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谈新课标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模式.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38618235
  • 上传时间:2023-12-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谈新“课标”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模式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赵小文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教学模式又成为当前教学论研究的热点,我根据高中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就新“课标”下高中阶段体育教学谈一点看法关键词:教学模式 高中学生 新课标 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前言: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1972年他们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系统地介绍了22种教学模式我国《教育大词典》写道:“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缉轮廓的为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说明它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具有一定结构并可以操作的“模块”体育教学模式是连接素质教育思想与体育教学实践的桥梁,也是实现素质教育思想的重要形式当前,我国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不是很成熟,还存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在终身教育背景下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生存,因此,带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新的教学理念高中体育课改在四个层面进行理念更新理念的更新而引来教学模式的革命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体育教师为中心,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现在要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且要根据每节体育教学课的目标、学习内容来确定所选择的教学模式。

      由于教学目标是综合性的,且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不尽相同,那么所选择的教学模式也是不相同的那么,我们如何来制定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一、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意识的形成和强健体魄的达成学生的健康意识从何出来?强健体魄如何达成?1、教师的传授,教师的传授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少而精,教师主要是起到点拨的作用但,目前由于升学力的压力和还存在应试教育的作用,广大小学和中学学生没有学到应有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所以,到了高中体育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是要加强的,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将存在和延续这就是体育技能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人们对事物认识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为主要依据,其作用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体育技能、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学生的终身体育观的形成这种体育教学模式虽然传统,但却是经过长期教学实验,是行之有效的,《标准》的五个学习领域目标里就有“运动技能”目标,只要我们在运动技能目标上减少或降低其竞技性、系统性、完整性,挖掘竞技教材的健身性、娱乐性、文化性,那么,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达成体育教学运动技能目标  具体案例:如:教师进行高二男生跳远教学,单元由6课时组成,内容按课题难度依次排列;每次上课先进行一般性准备活动,再进行专项的准备活动,然后进行对三级跳远技术要领的讲解,特别是加强三跳的节奏练习。

      随后是练习与中间讲解,最后进行技能学习情况总结和放松活动后下课2、学生的自学以及坚持不息的锻炼,它包括(书本、课外书籍、网络、观看体育比赛等等)的学习学与练是分不开的,学是练的基础,练是学继续和升华只有持久艰苦的体育锻炼才能有所收获例如:1936年,毛泽东对美国记者斯诺回忆起自己青年时期体育锻炼的情形时说: “寒假里,我们就脱掉衬衫让雨淋,说这是雨浴烈日当空,我们脱掉衬衫,说是日光浴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们大声叫喊,说这是一种叫做‘风浴’的新体育项目”毛泽东一生热爱体育活动他认为,只有具备了强健的体魄,才可能有知识上、道德上的追求,才谈得上实现自己的宏伟志向早年,他一方面如饥似渴地 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另一方面积极锻炼身体,把强健体魄、勇气、意志上升为人格重塑的首要前提他在学校自编了27节《六段运动》,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炼, 并进行游泳、爬山、跑步等活动他特别重视冷水浴,以锻炼“猛烈与不畏”的精神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的形成健康就是要做到身体和心理都要健康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思想意识就要改变教学思想是教学模式所赖以形成的基础,它为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渊源,使人们能了解该模式的来龙去脉。

      因此;我们设计教学模式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二、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锻炼人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社会必须以人为基础,以人为本,是学校体育发展所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的基本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的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充分利用构建主义理论中情景、协作、会话等教学要素,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自主教学模式是针对过去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而提出来的,它是在教师的提问或启发下,突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一种形式高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是保障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各种体育活动的广泛参与,学生不仅可能得到身体方面的锻炼,还能得到精神方面的陶冶,人际关系的完善,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协调、健康的发展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学会学习的能力,而是靠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那么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人将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环节都要围绕培养学生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不断适应新时代、新知识的迫切需要。

      而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的前提是教师要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和锻炼就象小学教师教会学生查字典一样,他能学会书本上许多没有教过的字,能够读许多课外的书籍同样,体育教师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运动能力,更有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和锻炼所有这些能力都要通过我们的体育教学来得到提高因此,应用何种教学模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三、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打下基础学生的个性和爱好遗传有一部分,但后天的培养更为重要体育本身也最能反映人个性的一面镜子我经常对同事们说,学生的个性、爱好和性格在体育课中会暴露无疑这是其他文化课所无法比和达到的高中阶段学生的爱好雏形基本形成,这为他们终身体育学习和锻炼储备了一定的思想基础那么,采用什么教学模式来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可通过对学生体育需要的引导,体育兴趣的培养达成这个学期我们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模块教学和选项教学,使教学过程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和理念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有范围的选项,初一年级除田径必修模块和健康知识专题由行政班的任课教师教学外,有四—六位教师同时上课选项课。

      教师教学班级选项教学项目教学时间方自云高一(1)--(4)健美操周二、周四吴玉平高一(5)--(8)乒乓球周二、周四高健高一(9)--(12)排球和武术周二、周四施义江高一(13)--(16)篮球周二、周四这样在选项教学中打乱原来的行政班级建制,使同样爱好的学走到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有利于运动爱好和专项的形成,更有利于终身体育教学思想的建立终身体育是贯穿人的整个一生中分散地进行的因而需要培养终身锻炼的愿望和能力,掌握终身锻炼的学习方法四、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要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新的体育课程教材即《体育与健康》针对旧教材的不足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体现改革精神,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综合功能新教材在内容框架上,突破了以往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且不具体的规定教学内容,给教师很大的选择权教师教育模式的变化受社会的教育期望制约,受基础教育水平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约现在教师教育走向开放、专向化的要求更加迫切,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已经把课程还给了教师和学生,师生通过开放的课程活动,共同构建丰富多才的世界图景,获得真挚的情感体验。

      随着传统的近代体育运动的高水平化一些运动项目实际已经不太适合学校体育教学了,这些内容使得一部分体育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和内容空洞化,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材的更新迫在眉睫;通过对传统项目的改造和引人新兴项目,提高体育教学内容的可人性而新兴运动项目无论在目标上,还是在形式上;无论是在锻炼身体的意义方面,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象一些地方性很强,符合本地区特点的运动项目进入校本课程就是必然从发展的趋势来看,社会的组织和企业越来越趋于大型化、社会化、国际化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了解周围的世界,与周围的世界协调工作,是个人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意识和技能重视协同与竞争并重是素质教育对全面发展教育的发展,为了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素质教育重视现代竞争的意识,同时注重协同意识的培养与评价因此,合作式教学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为:教师提出要求——小群体组成——小群体学习——小群体内互动(群体间互动)——群体解散无论采取什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都不能离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一主线;无论采取什么教学模式教学,都不能离开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的性质与特点,都不能离开她的基本理念;无论采取什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都要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化。

      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教任何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参考文献:1、教学的原理 模式和活动 吴立岗 主编 2、体育教学模式问答 曲宗湖 主编 3、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 毛振明 著 4、体育学刊 2002、6 5、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