ﻫ  尽管ZIS-30安装的ZIS-2反坦克炮性能不俗,1943年之前没有任何一种德国战车可以承受它的致命一击,但整体上ZIS-30问题成堆,除了载弹量极小、缺少无线电设备、防护性能极差等显而易见的弱点外,“小”车载“大”炮的设计使其动力-传动系统故障频发,机动性和可靠性都非常恶劣到1942年夏,ZIS-30不是被德军摧毁,就是在夏季大撤退中因“腿脚不便”而被抛弃但是考虑到1941~1942年苏军的巨大困难,也不应过度苛责这些简易反坦克武器的缺陷 ﻫ  由于战前在轻型发动机方面缺少战术积累,整个战争期间苏联的轻型坦克歼击车都经受缺少可靠的底盘之累在前线需求火烧眉毛的1942年,苏联工程师们甚至动起了德国战车的主意这个想法在1943年成为现实她们成功地拆除了缴获的德国3号坦克的炮塔,将车体装甲向上延伸后加装76毫米炮,改装成SU-761坦克歼击车,并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战役中初次同德国坦克对垒。

      这种车辆的确切产量目前已经很难拟定,但据称1943年中央方面军对奥廖尔的攻打中使用过16辆当年9月20~23日的战报显示该型车击毁了3辆德国坦克 重整旗鼓  1942年3月3日,根据前线需要,以S •金兹伯格为首的一批工程师向负责坦克装甲车辆生产的重工业人民委员会(NKTP)建议运用T60坦克或轻型装甲输送车的底盘,研制新型轻型坦克歼击车,取代仓促上阵的ZIS-30和SU-45等但该委员会对坦克歼击车还没有形成明确概念,并且尚有更多急切任务,因此将此建议束之高阁 ﻫﻫ  与此同步,1942年4月根据ZIS-30等型号在前线的经验教训,苏军的装备研制机构下达了开发一种轻型坦克歼击车的任务,规定涉及:尽量减少外形尺寸和轮廓,便于伏击作战;以轻型坦克或装甲输送车的底盘为基本,尽量避免使用成本较高的部件和系统;尽量采用既有卡车或装甲输送车的发动机,最佳是已大批投产的成熟型号;车组乘员尽量少,最佳不超过3人;反坦克火炮应在500米内能击穿50毫米装甲;前装甲应能,承受37毫米反坦克炮从任意角度的袭击,侧后装甲应能承受机枪、反坦克枪的袭击,并能抵御地雷、炮弹和炸弹的破片 ﻫﻫ  1942年夏NII13厂一方面提出了采用T60和T70轻型坦克底盘的一系列初步方案,其共同特性是安装ZIS5轻型输送车的79千瓦发动机,车体低矮,30毫米厚的前装甲倾斜角非常大,估计在较远处可以抵挡德国37毫米反坦克炮和3号坦克初期型装备的50毫米坦克炮用42型穿甲弹的袭击(德军在1942年时装备的重要是后者),侧后装甲15毫米,一般型乘员3人,指挥型4人。

      虽然车体略嫌狭小,但车顶可向两侧打开,因而增强了侧面防护(代价是失去顶部防护),比起完全赤裸的ZIS-30已好得多,甚至比后来浮现的SU-76也要好   NII13厂的系列轻型坦克歼击车涉及3种车型:I13.73-SU装备一门45毫米高速炮,与M42型45毫米反坦克炮性能基本相似;I13.75-SU装备两门同型火炮;I13.76-SU装备一门根据F22型76毫米炮开发的50倍径76毫米炮1942年10月这些方案通过审查军方对其评价很高,特别是侧面防护,还建议安装可伸缩的炮队镜,以提高射击精度12月修改后的方案又上报中央,据说斯大林对其中装备76毫米炮的车型非常满意,觉得它“非常吸引人”   1943年1月16日,安装45毫米和76毫米炮的方案分别被命名为SU-IT-45(涉及单、双联型)和SU-IT-76,规定2月15日开始测试但发动机的问题再次浮现:原定采用的加强型ZIS80发动机供应非常困难,而T70坦克采用了两台发动机的GAZ203动力装置后,已经不便改装成坦克歼击车NH13不得不重新设计发动机和传动部分 ﻫ  当时,革命发动机厂和雅罗斯拉夫尔厂的V3和744型柴油发动机的研制已近尾声,其额定转速1800转/分时输出功率为110~184千瓦。

      采用这些发动机,甚至可以使坦克歼击车的装甲进一步增强到前装甲45毫米,侧装甲25毫米,但是由于工厂内迁、德军的轰炸和纯熟工人局限性,它们均为批量投产同期引进美国技术特许生产的80~118千瓦发动机也是如此,新型坦克歼击车也就多次难产 ﻫﻫ  苏军在列宁格勒俘获了一辆德军“虎”1型坦克后,发现自己反坦克火力局限性的形势更加严峻,于是考虑为SU-IT-76安装简化的S-1-57型57毫米炮该炮与ZIS2的弹道效果相似(500米距离上使用BR271M穿甲弹,可穿透115毫米的垂直装甲),但其后坐距离过大,在SU-IT-76狭窄的战斗室内很难安装加上不断浮现的新缺陷,新型坦克歼击车到1943年终也未问世未完毕的车体最后在莫斯科的NH48分厂用作了靶标 锲而不舍  同步研制轻型坦克歼击车的尚有NATT、GAZ等工厂,由于进度稍晚,设计也完善某些GAZ厂在轻型战车领域经验丰富,从1942年起开始研制安装76毫米ZIS-3火的轻型自行火炮,其设计目的与坦克歼击车大相径庭同年11月,该厂的GAZ-71型样车在定型实验中输给38号工厂的SU-12后者投产后被命名为SU-76自行火炮但SU-76在交付350辆后就因可靠性问题而停产,GAZ厂又重新参与该炮的改善工作。

      到1943年8月,GAZ厂的SU-15M样车通过了定型实验,从10月起仍以SU-76的代号批量投产SU-76发射穿甲弹时有一定的反装甲能力,但它并未以反坦克为重要任务,因而重要配属步兵师和混合自行火炮团,遂行近距离增援任务 ﻫﻫ  在研制SU-15等型号的同步,GAZ厂也开始研制轻型坦克歼击车,1943年夏提出两种方案,称为“无炮塔坦克歼击车GAZ-74”第一种设计称GAZ-74A,酷似SU-76,战斗部分高出部分车体,尽管外形尺寸和重量均有所增长,但由于改善了动力系统,重新分派了负重轮载荷,使机动性和通过能力反而有所提高第二种设计GAZ-74B与SU-IT-76相似,有低矮的外形、全装甲覆盖的战斗-动理力室、大倾角前装甲和一门41倍口径S1型76毫米炮,安装一台GMC-71柴油发动机   GAZ-74B样车完毕后,以SU-76-1(不是SU-761)和SU-74的代号进行了定型实验,但在1943年的条件下76毫米炮已无法对付德国的重型坦克了,并且其生产成本也大大超过投产的SU-76,因此GAZ-74从一诞生就注定生不逢时  1943年夏,92号工厂在原有的ZlS-2型57毫米反坦克炮的基本上加以改善,研制出ZIS-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