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学研究-唐诗故事:御宴赐绯.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04094284
  • 上传时间:2021-10-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1.82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学研究-唐诗故事御宴赐绯 回波乐沈佺期回波尔时佺期,流向岭外生归身名已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  同上一首宋之问的“龙门夺袍”因诗获奖一样,沈佺期的这首“回波乐”也是因诗获宠两人同时代,并为武则天和中宗李显的文学宠臣,在文学史上,两人的文学地位也比肩,并称“沈宋”,而且沈前宋后有次,沈佺期以诗赠宰相张说,张说极为推崇,“让居第一”排名顺序,历来很讲究,古人也很看重(今人似乎也一样)初唐四杰的时人排名是“王杨卢骆”,杨炯就曾为此发牢骚:“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新唐书文学传)愧在卢前”是虚,“耻居王后”才是本意此但从当时诗歌实践来看,宋往往在沈前上面说到的昆明池赋诗是一例就是在“龙门赛诗”中也是如此经上官婉儿评定,诗作为上等者有三篇,宋之问、沈佺期和武三思,但夺袍者则是宋之问两人的文学功绩也相埒两人继南朝著名文学家沈约提出“四声八病”说之后(四声即平上去入,八病是指把四声用于诗歌格律应该避免的八种毛病),总结五百年间应用于格律形式的各种实践经验,把逐渐成熟的近体诗形式肯定下来,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使人们作格律诗有所遵循不但把中国古典诗歌的声韵美发展到前无古人的地步,也标志着唐代新体诗的成熟。

      《新唐书》对此的评价是:“建安后,讫江左(指在江南建业建都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引者注),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佺期与宋之问,尤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唐书文苑宋之问传》历代诗家对他俩的评价也很高唐元稹云:“沈、宋之作,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杜工部墓系铭序》);宋代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三云:“苏(味道)李(峤)而上,高简古淡,谓之古;沈、宋而下,法律精切,谓之律”;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说:“《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可见沈、宋律诗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并且至今不衰明高棅《唐诗品汇序》云:“沈、宋之新声,苏(廷硕)、张(说)之大手笔,此初唐之渐盛也明胡应麟《诗薮内篇》说:“五言律诗,肇自梁陈,唐初四子,靡褥相矜,时或拗体,未堪正始神龙以还,卓然成调沈、宋、苏(味道)、李(峤)合轨于前,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并驰于后新制迭出,古体攸分实词章改革之大机,气运推迁之一会也”  同时,两人的人品也差不多,皆是望风承旨,追求利禄,只是沈佺期在巴结逢迎之外还加上个贪污受贿。

      沈佺期(约656~约714或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初为掌管校正乐曲的协律郎武后时晋升为掌管呈递奏章、传达皇帝旨意的通事舍人;接着又授门下省要职,掌驳正政令之违失的给事中和执掌官吏考课与升迁的考功员外郎处于如此清要位置,他却受贿而被逮捕入狱他在狱中呈诗自辩,不知是诗写得好还是被冤,出狱官复原职后,又“倾心媚附”张宗昌、张易之,当时武则天修《三教珠英》,由李峤、张易之主持,宋之问和沈佺期都参与缀集神龙元年(705)正月,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诛杀张易之,迎立唐中宗沈佺期因谄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今越南北部)不久调任台州(治所在今浙江临海县)掌管文书的录事参军神龙中(706年左右)因入计,得中宗召见,拜起居郎记录皇帝起居言行的兼修文馆直学士唐代乃至明清的官员,不同品级带的帽子,穿的衣服、系的腰带,佩戴的挂饰——鱼袋,上朝时拿的记事板都不同,如四品官是服色是深绯,戴二梁冠,金带十一銙,银饰鱼袋,象笏;五品:浅绯,二梁冠,金带十銙,银饰鱼袋,象笏;六品:深绿,一梁冠,银带九銙,无鱼袋,竹木笏;七品:浅绿,一梁冠,银带九銙,无鱼袋,竹木笏:八品:深青,一梁冠,鍮石带九銙。

      无鱼袋,竹木笏;九品:浅青,一梁冠,鍮石带,九銙,无鱼袋,竹木笏起居郎为专门记录皇帝起居言行的皇帝随从和亲信,官阶从六品;修文馆直学士为皇帝的文学侍从,创作应制诗文、整理典籍以及回答皇帝在文学上的一些咨询唐代的级别是六品应该衣深绿,执竹木笏沈佺期为了加官晋级,体面风光,才有了这个“回波乐”的故事  据孟棨《本事诗》介绍:景龙年间,以罪远谪台州为录事参军的沈佺期官复原职,担任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此时,中宗喜欢在宫中举行歌舞宴会,群臣起舞赋诗有次,又遇到中宗举行内宴,群臣都希望得到升擢,皆歌当时的流行歌曲《回波乐》起舞,沈佺期便趁附新词,曰:“回波尔时佺期,流向岭南生归,身名已被齿录,袍笏未复牙绯”结果“中宗即以绯鱼赐之”接着升迁为正五品上的中书舍人、接着又提拔为正四品的太子少詹事名副其实地“衣绯”、“银饰鱼袋,象笏”了这段“御宴赐绯”的故事也成为文坛佳话,继孟棨《本事诗》之后,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二四九诙谐五,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二十三;清独逸窝退士辑《笑笑录》卷一;清冯金伯《词苑萃编》-卷二十二谐谑,以及清人彭定求的《全唐诗》和今人张璋、黄畲的《唐五代词》都从不同侧面转录了这个故事。

        《回波乐》是最早的民间俗词之一,《乐府诗集》中属于商调曲,“唐中宗时造,盖出于曲水引流汎觞也”,故得名“回波”回波乐”可以边唱边舞唐人刘肃《大唐新话》云:“景龙中,中宗尝游兴庆池侍宴者递起鼓舞,并唱《回波词》,给事中李景伯亦起舞,歌词云云可见可以且歌且舞,崔令钦的《教坊记》干脆“谓之软舞”孟棨《本事诗》的这则故事中也记载了御史中丞崔日用创作的《回波乐》:“台中鼠子直须谙,信足跳梁上壁龛倚翻灯脂污张五,还来齧带报韩三莫浪语,直王相,大家必若赐金龟,卖却猫儿相赏”虽说是李景伯的求官之作,但从内容和风格来看,颇似民间俗词中宗不嫌其俗,照样“赐紫”,这也是词从民间俗词转化为文人词的例证之一沈佺期  其实,无论是沈佺期还是崔日用的《回波乐》都是“娱宾遣兴”,这是词产生后在上层社会最主要的功能,这也是沈佺期这首《回波乐》在词发展史上的价值所在只不过这两人皆在娱乐功能之外添加了自己的政治诉求,这也可以算词曲的另类社会功能吧!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文人、所有的《回波乐》都是这样据刘昫等《旧唐书》记载,就在这次宴会上谏议大夫李景伯的《回波乐》就对中宗的无节制酒宴进行规劝:  中景宴侍臣,酒酣,各命为《回波辞》,景伯独为箴规,“回波尔时酒卮,微臣职在箴规。

      侍宴既过三爵,喧哗窃恐非仪”帝不悦萧至忠曰:“真谏官也”《旧唐书》卷九十,列传第四十)  李景伯,邢州柏仁(今河北唐山)人唐景龙中为给事中,迁谏议大夫,终散骑常侍但对于谏官的箴规,却是“帝不悦”说明中宗这样的帝王只需要沈佺期、崔日用这类佞臣这个故事被转录得更多,如司马光《资治通鉴》,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宋王溥《唐会要》,宋尤袤《全唐诗话》,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宋孔平仲《续世说》,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以及《全唐诗和《全唐五代词》,而且多用在治国理政的典籍之中  就在孟棨《本事诗》的这则故事中,还记载了优人创作的另一首《回波乐》,它以谐谑的方式对中宗的惧内进行挖苦,客观上撕下最高统治者至高至尊的面纱,窥探出当时的政治生态中宗(李显)为太子时,立为妃弘道元年(683)中宗即位,次年,立为皇后同年,中宗被武则天废黜,迁于房州(今湖北房县),韦氏随行在流放生活中,韦氏患难与共,排解了中宗的悲愁惶惧情绪中宗发誓如能复位,定任她所为,不加禁制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每临朝,韦后即置幔坐殿上,预闻政事以其从兄韦温掌握实权以与其私通的武三思为相,将其爱女安乐公主嫁武三思子武崇训,并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恃宠专横,权重一时。

      当时朝中形成一个以韦氏为首的武、韦专政景龙四年(710年)韦氏恐其丑行暴露,遂与其女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中宗中宗暴卒,立温王李重茂为帝,临朝称制不久李隆基发动政变,拥其父相王李旦复位被杀于宫中,并被追贬为庶人,称韦庶人所以优人的这首《回波乐》唱到:  回波尔时栲栳,怕妇也是大好外边祇有裴谈,内里无过李老  “栲栳”是夸张地形容人头部大头大脑的样子李老”自然是指中宗李显裴谈是  唐中宗时期的御史大夫,神龙元年授大理卿此人信佛,妻悍妒,《本事诗》中说他“畏之如严君”,即害怕得像害怕自己严厉的父亲一样有意思的是,他还对人宣传他怕老婆的心得体会,他的老婆有三个时段值得害怕:“年轻漂亮时,像个活菩萨;等到儿女满堂,看上去像个魔鬼母亲,有谁不害怕“九子魔母”吗?到了年老,枯槁的黑脸上又涂上脂粉,像个《圆觉经》上说的专食人精血的夜叉,谁不害怕?”这对君臣,一内一外,成了伶人打趣的对象当然,伶人敢当面打趣,还不上有韦氏撑腰,所以伶人歌舞诗,“韦后意色自得”,歌后“以束帛赐之”,中宗还敢怎样!就是以怕老婆成为朝臣表率的裴谈,也得到韦氏的嘉奖:景龙四年韦后专制后,由大理卿提拔为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留守东都。

      这就是沈佺期《回波乐》产生的政治和社会背景  其实,沈佺期这首《回波乐》,除了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位置外,就其内容和手法而言,就像宋之问的《龙门赋诗》一样,并无多少价值沈佺期的文学贡献主要在上述的声律对仗方面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标志着唐代新体诗的成熟其次就是七言诗的创作今人郑振铎认为:“七言诗开始流行于唐初,至沈宋,更有所谓七言律七言律的建立,对于后来的影响是极大的沈、宋的最伟大的成功便在于此《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但是,正如上面所提及的,宋之问“尤善五言诗,当时无能出其右者”(《旧唐书宋之问传》),而沈“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旧唐书沈佺期传》)沈的一些代表作,如《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古歌》、《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等皆是七律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正月,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诛杀张易之,“倾心媚附”张宗昌、张易之的沈佺期、宋之问连同杜审言(杜甫的祖父)、李峤等同时被贬当时,沈佺期与杜审言皆被贬岭南驩州(今属越南),在度梅岭时,沈佺期与杜审言以同病相怜的悲凉心情吟诗唱和;沈佺期写有一首七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诗中写道:  天长地阔陇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春风万里云,何时重谒圣明君  岭南的漫山瘴疠,蛮野荒芜,给诗人留下了一片悲凉残景诗中表达了他翻越大庾岭时,去国怀乡的伤感北望衡阳雁几群”,“何时重谒圣明君”表达了沈佺期此时此刻的期望和幻想,但愿希望有一天能重返朝廷,飞回中原感情是真挚的,语言也较自然平易,和集中那些应制诗和这首《回波乐》有明显的不同  七律《古意呈补阙乔知之》更是他七言律中的代表之作:  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此诗写闺中少妇对远戍边塞丈夫的思念,客观上反映了唐帝国建国初期频繁的边塞战争,以及给民众带来的苦难其中间两联的出句与对句不仅句子、词组构成天衣无缝的工对,而且诗意前后错综呼应:“音书断”照应“忆辽阳”,“秋夜长”映照“催木叶”从构思、形象、音律和形式的工致等方面看,此诗都可以说是成功之作,标志着七言诗律化已达到成熟阶段因而被胡应麟称为“体格丰神,良称独步”(《诗薮》)明代何景明更誉之为七律之第一  绝句作为一种新体,且有定格,也创始于沈、宋时代。

      沈佺期的《邙山》:“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唯闻松柏声余思渺渺,也是当时七绝佳作附:孟棨《本事诗》嘲戏第七  沈佺期以罪谪,遇恩,复官秩,朱绂未复尝内宴,群臣皆歌《回波乐》,撰词起舞,因是多求迁擢丛期词曰“回波尔似丛期,流向岭外生归。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