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当前法治状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doc
3页我国当前法治状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何为法治?完整意义上的法治应该包括两层涵义第一、法治最初最基本的涵义就是法的统治,在这个意义上法治指的是与 人治 相对立的一种国家治理方式所谓法治 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一种先进的政治文明和进步的治国方式 它强调法律的权威性 要求依据法律原则处理国家的各项事业 使法律成为国家政治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第二 法治 更是一种与专制相对立的 建立在民主基础上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 通过控制权力来达到保障公民权利的制度架构 现代法治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 以权利和自由为宗旨 以法律为最高权威 以分权与权力制约为政治运行模式的政权结构 它实质上是法制与民主的有机结合 与民主政治 立宪政治或民主宪政是一致的 与人治 专制 独裁或暴政是根本对立的一定的治国方式总是与一定的政治体制相呼应现代意义上的法治 正是 依法治国的治国方式 与 以民主法制化为实质的政治体制 的有机结合法治的必要性和作用法治的实现的确立有利于人权保障法治国家是严格保障人权的国家法治的创立在很大程保障人权既是法治国家的目标也是法治国家的特征我们确立了法治国家的目标就可以,而且也必须把人权保障作为重要的社会理想和社会责任加以特别的重视。
法治国家目标的确立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建立市场经济的主体需要法律确定其地位,保障其权利;市场经济的各种活动需要法律来规范,各种矛盾需要法律来解决;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需要法律来确认;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需要法律保驾护航,离不开法律作用的充分发挥没有法律和法治,就没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最良好的法律和法治,只能是法治国家的法律和法治确立了法治国家的目标,有利于全社会名正言顺地开展法制和法治建设,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法治环境法治国家目标的确立有利于政治民主的进步政治民主总是与法制和法治密不可分的首先,法制是政治民主的依据,政治民主总是由法治来保障的没有法制,政治民主就缺乏依据,没有法治,政治民主就缺乏保障,进步了的民主也可能得而复失其次,法制和法治是政治民主的规范政治民主并不是政治活动主体的随心所欲,它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按照必要的轨迹进行而确立政治民主规范和轨迹的最确定、最权威的规则只能是法律再次,法制和法治是政治民主的推动力、促进器法律上的民主是政治民主的制度预设,是政治民主的先导法治国家目标的确立为政治民主中的法制和法治建设开辟了道路、确立了目标,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的政治民主建设必将取得更大的成绩。
法治国家目标的确立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是法治发展的基础,法治发展是精神文明的先导和保障法治以明确肯定的方式引导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以国家权威性和国家强制力保障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法治国家目标的确立,有利于运用法律良化社会风尚,宏扬传统美德,开创社会新风;有利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 ,总之,有利于运用法律来推进和保护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当前我国的法治进程、状况?存在的问题法治进程的几个主要阶段一、拨乱反正,法制建设进行恢复和起步阶段(1978—1981 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史上第一次确认了民主法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长期以来否定民主法制作用的思潮进行拨乱反正这一时期加强立法、健全法制,同时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二、制定新宪法,推动法制建设走向纵深发展的阶段(1982—1991) 1982 年宪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法制建设在普法、立法、法律实施和加强立法监督方面全面展开1985 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的通知,11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 。
1982 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同行使立法权,并通过决定赋予国务院制定暂行规定和条例的权力法制建设进一步深入三、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法制建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1992—1996) 中共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工作” 、 “加强立法工作” 这一时期立法进入快车道,仅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审议法律草案 123 件,通过 111 件;普遍开展依法治理活动,促进依法办事;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严惩经济犯罪,加大反腐败、反贪污贿赂的力度,把惩治腐败纳入法治轨道四、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建设进入崭新阶段1997 年以来) 1997 年十五大明确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是对我国二十年来法治实践理论的升华,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二十年来法治进程的回顾与前瞻》陆德生 纪荣荣成就: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2 011 年 3 月 10 日 上 午 , 全 国 人 大 常 委 会 委 员 长吴 邦 国 在 十 一 届 全 国 人 大 四 次 会 议 第 二 次 全 体 会 议 上 宣 布 ,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法 律体 系 已 经 形 成 。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法 律 体 系 的 形 成 , 是 我 国 社 会 主 义 民 主 法 制 建 设史 上 的 重 要 里 程 碑 , 具 有 重 大 的 现 实 意 义 和 深 远 的 历 史 意 义 为 中 国 的 法 治 进 程向 前 推 进 奠 定 了 坚 实 的 基 础 2、 法 治 观 念 形 成 并 强 化 近 年 来 , 法 律 具 有 至 上 性 、 权 威 性 的 意 识 逐 渐 在 社 会 公 众 中形 成 , 人 们 的 权 利 义 务 意 识 和 责 任 意 识 日 益 加 强 人 们 越 来 越 多 地 把 法 律 作 为 解 决纠 纷 、 维 护 自 己 权 益 的 手 段 和 方 法 3、 国 家 权 力 受 到 法 治 的 约 束 随 着 立 法 的 完 善 和 法 治 意 识 的 增 强 , 国 家 的 各 项 权 力 开始 的 法 律 规 定 的 范 围 内 各 司 其 职 尤 其 是 对 与 人 们 日 常 生 活 密 切 联 系 的 行 政 权 进 行了 更 为 全 面 的 约 束 立 法 机 关 制 定 了 《 行 政 处 罚 法 》 、 《 行 政 许 可 法 》 、 《 行 政 强 制法 》 、 《 行 政 诉 讼 法 》 等 一 系 列 法 律 , 使 得 行 政 机 关 的 设 置 及 其 权 限 、 行 政 行 为 的 程序 、 行 政 自 由 裁 量 的 行 使 都 受 到 了 法 律 的 约 束 , 并 且 为 合 法 权 益 受 到 侵 害 的 相 对 人提 供 救 济 手 段 。
不 足 :1、 立 法 质 量 有 待 提 高 , 法 律 体 系 内 容 不 完 备 、 结 构 不 严 谨 2、 社 会 整 体 的 法 治 意 识 不 强 3、 监 督 和 约 束 国 家 行 政 权 力 的 法 律 制 度 不 健 全 4、 司 法 不 够 独 立 和 公 正 5、 法 律 职 业 的 专 业 化 程 度 不 够 6、 对 公 民 权 力 和 自 由 的 保 障 不 到 位 法治状况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首先应当肯定的是我国的法治建设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 法治建设维护了社会秩序与和平,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法律的完善和法治意识的增强有效的减少了社会纠纷并且为存在的矛盾冲突提供了缓和的解决办法2、 推进社会变迁改革开放以来,所有重要的制度变革尤其是大量的经济制度改革无一不是通过法律最终确定下来的通过法律的实施的保证这些改革措施的落实,有力的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变迁和向前发展法治建设中的一些不足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1、 法律不完备、结构不严谨导致无法可依或者法律适用的困难,使得一些矛盾产生并积累下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2、 社会整体法律意识不强使得法律不能完全的得到贯彻实施,其应有的作用得不到发挥,影响社会公正的实现和经济的向前发展。
3、 行政权力缺乏监督和制约,导致行政权力运行的不规范乃至滥用,4、 法律体系的不完备和执法、司法的不严格导致社会矛盾在一些领域产生和积累,影响社会的团结和稳定;破坏经济发展所需的社会环境5、 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有的行政机关插手企业经营管理,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