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职称中级实务-第十五章 所得税.pdf
28页第十五章所得税考情分析计算题:所得税嫁令鹿:所得税合并财务报表计镰JH:所得税计算睡:所得税计尊鹿:日后事项*或有项+所得税4.5综余题:日后事项*或有事项*所得税综合鹿:公允模式投资性房地产一冏定资产+所得税综合胭:无形资产+所海税标合JS:固定资产+所褥税.百*心3 d心 3心心心/送、w 甜/卡展犬 犬 N N 本章历年考试在10分左右,在各个题型中都可以考查,尤其是计算题和综合题,属于非常重要的内容所得税可以与各个章节进行渗透融合,尤其是当其与政策变更、差错更正、日后调整事项,以及合并财务报表结合时,综合性非常强,难度较高在学习本章时,要重点关注常见的所得税事项,把握其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的计算套路和规则,为以后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目录0 1 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0 2 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0 3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第一节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考点】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单选 胸 多 选 题(一)所得税会计概述25%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x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增-纳税调减利润总额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当期所得桎费用【提示】(1)“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理解:未来才可以抵扣的暂时性差异,当期不能抵扣,纳税调增;由于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所以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2)“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理解:未来才需要纳税的暂时性差异,当期不需纳税,纳税调减;由于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所以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二)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在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某一单项资产产生的所得(计税基础)1.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成本-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税基础=成本-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累计折旧【提示】会计上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税法是不承认的,只有实际发生减值损失时,税法才予以承认例15-11甲公司于2 X 1 6 年 1 月 1日开始计提折旧的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3 0 0 0 0 0 0 元,使用年限为1 0 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 o 税法规定类似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的折旧可予税前扣除,该企业在计税时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2 义17 年 12 月 3 1 日,企业估计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2 2 0 0 0 0 0 元分析:2 义17 年 12 月 3 1 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3 0 0 0 0 0 0-3 0 0 0 0 0 X 2-2 0 0 0 0 0=2 2 0 0 0 0 0 (元)计税基础=3 0 0 0 0 0 0-3 0 0 0 0 0 0 X 2 0%-2 4 0 0 0 0 0 X 2 0%=19 2 0 0 0 0 (元)该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 2 0 0 0 0 0 元与其计税基础19 2 0 0 0 0 元之间的2 8 0 0 0 0 元差额,代表着将于未来期间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产生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增加,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例 15-2 1甲公司于2 X 1 4 年 12 月 2 0 日取得某设备,成本为16 0 0 0 0 0 0 元,预计使用10 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 X 1 7 年 12 月 3 1 日,根据该设备生产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甲公司估计其可收回金额为 9 2 0 0 0 0 0 元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与会计准则相同,企业的资产在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可予税前扣除分析:2 义1 7 年 1 2 月 31 日,甲公司该设备的账面价值=16 0 0 0 0 0 0-16 0 0 0 0 0 X 3=112 0 0 0 0 0 (元),可收回金额为9 2 0 0 0 0 0 元,应当计提2 0 0 0 0 0 0 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该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9 2 0 0 0 0 0 元该设备的计税基础=16 0 0 0 0 0 0-16 0 0 0 0 0 X 3=112 0 0 0 0 0 (元)资产的账面价值9 2 0 0 0 0 0 元小于其计税基础112 0 0 0 0 0 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例题多选题】(2 0 16 年)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后续计量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一致的原因有()。
A.会计确定的净残值与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期间和金额不同B.会计确定的净残值与税法认定的净残值不同C.会计确定的折旧方法与税法认定的折旧方法不同D.会计确定的折旧年限与税法认定的折旧年限不同【答案】ABC D第一节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考点】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二)资产的计税基础2.无形资产除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外,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一般不存在差异1)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税法中规定可以加计扣除,即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7 5%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 5%摊销研究阶段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按照175%一次性扣除,该部分未形成无形资产,未来也不再允许扣除所以,计税基础二账面价值=0,不产生暂时性差异,属于永久性差异,只需要纳税调减按照175%分期摊销,形成无形资产,计税基础账面价值X 175%,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由于在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在计算所得税费用时,应从公式中扣除不影响损益的该部分差异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会计利润+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本期增加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本期转回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本期增加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本期转回额土永久性差 异)X当期所得税税率【例 15-3 甲公司当期发生研究开发支出共计10 0 0 0 0 0 0 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2 0 0 0 0 0 0 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2 0 0 0 0 0 0 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发生的支出为6 0 0 0 0 0 0 元假定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当期期末已达到预定用途,但尚未进行摊销分析:甲公司当年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中,按照会计规定应予费用化的金额为4 0 0 0 0 0 0 元,形成无形资产的成本为 6 0 0 0 0 0 0 元,即期末所形成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6 0 0 0 0 0 0 元甲公司于当期发生的10 0 0 0 0 0 0 元研究开发支出,可在税前扣除的金额为7 0 0 0 0 0 0 元(4 0 0 0 0 0 0 X 17 5%)对于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形成无形资产的部分,税法规定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 5%作为计算未来期间摊销额的基础,即该项无形资产在初始确认时的计税基础为10 5 0 0 0 0 0 元(6 0 0 0 0 0 0 X 17 5%)。
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6 0 0 0 0 0 0 元与其计税基础10 5 0 0 0 0 0 元之间的差额4 5 0 0 0 0 0 元将于未来期间税前扣除,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时,会计与税收的差异主要产生于对无形资产是否需要摊销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成本-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成本-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累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成本-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摊销【例 1 5-4 1甲公司于2 X 1 7 年 1 月 1日取得某项无形资产,成本为6 0 0 0 0 0 0 元企业根据各方面情况判断,无法合理预计其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期限,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2 X 1 7 年 1 2 月 3 1 日,对该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表明未发生减值企业在计税时,对该项无形资产按照1 0 年的期间摊销,有关摊销额允许税前扣除分析:会计上将该项无形资产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未发生减值的情况下,其账面价值为取得成本6 0 0 0 0 0 0 元该项无形资产在2 义1 7 年 1 2 月 3 1 日的计税基础为5 4 0 0 0 0 0 (6 0 0 0 0 0 0-6 0 0 0 0 0)元。
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6 0 0 0 0 0 0 元与其计税基础5 4 0 0 0 0 0 元之间的差额6 0 0 0 0 0 元将计入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产生未来期间企业所得税税款流出的增加,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例题】假定甲公司每年的税前利润总额均为2 0 0 0 0 万元;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 5%2 0 1 8 年 1 月 1日,甲公司董事会批准研发某项新产品专利技术,有关资料如下:2 0 1 8 年,该研发项目发生的费用均属于费用化支出2 0 1 9 年 1 月,共发生费用6 2 0 0 万元,其中6 0 0 0 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当月达到预定用途甲公司预计该新产品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为1 0 年,甲公司对其采用直线法摊销;税法规定该项无形资产采用直线法摊销,摊销年限与会计相同2 0 1 9 年末,该项无形资产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该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4 3 2 0 万元,减值后摊销年限和摊销方法不需变更要求:计算甲公司2 0 1 9 年当期应交所得税答案】2 0 1 9 年末减值测试前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6 0 0 0 6 0 0 0/1 0=5 4 0 0 (万元)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5 4 0 0 4 3 2 0=1 0 8 0 (万元)2 0 1 9 年年末无形资产账面价值=4 3 2 0 (万元)2 0 1 9 年年末无形资产计税基础=6 0 0 0 X 1 7 5%6 0 0 0 X 1 7 5%/1 0=9 4 5 0 (万元)2 0 1 9 年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9 4 5 0 4 3 2 0 =5 1 3 0 (万元)【思 路 1 :余额思路】2 0 1 9 年还有2 0 0 万元的费用化支出,税法允许按照7 5%加计扣除,这 是“永久性差异”,需要纳税调减。
在本期增加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 1 3 0 万元中,其中包含无形资产在初始确认时产生的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 5 0 0 万 元(6 0 0 0 X 7 5%),在计算应纳税所得时,这部分不需要调整,应当从中扣除即:2 0 1 9 年应交所得税=2 0 0 0 0 (利润总额)+(5 1 3 0-4 5 0 0)(影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暂时性差异)-2 0 0 X 7 5%(永久性差异)X 2 5%=5 1 2 0 (万元)【思路2:发生额思路】2 0 1 9 年应交所得税=2 0 0 0 0 (利润总额)+6 0 0 0/1 0 (会计摊销)+1 0 8 0 (减值损失)一6 0 0 0 X 1 7 5%/1 0 (税法摊销)一2 0 0 X 7 5%(加计扣除的费用化支出)X 2 5%=5 1 2 0 (万元)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借:交易性金融资产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税基础:取得时成本【提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并计入所得税费用链接】教 材 P 2 5 0,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产生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但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而不是所得税费用。
例 1 5-5】甲公司2 X 1 6 年 7 月以5 2 0 0 0 0 元取得乙公司股票5 0 0 0 0 股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核算,2 X 1 6 年 1 2 月 3 1 日,甲公司尚未出售所持有乙公司股票,乙公司股票公允价值为每股1 2.4元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