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通中西 融贯古今.docx
4页^vww 论文塩表£窓会通中西融贯古今【摘要】:“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孟宪承(1894-1967)是我国著名的现 代教育家,对文史哲诸领域尤其是教育学科皆有深入研究学贯中西、 融通古今的多学科知识结构和优秀的外文优势,使得他在传播西学时 总能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和民族文化传统,从而构建了一个学术思想丰 富和民族文化意识坚定的教育生命世界本研究拟采用文献、访谈和 比较的研究方法,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以叙事和理论分析相 结合的方式,梳理孟宪承的人生及教育经历,透视他教育思想形成的渊 源和发展逻辑在此基础上,历史地展现他的教育原理思想、民众教 育思想、大学(高师)教育思想、教育史思想,从中窥见他对西方教育理 论的独到分析和理性认识、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系统 梳理和客观评价孟宪承教育思想,不仅可以充实教育史内容,丰富教育 思想研究,而且对当今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改革皆具有重要启迪 意义全文共分六大部分前言部分概要性地介绍本论文的选题缘由、 研究现状、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思路正文部分共分四章,第一章 对孟宪承的求学经历、实践活动等作个简单梳理从孟宪承的家庭关 系、学术关系入手,找寻影响孟宪承个性发展和教育思想形成的主要 因素。
第二章主要考察孟宪承对教育的一般看法从他归国介入“新 教育”改革开始,以他对教育本质的探寻历程为线索,阐述分析他的教 育原理思想发展历程,最后形成教育学思想体系本章意在通过分析 他教育观的形成,为后面几章的分析和研究奠定思想基础第三章主^vww 论文塩表E窓要考察孟宪承的民众教育思想和实践,分析他在民众教育运动中对西 方成人教育学说、经验的传播,和对中国民众教育运动的理性认识与 实践改革第四章主要是在考察孟宪承的大学(高师)思想与实践活动 基础上,分析他的大学(高师)教育思想,和以此指导思想主持的华东师 范大学第五章主要通过考察孟宪承的教育史教学研究活动,分析他 的教育史学思想,展现他对中国教育史学科的贡献结语部分主要是 在以上诸章分析基础上,总评孟宪承对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贡献关 键词】孟宪承教育思想中西古今【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G40【目录】:中文摘要6-7Abstract7-13绪论13-20 —、选题缘由与意义 13-15二、研究现状15-17三、研究内容17-18四、研究方法18-20 第一章教育“民族化”的毕生追求20-56第一节从接受传统教育到认同 新教育20-33 一、在家乡的传统启蒙教育20-24二、南洋公学中院的 半中半西教育24-27三、圣约翰大学里的西学教育27-30四、远渡重 洋获新知30-33第二节决裂圣约翰大学33-40 一、从东南大学到圣约 翰大学33-35二、“国旗事件”始末35-38三、影响与评价38-40第三^vww yitabF 论哀塩表£家节投身民众教育40-46 —、伤痛的北上之行40-41二、南下投身民众 教育41-46第四节漂泊的岁月46-51 一、任教光华大学46-47二、任 教浙江大学47-49三、任教蓝田国立师范学院49-50四、重返浙江大 学50-51第五节长华东师范大学51-56 一、新建华东师范大学51-52二、 执掌华东师范大学52-54三、创办中国教育史研究班54-56第二 章西方教育原理的民族化追求56-97第一节对教育学的追问56-68 一、“‘教育学',是一个混合的名词”56-64二、关于教育学研究问题 的思考64-68第二节对教育原理的探求68-82 一、教育是促进个人适 应社会的发展过程69-77二、“具体的教育目标就包含着健康、职业、 公民、休闲四大类'77-82第三节对课程教学的探究82-97 一、对课程 的一般认识82-87二、课程思想的展开:以圣约翰大学国文教学改革为 例87-97第三章普及教育于民众的民族化探索97-144第一节从“新教 育”转向民众教育97-104 一、“新教育”改革热潮后的冷静思索97-100三、 任职江苏省立民众教育院100-104第二节投身于民众教育实验活 动104-122 —、主持浙江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104-117二、指导北 夏普及民众教育实验区117-122第三节民众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 122-144 一、民众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122-124二、民众教育的内涵 124-126三、民众教育的目标126-130四、民众教育的内容130-134 五、民众教育的组织134-144第四章精英人才教育的民族化探索 144-187第一节大学教育思想的构建144-166 —、大学的“三理想 说”145-153二、大学“是一个有机体的结构”153-157三、“教授慎选是 一个紧要的关键”157-162四、“不必人人皆进大学''162-166第二节高^vww 论文塩表£窓师教育思想与实践166-187 —、对华东师范大学的定位166-172二、 注重学生的专业基础训练172-176三、教师是个持续学习的职业 176-184四、践行“大学到民间去”184-187第五章回归于民族文化传统 187-231第一节教育史学观187-207 一、历史实用主义教育史学观 189-196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史学观196-207第二节关于教育史 研究207-218 一、关于教育史家的自身修养207-212二、关于教育史 料212-216三、关于“史”与“论”的关系216-218第三节关于教育史的 编纂218-231 一、关于教育史教材的编纂218-221三、关于教育史文 献资料的编纂221-231结语231-240 一、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民 族化做出了积极探索231-233二、是一位注重民族传统文化并提倡西 学民族化的教育家233-235三、是一位以研究和教学为其终身事业的 教育家235-240附录:孟宪承主要著编译目录 240-252参考文献 252-258后记258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