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doc
5页重庆师范大学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英语)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108一、培养目标及具体要求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 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二)具有良好的英语学科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英语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英语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 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二、培养方式采用半脱产和在职兼读的培养方式,通过导师指导下的集中学习和分散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养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含撰写学位论文),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 6 个月,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 5 年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教育硕士研究生应获得 36 学分,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学分由两部分组成:课程学习 34 分,研究性专业实践 2 学分。
教育硕士课程分为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三类,前两类为必修课程教学计划表: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总 学 时 授课学期考核 方式 备注政治理论 3 54 1 考试教育学原理 3 54 1 考试教育心理学 3 54 1 考试英语教学策略 3 54 1 考试学位课程英语语言学 3 54 2 考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3 54 2 考试高级英语 I 3 54 1 考试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3 54 2 考试翻译理论与实践 3 54 3 考试专 业 必 修 课 程语言测试理论 3 54 3 考试英语教学的基本原理 2 36 4 考查跨文化交际 2 36 4 考查选修课程高级英语 II 2 36 4 考查研究性专 业 实 践研究性专业实践活动应在第二学年结束前在学员所在单位进行结束时提交两份教案及所在单位的教学评价学员参加研究性专业实践应填写相应表格,由指导教师小组提出考核意见,并做出等级评定考核合格可获得 2 学分五、学位论文工作(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英语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论文形式可以多样 化,如 专题研究、调研报 告、典型案例分析报告、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
二)论文开题时间为报到注册后的第二学年末学员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写出论文大纲和工作计 划通 过论文开题报告会 审查和论证并修满学分者方可进行学位论文写作和参加学位论文答辩三)学位论文撰写时间为 1 年,字数一般不少于 2 万字,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 20 篇四)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六、学位授予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 36 学分(课程学习 34 学分,研究性专业实践 2 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 经校学位评定委员 会审核通过,授予教育 硕 士专业学位七、课程简介(一)专业必修课内容介绍英语语言教学不仅涉及英语的语音、 语法、 词汇,而更重要的教学的原则,其中包括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英语教学策略是为教育硕士专业学科教学(英语)方向研究生开设的课程,目的是通 过讲授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各种英语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从事英语教学进行理论准备,并为学习本方向的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英语教学策略 主要参考书目教材:H.H.Stern.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UP, 1992.参考书目:1.《外语教育学》(张正东著,科学出版社,1999 年)。
2.王笃勤, 《英语教学策略论 》,外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内容介绍本课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讲授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英 语语 言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认识语言理论研究对英语 教学的重要作用, 为从事英语 教学进行理论准备,并为学习本方向的其他课程打下基础本 课程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 课堂学习和讨论, 课后认真学习教材和阅读参考书籍,掌握英 语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幷跟自己的教学结合起来,探讨教学中的语言问题和方法 问题,培养自己的教学和研究能力英语语言学 主要参考书目教材:胡壮麟、姜望琪编著, 《语言学高级教程》(英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参考书目:1. Arnoff, M. et al. (eds.) 《语言学综览》,外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2. Widdowson, H.G. 《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内容介绍本教程在介绍国内外语言测试最新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综合我国英语教学实际及学生的特点,着重讲解语言测试 的历史, 发展,变化语言测试流程中的诸多环节,考试的宏观,微观功能,考试总体设计,单项的语言能力测试,命题,施考,考试分析,考试信息反馈。
语言测试理论主要参考书目教材:1.语言测试要略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Lyle F. Bachman.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02. 英语测试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 New Edition .J.B.heato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参考书目:[1] 简明英语测试 教程 An Intercultural to English Language,邹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语言测试指南:发展、评估与研究 ,A guide to Language Testing: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Grant Henning,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二)选修课内容介绍关于英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 则和基本概念的研究从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等理论出发,探讨各种英语教学理 论和方法,研究适合我国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学习和研究与英语教学有关的对比分析、 错误分析、学 习风格和策略、交际能力、交际法英语教学等基本概念英语教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参考书目教材:H. D. Brown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参考书目:1. 束定方、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2. 刘润清, 《英语教育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内容介绍本课程吸收国内、外跨文化交 际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根据我国英语学习者的特点,以跨文化交际知识为内容,跨文化交 际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跨文化交际的实践层面,使学生了解其他文化的社会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原理,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加跨文化交际意识,并最 终形成跨文化交 际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跨文化交际主要参考书目教材:跨文化交际 L. A. Samovar et 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第 3 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参考书目:1.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Discourse Approach , Ron Scollon Suzanne Wong Scollo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 《跨文化交际学》,贾玉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八、本方向必读书目序号 名 称 1 章兼中,《外语教学策略》2 张正东,《外语教育学》3 朱纯,《外语教育心理学》4 谢春风等,《新课程下的教育研究方法与策略 》5 束定芳等,《现代外语教学》6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 与对策》7 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8 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9 程晓堂等,《英语学习策略》10 王蔷等,《英语学习理论》11 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 》12 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13 罗少茜,《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价研究 》14 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15 梅德明,《新世纪英语教学理论 与实践》16 梅德明,《大中小学一条龙英语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7 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 》18 韩宝成,《外语教学科研中的统计 方法》19 武尊民,《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 践》20 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 》21 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 论与实践》22 徐强,《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 估》23 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 》24 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 与超越》25 Harmer, J. 《怎样教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