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重复问题的思考.docx
6页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重复问题的思考 李敏(宿迁学院,江苏宿迁223800)Reference: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重复问题是长期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它不仅大大降低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加大教师教学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运用“旧题新解”的思想,为解决教学内容的重复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Keys: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G642.3:A:1002-4107( 2012)06-0041-0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改革五年多来,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其中,教学内容的重复问题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贯穿“05方案”改革前后的一大难题目前,相关学者已对此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总体来说,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教学内容重复的影响和解决思路提出自己的看法,推动相关研究深入发展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重复的影响(一)降低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难以提高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思政教师的课堂讲授,是知识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教师传递的知识信息能否为学生所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递的知识信息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等。
当代大学生普遍为“90后”,处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自身掌握的信息量大,知识面较广,求知欲望旺盛,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而教学内容的重复讲述,意味着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信息陈旧,且其中所包含的新知识量大为减少,这很难满足“90后”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而,难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反而给学生一种“炒冷饭”的感觉长此以往,学习兴趣大大降低,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二)加大教师教学的难度,教学效果难以保证“05方案”实施以来,课程门数与课时相对减少,但课程覆盖的内容却更广,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一直困扰着广大思政教师而教学内容的重复加剧这一矛盾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往往以这些内容以前讲过,或者其他课程也会讲的,我们在这里就不再重复或简单讲讲为理由,试图把重复内容留给其他课程教师来讲而其他课程教师也以同样理由、采取同样办法加以对待这种简单的处理方法,与直接删除没有多大区别,这就造成一些重要知识内容的遗漏,同时也给学生一种“教师能力不够,讲不好的”感觉学生对教师能力的怀疑与不信任,导致内心更加排斥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另外,大量内容的重复造成教师对部分相关或相似概念理解上的混淆,从而加大对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的难度,以致影响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计,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
二、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重复的思路对于如何解决教学内容重复这一难题,众多学者提出大量的宝贵意见,内容涵盖了教材与相关指导用书的编写、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沟通交流机制的建立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这些研究对于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改善教学效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笔者在这里尝试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运用“旧题新解”的思想,为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重复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旧题新解”,也称“老题新解”,一般指的是对过去旧有的知识或内容进行新的解读或诠释,赋予它以新的意蕴和形式,从而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旧题新解”的过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旧题新解”的现象并不在少数,且收效显著北京师范大学教师于丹对内容并不新鲜的《论语》进行新的解读,实现了理论的重新包装和创新这一创新举措使得于丹成为家喻户晓的“学术明星”,全国也掀起一股学习国语的热潮音乐界流行的“老歌翻唱”、“红歌新唱”,将同样的歌词内容赋予不同的音乐元素,给人一种别样的新鲜感,同样深受听众欢迎最为典型的是当今“玖月奇迹”组合,用流行音乐演绎红色经典革命歌曲,引领着红色时尚潮流前者侧重于对旧有内容进行新的解读,后者侧重于对旧有内容进行形式上的创新。
尽管侧重点不同,但收效是一致的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大量重复的内容,不仅表现在大学与中学课程间的重复、课程间内容的重复、课程内部的重复,还表现在四门公共课与形势政策课等方面的重复正如前文所述,重复的知识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新颖程度及其量多的需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旧题新解”的方法,赋予重复内容以新的内容和形式,给学生一种“不曾相识”的新鲜感,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旧题新解”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从内容人手,做到内容讲解要深、要博;二是从形式人手,做到形式要多、要新第一,内容讲解要深、要博,即对一些重复的内容,再次讲解时,摒弃过去讲解时的浅显及单一,必须做到深刻与多维据调查,由于思政课内容多与课时少这一矛盾的存在,使得部分教师在内容讲解上只能点到为止,而分析的角度也比较单一,很难做到深刻而透彻这就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基本上仍停留在中学阶段,只能“知其然”,却不能很好地“知其所以然”浅显的讲解带给学生的是索然无味,毫无收获,因而也就失去听课的耐心与兴趣马克思强调:“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的话说明,只有深刻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要使重复的内容具有吸引学生的魅力,必须做到理论分析的深刻与透彻,从而区别于过去的浅显,给人一种新的感觉要达到理论分析的深刻性,可以运用大量的、恰当的新鲜案例以及原著知识等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诠释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不仅要深入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还要多关注时事,多收集现实生活中最鲜活的、学生又感兴趣的素材另外,必须做到理论分析的多维性理论分析的多维性,就是对同一内容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从而深化对内容的认识由此可见,多维性与深刻性的实质是一致的要做到理论分析的多维性,可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一题多解”常用于数学的教与学,就是对同一道习题有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由于学生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探寻更多途径,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热情,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对于思政课中重复的内容,课本的解释往往是单一的,教师讲授的角度也是单一的,而学生也迫于教材的权威,普遍缺乏质疑精神与创新精神因而,在学生的头脑中,这些内容早已模板化、答案化,似乎“一题一解”,一一对应,不能更改然而,理论研究往往是多元化的,教材上的某些理论难免会滞后于不断变化的实践,这在客观上为思政教师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提供了可能与条件。
思政教师可以利用多种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对内容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视角的解读,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觉,同时又加深对这一知识的深刻理解另外,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教材上的内容以及教师讲课的内容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且能够进行个性化与合理化的解读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与赞赏,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养成一种质疑与思考的好习惯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激活了课堂气氛,避免了重复内容的陈旧感第二,形式要多、要新,就是摒弃过去单一“灌输式”的讲授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给重复的教学内容披上多彩的“外衣”,带给学生“不曾相识”的新鲜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恰当的形式方法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学者指出,“教学效果=学术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进对教学效果能够起乘数作用进一步说,要把教学方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即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是学术水平的指数,教学方法的改进对教学效果会起到几何级数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学形式或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决定着教学效果。
那么,对于重复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方式,其教学效果差别也很大调查显示,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习惯于单一的“灌输式”讲授模式当然,灌输是有必要的,否则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会自动地“入脑”然而,一味地灌输,只会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与“听觉疲劳”,心生厌倦倘若对待重复的内容仍采用这种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只能是“雪上加霜”,更加糟糕而多样化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则能有效地改善重复内容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情景法、专题法、录像教学法、学生讲课、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红歌大赛、读原著大赛等都是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具体选择和运用时,要遵循差异性原则,即教师不仅要了解其他课程教师在讲授同一内容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而且也要结合本课程自身的特点以及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与之前教师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实现了以形式的新颖规避重复内容的陈旧感,而且还增加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交流,搞活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从其他的角度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以前的知识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