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兼论西南联大的育人经验.docx
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兼论西南联大的育人经验 简介:文告成(1966-),男,山西垣曲人,淮北师范大学高等教导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导学、中国近现代高等教导史的教学与研究;陈玲,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立德树人是高等教导的重要任务我国新修订的《高等教导法》也明确提出:"高等教导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才能的高级特意人才,进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办'2022年是我国"文革'后恢复高考4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更加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导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宏伟成就,成为世界上真正的高等教导大国但留心扫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状况,如何立德树人、怎样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才能的高级特意人才',实在不能令人乐观 十多年前,出名科学家钱学森不无忧虑地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进展起来,一个重要理由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研发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优良人才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1]这就是出名的"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先生说科学技术创新人才"冒'不出来,那么,文科人才的培养又如何呢?早在二十年前,北京大学前校长吴树青先生就大声疾呼"为什么我们没有培养出文科大师?'[2]很怅然没有引起全社会应有的关注 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处境如何?北大学者钱理群这样评价:"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故,老到,擅长表演,懂得合作,更擅长利用体制达成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3] 我国高校如何立德树人?怎样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才能的高级特意人才?我们不妨透过西南联大,对高校毕竟该怎样立德树人做一番探讨 二、西南联大的育人阅历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进击北平卢沟桥,标志着抗日战役全面爆发为保存中国教导文化,薪火相传,国民政府发布命令,"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的师资设备为基干,成立长沙临时大学'稍后,日军不断西进,三校遂又迁至云南昆明,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九年中,西南联大弦歌不辍,发奋图强,直到1946年5月4日宣布解散,三校复员平津 就育人而言,在将近九年时间里,西南联大入选注册的学生有8?000人,但由于种种理由,最终得以顺遂毕业的只有3?882人。
单就学生人数论,不成谓多但就学生后来做出的成就,论学校培养出的优良人才,看这所学校在当时更加是接下来几十年在国内外所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与同时期其它学校相比,而无出其右者有以下数据为证: 西南联大培养的学生杨振宁、李政道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为获诺贝尔奖最早的华裔科学家 西南联大培养的学生中,有两院院士173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6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朱光亚、郑哲敏为两院院士其中包括杨振宁、李政道、陈省身、林家翘四位外籍院士 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大会,隆重表彰23位为中国"两弹一星'做出重大付出的科学家,这其中就有8位是西南联大校友他们是:邓稼先、朱光亚、郭永怀、赵九章、王希季、陈芳允、屠守锷、杨嘉墀 除了上述理工科人才外,西南联大培养出的优良文科人才有何炳棣、王浩、王瑶、汪曾祺、何兆武、任继愈、许国璋、李赋宁、许渊冲等一大批,不一而足—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