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车正确使用和故障处理以及技术解析.pdf
3页下面以我们常用的山地车进行讲述一、如何正确使用自行车:有三个主要的内容1、变速器 先说几个关于传动的概念:①齿轮比 主动齿轮 (轮盘 )与被动齿轮 (飞轮 ) 齿数之比②传动比齿轮比乘以车的后轮直径所得的积③自传动行程用传动比乘以圆周率,即骑手每蹬踏一周自行车可以前进的距离无论是什么自行车,只要有变速装置 就会在传动系统中通过变速器而产生轮盘和飞轮的多种齿轮比组合,尤其是山地车,可以使骑手保持一定的蹬踏频率,顺利通过各种复杂地形正确使用变速器可以降低维修频率和延长它的使用寿命使用变速器要注意以下两点:㈠以捷安特ATX740 型自行车的变速器为例它的组合是三片主动轮(轮盘 )和八片被动轮 (飞轮或称塔轮 )主动轮的档位编号是从小向大数,分别为1、2、3,齿数分别是24、34、42,被动轮的档位编号是从大向小数,分别为1、2、 3、4、5、6、 7、8,齿数分别是30、26、23、20、17、15、13、11称为二十四速 最高速齿轮比是42 比 11,值约为 3.82,传动比是3.82×26,值约为 99.27,自传动行程是99.27×3.14,值约为311.72(英寸),就是说,骑手每蹬踏一周约前进7.92 米:最低速齿轮比是24 比 30,值为 0.8,传动比是0.8×26,值为 20.8,自传动行程是20.8×3.14,值约为 65.31(英寸),骑手每蹬踏一周约前进1.66 米。
(公英制换算:1 米 =3.2808 英尺)在实际的骑行过程中,这种变速器的变速组合只能用二十二速其中的1-8 和 3-1 是不能用的也就是说, 小盘不能对着小轮,大盘不能对着大轮因为这样就形成了最大的鏈条对角线,使鏈条处于极度扭曲的状态,极大地增加了零件之间的磨损程度,提高了故障率正确的使用方法应该是:在由高速向低速变化时,先变塔轮由8 到 6,再变轮盘3 到 2,变塔轮 5 到 4,变轮盘2到 1,最后变塔轮3 到 1由低速向高速变化时相反㈡自行车在停驶的状态下,也就是在家里存放着的时候,应将变速装置变为1-8,就是小轮盘对小飞轮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变速器各弹簧的拉伸力减到最小,保持变速器的灵敏度,延长变速器的使用寿命2、快拆,又称拉杆自行车上主要有前后轴和鞍座插杆用的快拆,它的作用是方便快捷,不用搬手就可以将组件拆下来稍微高档一点儿的运动型自行车,前后轴都是快拆的㈠拆御:用一只手的手指扣住快拆手柄,延轴向方向扳动180°,扳动力度的大小由安装时的力度所决定一般情况下力度应该是比较大的,需要费些力气才能扳得动这种力度是有一定 “弹性” 的,而不是生拉硬拽另一只手将快拆另一端的螺母向松动方向旋转几圈后,轮组即可轻松地拆下来。
㈡装配:先使快拆的拉杆处于“打开”状态,与车轮一起装入叉架上的轴槽,旋紧快拆拉杆的螺母, 同时注意使车轮处于自行车结构的中心位置,延轴向向拆御时相反的方向转动快拆手柄180°,力度应以一般男氏用手掌推装时能留下红印为适度装配时应注意快拆手柄的方向, 前轴的快拆手柄要与前叉基本平行,后轴的快拆手柄应在横拉叉和斜拉叉之间㈢检查: 装配好之后, 为防意外, 应进行检查 方法是: 如果是前轮, 用右手握住 “把力”将前轮提起,用左手握拳击打前轮的上部,不发生任何松动为合格如果是后轮,用左手握住车架横梁的后端,将后轮提起, 用右手握拳击打后轮的上部,不发生任何松动为合格3、轮胎气压我们经常会给轮胎充气,但是充到什么程度合适,很多人都不知道,往往是充到用手按不动了为止这是不正确的自行车轮胎的气压是有定数的外胎的边缘有商标、尺寸等各种参数,轮胎气压的参数是其中的一项一般来说,自行车轮胎的气压都是以PSI为计量单位的PSI是英制单位,表示每平方英寸所承受的大气压力我们所用的山地车的气压常常标示在40-65PSI 的范围内气压太大, 会增加颠簸的强度和扎胎的机率;气压过小, 会扩大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积,增加骑行阻力。
所以充气应充到标识数值范围的上线(65PSI)这样做对提高骑行的舒适度、保持一定的骑行速度、降低扎胎机率是有很大好处的在出行的时候, 最好配备一个带有气压表的气筒,如果没有气压表,只能靠经验和手感定夺了二、自行车的保养与修理: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每次的旅行计划,加强保养, 使爱车全天候地保持灵敏可靠的良好状态是非常必要的, 除此之外, 还要学会一些必要的修理技术,用来处理在旅行途中发生的一些故障1、先说说维护保养总的来说,只要是能动的地方,都要经常地进行保养和检查但重点是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和三道轴(即前后中轴)㈠传动系统的保养:主要是润滑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加润滑油要提醒大家的是,应使鏈条经常保持其油润灵敏,尤其是在涉水和淋雨后,要及时加油 前后变速器的活动部位也要经常注油, 鏈条和变速器所用的油最好是自行车专用的防锈润滑油,用普通机油也可以,但效果较差㈡制动系统的保养:制动系统关系到出行的人身安全,所以尤为重要 除了保持各活动部位的灵敏可靠外,要经常检查刹车块的行程间隙和磨损情况刹车块的行程间隙两侧都应保持在2—3 毫米的范围内如果间隙太大,会增加刹车块的自由行程值,使得刹车的灵敏度降低,间隙如果过小,又可能会出现刹车把劲的现象,增加骑行力度,浪费体力。
每个刹车块的表面都有两个以上的沟槽,如果这些沟槽将要磨平或者已经磨平,就应该及时进行更换,以保证制动的灵敏度和行车安全㈢三道轴的保养: 三道轴有好几种 分普通轴、 密封轴、轴承轴等 但无论是哪种轴,都要是时的进行保养其时机是万公里/年,也就是说如果跑够了一万公里,无论到不到一年,都应进行一次更换黄油的保养,如果跑够了一年,无论到不到一万公里,也要进行一次更换黄油的保养同时检查钢珠和轴档等零件的磨损程度,是时更换 注意平时不要用机油进行各轴的润滑㈣刹车线和变速线的保养:一般的刹车线和变速线都有运动导管,这些导管的两端都不可避免地会进入一些灰尘和湿气,雨天还会进入一些雨水,极易造成线的锈蚀,应把线抽出,将线的四周抹上黄油再穿入装好并且每年,最多不超过二年就要再上一次黄油2、一般故障的修理:㈠补胎: 在长途骑行的过程中,扎胎是最常见的故障所以每个骑手都必须学会自己补胎补胎有几个重要的环节必须掌握第一是拆装轮胎先说拆, 山地车的轮胎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好拆的用一个轮胎撬板在远离气门咀的地方, 以车圈的外沿为支点,将外胎撬起一个点,用另一个撬板在前一个撬点的附近再撬起一个点,依次将外胎一点点地全部撬开,要注意别把内胎撬破。
然后将内胎从外胎中取出,取内胎时要最后取气门咀,这样即省时又省力再说装, 先将气门咀装入车圈的气门咀孔内, 再将其它内胎全部装到外胎里,注意保持内胎的平整,为了保证这一点,可以在将内胎全部装入外胎后,先少量地充点气,再装外胎, 装好外胎后要检查一下气门咀是否装正第二是查找漏洞查找漏洞的方法有好几种,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将内胎先充好气,要注意的是内胎离开外胎后充气太足容易爆裂,这一点一定要注意查找漏洞的方法中以水试法最为灵敏快捷 在旅行途中往往是没有查找漏洞用的水,或者没有盛水用的容器可以试用皮肤感觉法和土埋法等方法第三是补漏补漏的关健是搓和贴,搓是把漏洞的四周都搓出新茬,面积要大于补皮,而后均匀地抹好胶水,晾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要保持搓面的清洁,再把补皮贴在漏洞处补皮有两种,一种是用旧内胎做补皮,这种补皮,在贴之前,要把里面也搓出新茬,抹上胶水另一种是买来现成的冷补胶,这种补皮, 一面是防水纸, 另一面是锡伯纸 用时将锡伯纸揭开,直接贴在抹好胶水的漏洞处即可要领是贴牢如果是快拆轴, 为了节约时间, 可以用更换内胎的方法但在拆轮胎之前, 要先把闸架松开㈡调整变速器: 随着骑行时间的延长,变速器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使骑手感觉到不好用,骑手如果学会了调整变速器,可以保持变速器的良好状态。
调整变速器有三个要领第一是变速线的松紧度调整线的松紧度时应该使鏈条处在小轮的位置上把线拉紧, 但是不能太紧,要保持一定的弹性第二是限位螺钉无论是前变速器还是后变速器,都有两个用来进行调整的螺钉,前变速器的限位螺钉是控制拨叉向内或向外动作位置的,后变速器的限位螺钉是控制导轮向内或向外的动作位置第三是微调 在变速线的一端都有一个微调旋钮,是用来进行微细调整用的可以边进行调整边试㈢更换脚踏: 我们所骑自行车的两只脚踏(或叫脚蹬子)螺纹是不一样的,左边的是反扣,右边的是正扣,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可以简单地记成“左反右正”拆装时应该注意旋转的方向拆卸要注意用力时不要伤着手,装时一定要旋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