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史讲义1-5.doc
24页教学过程与内容:教学过程与内容:前言一、世界通史的划分: 古代 (B.C.3100 年~A.D.330 年) 中世纪 (A.D.330 年 ~1650 年) 近代 (1650 年~1900 年) 现代 (1900 年~1980 年)二、西洋服装史的划分: 古代服装 (B.C.3100 年~A.D.5 世纪)包括:古埃及、古西亚、古希腊、古罗马服装 中世纪服装(A.D.5 世纪~15 世纪) 包括:拜占廷时代、欧洲文化黑暗时代、罗马式、哥特式时代服装 近世纪服装(15 世纪~18 世纪) 包括: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时期服装 近代服装 (19 世纪) 包括: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新洛可可时代、巴斯尔时代、S 形时代 现代服装 (20 世纪)第一章古代服装 (B.C.3100 年~A.D.5 世纪)一节古代埃及 一、概述: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纵贯全境,约在 B.C.3100 年建立专制的奴隶制国家 社会结构呈金字塔形早期王朝(第 1、2 王朝)——公元前 3100~2686 古王国时代(第 3-10 王朝)——公元前 2686~2181法老王族贵族神官商人 职业工匠农民 奴隶第一中间期——公元前 2181~2040 中王国时代(第 11-17 王朝)——公元前 2040~1786 第二中间期——公元前 1786~1567 新王国时代(第 18-20 王朝)——公元前 1567~1085 后期王朝时代(第 21-30 王朝)——公元前 1085~332二、主要服装 服装材料:棕榈、亚麻等植物纤维(奴隶多裸体) 男子: 早期 上身赤膊,下身着包缠式围裙“罗印.克罗斯”Loin Cloth, 缠腰布其形式、种类较多,有缠裹后系腰带的,有兜裆的,有用带子斜挂在肩上的。
上层阶级常做出普利兹褶,并在罗印.克罗斯外系一三角形围裙,围裙上装饰着金银饰物或 刺绣,镶嵌着宝石,以示特权 中期 罗印.克罗斯变长,织物更加精细,出现了半透明的细布 后期 卡拉西里斯 Kalasiris 柔软的贯头衣从东方(西亚)引进女服: 着装的目的:不仅仅为遮体,更强调衣服的象征意义与价值奴隶和舞女通常为裸体, 或在腰臀部系一根细绳,称“绳衣” , “腰绳” 丘尼克 Tunic:一种从胸到脚踝的筒形紧身衣 凯普 Cape(披肩)和裙子 Skirt 组合: 卡拉西里斯 Kalasiris:宽敞的贯头衣,举行宗教仪式时的礼服 多莱帕里 Drapery:类似袈裟的卷衣,一块长方形的布,有大小之分,大的长边是短 边的 3 倍,小的长边是短边的 1.5 倍,短边为腋下到脚踝的距离其它饰品: 假发、假须、冠帽、头饰、项链、鞋履思考练习题:思考练习题: 古埃及男子的着装特点 古埃及女子的主要服饰与特点 二节古代西亚 一、概述: 古代西亚包括今天的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直至巴勒斯坦、以色列的广 大地区,其中心则主要位于伊拉克境内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中下流汇成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B.C.3500 年~B.C.330 年,伴随战争与民族移动、频繁地进行着王国和朝代的更替,出现 了苏美尔王朝、巴比伦王朝(BC3000~BC538 年) 、古亚述(BC3000~BC605 年) 、古代 波斯(BC2000~BC330 年) 二、主要服装: 1、 古巴比伦人卷衣与两千年后古希腊的希玛申、古罗马的托嘎、现代印度妇女的沙丽很相似 其缠裹方法: 1)长 3 米、宽 1.3 米的毛织物,先把一角搭在左肩上,后边斜着经背 部到右腋下,经右腋下再回到胸前 2)再次搭在左肩上,斜着经后背回到右腋下 3)在右腋下把布折叠起来掖进右腋前 4)把最初搭在左肩上的一端垂披在左臂及左手腕上,裸露着右臂和右 肩,作为装饰,布边都有流苏2、古亚述人的服装 当时的男子外出用有三种基本样式: 丘尼克+卡夫坦型(Kaftan)前开型的直线裁剪式的长大衣 丘尼克+乓乔型(Poncho)贯头衣 丘尼克+披肩(卷衣)头裹圆筒形头巾,脚穿皮革或布做的凉鞋 大量使用流苏装饰,刺绣和宝石装饰技巧也很发达;面料主要是羊毛织物,同时 有亚麻、棉3、古波斯人的服装 波斯人是游牧民族的山岳人种,受高原寒冷气候的影响,其服装是北方型的。
基本样式:紧身合体的长及膝的丘尼克、下穿紧身长裤、短靴 当波斯人征服两河流域地区后,受其衣文化的影响,服装发生了变化,出现 宽松多垂褶的贯头衣亢迪斯 Candys:礼服穿用,构成极为简单,把两块象双 人床单大小的布在肩部缝合,留出两个很大的袖口,穿时用带子在高腰身处 一系就行了 服装面料:羊毛、亚麻布 其它饰品:男性头发与胡须很长,加以仔细地分段卷烫,显出层次和节奏, 头发同样卷烫,并撒金粉 古波斯的织物很有特色、刺绣、补花装饰思考练习题:思考练习题: 巴比伦人卷衣的缠裹方法 古波斯人的亢迪斯的形成原因与样式特征三节古代希腊(B.C.3000 年~B.C.146 年) 一、根述: 历史分期: 前希腊时期又称“爱琴文明”时期(B.C.3000 年~B.C.1000 年) 希腊化时期(B.C.8 世纪~B.C.146 年) 地理位置: 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爱奥尼亚海、爱琴海诸岛及小亚细亚西岸一带的奴隶制城 邦的总称,著名的城邦有斯巴达、雅典 艺术:荷马史诗、希腊神话、雕塑、神庙建筑,艺术家、哲学家倍出如:柏拉图、亚里 士多德、苏格拉底其艺术繁荣的原因:气候和地理(温和晴朗的地中海气候) ; 政治体制:奴隶制的民主政治(以城邦为中心,自由民参政) 。
二、神奇美丽的克里特—迈锡尼文化时期服饰 男子服装: 造形单纯的罗印.克罗斯 Loin Cloth 其特点:下摆有边饰,富有装饰味的腰带,酷 爱运动,男子体型比例匀称,肌肉发达,形象精干而俊美 女子服装: 十九世纪克里特遗址发掘出一批精美的妇女雕像和壁画,被誉为“古代的巴黎姑 娘” ,基本造型:上衣与裙子组合的上下分离式 持蛇女神像:近似立体裁剪的短袖紧身衣,裙子为一段一段接起来的下摆宽大的 吊钟状“塔裙”臀部裹着围裙式的小型罩裙三、表现健美人体的希腊化时期服饰: 基本服饰: 希同 Chiton,包括多利安式和爱奥尼亚式,其区别: 多利安式用毛织物,衣褶厚重、粗犷、具有简朴、庄重的男性特征,爱奥尼亚式 用薄麻织物,衣褶细而多,具有柔和、优雅的女性特征; 多利安式有折边; 多利安用一个别针在两肩各固定一点,爱奥尼亚式用多个别针; 多利安式的侧缝一般不缝合,而爱奥尼亚式的侧缝须缝合; 多利安式无袖的构成,爱奥尼亚式有袖的构成 其他服饰: 希玛申 Himation:男女都穿的一种披风,一般情况下为宽等于身长,长是宽的 3 倍的一块长方形布,其材料应季节选用毛或麻织物,颜色多为白色或本白色,披 法很多。
如:几乎把全身都包裹起来;包裹多半个身体,在一个肩上固定;包裹上 半身一个肩;包裹双肩后垂下来克拉米斯 Chlamys:男子旅行或打仗时穿的一种方而大的短斗篷,一般为 1M 左 右的矩形或椭圆形织得相当结实的毛织物,多采用红、土红等暗色,穿法单纯, 把布往身上一披,在一侧肩上或胸前用别针固定即可注:公元前 776 年在奥林匹亚举行的“奥林匹克庆节” 希腊的艺术以再现正确的人体为主,赞美人体,神人同体,对人的尊重,尊 重艺术家思考练习题:思考练习题: 克里特—迈锡尼文化时期男女服装特征 古希腊的主要服装样式 多利安式基同与爱奥尼亚式基同的区别四节古代罗马(B.C.1 世纪~A.D.5 世纪) 一、概述: 传说 B.C.753 年,罗马城在台伯河边建立,罗马初期经历了一个“王政时期”这是罗马从 原始公社制向阶级社会的过渡阶段 B.C.509 年~B.C.31 年,罗马共和时期 B.C.30 年~A.D.476 年,罗马帝国时期B.C.146 年,罗马征服希腊,B.C.30 年,罗马击败埃及,称霸地中海,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奴隶制大帝国A.D.395 年,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以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为首都,又称拜占庭帝国。
西罗马在公元 476 年被日尔曼人灭亡,它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和北非奴隶制社会历史终结,东罗马帝国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二、男子服装:基本形态:贯头形的内衣和宽敞的缠裹式外衣的组合托嘎 Toga:由希玛申演变,不同的是这块包缠织物呈半圆形(或椭圆形) ,其面积更宽大,长轴为身长的 3 倍左右(540cm) ,短轴为身长的 1 倍或者 2 倍左右,半圆的两端有小垂物,一般为羊毛织物,既厚重又肥大,层层深陷的厚褶尤使男子显得威武、潇洒,但其缺点是有碍人进行大幅度动作,所以到罗马帝国后期,托嘎逐渐缩小,或只在隆重的礼节性场合穿着丘尼卡 Tunica:作为内衣穿用,是一种宽大的睡袍一样的袋状贯头衣用两片毛织物,留出伸头的领口和伸两臂的袖口,在两侧和肩上缝合,袖长及肘部,衣长男的及膝,女子及踝,一般腰部系带子,形成自然而优美的衣褶共和制末期,丘尼卡逐渐具备外衣的功能,帝政时代,被重叠穿用,穿在外面的丘尼卡在前后各装饰两条红紫色条饰,称克拉维Clavi,其宽窄表示官阶大小罗马男子的组合装:托嘎+罗印克罗斯 托嘎+丘尼卡拉塞鲁那 Lacerna:防寒用斗篷,一般为毛织物,除紫、红色外,还有许多明快的色彩,下摆呈圆形,衣长略长于腰线,穿时在右肩或前胸用别针固定。
三、女子服装:斯托拉 Stola:与爱奥尼亚式基同相似,用比丘尼卡宽很多的面料做成,在肩臂处用安全别针固定有毛织物,亚麻织物和棉织物,还有中国丝绸,通常穿在丘尼卡外面,腰里系带帕拉 Palla:模仿希玛申的外衣,一块长方形的毛织物或麻织物,缠裹的方法同希玛申,公元 2 世纪,帕拉常打开包头兼用作贝尔 Veil(面纱) 四、其它饰品:戒指:结婚戒指是罗马人的创造,男性戴一种凸雕的玉石图章戒指,做印章用思考练习题:思考练习题:叙说古罗马男子的代表服装托加的审美价值简述古罗马女子服饰的主要特色第二章 中世纪服装(5~15 世纪)一、概述: 艺术的分期: 拜占庭时代(A.D.395~A.D.1453) 欧洲文化黑暗时代(5~10 世纪) 罗马式时代(11~12 世纪) 哥特式时代(13~15 世纪)宗教的形成: 基督教 Christianity 佛教 Buddhism 伊斯兰教 Islan 封建商业城市的兴起: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比萨、佛罗伦萨等中世纪服饰的特点: 宗教的影响 东西方的结合(十字军的东侵 1086~1291 年) 服装面料一节拜占庭时代(395~1453 年) 一、概述: 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 ,帝国版图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爱琴海诸岛、叙 利亚、巴勒斯坦、黑海北岸一带和埃及等。
拜占庭艺术特色: 古罗马文明与东方文明的结合,喜欢绚丽颜色、多装饰(珠宝、金线刺绣) ,以华美著称二、男女服装: 达尔玛提卡 Dalmatica:是一种没有性别区分的平常服,构成单纯、朴素、把布料裁成十字 形,中间挖洞(领口) ,袖下和体侧缝合的宽松的贯头衣,从肩至下摆装饰着两条红紫色的 条饰—克拉维 Clavi:基督血的象征,不再表示官阶,纯粹是一种带宗教色彩的装饰初期 的达尔玛提卡宽敞,4 世纪以后,女子的达尔玛提卡袖口变宽,胸部多余的量被裁掉,渐 显出身体的自然形,男子的达尔玛提卡袖子显著变窄,向便于活动的方向转化贝尔 Veil:女子外出用,是一块长方形的布,大小种类很多,用料:棉、麻、丝、毛,色 彩很丰富,金线织,带流苏等装饰罗鲁姆 Lorum:是宽 15~20CM 的表面有刺绣或宝石装饰的带状物帕鲁达门托姆 Paludamentum:是一种梯形的大斗篷,披在左肩,右肩用安全别针固定,面 料为丝织物,是皇帝和高官的外衣,此时最具代表性的外衣,为表示权贵,在胸前缝了一 块四边形的装饰布“塔布里昂”Tablion佩奴拉 Paenula:一种仪礼服,出于防寒的目的在古罗马时代产生,男女都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